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设计解析

2022-10-25王誉芳严冬妹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2年9期
关键词:语篇导图文本

文|王誉芳 严冬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教学指导性,它是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保障,也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效果的可实施路径。

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以下简称五(上)Unit 7 At weekends]的核心语篇即Story time 的内容属于“人与自我”的主题范畴,以Mike 与Su Hai 的对话形式分别呈现了Su Hai 和Su Yang,Mike,Helen 的周末活动。本文以该故事的教学设计为例,解析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实施策略。

一、以主题为引领,多层面解读故事文本

文本解读是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有效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逻辑起点。在小学英语故事板块教学中,教师需深度解读文本,对文本多层面认识(整体化、多元化、结构化),如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挖掘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的文体结构、语言特征,思考可实现的教学目的等。

五(上)Unit 7 At weekends Story time 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连续性文本,其情境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中“生活与学习”这一主题群,涉及子主题“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该板块依托图片、动画、录音、对话文本等多模态语篇,让学生通过听、看、读、说、写等活动,使用有关词汇和句型谈论周末活动,在学习知识、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探究和深化文本的主题意义“倡导丰富充实、愉快而有意义的周末生活”。在语篇结构层面,该文本分为三段对话,即三个平行结构。各段均有聚焦人物,文本脉络清晰,依次呈现 了Su Hai and Su Yang’s weekends,Helen’s weekends,Mike’s weekends。在语言知识层面,该文本以一般现在时为主要时态,主要涉及了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为主语的句型(其中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谓语动词要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为教学难点),并出现了相关活动词汇go to the cinema,chat on the Internet 与四个频度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在语言技能层面,三段对话均以一般现在时的问句和陈述句进行话轮转换。在文化知识层面,本文主要传递了价值观念这一精神方面的文化知识,具体表现在周末活动的丰富充实和重要意义,也渗透了健康的生活意识与积极的生活态度等价值观。在学习策略层面,如将Mike 周末与祖父母相处的方式与Su Hai,Su Yang 的方式进行对比,便于理解Mike为何周末通常进行网络聊天。另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一些策略,如根据课题、插图、关键词等预测和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在语境中学习词汇,通过浏览理解大意、扫读获取具体信息,并借助思维导图输出文本内容等。

二、以学情为基础,多维度制定学习目标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以学情分析为前提(如关联学生已学语篇、明晰学生知识储备、融合学生生活经验等),考虑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体现课程诸要素的整合。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四(下)Uint 2 After school,Unit 3 My day,五(上)Unit 4 Hobbies 这几个单元时已掌握了很多关于活动类的词汇,并在Unit 3 My day 这一单元接触过频度副词usually。周末这一话题,贴合学生实际生活,且在实施“双减”政策后,学生减轻了周末课外培训的负担,有更为充裕的时间从事丰富的周末活动。教学五(上)Unit 7 At weekends Story time 这一课时,笔者基于上述学情分析,依据活动观的三个层次,整合各要素,从活动内容、活动类型和核心素养等维度出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见下表)。

教学目标 活动内容 活动类型 素养指向1.通过交流、听录音、阅读,获取与 梳 理 Su Hai 和 Su Yang,Helen, Mike 的周末活动和发生频率。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学习理解类活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2.借助思维导图,呈现文本信息Su Hai 和Su Yang, Helen, Mike的周末活动结构图。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学习理解类活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3. 运用本课所学词汇和句型,以第一人称描述Mike 的周末活动,分别以第三人称单、复数形式描述Helen, Su Hai 和Su Yang 的周末活动,并分析、表达自己对其周末活动的感受。描述、内化与运用 应用实践类活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4.推理、探讨不同人物之周末活动背后隐含的重要意义,提炼、归纳周末活动可以丰富多彩,如提升自我技能、与家人增进亲情、与朋友培养相同兴趣爱好等。分析、判断与阐释应用实践类活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6.设计思维导图,介绍自己丰富5.评判、论证周末活动使生活有趣、家庭温馨,周末可促进发展兴趣爱好,使生活更有意义。评价、批判与论证迁移创新类活动而有意义的周末活动。 迁移与创造 迁移创新类活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三、以素养为指向,分层次设计学习活动

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育部,2022)。

笔者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My weekends(老师的周末活动)——Their weekends(故事人物的周末活动)——Your weekends(学生的周末活动)为主线,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对照制定的教学目标,遵从学生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开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情境性和结构性活动,引导学生有深度地探究主题意义,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核心素养。

1.基于语篇,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

关于学习理解类活动,教师要把握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教育部,2022)。

(1)感知与注意

活动1.自然交流,感知主题。师生打招呼、作交流:“What do you like doing? Do you have any school lessons on Saturdays or Sundays? When do you come to school? ”“Saturdays and Sundays are weekends. We can do a lot of things at weekends.”在自然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词汇weekend, weekends,at weekends,引出课题“At weekends”,进入主题。

活动2.链接生活,激活旧知。以图片提示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用一般疑问句“Do you...?”询问教师的周末活动,激活学生旧知、复习活动类词汇。通过calendar 梳理教师周末活动,用图表方式巧妙呈现四个频度副词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主题、理解频度副词,为后续的文本梳理做好铺垫。

