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日报》与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建构(1941—1946)

2017-05-22刘意

关键词:解放日报

刘意

摘要:《解放日报》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上有其鲜明的特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有两个中心,即以苏联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和以延安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另一方面,《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有三大作用,即呼吁团结、学习苏联和动员群众。与此同时,《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有三重价值,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体现党性;二是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体现民声;三是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体现真理。

关键词:《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建构

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1006308

纪念十月革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远超过了纪念本身的价值。学术界对纪念十月革命有较多研究成果①,然而从《解放日报》角度研究纪念十月革命的成果尚未曾见。作为中共中央出版于延安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因战事等原因停刊于1947年3月27日,对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笔者看来,《解放日报》不仅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两个中心、发挥三大作用,还突出表现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三重价值上,值得研究和总结。

一、以苏联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

自希特勒背信弃义攻打苏联后,尤其是希特勒在1941年10月3日狂妄宣称德军阅兵式11月7日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之后,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莫斯科,聚焦于苏联1941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活动。中共领导的《解放日报》密切关注着1941年苏联纪念十月革命的动向,当苏联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纪念在莫斯科圆满完成后,《解放日报》可谓不惜篇幅、浓墨重彩、不遗余力地报道苏联纪念十月革命,开启了以苏联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之门。

通过刊登斯大林的演说、报告及其国外反响,建构以苏联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核心。受到战争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解放日报》刊登斯大林的演说、报告均要晚于实际发生日,但这并不影响其话语的核心地位。1941年苏联纪念十月革命前夕正值希特勒把战火烧近莫斯科,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并发表演说这一消息经合众社伦敦七日电、路透社莫斯科七日电传到延安,《解放日报》于是年11月8日第1版显著位置配以醒目的两个标题报道这一消息:《热烈纪念十月革命,红场上举行军事检阅,斯大林发表演说》和《斯大林广播演说,德军伤亡四百五十万,苏希望建立第二条战线》,还特别交代“全文尚未收到,兹将所收到之不完全电讯发表”。[1]此后,《解放日报》不惜版面,分别于11月28日第2版,12月6、7日第2版刊登了斯大林在莫斯科市苏维埃代表与劳动人民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会议席上的报告。1942—1943年,《解放日报》均会在第1版刊登斯大林在庆祝十月革命会上的报告或演说的简介,隔一天后刊登全文。先后刊登《苏京庆祝十月革命节,斯大林发表演说》(1942年11月7日)、《苏京庆祝十月革命节大会上,斯大林同志报告全文》(1942年11月8日);《纪念十月革命二十六周年,苏京举行盛大庆祝会,斯大林委员长即席发表演说》(1943年11月8日)、《莫斯科十月革命庆祝会上,斯大林同志报告,苏联爱国战争一年总结》(1943年11月9日)。1944年11月8日《解放日报》第1版刊登《庆祝十月革命二十七周年,斯大林发表演说》后,在随后其存续的两年多时间里,分别刊登了莫洛托夫在苏联十月革命节庆祝会上的演说、日丹诺夫在苏联中央十月革命节盛会上论国际形势等。斯大林在纪念十月革命盛会上的演说、报告,代表着苏联不可征服的政治符号,为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增添了信心,对奋战在反法西斯前线的国家和人民是极大的鼓舞。这一点我们从斯大林的演说、报告在国外的反响可见一斑。以1941年《解放日报》刊登各国报纸舆论为例,英各报一致认为斯大林有胜利信心,第二战线已引起英国注意;土耳其报纸评价“苏联胜利信心坚定,纳粹吹牛完全破产”[2];塔斯社日内瓦十日电,斯大林演说“在德国已起惊慌失措之印象”[3];塔斯社伯尔尼十四日电,捷克聆悉斯大林广播“誓死反抗法西斯匪帮之奴役”[4]。其后,《解放日报》均用“盛赞”等褒义用语报道英美报纸舆论对斯大林演说、报告的肯定,并根据反法西斯形势的发展,其中报道有所侧重,如1942年和1943年刊登英美报纸舆论盛赞斯大林报告中的第二战线问题,1944年则刊登英美报纸舆论肯定斯大林报告中关于盟国长期合作、重视对于日寇的批判以及确定德国的崩溃和战后安全等问题。

