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2022-11-01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林正军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写作者研究者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唐 玮 北京外国语大学 林正军

提 要: 本文从本体、学科、文化和发展特征入手概述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现状,基于此从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不足和展望。研究发现,相关研究着眼于专家作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的引语使用;以自建语料库为基础、访谈为辅;从人际功能着手聚焦引语的功能分类和评价意义表达。今后的研究需区别对待不同阶段英语学习者引语使用特征,并在引语提取的自动化程度、语料文本的认知思辨、理论视角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

1. 引言

学术英语写作是建构和传播学术知识的主要途径(Hyland & Bondi, 2006),是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研究,其主要特征之一即是对前人研究的引用。引语不仅是对前人研究的呈现,而且是论文写作者借以建立与被引作者之间关系,促成与被引作者和读者之间互动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学术英语写作研究的主观性趋势。论文写作者借助引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用前人的观点佐证自己的观点,并将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与比较。引语的恰当选择既可以减少剽窃,保证论文写作者观点表达的可靠性和明晰性,又有助于达成不同的修辞效果,从而实现有效引用,助力研究创新,建立研究者在学术共同体中的身份。学术英语写作者,特别是新手作者,在论文写作中常常面临引语使用的困难(Thompson & Tribble, 2001)。与英语本族语者相较而言,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能力不足也加大了这一困难(Luo & Hyland, 2019)。

有鉴于此,了解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据此,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论文中以“引语”“引述”“转述”“投射”作为“主题”或“关键词”进行交叉检索,来源类别设定为“CSSCI”,学科类别限定为“中国语言文字”和“外国语言文字”,发表年度限定为“2011—2020”,获得检索结果325条;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以“citation”“citing”“projecting”“projection”“quotation”“reported speech”“reported thought”“reporting verb”“reporting clause”或“language report”作为检索词,检索项目设定为“标题”,文献类型设定为“article”,语种设定为“English”,并将学科限定为“Linguistics”,提取检索结果中2011—2020年间的文献603篇。手动剔除与引语研究不相关的文献,获得国内外引语研究相关文献分别为91篇和87篇。随后,结合检索获得文献及其参考文献探究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入手,论述当前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引语研究的可能方向,进而为学术英语写作和教学提供参考。

2. 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现状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的主观性趋势使得研究者的关注点由引语的形式转向引语的功能,为引语形式和功能的不可分割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诠释。这些研究以语料库方法为主,并辅以访谈的方法,从评价理论和对话理论入手着眼于引语的人际互动特征。鉴于现有研究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相对单一,因此本文未单独综述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拟着重在第3部分结合现状提出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的不足与展望。现有研究关涉内容丰富多样,以下主要从本体特征、学科特征、文化特征和发展特征四个方面阐述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现状。

1) 引语的本体特征研究

引语的本体研究未关注引语使用的具体语境,主要聚焦引语整体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围绕引语的形式和功能两部分展开。引语整体特征的研究关注引语的分类。从被引作者所处位置来看,引语可以划分为嵌入式引语和拨离式引语(Swales, 1990),分别凸显被引作者和被引内容,或借助被引作者权威地位表示论文写作者的观点,或借助被引内容实现上下文的衔接连贯。从被引用部分的整合方式来看,引语(citation)可以划分为引语(quote)、引语段、概括和总结(Hyland, 1999),各自表示通过不同方式对不同长度或信息来源数量的被引内容的呈现。

