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规模蛋鸡场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探索

2022-10-30庭国勋毛晓云蒙炳超陈其勇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兽用抗菌药兽药

庭国勋, 毛晓云, 蒙炳超, 龙 怡, 陈其勇

(1.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贵州都匀558000; 2. 三都水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贵州三都558100; 3. 福泉市农业农村局,贵州福泉550500)

多年来,兽用抗菌药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滥用和不规范使用又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兽用抗菌药不规范使用可导致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畜禽产品兽药残留超标,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禽产品安全[1]。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2018年6月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贵州省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黔农办发〔2018〕111号),提出在全省范围内,以蛋鸡、肉鸡、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畜禽品种为重点,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工作(以下简称“减量化”)。2020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选择位于福泉市的贵州京鸣牧业有限公司作为减量化试点,开展为期1年的减量化工作,2021年12月该公司顺利通过省级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验收。现将此次开展减量化行动的方法和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为全州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参考。

1 减量化试点申报要求

1.1 资质条件(1)养殖资质: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当地农业农村局备案,并取得畜禽养殖代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配备有兽医技术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执业兽医师。(2)养殖种类及规模:蛋鸡存栏5万羽以上,肉鸡年出栏10万羽以上,生猪年出栏2万头以上,肉牛存栏1 0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2 000只以上,奶牛存栏1 000头以上。(3)其他要求:3年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未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符合《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

1.2 评选程序由养殖场自愿报名申请,县(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减量化行动试点申报要求进行综合评选,选取1家养殖场报州农业农村局进行复选,州农业农村局择优推选1家报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农村厅确定最终名单并公示。

2 减量化行动开展

2.1 试点场基本情况贵州京鸣牧业有限公司是1家集蛋禽产、供、销为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规模设计存栏蛋鸡100万羽,常年存栏蛋鸡约30万羽,场内分区布局合理,通道、净道、污道独立,配备完整的兽医技术团队,采用自动喂料、饮水、集蛋及清粪设备。2015年11月为解决公司粪污问题,成立了年产有机肥10万t的子公司,将鸡粪发酵加工成有机肥,有效解决了养殖粪污问题,实现了蛋鸡养殖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2.2 减量化行动的主要措施

2.2.1 完善基础条件和设施按照农业农村部《养殖场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效果评价方法和标准(试行)》,对养殖场的基本条件(包括兽医人员、药品储存条件、消毒及环境卫生条件)和基本管理制度(包括生物安全保障、兽药库存管理、兽医诊断用药管理、记录管理、消毒和环境卫生管理、防疫和免疫管理、无害化处理等)进行建立和完善,确保养殖设施设备满足养殖需求。在原有基础上更新了《兽药出入库记录表》《疫苗出入库记录表》等记录档案资料,内容包括:兽药名称、含量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企业名称等,建立养殖关键环节的养殖档案,并规范填写和保存。

2.2.2 严把蛋鸡引苗关为提高蛋鸡成活率,减少兽药使用量。公司采取从品牌厂家直接引进105日龄左右的优质青年京粉蛋鸡,130日龄左右开始产蛋。相比于雏鸡,青年蛋鸡的免疫力更强,发病率和死亡率低,减少了养殖环节的兽药使用量。

2.2.3 提升饲养管理水平一是养殖场严格实施分区管理,最大程度减少鸡群与外界人员、动物、物品的接触。场区蛋鸡舍消毒2~3次/周,采取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交替使用。二是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鸡舍温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配备有自动清粪系统和有机肥料厂,鸡舍内的鸡粪能够及时清除,并进行环保无害化处理,蛋鸡处于适宜的环境。三是根据原料质量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搭配比例,尽量使蛋鸡摄入营养达到均衡。四是根据鸡苗前期的免疫情况,结合本地区流行的疫病种类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补免。通过提高蛋鸡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建立“养、防、治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

2.2.4 优化兽药使用种类为提升鸡和鸡蛋产品的健康安全水平,持续做到兽用抗菌药零使用。养殖过程中坚持禁用兽用抗生素类药物,积极探索通过中兽药、中药提取物等非抗菌药替代抗生素进行疫病预防和治疗(见表1),减少兽药残留。

表1 中兽药及其提取物替代抗生素方案

2.2.5 强化日常监管和抽检采取日常监管和不定期抽检方式检验减量化执行情况。一是通过州、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不定期对养殖场(户)进行检查,查看相关档案记录,调取场内监控视频,了解蛋鸡饲养、免疫、用药、用料、无害化处理情况。二是对公司使用的兽药质量、鸡蛋产品兽药残留情况进行随机抽样检测,通过科学的数据检验兽药(包括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一旦检测出违禁药品,将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立案查处。

3 减量化效果

3.1 兽药使用进一步规范在州、县、镇各级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该公司建立完善了兽药采购、存储、使用等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兽药使用记录制度、兽用处方药制度、兽药休药期制度、兽药“二维码”追溯制度等安全使用规定,能够准确真实记录兽药的使用情况。同时公司对严禁使用原料药、假劣兽药和其他非法添加药物,以及超范围、超剂量用药等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实现“用好药”和“少用药”,还制定了《未来三年兽用抗菌药减量化方案》,确保兽药减量化工作成果的巩固。