通过报道苏联红军钢铁般意志、辉煌战绩以及苏联人民以加快生产、支援前线等方式庆祝国庆,建构以苏联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亮点。苏联红军用怎样的战斗表现纪念十月革命,苏联人民用什么方式来纪念十月革命,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是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等问题,是身处抗战之中的中国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解放日报》重点报道的话题。如前所说,1941年十月革命纪念日最为引人关注,莫斯科红场阅兵能否顺利进行举世瞩目。为此,《解放日报》配以“苏空军建立勋功”标题刊登路透社莫斯科十日电,“斯大林在莫斯科发表演说之时,德机五百架迭次企图进攻,结果并无一机飞达市空,而被击落之德机共达卅四架之多”[5]。这一消息的刊登可谓大快人心。之后,《解放日报》陆续报道苏联红军宣誓坚守斯城、纳尔契克德寇被阻、杜亚普赛红军推进等消息,以及苏联前线将领介绍、斯大林致红军将士命令等内容。一方面,《解放日报》借助纪念十月革命,把蘇联红军抗击和打败德寇的消息及时报道出来,突显了苏联红军的坚强意志和辉煌战绩;另一方面,苏联人民以加快生产、支援前线等方式庆祝国庆,占据着《解放日报》有关纪念十月革命报道的大量版面。纵观《解放日报》对苏联人民纪念十月革命的报道,大体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苏联农民、工人以大生产庆祝国庆,支援前线。苏联农民以完成秋收任务纪念十月革命在“日夜不停工作”[6];苏联工人进行生产竞赛,掀起新的生产高潮,许多工厂“已提前完成了他们一年的计划”[7]。苏联人民“日以继夜地工作,以供前方需要”[8]。第二,苏联人民以各种积极方式庆祝国庆。苏联人民为迎接十月革命筹备艺展、踊跃劳军、苏青年开大会、苏京召开纪念大会、人们谈个人工作计划等,以及苏联各大城市庆祝国庆的场景报道,如《苏联三大英雄城热烈筹祝十月革命节》(1945年11月4日第3版)等。

此外,《解放日报》为丰富以苏联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还在十月革命节或其前后刊登了各国对苏联国庆的贺电,联共中央十月革命节口号,《真理报》社论文章,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加里宁、铁木辛哥等人的报告、演讲等。

二、以延安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

《解放日报》在参考以苏联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以延安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策略,并使之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味道。《解放日报》通过刊登毛泽东、朱德纪念十月革命的系列行为,发表社论和纪念文章,报道延安群众纪念十月革命的集会和生产竞赛等方式,建立起以延安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

通过报道毛泽东、朱德纪念十月革命的系列行为,建构以延安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价值导向。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纪念十月革命必然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于是大家把目光集中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和朱德身上,《解放日报》及时满足了大家的关注。1941—1943年,《解放日报》均会在11月7日刊登毛泽东关于纪念十月革命的讲演、文章或讲话。《毛泽东同志发表广播讲演》中指出:“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我们以为英国和美国应该用一切方法拿更多的飞机坦克来供给苏联,拿更多经费和武器来援助中国。”[9]毛泽东的《祝十月革命廿五周年》开篇指出:“我坚信今年的十月革命节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战胜法西斯阵线的转折点。”[10]《毛泽东同志在庆祝十月革命节干部晚会上的讲话》在介绍国际局势后,要求“坚决拥护四国宣言,制止仍然存在的投降危险与内战危险”[11]。可见,此时期毛泽东借助纪念十月革命之际赞扬苏联,表达了中共的政治立场和鲜明态度。与此同时,《解放日报》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朱德的两篇纪念文章,即《祝苏联十月革命》(1942年11月7日第1版)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1943年11月7日第4版)。还于1942年11月9日第1版刊登了《延安市前日盛会庆祝十月革命节,朱德司令出席报告》。朱德关于十月革命的纪念文章和报告,重点分析苏联红军取胜的原因,是对毛泽东关于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重要支持。1944—1946年,《解放日报》注重报道毛泽东、朱德两人纪念十月革命的集体行动。其中1944年延安十月革命纪念较为特别。1944年11月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从重庆飞抵延安,8—10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与赫尔利进行了4次会谈,签订了《延安协定草案——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定》。在赫尔利来延安的晚上,毛泽东与朱德设宴庆祝苏联十月革命二十七周年,《解放日报》于11月8日第2版刊登《毛主席、朱德司令设宴庆祝苏联国庆》。此后,在赫尔利在延安期间的三日里,均未见《解放日报》对延安纪念十月革命活动的报道,只报道了罗斯福对苏联国庆贺电、美英盛赞斯大林演说等国外的消息。1945年11月7日,朱德与毛泽东参加延安两万群众集会,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大会一致通过了致斯大林元帅的贺电”。[12]《解放日报》于8日第1版刊登《延安两万群众集会热烈庆祝十月革命节》。到1946年11月7日,《解放日報》在第1版直接刊登《毛主席、朱总司令电贺斯大林元帅》全文。可见,毛泽东与朱德纪念十月革命的集体行动代表着当时中共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决定着以延安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内容。