引语组成成分特征的研究主要包括引述动词的分类、引述动词的时态选择与引语的意义表达,以及引语组成成分之间的互动。首先,引述动词分类的研究从表达作者的态度与否(Swales, 1990)、表达何种态度(Thompson & Ye, 1991)、指称的活动类型(Thomas & Hawes, 1994)、表征的过程意义(Hyland, 1999, 2002)等方面切入。其次,引述动词的时态选择不仅取决于对应被引用行为发生的时间(Swales & Feak, 1994),而且源自论文写作者借助引语实现不同意义表达的需要。论文写作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时态来表达其对被引述信息的立场,进而影响被引述信息的地位(孙迎晖,2009)。最后,引语组成成分之间在意义上存在互动,从而促成了引语不同语言实现形式的选择。例如,李曙光(2015)以构式语法作为理论基础,从作为引述句主语的“作者(发表年)”构式入手,为引述动词时态倾向于使用一般现在时提供了认知解释,认为一般现在时与该构式的“作品解读”相对应,存在“生产者代替产品”的转喻机制。另外,引语中的引述动词与信息来源之间可能存在语义关联,即主动引述动词多与参与者域和语篇域的主语搭配,被动引述动词多与假设域和现实域的主语搭配(贺灿文、周江林,2001),具有权威性的高地位被引作者通常与典型的引述动词(例如,say)搭配。

由引语的本体研究可见,当前研究对引语及其组成成分的分类尚无定论,类别的范畴化特征使得引语及其组成成分的分类方式多样,类别之间的边界模糊,甚至存在交叉。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在以上述广为接受的分类为依据的同时,可以根据所选语料中引语实现形式和功能的差异对上述分类进行调整。另外,虽然引述动词是表征引语评价意义的主要途径,但是引述动词的使用并非孤立的,引述动词与引语的其他组成成分的互动研究也是探究引语意义建构不可缺少的部分。

2) 引语的学科特征研究

学术英语写作规范具有跨学科差异性,从而制约着各学科引语的具体实现形式。首先,引语使用的学科差异多存在于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之间。研究发现,人文学科的论文中呈现出引用密度高、嵌入式引语多、话语动词多等特征,且人文学科的论文中会出现表示信息来源不可靠的引述动词,自然学科的论文中更多使用研究型动词(Hyland, 1999;陈建林,2011;娄宝翠,2011)。由此可见,人文学科的研究更多是观点的论证,自然学科的研究则更多是对观察实验的呈现。其次,引语使用的学科差异性也受特定学科本身性质的影响。Hyland(1999)通过分析80篇研究论文和对研究者的访谈发现,分子生物学期刊论文的引用密度不仅高于其他自然学科,也高于其研究中涉及的人文学科,与Fløttum et al.(2006)对医学期刊引语使用特征研究的发现相类似。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该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复杂关联、读者群体广泛、对知识产权更加重视。最后,引语使用的跨学科差异性与引语使用的跨学科共性并存。Charles(2006)研究发现,国际关系和材料科学均大量使用以人为主语的that从句,且引述动词多为表示争论含义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形式,以便在表达对某一被引作者评论的同时,减小对被引作者面子的威胁。整体来看,引语的跨学科特征在Hyland对学术英语写作学科差异性关注的影响下成为国外引语研究的热点,并得到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引语使用在学科内部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源自于论文和论文写作者两个方面。就前者而言,论文本身为实证研究或理论探讨,论文刊载于研究型期刊或应用型期刊均会影响论文中引语的使用。例如,相较于应用型期刊而言,引语多见于研究型期刊,且引语的内容和修辞功能在研究型期刊中存在跨语步差异(Kwan & Chan, 2014)。就后者而言,论文写作者在学术研究领域内的水平差异是引起学科内引语使用差异的重要因素。论文写作者的认知能力、学术阅读能力、学术写作能力和引用动机等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均可以影响其引述能力(Ma & Qin, 2017)。

由上述研究可见,学术英语写作是特定学科内成员知识的交流,由此产生的引语使用范式是学科成员之间互动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兼具学科共性和差异性,而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学科之间,也存在于学科内部。上述研究从评价理论和对话理论出发将引语视为一种评价资源,引语的不同词汇语法实现形式建构了论文写作者与被引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科内部、学科之间、学科和社会之间的对话(李小坤,2011)。

