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与功能锻炼依从性、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22-10-29金子媛刘智利伍艳春

全科护理 2022年30期
关键词:缺血性量表弹性

金子媛,张 红,刘智利,伍艳春

脑卒中又称卒中和中风,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我国每年经过年龄标准化后的脑卒中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 114.8/10万人次和246.8/10万人次[2]。据此推算,我国每年将约有240万人新发脑卒中,现存脑卒中病人1 100多万例[3],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4]。可见,脑卒中后幸存者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而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占了绝大部分。心理弹性是指个体能正确面对和较好地适应创伤、逆境、威胁、悲剧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过程,即面对消极经历的反弹或复原能力[5]。生存质量也称生命质量、生活质量,1995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义其为:“个人对他们在当前文化背景下的生存地位及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和关注点相关的生存价值体系的看法”[6]。尽管脑卒中诊疗技术不断更新,但在恢复期及存活病人中仍有50%以上存在长期功能障碍[4]。而功能锻炼依从性是病人康复锻炼情况的间接反映,积极的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病人神经、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后生存质量[7-9]。有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和生存质量存在相关性[10-11],但其和生存质量具体领域的关系还未清晰。功能锻炼依从性是一种锻炼的自主行为。华秀琴等[12]的初步研究显示,进行心理弹性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因此,功能锻炼依从性可能与其疾病后的复原能力也 就是心理弹性有关,但目前少有研究关注两者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与生存质量、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关系,以期在心理领域对促进脑卒中病人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2021年1月—2021年8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13],根据临床特点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经头颅CT(computed tomography)或头部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②病人年龄≥18 岁;③出院时意识清楚,既往无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病史,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因病情危重或家属要求而自动出院者;②病情稳定但需进一步支持治疗而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问卷 由课题组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含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婚姻状况、职业情况、主要照顾者、家庭经济、医疗付费方式;疾病相关资料包括是否有脑卒中家族史、脑卒中病程、目前主要症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期间是否受到专业康复指导、并存病等。

1.2.1.2 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 该量表主要适用于出院后脑卒中病人的随访工作,量表共 14 个条目,选项采用4级评分法,“根本做不到”计1分,“偶尔做得到”计2分,“基本做得到”计3分,“完全做得到”计4分,总分56分,得分越高功能锻炼依从性越好。同时,该量表经过严格编制程序,作者对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效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效度。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788~0.850,具有较好的信度[9]。

1.2.1.3 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 该量表是一种专门针对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质量测评工具,目前已被翻译成多国版本并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质量测评中[14-15]。量表包括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情绪、个性、自我照顾、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觉、工作/生产力12个维度,共49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1~5 分),总分49~245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2003年,王伊龙等[16-17]将其引入国内并进行汉化和信效度分析,检验了该量表在我国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质量测评中的良好测量学特性。

1.2.1.4 10条目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sion Resilience Scale 10 items,CD-RISC-10) 该量表最早由Connor等[18]编制,共25个条目。2007年经Campbell-Sills等[19]精简后形成10条目的CD-RISC-10。CD-RICS-10中文版由Wang等[20]翻译修订并测试,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0~4 分,总分范围0~40 分,得分越高其心理弹性越高。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已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病人中[12,21]。

1.2.2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本研究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出院时基本资料、功能锻炼依从性、生存质量和心理弹性情况。调查由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于病人出院当天对其进行面对面资料收集,以病人自愿为原则。调查完成当场检查问卷,如有遗漏请病人填补,核对无误后收回。资料整理由收集资料的2名专职人员进行,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双人独立录入数据,经逻辑检错无误后,两份资料进行核对,若出现不相同数据信息,查找原纸质版问卷进行最终确认。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6例,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一般资料(n=126)

2.2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功能锻炼依从性、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得分(28.02±8.50)分;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42.08±8.80)分;生存质量总分(159.97±37.28)分 。详见表2。

表2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功能锻炼依从性、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2.3 不同特征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功能锻炼依从性、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针对不同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婚姻状况、主要照顾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主要照顾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主要照顾者、家庭经济、卒中次数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一般资料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单位:分

2.4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生存质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生存质量总分、生存质量中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情绪、自我照顾、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维度与心理弹性显著相关。详见表6。

表4 不同一般资料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5 不同一般资料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单位:分

(续表)

表6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生存质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现状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出院时的心理弹性得分为(28.02±8.50)分,处于中等水平。这与朱杉杉等[21-23]的调查结果相似。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出院时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为(42.08±8.80)分,处于较高水平。相较国内其他类似调查研究[24-26],本研究结果中病人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更高,可能原因为本研究纳入病人大部分残疾程度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较好,同时功能康复希望和自信较高,从而更加积极进行功能锻炼。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出院时的生存质量总分(159.97±37.28)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处于中低水平[27-30],这提示尽管脑卒中病人疾病康复条件达到出院标准,但其出院时的生存质量仍不理想。

3.2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心理弹性即某个体面对外界环境和生活不良事件的刺激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有效的心理和行为应对方式[31]。心理弹性作为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一种能力,可以使其在面对逆境、创伤、威胁或危险时具有一定的抗压力,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困难和疾病,从而促进创伤后生理和心理的恢复。本研究中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与功能锻炼依从性呈显著正相关(r=0.407,P<0.001),提示较高的心理弹性往往预示着更好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杜新慧等[32]同样发现,心理弹性是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重要因素。采取措施提高病人心理弹性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提高疾病后的生存质量[12,33]。同时,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心理弹性和生存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389,P<0.001),这与胡淑霞等[10-11,21]的研究结果相似。心理弹性得分与生存质量量表中的精力维度(r=0.328)、家庭角色维度(r=0.238)、语言维度(r=0.310)、活动维度(r=0.232)、情绪维度(r=0.537)、自我照顾维度(r=0.271)、社会角色维度(r=0.324)、思维维度(r=0.253)、上肢功能维度(r=0.268)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心理弹性影响到病人生存质量的各个方面,不单是心理情绪领域,对病人的生理和社会领域均有影响,提示临床工作者应该重视提高病人心理弹性在促进其出院时生存质量的作用。心理弹性高的病人在脑卒中后更可能以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待发病后存在的肢体功能残疾或其他相关症状,康复过程中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会更加积极,这有利于调动病人康复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其总体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心理弹性是一种面对疾病创伤后的复原力,心理弹性高的病人对疾病带来的功能残疾接受度可能更高,从疾病的打击中重新振作时间更短,转而积极寻找方法促进疾病后的康复,因此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也会更快。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心理弹性和功能锻炼依从性、生存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和鼓励支持等方法提高其心理弹性,将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利于病人生存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缺血性量表弹性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基于分治法的Kubernetes弹性伸缩策略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高效重塑肌肤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