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对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

2022-11-02谢娟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湖南衡阳421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合格率器械全程

谢娟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湖南 衡阳 421001)

内容提要:目的:探析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消在消毒供应中心供职的36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前(2019年6月~2020年6月)简称为实施前,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2020年7月~2021年6月)简称为实施后。分析对比实施前与实施后的医院感染率、工作质量和选择调查科室(神经内科、心胸外科、呼吸科、妇科及骨科)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评分。结果: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可以减少医院发生感染的概率,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中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科室,主要肩负消毒灭菌、配送无菌物品到各个科室等责任工作,其在院内有着较高的感染发生风险,且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关系比较密切,甚至对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进行控制非常有必要。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是由科室来清洗及包装所使用的器具、物件器械、物品,而后的消毒灭菌工作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但该模式下的灭菌效果不佳,使医院内感染发生概率较高,安全隐患较大[1]。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转变管理模式以确保工作质量。有文献指出,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干预是将所有器械、物品、设备等均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和包装等工作,施行集中管理的形式,并将细化科室操作流程,以此提高工作质量[2]。本次研究就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消在消毒供应中心供职的36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前(2019年6月~2020年6月)简称为实施前,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2020年7月~2021年6月)简称为实施后。36名护理人员中男性有8名,女性有28名;年龄22~50岁,平均(35.06±3.68)岁;工龄3~26年,平均(6.83±2.15)年。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均对本次研究有所了解,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都是自愿参与,并配合程度高,在研究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均未进行岗位调动。

1.2 方法

1.2.1 传统管理模式

2019年6月~2020年6月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即所有使用的器具和物件由各个科室自行清洗和包装,而后消毒灭菌等工作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

1.2.2 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模式

2020年7月~2021年6月采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制度、流程干预:组建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组员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3名骨干护士构成,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由小组组长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会议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现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现有的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探讨优化方法,最后根据探讨结果将优化后的工作流程制定出来。除此之外,还要对各项安全预案、质量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并加强和每个科室进行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掌握每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此让每个科室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将工作效率提高。

全程质量控制管理:①布局管理:必须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且需安装空气流通系统或开窗,维持气体流通,确保光线足够。根据所运用的功能将科室区域进行划分,分为工作区和辅助区,其中工作区包括包装区、清洁区、灭菌区和无菌储存区,由休息室、更衣室、值班室构成辅助区域。同时,加强控制无菌储存区、灭菌区的温度,可调节为22°C,清洁区为20°C,室内湿度控制在50%。对触碰已消毒和已污染物品进行明确规定负责人。消毒供应中心不回收报废器械,将其放置于专门回收点,等待厂家回收。②回收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当着各科室的面对回收的器具和物件进行清点,保证所使用的规格、数量符合各科室需求,并对物件、器具有无缺损、血迹和锈斑等进行详细检查,对其性能是否正常进行检测,将记录做好,便于回收时查对。需由专业的人员对管腔内的器械进行发放和回收。③清洗管理:如果器具、物件等可重复使用,在清洗后,需要对其有无污物或血迹残留进行详细检查,要确保物品、器械表面不残留微生物。面对具有复杂结构的器械,需要将其拆分出来再逐一清洗。器械表面若有锈斑和血迹,可将其放入多酶清洗液内浸泡,持续30min,在进行清洗。在对器械进行消毒的时候,需要将物品、器械的最大面积展露出来,使其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大,使消毒效果较佳。清洗结束后,需要反复检查,确认清洗质量达标。④分类管理:待清洗和消毒都结束后,有关工作人员需以物件、器具的性能为准,对其进行分类保存,并对其性能是否良好再一次检查,及时将性能不好、磨损程度大的器具进行更换。质检员在检查的过程中,检查时需要使用光源放大镜,对其表面有无血迹和蛋白质进行详细检查,如果不合格,必须再一次重复清洗和消毒。组长要每周不定期抽查。⑤包装管理:在完成上述4个步骤后,逐一把分类放好的物件和器具按顺序进行包装,先是急救包,再到双钳包,最后是单钳包。在包装时,包装人员需要再一次检查器械清洗情况,若存在异常,再次清洗、消毒,保证质量。同时,工作人员需详细检查器具的型号、数量和规格,包装结束后,在包装的外层将灭菌标志贴上,把工作编号放入内部,且责任需要落实到个人,以此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⑥发放管理:在发放的时候需要以“先进先发、后进后发”为准则,保证各个科室的需求都得以满足。在发放时,对无菌包的有效日期进行详细核对,如果存在相近失效或失效的无菌包,则进行二次消毒后再发放。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1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次数/监测次数×100%。②工作质量:分析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1年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包括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4个方面。③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满意度:分析对比实施前、实施后1年选择神经内科、心胸外科、呼吸科、妇科及骨科5个科室共102名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程度,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前后该5个科室均无人员调动,且人数无变化。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调查表包括工作流程、工作效率、环境布局及仪容仪表4个方面,每一方面的分值范围为0~5分,调查表总分范围为0~20分,分值越高,说明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评分使用t来检验,以±s表示;医院感染发生率、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使用χ2来检验,以%表示,如果检验结果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

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实施前低(P<0.05),见表1。

表1.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

2.2 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比较

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前、后的工作质量进行比较(n/%)

2.3 实施前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比较

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3。

表3.实施前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比较(n=102,±s,分)

表3.实施前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比较(n=102,±s,分)

时间 工作流程 工作效率 环境布局 仪容仪表实施前 2.52±0.52 2.56±0.31 2.82±0.31 2.35±0.41实施后 3.23±0.43 3.34±0.67 3.57±0.40 3.26±0.29 t 5.261 5.283 7.410 9.060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部分手术器械在手术中会被反复使用,如手术刀、手术剪、腹腔镜等,如果这些器械清洁、消毒和灭菌处理工作不到位,则会造成医源性感染[3]。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的场所,该科室的护理人员的技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器械的质量、性能和医疗安全,因此必须注重消毒供应中心对器械、设备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4]。以往该科室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现在消毒供应中心并不适用,需转变管理模式以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作质量。

本次研究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这可说明,将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可将医院发生感染的概率降低。分析原因为,实施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是细化了每一个操作过程和环节,并整改工作流程存在的缺陷和完善不足,面对器械消毒的各环节,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和制定出科学、合适的方案,保证实时监控整个操作流程中的质量,达到全面化效果,促使消毒质量提升,最终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本次研究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果显示,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分析原因为,首先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定时监督相关工作人员,让其在完成岗位要求时具备严谨和认真的态度,使其责任感得到强化;其次是因为全体工作人员均都参加了管理的过程,并让其发现和提出问题,共同改进问题,有利于激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其主人翁意识,对提高工作质量有推动作用[6]。最后加强器械清洗和包装的环节,要求工作人员对器械表面进行严格检查和清洗,提高清洗的效果,确保清洗合格率;在对器械包装时,要求工作人员对器械再次进行检查,仔细核对有效日期和消毒标志,可以减少出现发放错误的概率,进而保证质量[7]。本次研究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果显示,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有利于提高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分析原因为,采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之后,可以有效地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使其工作责任感强化,以此减少工作纰漏,有利于将工作质量提高,进而工作效率提升,使各科室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最终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程度升高[8]。

综上,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可以减少医院发生感染的概率,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合格率器械全程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提升眼科机械清洗合格率的护理方法及成效探究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
精密器械集中处置风险防范
世园全程票再增新通道
2017年“国抽“建筑装饰材料产品合格率92.2%
肌肉锻炼机
阿明的疑惑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