通过发表纪念十月革命的社论和纪念文章,建构以延安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舆论走向。社论是集中地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急迫问题的立场、观点和主张,是影响并指导社会舆论的有力的评论形式。[13]《解放日报》于这几年的11月7日先后发表4篇社论,分别是《“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庆祝苏联二十四度国庆节》(1941年)、《真金的试炼——纪念苏联建国二十七周年》(1944年)、《纪念十月革命庆祝中苏同盟》(1945年)、《庆祝苏联廿九届国庆》(1946年)。而毛泽东的《祝十月革命廿五周年》(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庆祝十月革命节干部晚会上的讲话》(1943年)实际上起到了代社论的作用。《解放日报》这6篇社论文章,均以讴歌苏联十月革命和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为基调,并阐述中共对时局的判断及态度。如1943年11月7日代社论提出“拥护四国宣言”;1944年11月7日社论表达“我国抗战的胜利,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只有在孙中山先生联苏政策之下才能达到,只有实行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即新民主主义,才能达到”[14];1945年11月7日社论写道:“我们纪念十月革命,我们庆祝中苏同盟!”[15]与此同时,《解放日报》刊登大量关于十月革命的纪念文章和文艺作品,夯实以延安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舆论走向。《解放日报》刊登的纪念十月革命的研究文章和文学作品,虽从不同角度撰写众多纪念文章,但所阐述的中心思想仍是紧紧围绕社论思想进行展开或补充。如贺龙的《前方杀敌后方生产——纪念十月革命廿五周年》指出:“苏联全体军民,现在正以如火如荼的热情,努力杀敌,加紧生产”,“抗战中的中国军民,当然更是如此”。[16]叶剑英的《评苏德战争——纪念十月革命廿五周年》指出,斯大林格勒的保卫战胜利之所以伟大,在于粉碎了希特勒闪击的企图,阻止其抢占战略资源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这些纪念文章是对1942年11月7日社论中“我们中国人民庆祝红军的胜利,同时也即是庆祝自己的胜利”[10]进一步的展开或补充。此外,《解放日报》根据实际需要刊登了结合延安工作、回顾中苏历史等纪念文章以及孙中山、列宁、斯大林论十月革命的言论。还从建构纪念十月革命大众话语的层面,刊登了一大批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散文等,如续范亭的《十月革命感想》(1942年11月7日第4版);1942年11月8日第4版刊登《“十月”二十五周年献词》(萧三)、《十月革命节纪念》(丁玲)、《苏联,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旗帜》(刘白羽)和《斯大林三首》(续范亭)。还有翻译苏联作家的作品,如1946年11月7日第4版刊登《斯大林同志引导我们》(怒涛译)等。这些作品通俗易懂,有些诗词形象生动,如“法西斯蒂逞狂凶,死到临头拼力挣。没落阶级谁粉粹,举世瞻仰斯大林”[17]。为广大民众所熟知和记忆。

