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统领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以“区域与区域发展”为例

2022-11-03邱新艳

地理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概念区域

邱新艳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江苏 苏州 215021)

一、从大概念出发确定教学单元

以“大概念”的形式开展教学,并不是将“大概念”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在理解学科概念和本质的前提下,建构基本的概念框架,对各级概念进行梳理,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步骤,借助高效的教学方法和真实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奥苏伯尔曾说,“大概念是一种上位概念,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浓缩了学科知识的精华”,大概念是最有利于帮助学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的桥梁,地理大概念还具有超高的抽象性,在对各种自然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中,被采用和借鉴得最多也最广[1]。高中地理2019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中的大概念是“区域”,由此引申出了分章节的一系列子概念。第一章主要是从“区域概念”“区域类型”入手,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发展路径;第二、三章主要是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指导学生理解区域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四章上升到“区域协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这是区域分析方法培养和能力与素养逐级提高的学科要求。本文选择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为例,因为其在整本书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和区域分析思路培养的关键作用。笔者尝试通过运用学科大概念整合区域发展的课程内容和案例,帮助学生领悟地理学科的本质,更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实现学习进阶和能力的逐级提升。

二、立足学科大概念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教学主张对教学内容先进行优化与整合,然后借助一定的学习主题情境使内容更具趣味性和结构化。单元教学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它的整合性特点与结构性优势,刚好契合大概念的特性。单元教学的内容虽然来源于教材,但是更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突出过程性和原理性问题的探究,在探索中总结规律与方法,而不是简单得出结论[2]。高中地理教材单元类型多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取舍或根据学情重构。虽然地理教学内容丰富,且组织形式多样,但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不仅能够使整个单元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而且更能体现重要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在单元学习的主题情境中深度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所以,大概念是组织单元教学活动的最有力手段。大概念可以反映本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如果能把大概念自上而下分解成多个子概念,再对每一个子概念进行概念性理解阐释,然后向下又关联出一系列具体概念,将它们与具体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就可建构起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单元知识结构[3]。从“区域与区域发展”这个单元来看,可以构建出图1所示的单元知识层级结构。

图1 “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知识结构

三、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过程

1.根据概念性理解,概括单元核心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理解学科概念的基础上,将这个单元中的概念性理解转化成核心问题后,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才能确定,因此从概念性理解到核心问题,再到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是环环相扣且缺一不可的[3]。“区域与区域发展”这一章基于学科概念的单元核心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核心问题

2.根据单元核心问题,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规划该单元的学习层级,分析学生当前的认知发展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再借助教育智慧才能最终确定。它既要体现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认知发展的过程,也要有利于师生的教学相长[4]。

课程标准:①结合实例,能够说明区域的含义,识别区域的类型;②结合实例,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对不同区域的发展进行比较,理解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如表2所示。

3.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主题情境下的教学活动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情境应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具有统领性质的主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过程得到延伸与持续,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而且还能积累必备知识,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科大概念,应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本文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时政热点“2021年8月2日,苏州工业园区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认定名单’的‘文化出口基地’”为单元教学的大情境,一同入选的还有北京朝阳区,两区都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自然地理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是却有着南方和北方的明显差异,以苏州昆曲和北京京剧的赏析可以感知文化元素的不同,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分析。由此分3个课时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一系列问题链,以更好地完成单元教学目标,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能力进阶,如图2所示。

图2 “区域与区域发展”主题情境下的教学设计

(1)第1课时

【情境导入】新闻:2021年8月2日,苏州工业园区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认定名单”公示。2021年1月至6月,园区数字文化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3%。6家企业入选江苏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占全省五分之一、全市三分之二;入选国家文化出口的重点企业累计达10家,在全省占比达四分之一、在全市占80%,文化进出口总额约6亿美元。

【问题链导学】如图3所示。

图3 第1课时问题链导学过程

【教学过程】①观看新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②作图:在中国地势三大阶梯图、季风与非季风区图、气候分布图、内流区与外流区图、三大自然区图、中国四大分区图、四大经济地带图上画出分界线,理解区域类型、特点和划分标准。③合作探究:讨论苏州工业园区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认定名单”的意义,领悟区域划分目的。④角色扮演:分组代表文化学、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与经济学团队考查苏州工业园区后,如何从不同角度切换空间尺度描述园区的地理位置。