3.2 产蛋量有所提高实施减抗的1年期间(2020年6月1日—2021年5月31日),公司年存栏蛋鸡29.55万羽,年产蛋3 878 t,年均产蛋量13.12 kg/羽。实施减抗前1年公司年存栏鸡29.71万羽,年产蛋3 752 t,年均产蛋量12.63 kg/羽。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后公司年均产蛋量增加3.36%。

3.3 抗菌药持续零使用,蛋鸡死亡率降低通过直接引进优质青年蛋鸡,采用中兽药、中药提取物替代抗生素进行疫病预防和治疗等方式,持续做到兽用抗菌药零使用,远低于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评价标准(每吨鸡蛋抗菌药≤100 g)。在实施减抗期间,生产的鸡蛋通过公司自检,县、州抽检等方式进行兽药残留检测5次,均未检测出兽用抗菌药超标和违禁药品,检测合格率达100%。通过中兽药、中药提取物的使用,提升了鸡的健康水平,年均死亡率由减抗前的3%降低至减抗后的1.5%。

4 存在的问题

4.1 养殖场防疫意识和养殖档案管理还需要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治要坚持“防重于治”,齐全的防疫设施设备、科学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减少养殖环节兽药的使用。有的养殖场虽然在养殖过程中开展了动物免疫、消毒、诊断用药、无害化处理等工作,但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关记录台账分类不全,填写不规范,不能清晰反映养殖场的免疫、用药情况。

4.2 小散养殖户兽药使用监管难度大目前我州的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不高,小型养殖场、散养户数量多。一方面小散养殖户因资金有限,基础设施简陋,免疫程序不科学,管理粗放,养殖畜禽容易患病,增加了养殖环节兽药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小散养殖户数量多,地点分散,由于饲养人员文化水平有限,对于违禁药、减量药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加之基层兽药监管机构力量较弱,导致一些小散户没有被及时纳入监管,存在不规范使用兽药的现象。

4.3 兽药使用和残留抽检力度不够养殖场是否违法、超量用药仅通过用药记录等台账很难发现问题,只有通过专业的检测数据来验证。目前我州对兽药质量的检测只能通过州级抽样,再送至省兽药饲料检测所进行检测,畜禽产品兽药残留也需送至州、省等实验室进行检测。省、州统一检测周期长,结果滞后,不能为及时制止违法行为提供支撑。其次,由于监管经费缺乏、监管人员少,很多县(市)也只能保证完成省、州下达的抽样任务,抽样的频次和覆盖面十分有限。

5 改进措施和建议

5.1 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建设现代化养殖场能够实现养殖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管理,以及管理数据的信息化、质量可追溯化,有效控制兽用抗菌药滥用问题[2]。下一步工作中,我州应强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逐步淘汰、合并现有的不达标养殖场。同时强化对养殖主体、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兽药减量化业务知识的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科普宣传规范用药知识、轮换用药原则、精准用药方法等,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规范用药意识和水平。

5.2 持续加强兽用抗菌药监管一是加强兽药生产企业监管:严格按照新版兽药GMP标准组织验收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把好入口关;严格落实兽药“二维码”追溯制度,确保生产兽药产品全部赋码上市,实现“产好药”。二是强化经营环节管控:严格落实经营企业兽药GSP、兽用处方药管理和“二维码”追溯制度,确保兽药经营企业兽药产品入库、出库追溯数据全部准确上传至贵州省兽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卖好药”。

5.3 引进监督抽检技术设备,强化监督抽检力度针对兽药残留限量品种多、检测难度大的情况,我州应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引进、配置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让监督检查人员在日常检查过程中能够随时随地对兽药及畜禽产品进行检测。同时要根据本地养殖的实际情况,增加抽检资金投入,不断调整优化兽药质量监督和风险监测抽检的批次、品种,拓宽抽样覆盖面,对检测出兽药不合格、畜禽产品兽药残留不达标的相关企业和个人予以严惩,杜绝问题产品流入市场,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5.4 积极探索抗菌药替代品目前已知对动物机体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补益类中药有200余种,应积极深入开展相关研究,通过优选和科学配伍应用,增强饲养动物机体的免疫力[3]。此外,益生菌、益生元(低聚糖)、合生元等微生态制剂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也能提高饲养动物机体的免疫力[4]。这类中药(包括复方和提取物)和微生态制剂具有毒副作用小、残留低、不产生耐药性、高效、安全的特点,目前在养殖环节中使用较为常见。除此之外,尚未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抗菌肽、溶菌酶、噬菌体等潜在抗菌药替代品也要加强试验研究。

5.5 总结和推广养殖减抗典型模式及时总结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试点集成的技术、经验和典型案例,针对不同养殖畜禽的常见病防治、兽药规范使用、饲养管理模式等内容,积极探索研究适合全州养殖业的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养殖管理模式,以公司带农户、邀请专家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广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力争“十四五”期末实现对规模养殖场技术指导服务全覆盖,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和食品安全的目标,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兽用抗菌药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
※市场动态
14种市售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兽用B超在母猪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思考
兽药GSP认证后的思考
《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 将予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