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合作术后加速康复护理用于骨盆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

2022-10-29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骨盆骨折康复

李 毅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骨盆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近年来在建筑业以及交通业逐步发展的情况下,该疾病的人数逐渐提升。骨盆骨折患者往往伤势较重,存在较多的合并伤,病况较为复杂,对患者造成的危害较高。该疾病发生后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一定不良影响,且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可能发生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及便秘等不良症状,因而为患者积极开展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1]。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多元合作术后加速康复护理用于骨盆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92例骨盆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7:19,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为(45.46±5.74)岁;致伤原因:车祸19例,坠落14例,挤压9例,其他4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6:20,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为(45.81±5.69)岁;致伤原因:车祸20例,坠落15例,挤压8例,其他3例。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未显现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诊断标准,且经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②均有手术适应证。(2)排除标准:①稳定型骨盆骨折,有手术禁忌证;②合并严重脏器疾病;③精神状态不佳,依从度较低;④临床资料不完整。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为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加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成立护理干预小组,依照快速康复外科推荐的方式进行分工协作,对以往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查找解决办法,制定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2)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与家庭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通过视频或是多媒体等方式为患者介绍疾病、手术相关知识,保障患者焦虑等情绪得到显著缓解。(3)告知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如若患者焦虑情况较为严重,影响睡眠,则可适当给予患者镇静药物,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疼痛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而加强疼痛管控对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及进行康复锻炼有重要意义。给予患者个体化的镇痛护理,充分缓解患者围术期疼痛情况[2],保障后期肢体功能性康复锻炼的效果。(4)给予患者早期营养支持,依据患者的康复效果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术后坚持全程康复锻炼,并注意清淡饮食,术后6-12小时进食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普食。腰功能不良的患者仍需要坚持营养支持。避免患者长时间卧床,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前期需要有护理人员或是家属搀扶,避免患者摔倒。(5)基础护理。患者应处于无菌环境之中恢复机体健康,护理人员应着重关注病房内部噪音,充分避免患者的睡眠质量等受到噪音打扰。定期为患者更换床位的各种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确保患者床位干燥、整洁。对于骨突的患者需要给与气圈或者棉垫来保护患者的腰部,防止长期压迫而产生褥疮。患者行平卧位,应当避免过多的骨折端活动,减少搬动患者病体,避免骨折部位的神经和血管受到压迫刺激。在手术结束以后,护理人员要严密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等指标的变化,严格控制血氧饱和度高于90%。并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清洁,如果出现突发情况,需要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4]。(6)并发症护理。①褥疮:护理人员要对出现褥疮的部位进行热敷或者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切口感染,护理人员首先要清理切口周边细菌,让伤口敷料干燥,对术后加压包扎的紧度进行湿度调整。②泌尿系统感染: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多喝水,并且对患者下腹部进行轻柔的按摩,从而帮助患者尿液排出,每天需要排尿量应当保持在1500 ml以上。并且要用0.9%的氯化钠溶液联合庆大霉素溶液对膀胱进行清洁。③坠积性肺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口腔进行及时的清理,让患者饭后漱口,进行深呼吸,正常发力咳嗽等。

3 观察指标:(1)各项住院指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骨折恢复情况。骨折复位(MATTA)、临床功能(MAJEED)、神经功能(GIBBONS)。(3)并发症发生率。便秘、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4)生活质量评分。GQOLI-74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含有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予以1-5分评分(正向条目1-5分,负向条目5-1分)。计算各维度评分、总体评分,并将评分转化为百分制分数,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5)护理满意度。以院内自制量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超过80分记为非常满意,超过60分记为满意,不足60分记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组内总人数×100%。

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纳入。其中涉及数值变量、无序分类数据分别以(±s)、%表示,并分别行t、x2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存在。

5 结果

5.1 2组住院指标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项住院指标对比(±s,n=46)

表1 2组患者各项住院指标对比(±s,n=46)

组别 手术时间(min)下床活动(d) 住院(d)观察组 93.54±6.85 4.51±2.03 9.16±2.08对照组 91.68±5.33 7.30±2.32 15.15±3.32 t 1.453 6.138 10.370 P 0.150 0.000 0.000

