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2-11-02徐吉哲本溪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辽宁本溪117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炎症性溃疡性结肠炎

徐吉哲 本溪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分析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实行消化内镜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1月本院就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资料共6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予以消化内镜检查,观察患者诊断结果及临床价值。结果:溃疡性结肠炎高于克罗恩病诊断准确率(91.67%>70.00%,P<0.05)。此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克罗恩病患者(94.44%>7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手段,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提升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确诊率,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中,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属于常见且高发的一种病症,广泛指各类肠道炎性疾病,多半累及到回肠、直肠或是结肠等部位,主要包含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1]。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的不断转变,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对诊疗质量的期待与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检查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诊断需求,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尤为关键[2]。伴随医疗技术日渐完善,医疗器械不断完备,内镜检查作为临床新兴的诊断方式,其能够深入病变部位,进入可视通道后实行组织活检或是干预治疗,对诊断、判定及监测炎症性肠病具有重要作用[3]。而消化内镜的应用获得临床众多认可,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中,尤其是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显著。消化内镜方式可包括结肠镜、超声内镜及小肠镜等,通过借助不同内镜对患者予以诊断,并结合内镜下患者病变程度合理有效地选择药物治疗,是否减少用药剂量以及识别是否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等措施,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利参考。为此,本次研究通过开展消化内镜检查,重点探究该方式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断效果,正文内容报道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本院诊治的6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2~67岁,平均(44.5±1.37)岁;腹痛27例,腹泻25例,血便14例。另外,经临床诊断发现,溃疡性肠病患者36例,克罗恩病患者30例,前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4~63岁,平均(43.5±1.31)岁;后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61岁,平均(42±1.2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消化内镜检查,结肠镜下显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变化,少部分患者还发生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典型病理改变。炎症性肠病分布方式、累及部位及黏膜形态变化在不同病情程度下表现也呈现出差异性。克罗恩病患者主要呈现出节段区域性和跳跃性分布,末端回肠是其好发部位,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其早期黏膜表现为阿弗他溃疡,周围未见明显炎性改变,当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走行较深的溃疡,当病情进展到晚期,黏膜则呈现出纵横交错的情况,出现卵石征样改变。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呈现出弥散性、连续性分布,直肠常率先被累及并向结肠近端蔓延,病情严重时还会累及整个结肠;其早期黏膜表现为黏膜水肿、充血、颗粒状粗糙及肠管痉挛,当病情进展后可出现溃疡、脓性分泌物、糜烂、黏膜脆性增加等变化,溃疡有着形态不规则、表浅、排列无规律等特点,且周围有明显的充血、糜烂,该类症状在慢性静止期可改变消失,黏膜出现血管纹紊乱性萎缩、假性息肉,甚至可出现黏膜桥。

①克罗恩病患者经内镜显示为,分布呈节段区域性或是跳跃性,早期黏膜以阿弗他溃疡为主,呈散状、圆形,镜下无炎性改变,随着病情发展,病灶肠轴纵行走势,表面附着白苔;到晚期阶段,黏膜纵横交错,以纵行渐深走势,裂隙溃疡分隔成结状隆起黏膜块。②溃疡性结肠炎多表现为弥散性、连续性,以直肠为由随后向结肠近端蔓延并累及整个结肠;早期黏膜体现在水肿、充血、肠管痉挛等,溃疡加剧并伴不规则性、表浅、排列无规律等特点,病灶溃疡则呈针尖状、斑块状改变,形态不一,周围清晰可见充血、糜烂等状况;慢性阶段溃疡、充血消失,黏膜出现血管纹紊乱性萎缩、黏膜桥。

治疗方式: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如口服30mg/d泼尼松(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900),病情严重可予以注射甲泼尼龙(生产厂家: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34),再依照病情恢复使用泼尼龙,随后药量逐次递减。若是病情较轻者,相关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生产厂家: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50)或美沙拉嗪,2片/次,2次/d,若是对氨基水杨酸未有明显变化,特别病变者,可口服激素。针对克罗恩病患者,若需要可进行病变部位切除干预,同时服用常规药物。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并分析患者诊治后的临床效果,对总有效率情况展开对比。显效:指患者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内镜检查显示黏膜疾病恢复到正常水平,无息肉发生,日常生活水平提高;有效:指患者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经结肠镜检查显示黏膜存在轻度炎症或息肉,但不影响整体生活;无效:指患者各临床症状未有任何变化,经内镜检查显示黏膜病变组织炎症和息肉情况加重,病情反而呈严重趋势发展。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采用SPSS22.0进行测评。所有计数资料均用%表述,组间行χ2检验,P<0.05表明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分析

