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路网节点改造研究

2022-11-03聂臣袁盛杰黄杨英子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交通量路网车道

聂臣,袁盛杰,黄杨英子

(1.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507;2.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430050;3.长沙市望城区财政局,长沙410205)

1 引言

作为道路交汇的路网节点[1],在城市路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城市交通的“瓶颈”和“阀门”,受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道路维修等影响,极易造成路网通行能力的下降,严重时还会引发整个路网大面积拥堵甚至造成路网瘫痪。因此,梳理城市道路路网节点,对于保障路网结构的安全可靠、快速通达、降低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等事件,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调研汕头市中心城区路网节点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从规划路网的道路功能、等级、节点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将路网节点分为3 类:

I 级点:以城市出入通道、城市片区交通功能转换为主的路网节点,节点功能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城市对外出入和城区骨架路网的通行效率。

Ⅱ级节点:承担城市内局部地区交通出入的路网节点,节点功能较重要,上下班高峰期可能造成相邻路口较长时间交通延误,降低周边道路服务水平。

Ⅲ级节点:以串联街区建筑出入的生活型道路路网节点,节点功能较弱、可替代性强,通过周边路网节点可替代出行路径。

2 Ⅰ级路网节点交通功能不完善

本文以中阳隧道改造工程为例,对I 级路网节点功能不完善、不满足现状交通需求开展节点改造进行相关论述[2-3]。

2.1 道路现状与问题分析

沈海高速汕头收费站是中心城区进出高速公路的第一出入口,位于东海岸新城。现状中阳大道与收费站为左进右出与右进左出混行、无信号灯控制,交通组织混乱,直行车辆与进出高速车辆混行,形成交通堵塞点。近期主要交通流向为中阳大道左转进高速和直行往泰星路方向以及高速右转进中心城区;远期打通新津河大桥拉通中山东快速路后,经中阳隧道跨江至东海岸新城的交通量将成倍增长。另外,泰星路与中阳大道交叉口现状为环形交叉,通行能力较低,随着东海岸片区跨境交通量增长,远期也将成为瓶颈。基于收费站和泰星路口两个路口逐渐拥堵的背景,启动中阳隧道建设工程,起点接中泰立交、终点接在建新津河大桥,见图1。

图1 中阳大道现状出行路网图

2.2 规划情况与交通分析

根据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中阳大道用地红线宽度60 m,主线车道数要求≥6,规划定位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80 km/h。该节点为高速公路-快速路相交,承担高速公路对外、出入中心城区和过境交通的功能。近期高峰交通量为4 262 pcu/h,远期交通量为5 674 pcu/h,中心城区西往北进高速的左转交通量远期将逐步增大,见图2。

图2 交通流量预测图

2.3 改造方案

调整高速收费站出口与中阳大道交叉形式,使其与功能相匹配,保障高速出入转向及中阳大道主线交通顺畅,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近期方案:调整路口交通组织,进收费站车辆远引至泰星路口,出收费站车辆通过中泰立交桥下调头匝道进新津片区,泰星路环岛调整为T 形交叉口,提高路口通行能力,降低车流交织。

远期方案:设置S 形定向匝道或半抬半沉式喇叭立交,分离中心城区前往收费站的车流,减少中心城区西-北收费站车辆对泰星路口车辆的交织影响,提高泰星路节点交通转换效率。

3 Ⅱ路网节点通行能力不足

本文以长平—金环路口为例,对Ⅱ级路网节点不满足交通需求开展节点改造进行相关论述[4]。

3.1 道路现状与问题分析

金环—长平路口位于汕头市金平、龙湖区交界处,东西向长平路为城市次干道,双向4 车道,南北向金环路为一般性城市主干道,双向4~6 车道,车行道两侧均有侧绿和辅车道,路口现状为十字全转向信号交叉。

路口晚高峰进口道交通量合计3 548 pcu/h,两轮车流量亦较大,对机动车通行干扰大,路口通行效率低,常产生交通拥堵。路口整体平均延误约71 s,处E 级服务水平,西、北、南进口道通行能力不足,停车延误大、排队较长。位于路口东北象限的万象城开业后,车流量剧增,服务水平降至F 级。

3.2 规划情况与交通分析

根据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金环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40 m,为城市主干道;长平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4 m,为城市次干道。该节点为一般主干道-次干道平面相交,路口规划为Ⅱ级节点,承担中心城区局部地区交通转换功能,路口近期高峰交通量5 840 pcu/h,远期交通量7 764 pcu/h,南、北、西进口直行为主要交通转向,见图3 和图4。

图3 近期预测交通量

图4 远期预测交通量

3.3 改造方案

交通渠化在路口通行效率和运作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应在精细化方面狠下功夫。以道路现状条件为基础,以进口道流量、流向、车辆类型比例为依据,合理分配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路权,精细化设计行人过街通道、进口道车道数、转向分布,灵活运用导流线、导向线等标线使进出口车道对应。另外,根据路口渠化情况优化交叉口信号灯设置,结合交通流量大小,在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采取不同的配时方案,达到信号配时分秒必争的要求。