3) 引语的文化特征研究

不同文化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会影响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引语使用,包括是否使用引语以及如何使用引语。首先,不使用或不恰当地使用引语均可能导致剽窃现象,而文化影响论文写作者对剽窃现象的认识,论文写作者在语言和语言所属文化影响下对剽窃现象的无意识是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Shi, 2006)。其次,文化影响引语的具体实现形式,从而使得非英语母语者在学术英语写作中存在困难。一方面,文化对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使用的影响随论文写作者的专业程度提升而减小,专家作者无论是否为英语本族语者,其引语使用均具有相似性,而母语非英语的新手作者引语使用则与专家作者以及英语本族语新手作者存在较大差异(如Marti et al., 2019)。另一方面,在语言和文化的交叉影响下,母语非英语的专家作者的引语使用也存在问题,但其问题不同于新手作者的引语使用问题。Rowley-Jolivet & Carter-Thomas(2014)对比不同母语专家作者期刊论文初稿写作发现,虽然从引语使用总量来看,以法语为母语的专家作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基本相当,但是英法对应表述的意义范畴差异使得法语母语者的英语期刊论文初稿存在that从句使用较少、引述动词缺乏多样性等问题,从而导致其意义表述不清、观点论证不明。最后,文化特有的认知、交际规范和推崇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均可导致引用密度、作者立场、文本整合度和被引作者整合度等方面的差异(Hu & Wang, 2014),从而实现不同母语文化、不同群体文化的身份建构(鞠玉梅,2016)。例如,汉语研究论文中由引语而产生的对话介入程度明显低于英语研究论文中的相应介入程度,导致对话紧缩型引用占比较多(Hu & Wang, 2014)。

简言之,文化对引语使用的影响普遍存在,不同母语文化对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使用的影响存在差异,受同一母语文化影响的不同水平非英语本族语者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英语引语使用特征。以英语本族语者引语使用特征为参照,可以更好地探究英语学习者引语使用存在的偏差,提高其引语使用能力。

4) 引语的发展特征研究

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的习得始于对形式特征的习得,并最终在对引语功能多样性、表征多样性的习得中得以完善。论文写作者受语言水平、引用意识和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策略性地借用原述话语的语言和结构,用以显示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所写内容的权威性(孙厌舒、王俊菊,2015)。

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发展特征研究关注不同阶段论文写作者的引语使用,融合了量化统计和质化分析的方法,然而这些研究多为共时研究,仅聚焦特定发展阶段的引语使用。研究者在语料库量化统计中发现,一方面,本科生和硕士生均相对缺乏对引语重要性的认识,引语的使用主观性强且模式化程度高。本科生在学位论文中过度使用人作为引语的主语,以致客观性不足、可信度不高,而且学位论文综述中存在引述动词时态混乱,引用空泛、与主题相关性低等问题(武姜生,2010;何晔,2015);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引言中也存在引语使用涉及的类型单一,且多为被引作者和引述动词均明示的引用的情况(孙迎晖,2009)。另一方面,博士生的引语使用并非在各个方面均强于本科生和硕士生。史文霞(2013)研究发现,博士生具有引用意识,并试图借助引语塑造客观、专业的作者形象,但是其引语使用亦存在与本科生和硕士生类似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引述动词一般现在时和积极意义引述动词的大量使用,从而导致人际协商空间小、批判性不足等问题。由此可见,博士生在学术英语写作中虽然借助引语建构了自我意向,但对集体意向重视不足,没能充分发挥引语的社会建构作用,有碍于研究创新。上述共时研究虽揭示了学习者引语使用的特征,却仅着眼于特定阶段的引语使用,未对引语使用特征变化加以考量。另有部分质化研究为上述共时研究的结果提供补充。研究者对引语使用的质化分析主要以访谈的形式展开,或以学术英语写作新手为访谈对象(如Friedman, 2019; Nguyen & Buckingham, 2019),或以学习者的指导教师为访谈对象(如Bitchener & Basturkmen, 2006),意图从语言使用者本身和教学语境入手探究引语选择存在的问题、应对的策略和影响因素。

