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研究*
——以新疆X县为例

2022-10-28曾德鹏苏向辉赵和萍杨宏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8期
关键词:意愿变量农户

曾德鹏,苏向辉,马 瑛※,李 婷,赵和萍,杨宏伟

(1.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0 引言

在资源使用量与保有量日益矛盾的今天,加强绿色发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1]。农业绿色发展作为绿色发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受到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9月发布《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农业农村部也连续发布《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进一步要求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强化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引领[3]。

当前,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绿色发展政策[4-6]、农户农业绿色发展行为[7-9]以及特定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10,11]等几个方面。既有研究虽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对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与农户行为之间关系的系统性考察和研究。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农户作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政策客体之一,是如何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驱动下做出响应行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情况又是怎么样的?二是未能考量政策对农户的激励与约束两方面影响。目前大多研究均是从政策对农户某类特定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却极少关注到政策具有政策激励和政策约束两个方面的潜在影响。

新疆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疆农药化肥使用量于2019年实现双“负增长”[12],但农业绿色发展实践中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疆X县位于新疆中部,是全国农业农村先行先试示范县,截止2020年,已经实现全域绿色有机认证①依据X县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材料。文章尝试从微观视角出发,选取新疆X县,在充分考量农户行为、政策因素等基础上,针对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对农户行为的影响进行机制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模型并进行实证验证,以期为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借鉴。

1 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机制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

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发展理念的转变与演进,同时也在政策体系中得到体现。自2015年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至今,农村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13]。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主要从政策激励与政策约束两方面推动农户行为响应,如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提到的“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加大对节水节肥节药、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等的支持力度”[14]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切实加强秸秆禁烧管控,重点区域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加大监管力度”[15],就分别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对农户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该文将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界定为:政府为了达到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在多个维度使用激励和约束等方法,鼓励、限制或禁止农户在日常农业生产过程中某些特定行为的一系列政策。农户作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直接客体,在日常农业生产过程中,必然受到政策在多个维度施加的影响,农户行为也将呈现不同的特征。

计划行为理论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理论,由AJZEN等提出并应用于行为科学的研究中,作为行为预测理论影响力极大[16],在研究农户行为动机和意愿时被广泛运用。该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政策因素,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的理论分析框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三方面共同构成了农户农业绿色发展认知,会对农户的绿色发展意愿和行为产生影响。政策因素因其独特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对农户的绿色发展意愿和行为起到一定的影响。

行为态度是农户对采用或不采用某类行为的主观评价[17]。农户行为态度可以理解为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性认知、收益认知以及风险认知。风险认知虽然是负向影响因素,但风险认知达到一定程度时,农户行为意愿也可能会相应增加。因此,农户的行为态度越积极,其行为意愿的概率就越大。由此提出假设1:农户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态度对其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主观规范是指农户在进行某类行为时受到的来自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规范信念和顺从动机[17]两个方面。农户在农业活动中受到来自家人、邻居等的影响可以视为规范信念,受到来自政府政策等的影响可以视为顺从动机。当规范信念和顺从动机越强时,农户进行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就会越高,基于此,提出假设2:主观规范对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农户作为行为主体感知到的进行农业绿色发展行为的难易程度,主要反映个体因资源禀赋、环境差异等因素所导致的农业绿色发展行为的认知差异[18]。因此,选择政策理解难易程度、资金支持力度、劳动力支持力度三个方面作为农户知觉行为控制的重要观察变量,农户从政策、资金、劳动力方面获取的支持力度越强,农户进行农业绿色发展行为的意愿就会越高,由此提出假设3: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作为影响农户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政策对农户行为会产生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农户的政策认知、奖惩措施认知以及对政策的认同度均反映出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整体态度,而政策对农户的行为既会直接产生影响,也会通过影响农户的行为意愿间接影响农户的行为[19]。由此,提出假设4和假设5: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对农户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对农户行为响应有显著正向影响。

个体行为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的影响路径,个体行为意愿会直接影响个体行为响应。研究指出,农户的行为意愿在其认知与行为响应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行为意愿是农户行动逻辑中重要的一环[20],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必然也受到行为意愿的直接影响,且行为意愿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由此提出假设6:行为意愿对行为响应有显著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机制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变量选取和含义如表1。

图1 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机制模型

表1 变量选取与含义

2 模型构建

2.1 数据来源

该文所使用的数据源于课题组于2021年1月对新疆X县下辖的6镇12村进行的实地调研,通过问卷中举例说明的形式,对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涵盖的内容进行界定,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基本情况、农业绿色发展政策、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愿以及行为响应。该次调研以家庭为单位,采用农户自答或与农户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问卷进行填答,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314份,经过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95.3%。样本农户中,男性占比较高,达77%。年龄分布偏高,其中41岁以上的人群占绝大多数。农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超80%。绝大多数农户的务农年限超过20年,说明大部分农户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这与当下新疆农村发展情况基本相符。样本特征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特征

2.2 模型设计

该文所采用的变量都包含多个具体指标,且具有一定的模型结构特性,传统的逻辑回归等分析方法已不再适用,考虑到变量数量及研究目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研究的变量进行处理。结构方程模型属于验证性统计分析方法,是由理论出发进行推导,进而构建方程模型,最后再对理论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构方程模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结构方程,结构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式(1)中,η代表内生潜变量构成的向量,表示农户农业绿色发展行为响应;ξ代表外生潜变量,该文中表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愿以及农业绿色发展政策;Γ,B分别代表外、内生潜变量的系数矩阵;ζ则代表测量误差或未能被解释的部分。

