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2022-10-26巴里坤融媒体中心巴合江杰恩斯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8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介受众

■ 巴里坤融媒体中心:巴合江·杰恩斯汉

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之后,传媒格局出现了深刻变化,媒体融合也成为了传媒机构转型的战略选择,在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国家的宏观战略。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各个主流媒体也纷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了“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这对于新闻采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媒体融合的概念分析

媒介融合视角下,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的强势竞争,人们也逐渐习惯从新媒体渠道获取新闻信息。部分传统媒体也建立了自己的媒体矩阵,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寻求新的突破。从狭义上来看,媒体融合就是媒体组织下的新闻生产机制在新媒体时代发生的质变,是一种新型的新闻生产模式,也被称为“新闻融合”;从广义来看,媒体融合涵盖新闻生产、媒体市场结构、媒体组织等各个要素的重构,也由此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体功能的转变。媒体融合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各类新旧媒体之间相互合作、沟通,媒体融合在特定的范围内,也被称为“媒介融合”。目前,学界的主流思想认为,“媒体融合”与“媒介融合”不同,媒介是大范围的传播介质,从宏观来看,媒介融合就是传播介质的融合,而媒体则是传媒组织机构,是传播载体中的实体单位,媒体融合不仅要实现传播介质和传播载体的融合,还需要在新闻的生产分发平台、传媒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来进行融合,因此,媒体融合比媒介融合有着更加实际而具体的意义,范围也更为广泛,媒体融合是涵盖媒介融合在内的。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实际上,早在1978年就有学者提出,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中,首先提出了“媒体融合”,这一词最早是指电脑业、印刷出版业与广播电影业的融合。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后,媒体融合受到了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体融合产业实践的持续推进,学术界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传媒界的专家和学者对于媒体融合予以了高度关注,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媒体融合实践策略、媒体融合的难点与争议以及各个方面。

2.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采编工作的要求

媒体是无法控制外部环境的,不管是传统媒体的黄金时期还是萧条时期,只有积极适应环境,以主动的态度来对待媒体融合,才能迎来新的发展和机遇。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当前来看,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制约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短板,在尚未实现媒体融合的阶段,传统媒体采编人才队伍结构单一,招聘的采编人员也是集中在新闻学、传播学领域。要满足新时期的新闻采编要求,那么,采编人员不仅要擅长新闻写作,还要能够完成视频剪辑,掌握用户的需求,能够整合媒体资源,“一专多长”的采编人员成为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最受青睐的人才,传统的采编人员队伍单一,在转型过程中濒临淘汰,因此,如何弥补人才短板,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过硬的采编人才队伍,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另外,在传统媒体时期,采编人员一般是采用垂直型的组织架构来进行管理,采编人员只受一个上级领导的管理,在决策和执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一体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开始取代传统的组织架构,采编人员的岗位设置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全能型记者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随着媒体的融合,技术赋能采编工作,采编岗位的设置也进一步丰富,各个传统媒体纷纷增设了与新媒体相关的岗位,有技术类、视频类、经营管理类等,这让传统采编人员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从当前的招聘需求来看,对于内容生产类的新闻传播人才需求减少,对于视频制作、动画编辑、运营、策划等岗位的需求在持续增加。

3.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3.1 坚持内容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优质的内容是媒体追求的根本,好的新闻是永远不缺读者的,无论是在哪个阶段,优质的内容都能够打动受众的内心,这也是提升新闻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在转型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那么“内容为王”有什么特征呢?首先,新闻的来源要真实和准确,“真实”是内容的根本,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不仅影响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对舆论导向造成不良影响,无论怎样融合,优质的新闻内容都应当是媒体的优势所在,因此,采编人员需要从新闻的真实性方面来进行严格把关,按照发稿流程来规范采编行为,打造优质的新闻内容,以获得受众的青睐;其次,在传播模式上,应当快捷、亲切。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消费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新闻内容需要足够的优质、有料,才能够吸引受众的关注,因此,采编人员在媒体融合时代下,需要把握关键,传递核心、精简的新闻信息;再次,服务上的个性化,当前,人们对于新闻消息的需求表现出了个性化特点,在为受众提供共性新闻产品的同时,采编人员也要关注到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借助大数据开展技术分析,精准推送新闻内容,让采编人员能够与受众互动起来,做到受众要看什么新闻、采编人员就生产什么新闻,甚至可以让受众参与到一对一沟通中,邀请受众来发现、生产新闻。这大幅提升了新闻的互动感,在具体的展示形式上,要走全媒体化战略,进行多渠道、立体化的展现,借助不同的传播手段,利用图文、视频等表现方式,让内容的传播更具影响力。

当然,媒体融合时代的“内容为王”并不是要一成不变保持原来的内容形式,恰恰相反,在媒体融合时代,内容的创新十分关键,各类媒体通过项目的形式来协同,能够形成渠道各异的全媒体组合,从而生产出定制化的新闻产品,因此,在进入了媒体融合时代后,需要重视内容导向,实现更好的转型和融合。