相较之下,近年来从历时角度对引语使用发展特征的探究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参见Chen & Li, 2019;宋瑞梅、汪火焰,2020),研究者或以同一阶段学习者先后若干年的引语使用特征为研究对象,探究研究空间建立的差异,以及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使用教学的差异对研究空间建构差异的影响;或以同一批受试不同学习阶段学位论文中的引语使用为研究对象,量化其引语使用的发展变化。上述历时研究虽多局限于引语高频出现的文献综述语步,在研究方法上仍以语料库量化统计为主,尚无深层次的理论介入和引语使用理据探析,却也相较于共时研究而言更加动态地呈现了学习者引语使用特征的变化。

3. 不足与展望

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从学科、文化等角度探究引语的使用和发展,致力于为学术英语写作新手提供引语使用范例,服务于学术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综观当前研究,研究者以引语的分类为基础展开引语使用特征的量化统计,并辅以质化数据,着眼于引语的跨学科跨文化特征、英语本族语者和专家作者的引语使用,以及引语的评价功能。然而,当前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从如下方面加以考量。

1) 研究内容

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引语研究着眼于相对规范的引语使用,选取英语本族语者期刊论文中的引语作为非英语本族语者的参考范例,但对学习者本身的引语使用关注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现有研究对论文的次语类差异对学习者引语使用的影响关注不足。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课堂论文写作分属于不同学术英语写作次语类,其受众以及作者身份建构差异使得相互之间的引语使用是否具有可比性有待考量(参见Liardét & Black, 2019)。其次,少有引语的发展特征研究区分对待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引语使用特征的差异性,从而无法为学习者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特征的引语使用惯例。最后,受学术英语不同于日常英语这一观点的影响,引语的文化特征研究多聚焦于某一文化中引语使用的特征,对英语本族语者与非英语本族语者在同一学术英语写作次语类中引语使用差异的涉猎不多。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需要区别对待不同学术英语写作次语类,在探究学习者引语使用特征时部分参照期刊论文引语使用,更多专注于学习者在特定次语类中引语使用本身的特征,并将学习者的发展特征考虑在内。其中,本科论文综述中的引语主要用于对话题的描写,部分用于对话题的辩证;硕士论文综述中的引语关涉对方法、技术和话题的分析和总结;博士论文综述中的引语则可以对相关文献展开全面的总结和形成性评价(Hart, 2018)。只有将这些特征纳入考量,才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引语使用范例。另外,我们认为,尽管学术英语写作中的英语并非任何人的母语,但是其使用以非学术语篇中的引语使用知识为基础。母语为英语与否影响着论文写作者引语使用的多样性和动词选择的适切性,而这种影响在新手作者的引语使用上尤为明显(Marti et al., 2019)。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非英语母语者在引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从学习者学位论文本身和学习者的引语选择过程入手探究其引语使用特征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对应学习阶段的英语本族语者学位论文中的引语使用,为特定阶段英语学习者引语使用提供参考,使其产出符合所处阶段学位论文标准的引语。

2) 理论基础

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引语研究多为形式特征的呈现,在所涉及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仍存在不足,理论与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结合不够。一方面,研究者(辛斌,2010;李小坤,2011)主要从对话理论和评价理论的角度对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引语使用进行阐释,关注引语的语用修辞特征。这一认识着眼于引语的社会互动性,却未深入挖掘引语本身的性质,未能对引语的选择是如何实现的予以回答。偶见影响引语使用的因素分析,少见促成影响因素的理据探究。另一方面,学术英语写作中对引语主观性的凸显促成了研究者对人际功能的关注,但是对引语具有作为人与世界经验反映的概念功能,以及引语在组篇过程中体现的语篇功能涉猎不足,从而未能展现引语使用功能的全貌,无益于为新手作者提供引语实现形式选择的理据(参见Halliday & Martin, 1993)。

