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实践,以生为本
——浅析在一轮复习中提高选择题得分率的策略

2022-10-31张婉妍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4期
关键词:政治体制辛亥革命题干

张婉妍

(利辛县第一中学 安徽亳州 236700)

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共48分,约占历史总分的50%,每道选择题4分,所以每错一道、多错一道选择题都会对学生的高考命运产生极大的影响。网络上也不乏专家、学者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但是高三学生处于新旧教材交替下,结合一线教学经验,笔者就如何提高选择题得分率提出一些拙见。

一、整合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高三学生已经开始了一轮复习,虽说必修内容都已学过,但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却大不相同。一轮复习不仅要带领学生重新梳理知识点,还应将三本必修的内容结合起来,变专门史为通史,将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社会变迁等内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2019年全国卷Ⅲ,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解放运动,其爆发的背景是当时的中国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以及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其“尊孔复古”的行为。材料中涉及的关键信息认为个人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体现了政治制度史中“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所以排除A选项和C选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1918年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与材料中的“1916年”的时间不符,排除D选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封建旧思想、旧文化对国民的禁锢和摧残,解放思想、学习西方,进而挽救民族危机,故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整合教材内容,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在学生间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如生生互查、小组互查、教师抽查等;还要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提升全体学生的历史成绩,争取不使一人掉队。

二、将老教材的深度与新教材的广度进行有机结合

2020年安徽省开始使用部编版历史教材,高三学生将是最后一届使用2007年版本老教材的考生。2007年版本的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内容。必修内容主要以专门史的形式呈现,分别阐述了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三个部分。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结合部编版新教材,给学生适当补充新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部编版教材融合时代特征增加了很多新内容: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五代十国政权的变化,夏金元的政治、经济、文化,东南互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南京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以及新时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和外交成就等。例如,“东南互保”的重要性已经在题目中呈现出来。

(湖北七校联考)“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材料表明( )。

A.东南互保在当时促进了南方各省的繁荣

B.清政府采取了正确措施应对当时的困局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直接促成了东南互保

D.清政府统治下的一些实力人物割据化倾向

题干中的“庚子五月”是指1900年,此题的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的南北方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北方地区既有八国联军的侵扰,又有义和团运动,给北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而南方地区经济因地方总督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东南互保》,免于战乱的波及。学生错选A选项的较多,东南互保并没有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繁荣,只是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经济现状,混淆了“促进”和“保护”的概念。在分析此题之前,应对“东南互保”的内容和影响进行讲解:(1)含义: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西方列强与东南地方官员签订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与苏杭内地均归各省保护,并声称清政府已被义和团挟持。(2)影响:使南方地区的经济免于战乱的破坏;地方政治和军事权力扩大,中央权力下降,为辛亥革命时各省纷纷响应及清政府的垮台奠定基础。地方督抚如刘坤一、张之洞等人掌握地方实权,清政府对他们的控制减弱,因此该题D选项正确。

教师还可在“东南互保”概念讲解的基础上,对部编版教材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内容做补充: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八旗和绿营战斗力的下降,汉族地主组建了一批军队,如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藩的湘军,地方汉族地主军事实力上升,中央权威下降。这与“东南互保”中中央权力下移,共同加速了辛亥革命时清政府的灭亡。

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也涉及了很多民族交融的新内容,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辽、夏、金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字,元朝的民族关系等,南北朝的迁徙,少数民族内迁,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共同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07版教材中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对知识点的分析较为透彻,学生可以通过课本内容,把握知识之间横向、纵向的联系。例如,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的内容描述得较为详细,将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进行详细阐述,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图形对其进行概括,方便记忆和理解。图中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20世纪初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复习这一版块内容时,应注意提醒学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教师在给2020级学生讲授新课时可以结合2007版教材,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程的识记和理解。

三、利用校本考试资源,逐步提升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皖北地区学生的阅读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对复杂的历史题干的理解,以及将题干信息与所学历史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填充大量晦涩难懂的材料,如文言文、西方著名学者的论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便快速、准确地解题。

(校本限时练试题)亨廷顿认为:“一个政治体制还应当能够成功地同化现代化所造就的获得了新的社会意识的各种社会势力,当这些新生的社会集团要求参与政治体制之时,政治体制或是以各种与现存制度继续存在相和谐的方式提供参与关系,或是将这些集团排斥在政治体制之外,从而导致公开的或隐蔽的内乱和叛离。”以下史实可以印证其主张的是( )。

A.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

B.巴黎公社革命被镇压

C.美国内战中北方取得胜利

D.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

该题的题干可分为两个部分:(1)一个政治体制能够同化现代化新的社会意识的各种社会势力。简言之,政治体制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够容纳新的社会势力。(2)排斥在政治体制之外的新的社会势力要求加入政治体制,因此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和反抗。有些学生错选了B选项,认为巴黎公社没有融入新的政治体制——资产阶级政府,所以出现了内乱和叛离。但是B选项是“巴黎公社革命被镇压”,说明巴黎公社已经失败,且没有出现新的内乱,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干内容。A选项中“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结束以后,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要求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利,而英国1832年改革正是给予工业资产阶级一定的政治权利,打破了原来由金融资本家垄断的议会下议院。C选项中美国内战涉及的是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斗争,且资产阶级已获得胜利。D选项中国共双方争夺统治权,也不涉及新的社会势力是否融入原有的政治体制中。

四、建立错题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做选择题时容易出现“凭感觉”的现象,“感觉”A选项对了,“感觉”其他选项不对。为了纠正学生“凭感觉”做题目的坏习惯,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1)认真、仔细阅读选择题材料,找出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并用签字笔标出。(2)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选项找出答案后,学生在答案旁边标注出理由。(3)教师讲解试题后,学生订正,并就选错的题目进行总结:①总结选择错误选项的原因,如知识点掌握不清楚或者对题干分析有误等;②结合材料阐明正确答案的理由。

(2020·吉林省延边市二中入学考试)1927年10月,国民党在纪念辛亥革命宣传中提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政治革命的新纪元”。这一态度旨在( )。

A.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B.突出辛亥革命反帝的内涵

C.有意淡化民生主义的宣传

D.委婉承认辛亥革命的失败

题干中的时间是1927年10月,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A选项排除。国民党在宣传辛亥革命时指出其“至少”有两层重大意义,充分说明国民党对辛亥革命的肯定,所以C、D选项排除。辛亥革命因为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沦为了“洋人的朝廷”,所以辛亥革命也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选项正确。部编版新教材也对辛亥革命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义: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因此,辛亥革命既有反对专制的民主色彩,又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色彩。

很多教育专家、学者也对选择题的解答方法做出了详细的总结:(1)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内容,解读关键信息。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及事件性质,将这些信息与时空背景相结合,揣测出题者的意图。(2)通过阅读材料,明确选择题的类型。高考选择题中常见的题型有原因影响类、判断推理类、综合考查类、概念理解类、变化比较类等。高考选择题中的题干材料常分为两部分,学生需理解这两部分材料,并从出题者的角度思考该题是考查这两部分材料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从而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3)掌握试题常用词语的内涵,以便快速解题,如主要原因、侧面反映、深远影响、历史发展趋势等。(4)通过多项练习,掌握具体的解题方法,如排除法、反证法、简化法、概括法等。

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线教师,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扩大优势、弥补局限,达到提高选择题得分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政治体制辛亥革命题干
数字算式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亲历记》
略谈《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鲧的文学形象嬗变及原因探寻
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转型启示
预算改革的体制约束:基于国家模型的一种分析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破解诗歌鉴赏题五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