通过全方位报道延安人民纪念十月革命的活动,建构以延安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现实场景。一方面,《解放日报》对延安群众欢庆苏联十月革命节的场景进行了报道。如“延安各界两万余人,包括数十里外赶来参加的延县自卫军,齐集南门外广场,举行庄严热烈的祝庆大会”[18]。另一方面,《解放日报》在表达中共借助十月革命纪念开展抗战生产的诉求的同时,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如在强调抗战生产时刊登劳动英雄刘春德的话:“只有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才能保证生产,才真正爱护工人。”[19]此外,《解放日报》为更全面反映以延安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在十月革命节或前后刊登了《中国妇女致苏联女战士书》《中苏文协热烈庆祝十月革命节》《纪念十月革命节,新四军全体指战员电苏联红军慰问》等,增强了以延安为中心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三、《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三大作用

考察《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两个中心,重点分析苏中领导人的演讲、报告以及社论和纪念文章等,笔者认为,《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三大作用主要有:呼吁团结、学习苏联和动员群众。

(一)呼吁团结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陷入战火的背景下,《解放日报》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时,突出“呼吁团结”这一时代要求。首先,从《解放日报》刊登的斯大林演讲和报告来看,呼吁团结实乃“第二条战线”的核心思想。1941年斯大林提出“第二条战线”,指出:“德国人的盘算大错而特错。任凭赫斯仆仆风尘,英美非但没有参加德国侵略者的反苏战争,相反的他们和苏联站在一个阵营里反对希特勒德国。”[20]一年后,斯大林认为“它迟早会出现的。第二条战线不仅为苏联所需要,而亦为同盟国所需要”[21]。 1943年斯大林进一步指出:“反希特勒联盟的巩固法西斯集团的瓦解。”[22] 1944年斯大林演说中第一部分就讲道:“德国在两条战线的夹击中。”[23]其次,从《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社论来看,呼吁团结亦是延安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作用之一。1941年11月7日的社论写道:“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愿和苏联人民并肩前进,以取得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4] 1942年毛泽东的《祝十月革命廿五周年》(代社论)预言:“苏联打破了希特勒的进攻计划,英美的日益增长的战斗力,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努力,战胜法西斯不但是确定的,而且不远的了。”[10]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庆祝十月革命节干部晚会上的讲话》(代社论)呼吁:“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我们全国爱国的军民同胞,应该一起努力,坚决拥护四国宣言,制止仍然存在的投降危险与内战危险,团结全中国一切爱国力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1] 1944年11月7日社论指出:“苏联做了全人类和平与文明的救星……历史的火,已经把真金与假金分别开来了。”[14] 1945年11月7日社论标题《纪念十月革命,庆祝中苏同盟》已经表明该社论的立场。1946年11月7日社论借纪念十月革命之机,批评国民党破坏团结掀起内战。再次,从1944—1945年《解放日报》关于延安地区纪念十月革命反内战等报道来看,呼吁团结是當时的强“音符”。1944年2月4日,毛泽东复电董必武时特指出:“延安报纸力避刺激国民党。”[25]加之,赫尔利访延安,为了团结,出现了1944年11月的《解放日报》在报道延安纪念十月革命活动方面几乎为零的现象。在国民党不断制造摩擦的情况下,1945年《解放日报》借助纪念十月革命发表不少反对内战的报道,谴责国民党破坏团结。如《太行、太岳筹备纪念十月革命节,宣传中苏新约反对进攻解放区》(10月31日第1版)、《绥德各界庆祝十月革命节,拥护中苏条约,反对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11月16日第2版)、《鄂豫皖万人集会庆祝苏联革命节,号召军民制止内战》(11月21日第1版)等。

