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态博物馆理论视野下的博物馆廉政文化建设
——以苏州碑刻博物馆为例

2022-11-01纪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活态碑刻苏州

纪迪

(苏州碑刻博物馆,江苏苏州 215000)

活态博物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法国提出的Eco-Museum 概念,自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1],经过博物馆人的不断研究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针对城市空间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2],它淡化了博物馆的围墙,形成一种动态、活态的展现形式,强调“社区生活”“城市活力”“活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3]。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教育职能的不断增强,在传播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的同时,也肩负起传承及展示当地廉政文化的责任,活态博物馆理论的出现开拓了博物馆建设廉政文化的方式方法。该文以苏州碑刻博物馆建设廉政文化园为范例,通过活态博物馆理论分析博物馆“空间元素”“集体记忆”“社区居民”等要素,探索博物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模式。

1 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活态博物馆解读

1.1 苏州碑刻博物馆概述

苏州碑刻博物馆于1986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先后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廉政教育基地,馆址建于北宋名臣范仲淹所造苏州文庙府学内,占地面积1.2 万余m2,其7 000 余件藏品以碑刻、拓片为主,内容涵盖历代以来苏州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生等方面。

目前,苏州碑刻博物馆内依旧保存着拥有丰富吴地特色的廉政文化元素。仅作为活态博物馆主空间载体的苏州文庙府学古建筑群,就涵盖了东路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的孔庙建筑群及西路以明伦堂为主体建筑的府学建筑群,此外,丰富的馆藏碑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为活态传承、展示提供了丰沃土壤。

1.2 苏州碑刻博物馆资源要素分析

活态博物馆立足于更新中的城市社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古今并重地对文化遗产进行动态保护[4],其主要强调空间元素、集体记忆及社区居民这三大要素,其中空间元素以静态形式承载着当地居民丰富的情感;集体记忆以动态的记忆形式隐性地展现当地居民特有的文化遗产;社区居民作为活态博物馆的重要基础,既是居住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1.2.1 空间元素

(1)富含历史底蕴的馆舍建筑。苏州碑刻博物馆东路文庙古建筑群涵盖了大成门、棂星门、大成殿、两庑及崇圣祠,西路府学古建筑群涵盖了明伦堂、七星桥(池)、韦白二公祠、清风堂。这些古建筑既作为馆舍也是活态博物馆的空间载体,从建筑外墙的颜色、屋顶的形式构造、不同建筑的名称、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无不承载着极具吴地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也促使博物馆整体文化内涵更加厚重、真实、形象。

(2)内容多样的廉政碑刻资源。碑刻作为记录在石头上的文字,记载着历史进程中社会大众的实践,是反映当时社会现状、发展、演变的重要史料。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内所藏的1 000 余方碑刻真实地描绘出苏州社会变迁的过程,其中“司马光手书‘思无邪公生明’碑”“俞樾格言碑”等格言类碑刻、“观德碑”“程子言箴碑”“宋儒范氏心箴碑”等儒学碑刻、“况钟像赞碑”“范文正公遗像碑” 等纪念碑刻、“上谕批王廷瑄亏缺仓库银米王云九勒索漕规分别定罪碑”“长洲县奉宪禁占官湖碑”等晓谕类碑以及著名的廉石、瑞石,都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行为规范。通过碑刻架起沟通古代的桥梁,一窥古代官民对社会生活的治理,通过碑刻背后的故事发挥正向倡导、向上向善,处理一案、警戒一域的社会教化功效[5]。

(3)互融互通的周边廉政资源。苏州碑刻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古城区西南隅,东面与坐拥五百名贤祠的沧浪亭隔街相望,西、北面与江苏省苏州中学毗邻,西南处为苏州著名古城门盘门,并且与江苏省首家政德教育基地——苏州西美巷况公祠仅相距1 km。这些周边的古典园林、校园、古建筑群、公祠,无不承载着吴地特色的传统廉政文化,它们与苏州碑刻博物馆遥相呼应,为廉政文化的传承展示搭建出更为广阔的舞台。

