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像·集体·镜像·诗意: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史观创作与价值书写

2022-11-01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电影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题材党史革命

马 莹 罗 铭(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因其特殊的政治使命,深刻的内省观照,肩负着凝聚爱国力量,鼓舞国人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赓续,是中国电视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1世纪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对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该类题材更是立于“四史”之上不断突破,以唯物史观为创作原则,以艺术化的美学意蕴在合理的历史虚构中建构集体记忆来实现民族精神、历史精神与革命精神的有机统一,越来越成为新时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追求。恰逢建党100周年纪念,以此为题材的优秀影视剧目不断涌现,在影视界呈现出一片蔚然壮观的景象。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百年光辉党史中的英雄塑造,总结真实党史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建构关系,探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影视化的美学经验。

一、源于史料:历史语境下的群像塑造

“艺术家只有把握了科学的现代的历史意识即唯物史观,才有可能真实地叙述历史事件和营造历史氛围,才能成功地塑造出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显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唯有立足于历史真实性基础之上进行艺术化的人物形象建构,在创作中紧扣历史语境之下的宏大主题,用他者身份介入才能更易令观众重回过去,重温人与事件的审美观照。以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通常情况下是围绕着真实事件讲述历史,人物这一命题大都是在历史事件洪流中被裹挟的一方。现如今则实现了对革命领袖人物形象的多维度突破,坚持以唯物史观为导向的真实史料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并且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采纳了微观叙事视角,在宏大历史视野下着力体现小人物在革命历史浪潮中的艰难困苦处境及自身命运的呈现。作品在力图还原真实的史料价值的同时,秉承了题材以革命历史的真实人物和事件为基础的纪实化,塑造了历史语境之下党史人物的鲜活形象,丰富了红色抗战时期的历史影像维度,真正做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塑造人物形象这一环节上特色鲜明的创新点。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2021)根植于党在革命历史时期的伟大建党精神,通过降维叙事的方式以毛泽东、周恩来这些革命领袖人物为核心枝干去扩散呈现更多留存于恢宏党史的革命先烈,整体来看历史事件叙事层次分明,演员表演张弛有度,在黄埔军校那段突出的是有胆有识的陈赓,在北伐战争里爬人梯入城墙插战旗英勇牺牲的曹渊,这些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群像让整部电视剧在人物形象呈现上更加饱满震撼。《理想照耀中国》(2021)贯穿革命先辈的百年奋斗史,为招揽更多年轻化受众的青睐,在艺术呈现上利用通俗化和青春化方式,采用单元剧的叙事结构捕捉建党百年历程里平凡普通人物的闪光点,第一集《真理的味道》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陈望道为了翻译《共产党宣言》错把墨汁当糖蘸粽子吃;第二集《守护》里,张爵谦老人为了儿子张人亚的托付,春夏秋冬如一日地守护衣冠冢里的红色文献;再到《磊磊的勋章》里原型人物刘磊磊出演的柔道陪练的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些人物无须刻意塑造,细节之处即是人物的人格魅力彰显之处。这样一批为老中青三代受众所喜爱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以情动人,产生共情效果,作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维度来记录党史历程里有理想有情怀的中国人,去符号化、去脸谱化、去程式化,弱化了宣讲教化的功能,可谓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表达。

以党史为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普遍都重视培养与观众之间存在的认同机制,利用全明星阵容来塑造峥嵘岁月中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首先是能够很好地遮盖掉其作为政治代言人的符码,将人物更好地融进平凡普通的生活里去;其次是将人物性格打造得更加饱满立体,不再有一眼望穿的公式化倾向;最后是以战友情、思乡情、爱情这一系列情感作为其叙事线索来展开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能够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吸引更多年龄层次的群体关注,年轻化的血液注入会更让观众眼前一亮,以此来试图消解以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给我们留下的一贯刻板说教宣讲的印象,可以说这是借助商业化机制谋求最大化卖点的必然结果。

二、基于史识:民族精神中的集体记忆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诚然历史即客观存在,是不以每个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形态;但切换到人的认识角度,历史即主观存在,它作为一种精神符号长存于人们的脑海中。集体记忆是立足于现在对过去的某个特定时期的图景构建,具体到本文研究,是以影像为媒介载体对断裂的历史进行重构,通过“在场”真实性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想象的“现实世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革命历史时期集体的认同感和记忆的归属感。以集体记忆的重构性、艺术性和真实性来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优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主要以党史题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去诠释集体记忆,这里包括了壮观美的战争记忆、崇高美的英雄记忆、温情美的情爱记忆等来展现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承载着集体记忆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将会呈现出新的美学赓续。