3.2 优化采编流程,提高执行力

在媒体融合时代下,采编业务流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各个主流媒体已经成功打造出了“中央厨房”,这不仅是一个信息化平台,也具有统一采编、信息共享与应用等功能,同时,各个媒体也设置了独立的融媒体中心,但是,在实践中,这类部门更多是依靠考核政策来组织,在政策取消后,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就会降低。且融媒体部门也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指挥机制,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采编人员被多头指挥,这不仅会分散精力,也会影响新闻的质量。基于此,在下一阶段,需要做好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统一协调和指挥职能,提高新闻资源的利用率,让采编人员能够通过各类工具实时记录现场新闻,获取精准信息。采编人员在完成采编之后,可以将信息统一发送至中央厨房,让媒体的各个部门都可以利用这些原始材料,不同部门能够从同样的新闻事件中找到相应的采访信息资源,大幅降低了采访成本,也提高了新闻信息的利用率。当然,这对于采编人员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在采访前、采访中和采访后的各个阶段做好策划和准备工作。

从采编流程来看,在新闻采集阶段,需要实现新闻采集资源的共享。在现场新闻采编中,采编人员会利用各类信息交流平台来共享优质的新闻资源,同时,要用融合的思维来策划新闻选题,让新闻的发现和采集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采访话题的选择要具有融合性,致力于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要求,又能够从多种角度和形式上进行报道,用融合思维来选题,能够大大丰富报道素材。

在新闻生产阶段,媒体融合让新闻生产实现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介形态的融合,让新闻能够可视化,也在不同组织之间实现了联合化生产,与以往单一的图片、文字类新闻不同,这要求采编人员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报道,理性分析,帮助受众了解新闻真相。对此,采编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新媒体融合业务能力,熟悉各类产品,并且能够把握好报道尺度,熟悉受众需求,在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3.3 重塑职业认同,提升媒体公信力

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认同需要从价值维度和情感维度两个方面来开展,其中,价值维度是重塑身份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人和技术之间的张力会影响新闻的生产理念和机制,新闻采编人员只有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伦理转向,才能站在媒体融合生态发展的视角重塑职业认同。在情感维度上来看,传统新闻采编人员是党的耳目喉舌,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这一情感维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另外,在以往传统媒体繁荣发展的时期,采编人员对于自身的职业认同往往是正面的“英雄形象”和“正义使者”,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遭到了挤压,一些传统媒体为了盈利,甚至降低了自身的底线,假新闻、封口费、红包等各类职业乱象被暴露在阳光下,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性也遭到了质疑,媒体的公信力下降,这也严重影响了采编人员的归属感。在新闻行业出现危机的背景下,采编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不会在一夕之间断裂,应当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合理干预,强化新闻属性。采编人员需不断学习新知,主动参与业务专题培训,坚守自己的职业伦理。在价值维度上,技术的革新促进了采编人员职业身份的重构,面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技术革新,采编人员要回归专业,从中寻找答案、回溯价值。

3.4 革新采编模式,提升采编效率

在新闻信息的采集环节,可利用信息技术来智能捕捉新闻线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即可满足这一要求。采编人员每天登录融媒体平台手机端或者电脑PC端,可查阅到舆情监测模块,通过此了解最新的舆论热点,这种捕捉方式更加便利化,也大幅丰富了采编线索,减少了选题忧虑感。同时,利用平台,还能够将新闻线索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上传至线索库,让对此话题感兴趣的采编人员之间能够相互连接、自由组合,实现合作报道。

在新闻内容的编辑环节,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影响着新闻产品的最终呈现效果,传统的新闻编辑是在编辑室内进行,围绕新闻生产活动来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编辑业务进行了改革,要求编辑人员发挥出“制作人”、“策划人”等多重角色。对此,采编人员需要对各类新闻信息进行精准分类,根据媒体的个性特征获取素材,进行定向编辑、加工和分发,为了让不同内容满足各类媒介渠道的要求,对于稿件的编辑,也要做出明确要求,根据不同媒介渠道的差异来明确具体标准。

在新闻产品的发布环节,可以先从移动端口优先发布。在媒介技术的发展下,高效、便利的移动网络端成为了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成为了生成新闻、热点发酵的源头。对此,新闻媒体要根据要求实施“移动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媒体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通过手机端直播,能够让受众看到播报事件的走向,消除传播中的障碍,实现新闻的及时传播,为面对面的新闻报道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还要实现新闻产品的针对性投放,采编人员要从传统的“传者”为中心转化以“受者”为中心,将用户视为具有区分度的个体,在新闻的编辑和发布上,要满足用户的体验和分享要求,在为受众提供了针对性的新闻之后,还能够引发二次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受众的黏性。

4.结语

处于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工作者,如果想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便需要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更新意识、提高能力,创造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节目,新闻采编需要基于这种变化,保持自身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优势特点,并从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编新模式中汲取营养,争取更多受众的关注。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媒介受众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