据此,今后的研究应在理论视角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做进一步努力。研究者既需借鉴文学、新闻等语篇语类中引语研究理论视角的多样性,扩宽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视角,又需关注语言表达背后的概念体系,从引语实现形式差异的分析入手,探究促成引语选择的认知理据,在概念层面为引语实现形式的选择和意义的表达提供更深层次的理据。具体来说,从理论的深度来看,研究者在探究引语本身性质时可以将其视为从被引作者到论文写作者心理空间的映射,以更好解释引语实现形式的选择,进而从概念层面探究引语使用过程的认知机制,李曙光(2015)从转喻入手探析引述动词一般现在时选用的动因即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从理论的广度来看,研究者在探究引语的功能时可以参照曾蕾、杨慕文(2019)对学术漫画的研究,从投射系统的角度为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的人际功能提供全面的分析,也可以将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纳入考量,从及物性过程、信息组织方式等方面为引语的人际功能探析提供补充,使得引语的功能探析更为系统。

3) 研究方法

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引语研究以量化研究为主,质化研究为辅。然而引语的量化研究多未对引语的检索方式予以清楚说明,虽然有少量研究提及参照Hyland(1999)以引语实现形式标识和作者姓名相结合作为引语识别标准,但是这种判断的长耗时也减小了大规模引语特征研究的可行性;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的质化研究以访谈作为主要方法,这一方法在探究引语使用影响因素时存在的问题在于学习者本身对引语使用的理解并不深刻,通常将语言知识有限作为引语使用错误和形式单一的解释。加之学习者的引语选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为其自身所意识的,同时可能刻意隐藏部分意识到的引语选择动因,从而使得研究者从访谈中获得的信息并不全面。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虽为学习者访谈结果提供了相对可靠的补充,但是也无法避免访谈方法在获取引语实现形式选择理据方面的局限性,即访谈对象地域分布广阔、可及性小,大量访谈语料难以获得;访谈和论文写作之间较长的时间间隔使得访谈对象可能遗忘部分引语选择动因,对论文中引语使用的熟悉程度减弱,从而使得访谈语料趋向于碎片化,信度难以保证。

据此,研究者仍需在研究方法方面做更多的尝试。一方面,以后的量化研究需着力于实现对尽可能全面的引语实现形式的检索。例如,人文学科的引语研究可以针对以括号标识的典型引语实现形式展开,其中的嵌入式引语和拨离式引语分别具有不同的形式特征,前者的被引作者位于括号之外,年份位于括号之中,后者的被引作者和年份共同位于括号之中。研究者可以针对这一形式特征编写正则表达式,在语料库中实现两种类别引语的自动化检索和量化统计。另一方面,研究者可以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在同一个研究中既通过对实际语料的量化考察获得引语实现形式的全貌和引语使用的倾向,定位学习者引语使用在语言层面存在的问题,又借助访谈、有声思维、课堂观察等方法获得的质化数据确认学习者对存在问题的感知,探究影响引语实现形式选择的因素(参见McCulloch, 2013; Friedman, 2019)。研究者还可以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辅以基于文本的质化分析,展示引语融入文本进而实现特定功能的具体方式,并从概念层面对学习者为何没能掌握,以及如何得以掌握特定的引语使用等问题展开认知思辨,为引语语言表征差异提供深层动因,从而显化不同语境中学术英语写作者的引语语言表征差异,使得新手作者和母语非英语者有意识地对引语表征做出选择。

4. 结语

目前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引语研究多关注引语的跨学科和跨文化差异,以及引语使用的发展特征,对引语的研究由形式到意义、由客观到主观层层递进,逐渐展现了引语研究的主观性趋势,引语及其组成部分选择的动因研究也初见端倪。即便如此,相关研究对引语功能的探析偏重人际功能而不具系统性,引语及其组成成分提取的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涉及的理论不足以为引语选择提供概念层面的动因。今后的研究应着眼于特定阶段学习者的引语使用,致力于引语的自动检索和质化数据获得方法的多样性,拓展理论基础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切实解决学习者在学术英语写作的引语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猜你喜欢

写作者研究者论文
白马
论写作(创作谈)
饿死的毛毛虫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写作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