1.2.2 集体记忆

自泰伯、仲雍奔吴伊始,在漫长的吴地发展史上,涌现出众多的贤者名士和清官廉吏,共同组成了诸如唐代归氏家族、宋代范氏家族、清代的潘氏家族等名门望族和文化世家,他们的廉政思想以文字的形式形成规诫性的韵文,如《宋儒范氏心箴碑》所载:“盖心为一身之主,吾心克正,则百体四肢莫不听其使令。若心有一毫不正,则声色所移,物欲所攻,便动与理反,岂不于人道违哉?”,为廉洁之风培养了社会土壤;此外,吴地民众对忠臣烈士、贤孝之士推崇倍加,多以建立祠堂并定期进行祭祀方式纪念,《苏郡儒学先贤祠记》记载:“文正公专祠,诸子配享,又以道学诸儒、州牧、掌教,与夫文行名臣功于苏者,萃为一祠,曰先贤祠,春秋次丁祀于学”,这也为廉洁之风的形成注入民众的力量。苏州碑刻博物馆内的明伦堂、韦白二公祠等古建筑、廉石及瑞石为代表的碑刻资源无不充斥着吴地传统廉政文化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整体,为活态展示及传承苏州特色的廉政文化提供了丰沛的文化资源。

1.2.3 社区居民

吴地传统廉政文化主要以先贤榜样引廉、德育导廉、读书倡廉等作为切入点[6],自明代以来,苏州文庙府学宣扬的廉政文化不断辐射着周边居民,其中以明弘治九年(1496年)时任监察御史樊址所立的“廉石”最为著名,苏州状元吴宽还做《廉石记》介绍了廉石与陆绩的故事及当时樊址立石的缘由。随后吴地诸多文人墨客陆续撰写了《跋廉石记》《郁林石》《郁林石赞》等诗歌篇章,吴地传统廉政文化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2008年“廉石”申报成为全国首例廉政文化注册商标,2017年“清风堂”廉石文化展示馆在苏州碑刻博物馆正式开放,“廉石”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廉俭、厚德、正义、民善”的苏州“廉石精神”也根植到苏州广大市民群众的心中,苏州人民成为廉政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2 苏州碑刻博物馆廉政文化园建设分析

活态博物馆理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区域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为城市社区文化、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我们传承发扬吴地特色的廉政文化提供新启示。2021年苏州碑刻博物馆尝试性也实践运用了活态博物馆理论阐释,对苏州碑刻博物馆的空间元素、集体技艺、社区居民等组成要素做出了具体分析,探索性地打造了“苏州文庙西苑廉政文化园”。

2021年11月17日苏州文庙西苑廉政文化园(后简称廉政文化园)正式对外开放,该园占地面积约3 500m2,位于苏州碑刻博物馆西部区域,涵盖了明伦堂、七星桥(池)、儒学碑廊、韦白二公祠、廉石亭、瑞石亭及清风堂。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历代先贤榜样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进行展示,激发出廉政文化的活力,为实现有效的传承及发展,做出了探索性的尝试(见图1)所示。

图1 苏州文庙西苑廉政文化园

3 博物馆廉政文化传承展示的研究

3.1 缔造多样廉政文化品牌

结合苏州碑刻博物馆西路古建筑群包含的不同文化符号,廉政文化园着力打造三张廉政文化名片,分别是由廉石亭、瑞石亭及清风堂组成的廉石文化展示圈;明伦堂、七星桥(池)及儒学碑廊组成的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展示圈;韦白二公祠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圈。

廉石文化圈主要以廉石、瑞石、“廉石记”碑、“廉石铭”碑、“司马光手书‘思无邪 公生明’”碑为实物展陈,辅以清风堂内以“陆绩与廉石”为主题的苏州廉洁文化展陈,从“廉石的起源”“廉石故乡探访”“府学廉政碑刻”“府学清官”“当代廉石文化教育” 这五大板块,展现我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孝廉思想。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展示圈,以古代府学讲学场所明伦堂为核心,借由苏州府学是由范仲淹所创的历史记忆,中央以“范仲淹‘忧乐精神’”为主题陈列,左右两侧设增设了展线总长度约为80 米的沿墙展柜、桌面柜、独立柜作为临展厅,每年策划至少3 场特展,明伦堂前新建40m2月台,作为《让园》《况钟兴学》《十五贯》等特色苏剧、昆曲剧目的演出场所;明伦堂西庑碑廊陈列“观德碑”“卧碑”“吴郡登科提名录碑”等数十方与古代德政教育相关的碑刻,通过特色展陈、戏曲演出、碑刻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吴地廉政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圈,以韦白二公祠为核心,该公祠原为纪念名吏韦应物、白居易所造,现为苏州碑刻技艺工作室及展示体验中心,结合传统节日、寒暑假期、国庆等时间节点开展“镜鉴昭廉·拓饰纹”(铜镜彩拓)“投壶问礼·观德行”(投壶射礼)“傲幽坚淡·品四君”(碑刻传拓)“廉石香囊·巧手做”(传统中药香囊制作)等体验活动,让廉政文化的传播“活”起来。

