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 手型立体固定器在肿瘤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2022-11-02陈小香李连先潘立华雷蓉秦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医院广东深圳51802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手型静脉炎手部

陈小香 李连先 潘立华 雷蓉 秦玄 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29)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3D手型立体固定器在肿瘤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12月在肿瘤科病区进行手部外周静脉输液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00,包含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各100例,分别记作观察组1和观察组2)和对照组(n=200,包含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各100例,分别记作对照组1,对照组2)。两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输液固定后,观察组使用3D手型立体固定器进行固定,对照组随患者按意愿采用或不采用简易材料进行普通加强固定,观察重复穿刺率、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意外拨管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钢针输液患者单次输液时间内的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留置针输液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留置针意外拨管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输液固定舒适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肿瘤患者手部外周静脉输液中使用3D手型立体固定器能有效减少重复穿刺率,降低静脉炎发生,减少留置针意外拨管率,延长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肿瘤患者治疗疗程长,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反复输液治疗,一般会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输液。而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而使用外周静脉进行输液,前臂是外周静脉输液首选部位[1]。但部分患者因肥胖、长期反复治疗及先天血管细小等因素导致前臂外周静脉无法满足临床输液治疗需求,手背及腕关节附近是这类患者常选择的外周静脉输液部位,这些部位的静脉邻近关节,活动幅度大,输液过程中易发生液体渗漏、静脉炎、针管脱出等并发症[2]。临床常采用硬纸板、小木板等易于取材的硬物置于患者手下,并以胶布粘贴或绷带缠绑等方式达到固定目的[3]。然而,这些方式耗时费力,胶布粘贴同时增加了皮肤过敏风险,且手掌长时间放平伸直容易疲劳,固定舒适度差,难以保持输液治疗全程顺利地进行[4,5]。为了解决患者输液固定的难题,提高输液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本科室研制的3D立体手型静脉输液固定器已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621177255.6),并完成专利成果转化,通过了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申请(备案号:皖南械备20190008号)。2021年9月起,本科室使用3D立体手型静脉输液固定器用于手部外周静脉输液患者的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9月~12月本科室进行手部外周静脉输液的患者400例,男192例,女208例,年龄27~69岁,其中,住院患者200例,门诊患者200例。门诊患者输液时间均≤2d,单次输液时间<4h,采用7号头皮钢针穿刺输液,随机分为观察组1和对照组1,每组各100例。住院患者输液时间均≥3d,每日输液时间≥4h,使用24G留置针输液,随机分为观察组2和对照组2,每组各100例;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穿刺部位、输注药物性质(输注化疗药物、高渗药物及肠外高营养治疗不收入组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固定或用简易加固固定,观察组采用常规固定加3D立体手型静脉输液固定器固定。指定6名技术操作熟练、能力相当的护师进行穿刺操作。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方法

1.2.1 材料准备。输液物品准备工作按《临床护理技术规范》[6]中临床技术规范要求,观察组加用本院研究发的3D立体手型静脉输液固定器。固定器的特点:底托采用手掌掌面半握拳功能位3D立体数字建模,与人体手部完全贴合,密布黄豆大小筛孔以增加透气,边缘高度平手部掌面与背面交界线,长度上至腕关节上5cm,下至每个手指第二掌指关节,材质软硬适中,质量<50g,在掌指关节处及腕关节处各有一条亲肤柔软的自粘魔术绑带,分左右手两个型号,大中小三个规格,制作成本每个在10元以内。

1.2.2 穿刺输液。所有患者均在手背部、掌指关节附近、腕关节附近穿刺输液。门诊患者输液时间短,使用7号头皮钢针穿刺,住院患者使用同一厂家的24G留置针,按常规护理技术规范进行穿刺[7]。

1.2.3 固定方法。对照组:钢针使用输液贴常规固定;留置针使用胶带及透明贴膜常规固定。视穿刺部位及患者个人意愿使用硬纸板或小药盒垫于手掌下及腕部并用胶布固定。观察组:钢针或留置针常规固定后,按左、右手及手型大小选择合适的3D手型固定器放置于手掌下方,摆放舒适,每个手指放置于各自的凹糟位,用附带的自粘绑带固定,松紧适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输液固定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钢针输液患者同时观察单次输液时间内的重复穿刺率。留置针输液患者同时观察静脉炎的发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留置针意外拨管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门诊钢针输液患者重复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重复穿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种固定方式下钢针输液患者的重复穿刺率对比(n=100)

2.2 留置针使用患者情况比较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留置针意外拨管率低。与常规固定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种固定方式下留置针输液患者效果比较 (n=100)

2.3 两组患者固定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两种固定方式患者舒适度比较(n=200,n/%)