(二)学习苏联

《解放日报》运用纪念文章和对应报道等方式,传递“学习苏联”之话语主题。一是刊登大量含有“学习苏联”话语的纪念文章。“学习苏联”话语直接来源于“为什么苏联能?”。撰写纪念文章的作者对此所站角度不同,而回答有所不同,但“学习苏联”之话语主题未变。例如吴玉章的《庆祝十月革命并纪念中国文字革命第一周年》,分析苏联能够英勇抵抗希特勒匪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除了提倡自然科学,发展重工业,加强军事工业外,将绝大多数不识字之国民,改造成为具有高度文化水准的国民”[26]。朱德的《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试图回答“为什么苏联在不过二年半的抗战中,便获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作出如此伟大的贡献呢?”,他给出了三点理由:首先,“有布尔塞维克的列宁斯大林党的领导”;其次,红军“以高度自觉勇敢坚决的精神,打击了敌人,而且掌握并精通了最高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指挥”;最后,“还因为苏联在最困难的环境下,进行巨大的生产建设工作,后方的一切人员,均以奋不顾身的精神,来参加生产,支援战争,经常及时的供给了红军以充分的优秀的武器和一切装备”[27]。不管角度如何,随着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解放日报》对“学习苏联”主题话语的传播越来越明显,于1944年12月8日第4版刊登郭沫若的《向苏联看齐!——郭沫若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十月革命”二十七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说辞》,该文归纳指出“我们要学习苏联”“我们就该学习这种‘在工作中不拒绝细小事件的精神!”“学习这种严烈地执行自我批判的精神!”“学习这种善于运用‘多样的统一的精神!”。[28]二是在报道苏联纪念十月革命的做法的同时,报道延安相应的纪念活动。如在发布十月革命节口号方面,《解放日报》于1945年10月29日在第3版刊登了《联共中央委员会发布十月革命节口号》(共计54条),后在10月31日第1版刊登《延安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节筹备会,发布纪念十月革命节口号》(共计16条)。此外,为纪念十月革命进行加快生产、举行纪念会等方面,均有与苏联相互呼应的报道,特别在一些纪念大会的参加人数上,延安有超过苏联之势。《解放日报》在1942年11月9日第3版刊登了《十月革命节前夕苏京开纪念大会出席代表三千余》,后分别刊登了《延安市民众三万人集会,热烈纪念十月革命节,庆祝红军伟大胜利》(1943年11月8日第1版)、《延安两万群众集会热烈庆祝十月革命节》(1945年11月8日第1版)等消息。

(三)动员群众

《解放日报》报道延安纪念十月革命活动中有专门详尽的动员群众办法,彰显着“动员群众”之话语主题。《解放日报》刊登纪念口号、苏中各地加快生产支援前线、各类纪念文章、各种纪念会议或集会、战斗书、贺电等,本身就是进行着动员群众的工作。不仅如此,《解放日报》在借助十月革命动员群众方面还刊登了各地较先进的做法。以1942年11月5日第2版刊登的《宣传苏联英勇抗战,陇东筹备纪念十月革命节》一文为例,该文有3则通讯。一则通讯介绍了陇东各界扩大宣传的四点办法,即“(一)陇东周报出特刊,街头出墙报,并发小传单及张贴苏德战争形势图、和双方势力比较伤亡统计表;(二)各学校及旅宣传队组织化装宣传,各机关抽出干部分别进行宣传苏联抗战英勇事迹。事前学校应加专课,讲解十月革命历史等有关材料;(三)因群众忙于征粮工作,故不拟开群众大会,只在七日晚召开干部晚会日庆祝,演话剧;(四)调专人作关于斯大林格勒战争的时事报告。同時,宣传应与当前征粮运动密切配合,号召人民踊跃缴纳公粮。”另一则“子长讯”指出:“驻军‘巢湖部队已将十月革命节故事变成两礼拜的政治课教材,现已开始在战士中进行普遍讲解。五个工厂将于是日开联合纪念大会。民教馆亦将向老百姓开放留声机,展览苏联生活照片等。边保剧团在是晚上演‘李秀成之死。”最后一则电讯为“某旅政治部于日前发出指示:(一)广泛深入的宣传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与胜利,特别是目前斯城的胜利。(二)加强整风学习和深刻了解整编的意义,并准备彻底执行整编计划。(三)利用壁画报进行开展苏联的介绍。(四)以地区为单位,于七日配合地方政府召开庆祝会。”[29]从这三则通讯来看,一方面说明《解放日报》的通讯记者深入基层,善于发现典型和宣传典型;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中共借助纪念十月革命进行着细致、贴近实际、广泛而生动的群众动员工作。因此,动员群众必然成为《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重要作用之一。