近期方案:(1)拆除金环路南北侧长约50 m 的侧绿,调整为护栏分隔,优化道路断面,将南北进口改造为4 条进口道,1左+2 直+1 右,出口3 车道,从而提高南北进口道通行能力;(2)优化行人过街设施,将路口南/北/西侧行人过街横道往路口中央适当偏移,人行横道线由6 m 拓宽至10 m,设置为双向分离,提高行人过街效率;(3)增设独立的非机动车过街通道,见图5。

图5 近期改造方案图

远期方案:在近期改造方案基础上建设地下连廊,串联华润万象城、苏宁广场和群光广场三大综合体,将行人引导至地下商业综合体,减少对地面路口交通的影响,见图6。

图6 远期改造方案图

4 Ⅲ级路网节点交通可靠便捷通达

本文以外马路改造工程为例,对Ⅲ级路网节点串联街区建筑出入为主的生活型道路开展节点改造进行相关论述[5]。

4.1 道路现状与问题分析

外马路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西起海滨路、东至新陵路,全长2.8 km,城市次干路。车行道宽度11~15 m,双向2~4 车道,步道宽度大小不一,由于老城区道路周边已开发成熟建筑物林立,使得旧路改造的宽度不能增加,只能在现状道路上做文章,这是不同于新建道路的旧路改造显著特征,见图7。

图7 外马路周边道路及建筑分布示意图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现场踏勘和实地调研,现状交通特征如下:(1)外马路所在区域对外交通便捷,交通转换顺利,路径对外选择较多;(2)区域内部路网密集,交叉口密度达到150 m/处,还有繁多的地块开口,严重干扰主线车流;(3)沿线有数座学校和医院,停车需求量大,临停违停现象严重,交通痛点难以解决。关于路口和地块出口较多的问题,集中在外马路(大华路—公园路),长约1 km 的路段有31 个出入口,改造过程中采用车止石封闭10 处巷道或小区的机动车出入口,不允许车辆出入,通过局部交通循环,引导车辆在合理出入口进出。

4.2 改造方案

外马路起点长约900 m 路段位于小公园景区,路网以慢行和旅游交通为主。为降低车流对景区影响,保障慢行系统的安全和舒适,改造过程中将外马路对外交通功能外引至中山路和海滨路,届时将由招商路承担南北向交通转换。同时将相交的商平、永平、居平路改为只进不出的单向交通,改造后的交通路径更加顺畅,有利于整体打造小公园景区。

外马路全线6 个路口设置信号灯,民权路两侧约230 m是招商、利安路口,存在路口过密、车辆频繁候停的问题,周边分布教堂、小学、医院等建筑物,人流量大,民权路口平时拥堵严重。该路口的改造是取消信号灯,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形式,同时将直行站台改造成港湾式公交站台,减少公交车对主线车流的影响,见图8。

图8 外马路信号灯设置平面图

根据路网规划和周边出行需求,外马路定位为生活型道路,选择张弛有度的强化大路口通行能力,关闭小路口左转及调头功能。外马路(利安—新兴)段长度650 m,分布同益、公园、博爱3 个路口,路口间距约200 m,且同益、博爱路在北侧均为断头道路,未形成路网回路,改造过程中封闭其南北交通功能,均在公园路口实现交通转向需求。

外马路在利安—公园路两侧、公园—大华路南侧有侧绿,导致在公园—新兴路这一段(300 m)双向两车道通行,进口道展宽为两车道,明显存在交通瓶颈。本次改造拆除侧绿,将辅车道纳入车行道断面内,改造成双向4 车道,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5 结语

依托汕头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节点精细化治理研究工作,结合开展的中阳隧道、长平路、外马路等在建项目,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针对交通功能不完善的I 级路网节点,在总体规划框架下,熟悉城市发展趋势,打通城市发展交通干道,这是切实推动I 级路网节点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针对通行能力不足的Ⅱ级路网节点,这是目前城区交通堵塞频发的主要位置,应精细化研究路网节点改造方案,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传统常规改造手法的基础上,探索地下连廊打造商业综合体等非常规改造方案。

3)针对生活型道路的Ⅲ级路网节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改造小路口、拓宽进口道、改造公交站台,多措并举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猜你喜欢

交通量路网车道
云南智慧高速路网综合运营管控平台建设实践
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技术的路网运行监测预警平台
基于ETC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量转换探究
宁夏高速公路路网“最强大脑”上线
基于OpenCV的直道车道线识别技术研究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山东省干线公路网交通量变化特征分析
国道京抚线铁岭市凡河至平顶堡段改建工程交通量预测分析
基于单片机的潮汐车道设计与实现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