《伟大的转折》(2019)是对红军在万里长征遭遇“围剿”以及反“围剿”事件的历史建构,以长征这段艰难困苦记忆为主体框架,在这个框架里不论是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还是血战娄山关,都见微知著地展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红色革命精神,这是书写壮观美的战争记忆。剧中的毛泽东同志以及平凡得让我们道不清姓名的英雄们都在战争中得到了灵魂的洗礼,而战争带来的创伤以及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是这些剧作在建构这段集体记忆之后给予我们的历史性反思。“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恰逢建党100周年,接踵而至的献礼剧《大浪淘沙》(2021)打破以往线性思维桎梏,开场便以一位生于和平时代的青年通过尝试做党史宣传专题的方式来展开,由此建构了从当下出发追忆过去的集体记忆,由此拉开了从五四运动时期到中共七大召开这段历史时期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群像,这是刻画崇高美的英雄记忆。《光荣与梦想》(2021)更是用青春同频共振的方式,讲述在革命先辈的带领下从建立红色政权到北上抗日,解放旧社会迎来新中国的光辉历史,该剧以炽热的情感共鸣打造热血的、豪迈的、无畏的民族精神的记忆去感染共同体的归属感,这是打造温情美的情爱记忆。剧中导演用心设计了诸多燃点触发受众的泪点,用情感共鸣的形式引导年轻人的集体认同感,为当下青年人播下爱国的种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这对于现如今的青少年成长成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正能量参考。

温情又有温度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基于史实之上聚焦和描摹了中华民族关于努力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的共同体记忆书写;在展现囊括战争记忆、英雄记忆、情爱记忆的同时,始终将人物对于人生理想的判断与追求贯穿其中;在诸多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人物身上我们所得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叩问与思考。广大观众可以感受到红色革命英雄年少就立志精忠报国的远大抱负、以青春热血的生命浇灌革命梦想的坚忍不拔、面对敌人的炮火奋不顾身地冲向前线视死如归的拼搏精神。时代的步伐在稳步前行,诸如此类的影视剧都以彰显在民族精神映照下的崇高之美、温情之美,同时也发扬和继承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凝结了厚重的国民力量,激励更多年轻人以更加斗志昂扬的姿态迎接中国的美好未来。

三、忠于史实:历史观照中的镜像呈现

“历史剧既应虚构,亦应遵守史实;虚构而外的事实,应尽量遵照历史,不宜随便改动。”毋庸置疑,没有虚构便没有艺术创作。艺术家作为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亦应将历史的客观性史实和本体的主观性意识相融合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这使得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书写历史的同时,也要尊重历史,对历史进行观照。海登·怀特认为:“历史话语所生产的是对历史学家掌握的任何关于过去的资料和源于过去的知识的种种阐释。”实质上电视剧作为历史话语阐释历史故事的电视语言方式之一,无形中要求创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推敲把握,以免造成银幕间离感,这便严格规范到诸如服化道及场景符合历史感的要求。那么其艺术虚构便受到较为苛刻的限制,对创作者将历史文化知识生活化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如此说来,此类影视作品要遵循一般历史正剧创作的现实主义为主的美学原则,以革命历史为镜像进行艺术建构,其创作要在历史与现实、镜像与想象之间恰如其分。正因如此,“革命历史”+“纪实”几乎成为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所恪守的美学追求。

现如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呈现,在历史与美学两种意识交织的基础上,能够以更加冷静客观的镜头审视党史,在呈现方式上不仅忠于史实且都极具艺术化的想象与发挥。电视剧《海棠依旧》(2016)主要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作为真实历史领袖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了艺术地勾勒出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故事并未喧宾夺主,从“家事”和“国事”两个维度出发,从记录“在场感”到重构“在场感”,用艺术化与镜像化的方式展现人物高尚的人格魅力,让作品呈现一种深层次的宏大的历史品格的审美品质。电视剧《换了人间》(2018)在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严肃考证的基础上用真实的历史空间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开篇用意蕴深刻的日出镜头象征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曙光,艺术化的延宕和留白激发共情,带领观众感知新旧更迭下的时代大背景,进而身临其境地感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建设新中国的决心与斗志。《跨过鸭绿江》(2020)更是突破创作壁垒,以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为骨架,对这段70年前的史实进行搭建还原,嵌纪实性影像资料于其中,且分别从国家决策、领导层、战役多个层面进行精准演绎,全景式地再现了志愿军群像,谱写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赞歌,凝结了对革命先辈深切的缅怀。

