APP下载

鲫苗种健康培育技术

2022-11-05唐成婷董丹丹赵平陈庆梅

水产养殖 2022年9期
关键词:鱼苗苗种水花

唐成婷,董丹丹,赵平,陈庆梅

(1.平邑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沂 273300;2.临沂清源鲟鱼养殖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3300)

鲫(Carassius auratus)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之一。鲫因营养丰富、肉质鲜嫩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根据2020 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 年全国鲫养殖总产量为277.6 万t,其中江苏省的产量排第一,约62.4 万t。鲫养殖分为苗种养殖和成鱼养殖2 个阶段,其中苗种的健康养殖技术尤为重要,苗种的质量、规格和成活率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鲫成鱼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目前,鲫苗种存在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规格参差不齐、易感染发病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现归纳总结鲫苗种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1 池塘的选择

池塘选择应充分考虑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以满足养殖生产实际需求。池塘面积3 335~6 670 m为佳,水深1.5~2.0 m 为宜,进排水分离,池底平坦。如池塘面积过大,水面易形成风浪,会影响鲫水花的成活率,同时也给养殖投喂管理带来不便。此外,池塘还应配套投饵机和增氧机等养殖设备,投饵机以风送式为佳,撒料均匀且范围广,增氧机按每667 m0.5 kW 配置。

2 池塘的清整

首先,排水清池,检查维修进排水系统、防逃设施、过滤设备,修整加固池塘堤坝,清除塘边杂草、杂物等。其次,平整池底,清除过多的淤泥,苗种池淤泥深度一般保持在15 cm 左右为宜,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体的作用。再次,清塘消毒,可使用每667 m15~20 kg 漂白粉或每667 m40~50 kg 茶籽饼等杀灭水体中的野杂鱼,然后对池底曝晒至龟裂,每667 m使用生石灰150 kg,全塘泼洒以杀灭底泥中的寄生虫、敌害生物等。

3 注水、施肥,培育浮游生物

注水时须使用孔径为0.180 mm 筛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等进入池塘。养殖初期,池塘水位在80 cm 左右,以保证水体的稳定性,避免水体转水影响水花的成活率。注水通常在放苗前10 d 左右完成,然后使用聚维酮碘(通威菌毒宁每667 m200~300 mL)等产品对水体消毒,杀灭水体中的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微生物。3 d 后,开始使用氨基酸肥(通威黄金肽每667 m1 kg)、微生物制剂(通威培藻素每667 m0.5 kg),并搭配磷肥(通威磷太好每667 m200 g)等营养元素进行肥水,以培育生物饵料供水花摄食。7 d 后,当池塘水呈茶褐色、透明度在25~35 cm 时,开始放苗下塘。

4 试水及放苗

试水是放苗前的重要环节之一。江苏地区一般选择在4 月中下旬投放鱼苗。苗种池水质指标要求:ρ(氨氮)≤0.1 mg/L 以下、ρ(亚硝酸盐氮)≤0.005 mg/L、pH 值在8.4~8.8。一般在放苗前2~3 d,检测池塘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溶解氧和pH 值等。条件允许,应取池塘水样送到育苗基地,将10~15 尾待出水花放入水样中暂养1 d,观察其存活情况。水花全部成活,则第2 天拿苗入塘。放苗密度是根据池塘条件和出塘规格等因素而定,如果直接培育鲫夏花,一般每667 m可放10~15 万尾。投放水花前,首先,应将装水花氧气袋放在池塘水中15~30 min,待袋内外水温基本一致,再开袋将水花放进存有蛋黄浆等开口饵料的桶内2~3 min。摄食后,肉眼可见鱼苗摄入的食物充塞其肠管内;其次,池塘还应提前使用泼洒姜每667 m50~100 g 或维生素C 每667 m100 g 等抗应激产品,以降低苗种下塘后的应激反应,提高水花的成活率。