由表1可知,66例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平均镜检3.3次,2周确诊,诊断正确率为91.67%(33/36);而克罗恩病患者平均镜检3.9次,确诊时间在7周左右,诊断正确率为70.00%(21/3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比较分析

2.2 总有效率分析

由表2可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克罗恩病患者(94.44%>7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总有效率比较分析

3.讨论

炎症性肠病作为临床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特发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与环境、遗传、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受病情影响,患者发病部位多集中在回肠、直肠和结肠这几个部位,临床研究指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是诱发炎症性肠病的一个重要病因,且异常反应的发生主要与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日益加剧,临床诊断标准及方式已逐步得到医学界的重视。

根据病情特点,疾病类型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前者病变主要是累及肠道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后者则是以肠道透壁性肉芽肿性炎症为主,二者病情程度相似,严重危及患者健康[4]。

近年来,随着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临床诊治要求也随之提高。针对炎症性肠病,往往采用消化内镜这一诊断方式,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是因该检查方式不仅能够提供置入病变部位的可视通道,同时可做到组织活检及干预治疗,从而对鉴别病情、判断活动度和检测恶变等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诊断过程中,医师在全面了解炎症性肠病的特点,将获取的信息充分收集,虽信息并不能起到确诊作用,但该结果可通过结合疾病在消化内镜的特点,进行筛除,从而提升消化内镜对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价值[5]。检查时,应用消化内镜根据炎症性肠病的活动程度,依次作为判断标准。通常情况下,克罗恩病在消化内镜下显示的活动程度较少,根据Baron分级:Ⅰ级具体呈现为血管纹理清晰可见,Ⅱ级则表现为黏膜粗糙,Ⅲ级呈现出黏膜接触性出血,Ⅳ级为接触性或自发性出血严重,Ⅴ级呈现为自发性出血伴明显溃疡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在消化内镜下的病情程度诊断标准:轻度表现在患者皮肤局部存在红斑现象,上皮组织并未有损伤,脆性有所增加。中度表现为表皮有浅显的小溃疡或者是阿弗他糜烂等现象。重度表现为皮肤大面积溃疡或是多处溃疡,且存在瘘管、肠狭窄及大出血等并发症[6]。

实施消化内镜检查炎症性肠病,其临床应用价值在于:①在结肠镜作用下可直视检查,并借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病变情况,从而按不同级别划分;②实施该方式能够有选择性对活体组织进行检查,由此能进一步确定病变区域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定[7,8];③经检查后结果确诊,结合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的同时联合结肠镜检查,以防病情发生变化,继而为后期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④能够早期发现并确定病情状况,获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同时,待患者病情改善后,再借助结肠镜检查观察患者黏膜上皮细胞变化及息肉情况,以防病情复发[9,10]。

本研究结果得出,溃疡性结肠炎高于克罗恩病诊断准确率(91.67%>70.00%),P<0.05。此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克罗恩病患者(94.44%>7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取消化内镜有效提升诊断效果,有效明确患者病情状况,且为后期治疗制定科学方案,如给予饮食调理及营养补充,坚持高营养、少渣饮食;若患者腹痛腹泻现象严重,可适当给予抗胆碱药或止泻药。

有研究指出,应用超声内镜诊断肠壁厚度从而判定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效果,一般情况下,正常的直肠壁厚度多半<3.2mm,静止期内则在3.2~5.4mm,若是活动期则将>5.5mm,其诊断的特异性在100%,敏感度在60.5%。而部分肠镜下正常患者,实行放大内镜+染色内镜检查能够发现肠内糜烂、筛网状结构以及隐窝病变等情况,因此,针对静止期患者采取消化内镜、超声内镜+染色内镜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炎症活动的判断准确性[11,12]。

总而言之,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实行消化内镜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整体诊断效果提升,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炎症性溃疡性结肠炎
ErbB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结肠炎的小常识
吃辣条会诱发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患者能生宝宝吗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针灸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长期腹泻可能是什么病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