四、《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三重价值

考察《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两个中心、三大作用,其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价值亦突显出来,总结提炼《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三重价值有助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媒体工作提供一定的学术支持和参考。

(一)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体现党性

1941年5月15日,《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30]毛泽东在《解放日报》的发刊词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31]353直接点出了党与党报同呼吸共命运的特征。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其4月1日社论文章《致读者》中指出:“试问报纸到底如何才能成为集体宣传者集体鼓动者集体组织者呢?究竟怎样才能成为党手中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呢?那末,必须:第一、贯彻着坚强的党性。”[32]在9月22日又发表社论文章《党与党报》,再次重申“党报不但要忠实于党的总路线、总方向,而且要与党的领导机关的意志呼吸相关,息息相通;要与整个党的集体呼吸相关,息息相通”。[33]鉴于此,《解放日报》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体现党性有其应然性和必然性。

《解放日报》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采用各种形式亮出“团结,团结,团结”[31]353这一武器,把握“学习苏联”这一方向,联系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实现了“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34]126的任务。以中共驳斥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为例,1943年7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起草的社论《质问国民党》,7月21日刊出陈伯达的《评〈中国之命运〉》,11月7日刊登的《延安十月革命节太行举行扩大宣传周,延安市影展秧歌宣传昨日开始》报道中,我们仍可见中共要“在中国人民面前从思想上理论上揭露蒋之封建的买办的中国法西斯体系”之意图。[35]该报道指出:“太行区各界干部举行集会,特请党政军首长作重要报告,干部人员要配合整风,精读《评〈中国之命运〉》,进行思想反省。”[36]可见,《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决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口号,而是要借助纪念十月革命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思想建设。在这方面,续范亭的《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极具代表性。该文指出:“中国共产党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奋斗,培养锻炼了不少的坚强党员,开展了革命基业;毛主席提出整风以来,更进一步地教育了党员,这是一件大事,中国前途就寄托在这些人身上了。”[37]如果说《解放日报》对于纪念十月革命的一些新闻报道体现党性不够明显的话,那么像续范亭所写的这类纪念文章是旗帜鲜明的,且这类纪念文章的数量决不是少数,就连纪念十月革命的文学作品中也常常有所体现。如夏蕾的《十一月七日》(诗词)有一段这样写道:“你说共产主义不合理,人民却对他非常欢喜。你想打共产党一个耳光,结果被打在说谎专家的脸上。”[38]

(二)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体现民声

1942年3月16日,《中宣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中要求“要把党的政策,党的工作,抗日战争,当地群众运动和生活,经常在党报上反映,并须登在显著的重要的地位,要有与党的生活与群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通讯员或特约撰稿员”。[34]126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社论文章《致读者》中指出:党报要“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32]可见,《解放日报》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体现民声是党性在党报中充分反映的结果。

《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过程也是为民、体现民声的过程。《解放日报》不仅刊登有关十月革命的普及性常识,如温济泽的《十月革命的故事》(1945年11月3日第4版)等,而且更注重丰富延安民众文艺生活,运用文艺作品传递纪念的声音。如《迎接苏联十月革命节,本市开始宣传活动,机关学校放假三天工厂一天》报道中,指出“除了全市各界民众的庆祝大会以外,还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精彩宣传节目”。[39]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举办流动展览会、秧歌队表演、汽车队宣传以及戏剧演出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延安民众的精神生活,深受民众喜欢,已成为抗战时期乃至后来纪念十月革命时民众的必备活动之一。《解放日报》通过报道大量群众纪念十月革命的活动,更主要的是表达群众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和追求民主自由的心声。像“只有共产党认识到民主的重要与可贵!!如果不把政权还给人民,中国永远不会强盛起来!”[40],“让我们在庆祝苏联这个人类的救星的革命纪念日,同时祝贺中国的救星——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万岁!”[41]等话语或类似的话语,已经频频出现在《解放日报》关于纪念十月革命的报道中,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认可和追随。