【课时小结】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苏州市唯一入选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不仅是苏州市文化产业的窗口,而且还能推动江南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话语权与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打响园区文化品牌。说明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同一尺度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方向。本课时以新闻的形式呈现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区域名称,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从认识区域类型、区域联系、区域划分依据和意义到感知区域空间尺度思想,从而落实“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2)第2课时

【情境导入】视频: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太湖平原,地势平缓,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改良而走向全国。昆曲的唱念做打和武术、舞蹈融合,因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而备受广大民众喜爱。

【问题链导学】如图4所示。

图4 第2课时问题链导学过程

【教学过程】①视频赏析:激发和延伸学生学习兴趣;②探究一:从自身熟悉的苏州工业园区出发,感受区域层级性在生活中的体现,能够选择适合的空间尺度探讨问题;③探究二:结合图文材料,找出其中所涉及的区域要素,并进行分类;④探究三:多维度思考,与苏州工业园区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相关地理要素;⑤探究四:深度探讨,通过区域空间分析、要素分析、过程分析,理解要素综合对区域整体性的影响。

【课时小结】从不同空间尺度的转换中,总结区域的层级性特征;从要素综合角度,由分析苏州所属的三大自然区之一的东部季风区整体性特点到归纳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性特点,理解整体性是区域的重要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课时加深对苏州工业园区所在的东部季风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选取具有文化特色的昆曲视频让学生边赏析边感受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然后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区分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明白要素间的联系与变化对区域整体环境的影响,从而落实“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3)第3课时

【情境导入】视频:与苏州工业园区一同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认定名单”的还有北京市朝阳区。近年来,朝阳区通过大胆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完善市场体系,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发展模式,成为引领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场景布置注重写意,以西皮、二黄的腔调为主,并用胡琴与锣鼓等伴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问题链导学】如图5所示。

图5 第3课时问题链导学过程

【教学过程】①视频赏析:持续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②探究一:结合图文资料,比较苏州工业园区和北京朝阳区的异同;③探究二:结合资料,对比昆曲和京剧的发源地及盛行地,理解要素的空间流动可能给区域带来的影响,感受区域之间相互关联的必要性;④探究三:通过视频,了解戏曲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变迁,理解区域要素不会一成不变,其产生的影响也是变化的。

【课时小结】本课时介绍与苏州工业园区一同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认定名单”的北京市朝阳区,选取京剧视频让学生边赏析边思考这两个区域的差异。两种戏曲所在地同属于东部季风区,但是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从唱腔、道具、服饰和代表作取材上都能感受到差异,这与空间差异有关,也与时间变迁有关。在问题链的导学中,由区域要素的空间流动性,总结区域的关联性特征;由区域要素的时间变迁性,总结区域的可变性这一基本特征;通过要素综合分析和区域的时空对比,归纳区域分析与比较的一般方法。

【知识迁移】能将区域分析与比较的方法,灵活地应用到本教材后面章节的案例分析;试着评价某一区域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并能从区域综合视角阐述观点。

四、教学启示

1.提炼核心概念,以小见大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属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体现地理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又是地理学科大概念的上位概念,是对地理核心概念的统整和提炼[5]。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应先研读课程标准和整本教材,厘清各单元具体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提炼核心概念,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将其分解成多个子概念,最后立足学情组织单元教学,引导学生由概念性理解到具体概念的应用。

2.创设主题情境,以问促学

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情境要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应具有主题性、趣味性、持续性和拓展性,因此,问题链的设计尤为重要。问题链的导学功能是与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核心素养融合渐进的,所以问题链的设计不仅要激发学生兴趣,更要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先挖掘学生周边的真实生活信息作为基础情境,主题情境应精选后再加工,设计成含有一系列问题链的大情境,问题设置要有指向性和聚焦性,问题链之间要有逻辑主线和梯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

3.构建思维梯度,分层进阶

在单元教学中将大概念分解为多个子概念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逐步分层排序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分析预测学生对概念性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把知识内容由易到难穿插在不同的教学情境环节中,构建具有思维梯度的学习任务。当教学大情境中的核心概念、核心问题与单元目标具有递进式的联系时,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思维的拓展就有了潜在阶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单元知识内容,并将其迁移应用于其他单元的渐进式自主学习。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的区域类型识别、区域尺度转换、区域分析方法总结与应用等,直接影响到后面几章的具体案例分析效果与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这本书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与能力进阶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概念区域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分割区域
擦桌子
Improving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throughWatchingAmericanTVSeries
区域发展篇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今天我叫早
我想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