二是测量方程,测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式(2)(3)中,Y,X分别代表内生潜变量(η)和外生潜变量(ξ)的可观测变量,Λy,Λx分别表示内、外潜变量的关联系数矩阵,ε,ξ则表示模型的残差项。

2.3 模型构建

该文根据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21-23],选取包括行为态度等在内的6个潜变量和17个观察变量。在观察变量中,根据政策刺激有正(激励)、反(约束)两方面的影响,将行为响应分为激励型农业绿色发展行为响应和约束型农业绿色发展行为响应,并对此两种观察变量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将数据代入模型进行统计。具体结构方程模型见图2。

图2 结构方程模型

3 结果分析

该文采用SPSS26.0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的建构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各维度的信度处于0.803~0.935,均大于0.6,说明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检验主要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该文的效度校验得出各维度KMO均大于0.6,巴特利球形检验均呈显著状态,说明该研究的调查数据效度符合基本标准,可以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运用AMOS24.0软件,对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及进行构建,并将该研究的调查数据代入模型进行拟合计算,运算后,模型适配度指标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7项模型适配度指标中只有AGFI一项指标未达到判断标准值,但估计值已接近0.9的判断标准,属于可接受的范围,所以综合认为模型整体适配度达标。

表3 模型适配指标

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如图3所示,具体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中行为态度→行为意愿、主观规范→行为意愿、农业绿色发展政策→行为响应以及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路径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余下的行为控制→行为意愿和农业绿色发展政策→行为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则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假设1、2、3、4、5、6均通过检验,且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行为态度→行为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83,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态度越正向,其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就越强,说明农户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态度会正向影响农户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即假设1得到验证。从图3中可以看出,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性认知较高,说明农户对农业环境污染情况认知较为清楚。在收益认知和风险认知中,农户对收益认知较高,说明农户作为理性小农,对自身利益得失关注较多。值得注意的是,风险认知最低且在此处为正向影响,说明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认知虽然初步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一部分农户的抵触情绪,但风险认知的影响仍然较低,可以看出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仍有一定的担忧。

(2)“主观规范→行为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35,呈正向影响,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户会因为家人、邻居以及村干部的影响(支持)产生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这种影响(支持)力度越大,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意愿就会越强,即假设2得到验证。同时,从图2中可以看出,主观规范涵盖的3个观察变量的因子荷载的顺序为,村干部因素的影响>家人的影响>邻居的影响,说明在基层村干部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新疆“冬城夏村”现象较为普遍,邻里的影响在三者中较弱。

图3 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

表4 模型统计

(3)“行为控制→行为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39,呈正向影响,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户在政策的理解程度、资金支持力度以及劳动力支持方面得到的支持越大,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意愿就会越强,即假设3得到验证。从图3可知,政策理解的因子载荷相较于资金支持和劳动力支持要高,这也与何新颖[24]的研究结论相印证,即农户对政策理解的难易程度与农户的行为控制呈现显著影响。

(4)“农业绿色发展政策→行为意愿”和“农业绿色发展政策→行为响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27和0.220,且分别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均呈正向影响,表明农户对政策认知、奖惩措施认知和政策认同情况越高的情况下,越会萌发农业绿色发展意愿,从而越容易产生农业绿色发展行为响应,即假设4和假设5得到验证。由图3所示的因子载荷可知,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奖惩措施的因子载荷比认同度和了解程度的因子载荷大,表明农户参与农业绿色发展,首先关注的就是奖励与惩罚的相关规定,这是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5)“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87,呈正向影响,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越强烈,其农业绿色发展行为响应程度越高,即假设6得到验证,值得注意的是,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大于其他潜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说明行为意愿在其中呈现明显的中介作用。在“行为响应”的观察变量中,“约束行为”的因子载荷略高于“激励行为”的因子载荷,表明约束类行为对农户农业绿色发展行为响应的作用较大,可能的解释是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农户对约束类行为比较重视,并倾向于付诸实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该文通过对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机制进行分析,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结构方程模型,并根据新疆X县获取的305份实地调研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可知,计划行为理论涵盖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均显著影响农户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三者的影响中,“行为态度”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的影响最大,行为控制的影响最小,主观规范居于二者之间。

(2)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对农户农业绿色发展行为响应的影响比其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大。通过对比路径系数的大小,证实了行为意愿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中介作用。

(3)农户农业绿色发展行为中,约束类行为响应的贡献较大,表明农户对约束类行为的响应程度高,付诸实践的较多。

4.2 建议

(1)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控制”对其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影响最小,因此,要继续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加大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进而促进农户行为意愿转变。在加大政策制定前的实地调研力度的基础上,注重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成效调研与反馈,及时改进暴露出的不足与缺点。此外,还应拓展政策鼓励方式,未来可考虑增加实物补贴形式,以鼓励农户农业绿色发展行为。

(2)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增强农户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农户认知中的行为态度变量对农业绿色发展行为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最高,因此提升农户的行为态度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提升农户行为态度,关键要做好政策与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要积极培育专业的宣传人才,打造形式多样的宣传作品;扩宽绿色样板、绿色技术培训等增强农户的行为意愿的途径,切实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3)“激励”与“约束”并用,提高农户行为响应程度。政策工具对农户行为产生多维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激励类行为和约束类行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约束类行为响应较激励类行为响应的程度更高,说明政策工具对行为约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现实情况,因时因地因人考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激励”型政策与“约束”型政策辩证运用,形成“胡萝卜加大棒”的运行机制,促使农户规避禁止类行为,促进农户行为转变。

猜你喜欢

意愿变量农户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抓住不变量解题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