5.2 2组骨折恢复情况对比: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包含MATTA、MAJEED、GIBBONS在内的骨折恢复情况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对比(±s,分,n=46)

表2 2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对比(±s,分,n=46)

组别 MATTA MAJEED GIBBONS观察组 5.15±2.31 6.16±2.08 6.08±1.24对照组 8.94±2.57 8.99±2.37 8.67±1.35 t 7.439 6.087 9.583 P 0.000 0.000 0.000

5.3 2组并发症对比: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包含便秘、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21.74%更低,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5.4 2组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包含物质生活[6]、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在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4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例数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46 82.55±2.92 94.44±2.25 82.97±4.69 94.29±2.14 83.65±1.33 93.24±2.03 86.68±1.88 95.73±1.54对照组46 81.85±3.02 88.19±3.69 83.20±3.58 90.96±1.67 83.44±1.37 89.52±1.25 86.72±1.82 89.95±1.81 t - 1.130 9.808 0.264 8.320 0.746 10.583 0.104 16.496 P - 0.261 0.000 0.792 0.000 0.458 0.000 0.918 0.000

5.5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3%,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显著提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见表5。

表5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n=46)

讨论

骨盆骨折是骨科较为严重的创伤之一,其致残率较高,对于患者健康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具有较大的出血量、较为严重的损伤、较多的合并症和较高的病死率,其发生机制为骨盆环连接部位被破坏后[7],髋臼骨折脱位、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分离,或骨盆环前后部分有2处及以上有完全性骨折伴移位发生。当前对于该疾病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但骨盆骨折的病情较为危重,会使得手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同时,在微创手术不断普及,术中创伤逐渐减轻的情况下,对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则不断提升[8]。因而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应接受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保障手术的疗效,提升创伤外科医疗工作的效果。围术期康复护理是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围术期康复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无法取得较为全面的恢复效果,目前无法对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需求进行满足。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具有较为危重的病情、较快的病情变化速度,因此需要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从而对耽误患者病情的现象进行严格避免。现阶段,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等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过程中的常用方法。相关医学研究表明[9],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后,患者极易有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而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将有利条件提供给患者,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减少、康复时间缩短。

加速康复护理主要以快速康复为目的,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通过多学科协作的管理模式,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康复效果。该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之中,能够通过多学科协作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10],保障患者尽早康复,充分节约预料资源,提升学科的团队协作能力。本次研究之中主要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与观察组患者加速康复护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未展现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主要是由于术前护理并未改变手术方式,因而手术时间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短,能够更为快速地进入术后康复锻炼之中,且患者的恢复效果较为显著,更好地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P<0.05。同时,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ATTA评分有显著降低,说明骨折复位效果更好,MAJEED、GIBBONS均有显著提升,证实了患者临床活动效果以及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采用加速康复护理,其护理流程更为符合患者的实际临床需求。首先患者能够强化参与意识,从多方面保障患者的康复效果,加速康复护理小组的成员,主要包括护士、医生、康复师以及患者本身共同努力协作。护理计划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与改进,术前也需要依据患者的药物使用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如若患者存在其他慢性疾病,还需要依据营养师的指导进行血糖、血压控制,保障患者以较为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此外,加速康复理念主张为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保障患者患肢的肌肉力量尽快恢复并增加,充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够避免深静脉血栓情况的发生[3]。以往护理干预之中,患者术中处于低温状态,机体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能导致患者应激反应以及心血管事件增加,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感染率有显著提升。本次研究之中为患者提供术中保暖,能够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并尽可能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为显著。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主要是由于为患者开展并发症护理,能够更好地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见性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充分保障患者病情恢复稳定性。同时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均显著改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主要是由于为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能够使患者处于较为稳定的恢复环境之中,患者能够保持较为愉悦的心情恢复机体功能,且对于疾病的治疗信心显著提升。基于对护理干预措施以及疾病的了解,患者对多元合作术后加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更为满意,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

对于骨盆骨折患者而言,应用多元合作术后加速康复护理,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恢复效果。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充分保障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并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将其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盆骨折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痛经,小心是骨盆歪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