活动3.观察图片,预测文本。呈现故事开始情境,即Mike 和Su Hai 在校门口交流这一场景。引导学生聚焦图片细微之处,观察、注意两人的走向,推测周五放学回家的路上Mike 和Su Hai 在谈论周末活动,并设疑、梳理疑问词,给予学生猜想和预测的机会,学生结合已有信息,建构文本主体架构,知悉了可以从“Whose weekends? What do they do at weekends?How are their weekends?”三个方面展开探究,厘清文本脉络。

(2)获取与梳理

活动4. 听文选择,获取信息。基于学生的问题“Whose weekends are they talking about?”呈现Su Hai 和Su Yang,Mike 和Helen 的头像,引导学生关联已知[四(下)Uint 2 After school,五(上)Unit 3 Our animals friends,五(上)Unit 4 Hobbies],猜测“What do Su Hai and Su Yang do at weekends?”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核对猜测情况,交流、获取信息。随后,师生合作将Su Hai 和Su Yang 的周末活动图片与频度副词贴在板书上思维导图的相应部分。此活动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局限,建立跨单元信息联系,进行思考和联想的同时,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所思所想。

活动5. 对比阅读,梳理细节。引导学生从第一段对话中获取Su Hai 和Su Yang 的周末活动信息后,提出问题“Does Mike often have dinner with his grandparents?”追问“Why? How does he contact his grandparents?”,学生联系生活给Mike 出主意,可以打电话,用QQ,WeChat,Facebook,e-mail 与祖父母交流,理解并习得“chat on the Internet”。进一步提问“What else does he do at weekends? And what about Helen? ”要求学生基于核心问题阅读文本,运用扫读、跳读等策略找出两人的活动信息。如用红色笔圈画出Helen 的活动词组和相关频度副词;用蓝色笔圈画出Mike 的活动词组和相关频度副词。

(3)概括与整合

活动6. 完成导图,整理信息。首先,引导学生整理Su Hai 和Su Yang 的周末活动,师生在黑板上一起完成思维导图。其次,帮助学生学生提炼、概括完成思维导图的操作步骤(快速浏览对话,画出活动词组,圈出频度副词,合作贴图写词等)。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学文本内容“What do Mike and Helen do at weekends?”小组合作以读一读、贴一贴、写一写、说一说的形式分别整理完成第二、第三段对话,即Helen 和Mike 周末活动的思维导图。最后,把三份思维导图连接成一份关于Story time 的大型思维导图(见图1),引导学生提炼、概括出描述周末活动可以涉及的四个方面(Who,What,How often,How)。在呈现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初步运用目标词汇、日常用语与主要句型,实现对知识的主体建构,并有效输入文本语言。这一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其合作探究意识、逻辑思维、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图1

2.深入语篇,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

关于应用实践类活动,教师要把握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教育部,2022)。

(1)描述、内化与运用

活动7. 角色扮演,输出语言。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自主选择人物,运用所学语言,从Who,What,How often,How 等方面描述教材文本中几个人物的周末活动。此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将学生带入语境,并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性地描述人物周末活动,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对已输入的语言进行整合输出,达到巩固与运用的目的。同时,黑板上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并转化为整体性思维,帮助学生有效输出所学语言。

(2)分析、判断与阐释

活动8. 适时追问,挖掘内涵。课后看图填空环节,引导学生基于人物周末活动的细节信息进行分析,追问Why,How 等深层次问题,展开对故事文本的深度阅读,引导学生分析其活动背后原因。丰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深度挖掘了文本的内涵,深化了对主题意义的认识和理解。重组语言进行阐释,不仅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3.超越语篇,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

关于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要把握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教育部,2022)。

(1)评价、批判与论证

活动9. 设置问题,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基于问题“Who has the best weekends?”开展小组辩论。要求每位学生自主选择一人代言,先在组内交流代言人周末活动的重要意义,然后班级交流,发表观点:有的学生认为Su Hai 的周末活动很有意义,拜访祖父母也是关爱老年人的一种表现;有的学生认为Helen 的周末活动很不错,周末可以学习技能,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学生认为Mike 周末做很多的事,与好朋友踢足球、与祖父母网上聊天、和家人去公园放风筝和野餐,忙碌而又充实。学生不是毫无根据地评价与判断,而是在积极思考、深度理解,在分析、判断、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评判,说明自己的见解。生生与师生之间的思辨,进一步探究并深化了主题意义,拓展文化知识,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灵活性思维。

(2)想象、迁移与创造

活动10. 联系自我,介绍周末。以问题“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并围绕“人与自我”这一主题范畴下的“生活与学习”进行拓展与延伸,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使我们的周末更加丰富多彩、充实而有意义。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布置学生课后作业:联系实际生活,设计自己的思维导图,用学过的语言写一写自己的周末活动(见图2)。读写结合,相融共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升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也帮助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夯实并内化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迁移与创新。

图2

当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活动观也需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本位教学,教师放手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积极地探究主题意义;其次,课程六要素的整合可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实际灵活整合;最后,一堂英语课中不一定全部包含英语学习活动观三个层次的九类活动,应根据主题语境、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形成一个个逻辑进阶、发展、提升的活动链,帮助学生建构语言、文化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落实英语课程“学科育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语篇导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