2.4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固定方法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两种固定方式患者满意度比较(n=200,n/%)

3.讨论

肿瘤患者治疗疗程长,治疗用药性质复杂,大部分药物都要经过静脉途径输入,很多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大,如化疗药物易造成静脉炎导致血管成条索样改变[8];肠外营养液的高渗透压对周围静脉内皮细胞形成渗透性脱水变性,导致静脉炎发生[9];抗肿瘤中成药制剂如艾迪注射液对血管有很强的刺激性[10]。此类药物在周围静脉输液时不仅容易引起静脉炎,而且一旦渗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较严重,宜使用中心静脉通路输注。但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并没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反复的静脉穿刺损伤及药物刺激,患者手部及前臂的粗直的浅静脉基本处于硬化或闭锁状态,护士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操作时找血管难、穿刺难度高,最后不得已选择掌指关节或腕关节周围的小静脉进行输液。但这些部位易活动,固定难,易发生肿针等并发症。使用3D立体手型静脉输液固定器可以很好的解决外周输液的肿瘤患者手部固定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手背、掌指关节及腕关节附近的静脉使用钢针穿刺输液时,观察组单次输液重复穿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固定的患者中钢针输液的患者稍微活动就容易导致渗漏发生,单次输液时间内的肿针率和重复穿刺率高。而观察组患者由于手部一直处于半握拳状,掌指关节处浅静脉半握拳时呈自然拉伸的平直状态,从而可以避免手部由半握拳转为直伸血管随紧绷的皮肤及组织因松驰而弯曲,减少针尖刺穿血管壁引起药物外渗或渗出的发生,且在第一指关节处及腕关节上方各有一固定魔术带对手指及手腕进行定位固定,指关节及腕活动受限,针尖不易移位而刺穿血管,单次输液时间内的肿针率和重复穿刺率低[11]。

同时,在掌指关节或腕关节附近的静脉使用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意外拨管率较对照组低。这是由于手部伸直时,掌指关节附近的浅静脉呈弯曲状,导管易随血管弯曲而弯曲甚至发生扭折,导管扭折致管腔变窄,输液速度变慢或不滴;腕关节灵活易动,固定留置针的贴膜易松动,留置针针座及软管近针座处1~3mm可在穿刺口反复进出摩擦,机械刺激穿刺口及血管壁,导致穿刺口渗血及静脉炎发生[12];关节的活动也可导致导管弯曲或扭折致输液不畅;弯曲和扭折后的导管不能很好地飘浮于血管管腔内,其扭折处弓起的部分紧贴血管壁,并随导管滑动反复摩擦损伤血管内膜,发生静脉炎。上述原因常导致留置针在穿刺当晚或次日因导管的通畅性变差、局部发红、疼痛而意外拨管,平均留置时间缩短。观察组患者使用固定器固定后,患者穿刺侧手部掌指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受限,手部处于半握拳状态,掌指关节附近浅静脉呈平直状态,留置针管很少发生扭折,导管在血管内随血流飘浮于血管腔中,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少,静脉炎发生率小;留置针固定贴膜不易松动,留置针固定良好,不易发生软管反复进出摩擦穿刺口导致的穿刺口红肿、渗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意外拨管,延长留置针的有效留置时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患者对输液固定的舒适度及满意度高。①对照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要特别小心手部,轻易不敢活动,长时间输液者身体及精神均十分疲劳[13];普通加固固定就地取材,材料粗鄙,形状不一,与手形不合;胶带对手部及固定支撑物进行缠绕固定,缠绕过紧时患者末稍循环受阻,缠绕过松时固定易松脱,胶带在汗液较多时也会自行松脱,解除固定时手部仍有残胶黏附,去除不易[14]。以上原因均导致患者的舒适度差,患者对输液固定的满意度降低。②观察组患者手部处于半握拳的功能位置,手掌及手指第二指关节掌面完全贴合于固定器底托,全方位支撑,感觉舒适不易疲劳;底托全面积密布筛孔,透气不闷热;第二、三指关节在底托外,患者可适度活动手指,舒适感增加,患者输液局部并发症减少,钢针使用者重复穿刺减少,留置针使用者留置时间延长,患者舒适度增加,满意度提高。

综上所述,3D手型立体固定器在肿瘤患者手部外周静脉输液固定时具有成本低廉、使用简便、舒适、降低局部并发症、减少重复穿刺的作用,同时节省了护士的工作时间及成本支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手型静脉炎手部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手型问题
钢琴手型的重要性
高通联手Ultraleap 为XR2提供手部交互解决方案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厨房料理小妙招——山药去皮手不痒的窍门
教琴
浅谈少儿钢琴教育中的几点问题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