(三)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体现真理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精髓,也是党报践行的宗旨。1942年5月10日,《总政部关于为供给〈解放日报〉稿件的指示》指出,“供给《解放日报》的稿件,主要应为我军的英勇战斗,在战斗中我指战员的英雄事迹,部队中各种有意义之活动”,通讯“要有实际而新鲜的内容,多取具体材料,少加分析,不要说空话”。[34]130有意义、实际而新鲜的内容,恰恰是党报所求之实。1943年9月1日的《解放日报》刊登了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该文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老老实实主义,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主义,就是科学的主义”;[42]187“在新闻事业方面,我们的观点也是老老实实的观点”;强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报纸,与人民有密切联系的报纸,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42]193此后,《解放日报》在创刊一千期时发表社论文章《本报创刊一千期》指出:“现在我们报纸上充满了内容丰富的新闻,而且都是很真实可靠的,政治上也是很好的。”[43]因此,《解放日报》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体现真理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

《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两个中心和三大作用,反映了苏联和延安人民纪念十月革命的真实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向往像苏联那样强大,可以追求和平、自由、平等新生活的真实诉求。《解放日报》在1942年11月7日第4版刊登了林伯渠题词——“十月革命创造了人类的奇迹今天的斯大林格勒正矗立着这块历史的丰碑”。这一题词已充分说明中共纪念十月革命的意义所在,《解放日报》正在把这一意义通过各种形式传递出来。《解放日报》刊登有关纪念十月革命的文章均在探索真理、反映真理,如贺龙的《法西斯的末日快要到了——为纪念十月革命二十六周年及庆祝苏联红军伟大胜利而作》,得出了“社会主义國家无匹的力量,远远超过于资本主义国家”[44]这一真理性的结论。1944年11月7日社论文章更加鲜明地指出:“苏联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它的苏维埃制度,乃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制度。”[14]到1946年,《解放日报》这种追求进入社会主义这一真理话语则更为明显,如11月9日第3版刊登两篇对比鲜明的报道,一篇是《在联共中央十月革命节盛会上日丹诺夫论国际形势,苏联正为争取正义的民主的和平而斗争,世界民主力量强大乃和平事业胜利保障》,另一篇是《美英反动派表现了反民主和平的倾向》。同在第3版刊登赞苏反美英的报道,已表达出中共领导的《解放日报》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坚定地选择真理、坚持真理,为正义、民主、和平而奋斗的倾向。

五、结语

正如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所说,话语“不是自然而就,而始终是某种建构的结果”[45]。作为中共机关报的《解放日报》把党的政策、方针贯穿于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建构始终,建构起“同质化”的“两个中心”,旗帜鲜明地表明中共纪念十月革命的态度和诉求,并使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为党的宣传动员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解放日报》在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建构过程中,采用不断重复的话语建构方式,发挥了“呼吁团结”“学习苏联”“动员群众”的三大作用。不管是刊登领导人演讲、报告,还是报道苏联和中国纪念十月革命的方式等,最终这种不断重复的话语主题建构会形成一种话语模式,即“话语→主题不变的话语→真理性话语”。然而,话语的建构并非虚妄的举动,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实践因素。正如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所说:“话语的建构并不是来自人们头脑中思想的自由飞舞,而是来自社会实践,后者牢牢地植根于并定向于真实的物质的社会结构。”[46]我们可以从毛泽东对十月革命的评论略见一斑。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是结论。”[47]正因为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导向意义,也使得《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建构拥有了重要的价值。我们把《解放日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价值归纳为三重价值,即在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中体现党性、民声和真理。这三重价值具有叠加式、共振式、同向性等特点,充分体现在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建构过程始终。总之,《解放日报》以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三重价值为指引,不断重复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三大作用,扩大建构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两个中心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共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传播效果。

注释:

① 主要成果有:项佐涛等《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陈金龙《十月革命与毛泽东革命话语的建构》,载于《现代哲学》2012年第3期;梁化奎《十月革命纪念中瞿秋白对“俄国人的路”的接受和传播》,载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等等。

参考文献:

[1] 斯大林广播演说,德军伤亡四百五十万,苏希望建立第二条战线[N].解放日报,19411108(1).