“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饱含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与对现实的关切之意。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党史资料为载体,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立体的影像资料,艺术且真实地再现还原事件及人物生命足迹,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隔空对话,显现出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剧对历史的观照、对生命的关怀。这既弘扬了主旋律色彩的家国情怀,又通过对战争年代的严肃解读,出品了诸多反映现实的党史故事,更好地用历史观照了现实,传达出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能够很好地引导社会主流价值的走向。并且在创作时注重细节之处的把握,思考如何以更加符合人情味的历史观照维度进行艺术虚构创作,体现出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越发谨慎的历史态度以及越发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艺术水准。

四、忠于史观:人文关怀下的诗意表达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主要是以战争、革命为具体对象进行历史书写,革命英雄人物在战火硝烟间奋勇杀敌的同仇敌忾,让这类影视作品的主导风格呈现出崇高、壮美、英雄、史诗的美学共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虽然其载体是关乎党史,但其充分发挥电视视听语言的魅力,用艺术化的形式去演绎讲好百年党史故事,尽可能地展现历史洪流中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表现波谲云诡的历史细节,以东方美学诗意化的镜头段落去完成鸿篇巨制,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距离。史的内涵和诗的气质的史诗情怀、文脉风骨让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更加注重深耕历史事件深处所蕴藏的文化底蕴,且高度的自省意识与深度的精神品格,让电视剧真正走入人物内心深处。一场场革命运动跃然于荧屏之上,多样化的镜头语言在人文关怀下散发诗意盎然的气息,发人深思又道不尽其含蓄的以史鉴今的深层内涵。

电视剧《秋白之死》(1987)中对革命人物瞿秋白进行革命经历的真实表现以及人物心理活动运用了诗意化镜头语言呈现,其中空镜头更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宛如中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无穷,在革命历史题材中的空镜头能够更好地渲染悲凉的氛围。电视剧《东方》(2011)以大全景方式来展现从国家诞生之初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奋斗历程,画面常利用景深镜头突出历史人物面部表情,摒弃多余背景,画面显得铿锵有力。《光荣与梦想》(2021)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方式,铸造具有家国情怀的诗意史诗。电视剧以在修葺杨开慧同志故居时发现尘封多年的信件为镜头切入点,以留存的老物件恰到好处地将镜头中早已斑驳白发的毛泽东转场到意气风发的毛泽东,慢镜头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年轻时两人曾牵手的唯美画面,此情此景情景交融,也就此拉开了书写党史的开篇。《觉醒年代》(2021)电视剧以低饱和度的色彩还原历史的厚重感,在第39集中陈家两兄弟与父亲陈独秀深深拥抱告别,或许他们都曾想过这可能是最后的诀别。陈父目送爱子们离去,目光所及之处导演利用闪回镜头切换到满身伤痕,戴着镣铐的赤裸双脚,镜头再慢慢上移直至他们走上刑场英勇就义,利用闪回镜头一边描绘着幻觉一边讲述着真实;对于陈延年、陈乔年带着笑容英勇就义的这些细节呈现,电视剧运用光线和色彩等方式加强画面质感,歌颂人性之美,表达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这些镜头画面都是对革命先驱者用情用心的动人表达,同时是对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岁月的诗意致敬。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党史人物的觉醒串联起革命历史脉络的史诗书写,悲壮但不悲观。电视剧所秉持的正确史观让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成为“党史学习的可视化教材”,对身处新时代的青年人的价值观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历史思维发现历史精神,审美思维发展历史精神。”二者交相呼应方能相得益彰。史与诗与思的相互融合,让电视剧在历史底色的诗意纪实镜头下发人深思且开启了伟大新时代学习党史的热潮。站在新时代回望来时路,红色革命岁月的铮铮铁骨赫然在目,依旧记忆犹新,然对历史镜头并不单是影视化呈现,更是透过现象探其本质——揭示中华民族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结 语

21世纪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历史语境下的英雄群像塑造、民族精神中的集体记忆建构、历史观照中的镜像呈现、人文关怀下的诗意表达诸方面踵事增华,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从雅俗共赏的艺术美学层面出发引领社会大众文化的审美发展,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建构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家国同构的一体化思想实现了中国影视化的多元创新。在伟大时代的感召下,涌现出一批将党史学习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进行古今联动的电视剧,在体悟百年党史的同时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作为具有中国气派的优秀影视作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始终以党史脉络为基准、以唯物史观为基点、以美学思维聚焦创作,作品在经验总结中越加注重历史性、思想性、观赏性的统一。它代表着中国电视剧艺术审美的高度,肩负着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广度,继承着中国电视剧艺术思想的厚度。

猜你喜欢

题材党史革命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