3.2 打造廉政文化互动片区

苏州碑刻博物馆所处区域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是苏州市历史最为悠久、人文积淀最为丰富、地理位置最中心的城区街道[7]。2021年苏州碑刻博物馆基于活态博物馆的理论,打破博物馆原有围墙壁垒,将廉政文化的传播由“点”拓展成“面”,与姑苏区双塔街道签订合作协议,发挥苏州碑刻博物馆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将周边的传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旅游景点串联,形成了廉政文化园、沧浪亭、可园、况公祠组成的吴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群。将廉政文化的传播融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中,从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形成特色的廉政参观体验专线。廉政文化互动片区打造,不仅丰富了廉政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内涵,而且可以促进各自的生命力更旺盛。

3.3 促成馆校互动的教育形式

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当今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青少年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引发种种矛盾和问题。当今廉政文化建设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教育方式单一且流于形式、育人环境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8]。近年来,苏州碑刻博物馆先后与苏州市实验小学、苏州市景范中学、苏州职业大学等中小学及高校签订馆校合作协议,举办展览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2021年更是与江苏省苏州中学展开深度合作,发挥博物馆与校园仅一墙之隔的区位优势,以“教、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与学校联合开发校本课程,邀请苏州地区知名教授、专家及学者开展《博物馆里的人文课》系列活动,从历史、文化、民俗、自然科学等不同角度诠释苏州的魅力。不仅如此,博物馆探索性地打通馆校间的围墙,不仅让校园师生在闲暇时间可以自由出入博物馆,更可以投入廉政文化园的讲解、演出、非遗体验等各个环节,长时间用“润物无声”式的熏陶,奠定青少年终身廉洁做人的道德基础。

4 结语

苏州碑刻博物馆借由空间元素整合、集体记忆的挖掘从而引发社区居民的共鸣,充分发挥博物馆及周边廉政文化资源魅力,激发出地段的活力,探索地将活态博物馆理论引入博物馆廉政文化传承和展示中。笔者认为将活态博物馆运用到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以下3 点。

(1)注重廉政文化“活”的传承及展示。传统博物馆、纪念馆给观众的印象往往是“静态”的展陈,所展出的物品也是始终位于封闭的展厅中。活态博物馆的理论的核心就是“活”,通过资源重组,不仅保护了“活”的文化载体,更打造多样化的文化品牌。

(2)促进博物馆成为联系廉政文化与社会大众的纽带。廉政文化的创造、使用和传承的主体是人,他们的存在是文化能够拥有更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博物馆要做好联系文化与人之间的纽带,做好廉政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架起文化与观众间的桥梁,才能保证廉政文化的鲜活性。

(3)促使青少年成为新时代廉政文化的“持有者”和“使用者”。发挥博物馆自身作为教育阵地的特点,打破“围墙”壁垒与学校开展深入合作,让校园师生参与到博物馆廉政建设之中以“长流水、不断线、渐进式”的传承方式有效地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由此,将活态博物馆理论运用到博物馆廉政文化建设中,某种程度上正是文化、藏品、观众相互碰撞、融合的尝试,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对苏州文庙廉政文化园的建设及使用重新审视,有利于进一步开拓活态博物馆理论的应用范围,为探究博物馆廉政文化展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活态碑刻苏州
陕西清代神庙戏曲碑刻的保护与传播
地域文化视域下南宁长塘芭蕉龙的活态传承研究
桂中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留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