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序列化”作业设计
——以PEP《新起点英语》一(上)Unit 3 Animals为例

2022-10-25黄可欣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2年9期
关键词:序列化作业目标

文|黄可欣

“作业序列化设计”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作业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做出的合理安排与规划,使其成为便于学生和教师使用的作业系统。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着眼于整体,让作业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要形成系统,将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评价合理排序。因此我们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不仅要关注课内知识的巩固,还要能够进行知识的融合,即单元、学科以及课内外等的融合,在紧扣教材、遵循英语学科目标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整体统筹,形成环环相扣、有逻辑、有层次的作业系统。

一、作业目标“序列化”——立足单元视角,对标作业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教师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作业设计的目标也应紧扣课程目标,从教材出发,立足各单元目标,对作业目标进行“序列化”设计。

“序列化”作业设计的第一要求便是要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即教师需要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将各项作业设计的目标与单元目标相对应;同时板块与板块之间也需要设计一定逻辑的衔接,在为学生设计不同梯度作业的同时,严密的逻辑闭环不仅能让作业层次全面覆盖,也能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当中找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同时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策略,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理解文化内涵,提升思维品质和价值判断。因此,在小学低段英语作业的设计上,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序列化”的要求,以单元视角将作业分为不同类型,分别对应“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不同的层级,对应不同的目标。以PEP《新起点英语》一(上)Unit 3 Animals 为例,我们将作业设计分为了Level 1,Level 2,Level 3 三个层级,都与教材进行关联,对应相应的单元目标(见下表)。

单元目标 作业目标 英语活动观能听、说、认读单元核心词汇Level 1: 听、读、理解单元核心词汇(听、读、看) 学习理解能听懂、会说单元核心功能句,并能在恰当情境中初步运用Level 2:能在语境中理解并运用单元核心功能句(读、看) 应用实践能借助图片理解单元故事,能跟随录音大胆模仿歌谣Level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总结动物天敌关系,并且能够自创歌谣(说、读、看)迁移创新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每个层级的设计目标都与单元目标以及英语活动观息息相关,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系统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复习。

二、作业内容“序列化”——精准分析学情,改善作业内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英语学科的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作业作为英语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需围绕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进行设计。作业内容的“序列化”不仅只是简单地丰富作业形式,而是要将英语的课程内容通过统筹整合,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融入作业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逐步形成和提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围绕核心素养,关注语言综合能力发展

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所在,主要包含了听、说、读、看、写五个语言技能。在“序列化”作业设计中,属基础性的素养。一份“序列化”作业设计离不开基础的搭建。

以PEP《新起点英语》一(上)Unit 3 Animals 为例。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格外注意了五大语言技能听、说、读、看、写在作业设计中的渗透,从“听”“说”“读”“看”四个方面满足一年级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需求。再通过闯关的模式,层层递进,既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作业,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再次巩固新知并且学会创新。以下为本次作业设计(见图1)。

图1

2.紧扣教材,丰富作业形式

“序列化”的作业设计在围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也要在把握教材重难点上关注基础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的合理分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发展,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性,设计动静结合、层次分明的多样化序列作业。

在本次作业设计时,我们发现一年级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动手活动,在参与此类活动或作业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提高(见图2)。因此,我们将需要动手的剪纸活动加入作业当中,学生便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作业(见图3)。

图2

图3

3.聚焦单元话题,提升高阶思维

基础性练习和形式的多样化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中固然重要,但在“序列化”的要求下,迁移创新的高阶思维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单元主题情境下,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也应将价值观念、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融入作业当中,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分析总结,挖掘教材的隐藏信息,以达到正确有效地理解语言,得体地在情境中运用语言。本次作业设计,我们设计了教材隐藏信息的挖掘,以及课本知识的总结归纳(见图4)。学生需要在理解课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整合和迁移创新。

图4

三、作业评价“序列化”——关注价值导向,优化作业评价

“序列化”的作业评价首先需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性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显性化。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进行序列化的设计,设计出全面而系统的评价体系,积极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以及同学的多方面肯定,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1.关注过程性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评价的主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变化,打破教师自上而下主导作业评价的现状,设计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评价、家庭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

本次作业设计了自评区域(见图5),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能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通过学生自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见图6),学生在自我检测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独立的判断,同时也能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

图5

图6

除此之外,我们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也设计了学习表格(见图7),设计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在学习以及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多个维度、多个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使过程化评价显性化(见图8)。

图7

图8

(2)评价标准多维化

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依据过程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保留作业等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评价维度,从能力、态度、动机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保护学生自信心,促进其成长。在本次作业完成的评价中,我们设计了作业的书写之星、课后读书之星、作业完成态度之星等等。

(3)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方式可以分为形象性评价、符合性评价、定量性评价、等级性评价、对话性评价等。本次作业的评价,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常规等级评价外,还设置了印章评价、优秀作品展示、自制奖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关注评价的价值导向作用

过去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以及完成度,而在“序列化”的要求下,正确率和完成度仅是作业评价当中的一个维度。我们要从知识、思维、方法、情感、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让作业能够成为师生交流的工具与平台。在本次作业设计中,我们设计了具有价值导向的开放性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可见,通过序列化的作业设计,学生对我们的题干进行了提问,使我们的作业教学在知识讲解之外,也教会学生思考和价值观的判定。

作业不应是学生的负担,而优化作业设计则是教师的使命与职责。通过“序列化”作业设计,教师能够更加系统有效地设计作业,精准把控作业的各项功能,将作业设计的重心转向整体,关注作业的意义、作业的层次以及作业的多样性,为学生设计出真正适合他们的作业,引领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序列化作业目标
Java Web反序列化网络安全漏洞分析
如何建构序列化阅读教学
某物资管理调度系统的数据序列化技术
作业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