5 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是育苗成功的关键,主要包括投喂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控等环节。

5.1 投喂管理

水花初期摄食,主要以适口的天然饵料为主,肥水下塘的关键是培育池塘水体中浮游生物,以满足其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鲫水花初期,主要以轮虫为食,池中轮虫的多少对其成活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其次可考虑投喂市面上销售的高蛋白开口饵料,开口料品种较多,投喂量应根据具体产品说明书要求而定。为降低投喂成本,也可以选择投喂豆浆。以每667 m10~15 万尾为例,每天可用黄豆1.0~1.5 kg,打浆后沿塘边泼洒,具体用量还应根据鱼苗吃食、天气和池水色等情况而定。10 d 左右,开始选择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种质量的10%左右,前期大约按每667 m2~3 kg 打浆投喂。20 d 后,鲫苗种已经长到3~4 cm,可以出售夏花小片或分塘饲养。在此之前,建议进行拉网锻炼,以增强鱼苗耐低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夏花的成活率。目前,江苏地区许多苗种养殖户在此阶段均没有进行拉网锻炼,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部分养殖户担心拉网锻炼不当会导致鱼苗受损,引发细菌性等病害,继而影响养殖效益;也有部分养殖户考虑苗种行情等因素,不愿意承担拉网人工成本等费用。

5.2 水质管理

“养鱼先养水”,水质是育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且水质管理应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目前苏北地区养殖,主要通过加注新水和藻菌调控等方式来调节水质。

5.2.1 加注新水

随着温度升高和投喂量的日益增多,育苗塘水质极易恶化,一般在水花下塘7 d 后开始分期加注新水,每隔7 d 加注10~20 cm 的新水。养殖中后期,易出现水体透明度较低、浑浊、暴发蓝藻、倒藻等现象,条件允许可定期更换部分老水,保持水质稳定,使水质长期处于“肥、活、嫩、爽”的动态平衡。

5.2.2 藻菌调控

藻菌调控是通过藻类和有益菌群等微生物的作用,对池塘底质和水体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控。微生物制剂具有绿色环保、无毒害、无残留、健康高效等特点。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小球藻、硅藻、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EM 菌、酵母菌等。

5.3 日常管理

5.3.1 加强巡塘

建立巡塘制度,细化到塘口,责任到人,且每日巡塘应不少于3 次。(1)观察池水色。通过观察水色,可以大体了解水体中藻类、菌类和有机质的状况,提前进行水质调控,如追肥、补菌等,以防止出现转水等现象。(2)水质检测。每日检测水体温度、pH 值、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等理化指标,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处理。(3)观察鱼苗摄食和鱼病情况。若发现鱼摄食异常,则可能是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过高、溶解氧不足或者寄生虫等疾病原因导致,结合水质检测和病害发生情况,综合分析及时处理。此外,还应观察池塘堤坝、进排水系统、防逃逸和养殖设施等是否正常。

5.3.2 做好养殖记录

养殖记录对年底养殖总结分析和来年养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详细记录鱼种的来源、放养密度、投喂管理、水质调控、防病治病用药和清塘情况等内容。

5.4 鱼病防控

鱼苗培育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鱼病防控工作。主要防控措施有:(1)环境调控,改底调水。定期使用改底、调水类产品,改良池塘底质和水体环境,为鱼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2)内服保健品,增强免疫。定期拌料内服保肝护胆产品、免疫调节剂等,达到改善鱼苗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等功能。(3)快诊早治,科学用药。鲫在育苗阶段容易感染车轮虫和指环虫病,也容易感染细菌性疾病导致烂鳃等,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及时有效预防。发病初期,应针对性的科学用药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6 结语

鲫夏花培育过程中应注重养殖细节,池底平整、清塘消毒、水质调控等都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养殖记录,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

鱼苗苗种水花
江苏:全面推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
两个愿望
三千与水花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墙里墙外
河北省农业厅督导检查沿海三市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工作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