[2] 苏联胜利信心坚定,纳粹吹牛完全破产[N].解放日报,19411111(2).

[3] 斯大林演说使德惊慌失措[N].解放日报,19411112(1).

[4] 聆悉斯大林广播,捷人鼓舞奋发,誓死反抗纳粹奴役[N].解放日报,19411115(1).

[5] 十月革命节日,苏空军建立勋功,德机五百偷袭苏京被击退,斯大林演讲鼓舞着苏兵士[N].解放日报,19411111(1).

[6] 纪念十月革命苏农民完成秋收[N].解放日报,19411108(1).

[7] 纪念十月革命节苏联工人大竞赛[N].解放日报,19451027(3).

[8] 国庆节之莫斯科:部队与军需品源源开赴前线[N].解放日报,19411109(1).

[9] 毛泽东同志发表广播讲演[N].解放日报,19411107(3).

[10] 毛泽东.祝十月革命廿五周年[N].解放日报,19421107(1).

[11] 毛泽东同志在庆祝十月革命节干部晚会上的讲话[N].解放日报,19431107(1).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1886—1976):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217.

[13] 秦硅,胡文龙.新闻评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99.

[14] 真金的试炼——纪念苏联建国二十七周年[N].解放日报,19441107(1).

[15] 纪念十月革命庆祝中苏同盟[N].解放日报,19451107(1).

[16] 贺龙.前方杀敌后方生产——纪念十月革命廿五周年[N].解放日报,19421107(4).

[17] 续范亭.十月革命感想[N].解放日报,19421107(4).

[18] 延安两万群众集会热烈庆祝十月革命节[N].解放日报,19451108(1).

[19] 子长各界庆祝十月革命节,号召努力生产自卫学习[N].解放日报,19431118(2).

[20] 斯大林同志演辞全文[N].解放日报,19411128(2).

[21] 庆祝十月革命节,斯大林发表演说[N].解放日报,19421107(1).

[22] 莫斯科十月革命庆祝会上,斯大林同志报告,苏联爱国战争一年总结[N].解放日报,19431109(1).

[23] 庆祝十月革命二十七周年,斯大林发表演说[N].解放日报,19441108(1).

[24] “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庆祝苏联二十四度国庆节[N].解放日报,19411107(1).

[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93.

[26] 吴玉章.庆祝十月革命并纪念中国文字革命第一周年[N].解放日报,19411107(3).

[27] 朱德.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N].解放日报,19431107(4).

[28] 郭沫若.向苏联看齐!——郭沫若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十月革命”二十七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说辞[N].解放日报,19441208(4).

[29] 宣传苏联英勇抗战,陇东筹备纪念十月革命节[N].解放日报,19421105(2).

[30]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10.

[31] 毛泽东.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2] 致读者[N].解放日报,19420401(1).

[33] 党与党报[N].解放日报,19420922(1).

[3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35] 毛泽东.关于公布《评〈中国之命运〉》一文[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9.

[36] 延安十月革命节太行举行扩大宣传周,延安市影展秧歌宣传昨日开始[N].解放日报,19431107(2).

[37] 续范亭.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N].解放日报,19431109(3).

[38] 夏蕾.十一月七日[N].解放日报,19451109(4).

[39] 迎接苏联十月革命节,本市开始宣传活动,机关学校放假三天工厂一天[N].解放日报,19431105(1).

[40] 延安盛大群众集会,庆祝十月革命和边区参议会,参议员一致呼吁全国实行民主[N].解放日报,19411106(2).

[41] 林伯渠.普天同庆[N].解放日报,19431108(2).

[4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43] 本报创刊一千期[N].解放日报,19440216(1).

[44] 贺龙.法西斯的末日快要到了——为纪念十月革命二十六周年及庆祝苏联红军伟大胜利而作[N].解放日报,19431108(3).

[45]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6.

[46] 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遷[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1.

[47]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责任编辑:夏畅兰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浅议《解放日报》的改版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后的批评报道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的纪念及其启示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
延安时期博古党报思想探究
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