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观视域下探究主题意义的故事阅读教学策略
——李英执教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3 Holiday Fun赏析

2022-10-25文|张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2年9期
关键词:刘涛迈克意义

文|张 琦

活动观视域下,探究主题意义是关键,教与学的活动都围绕其展开。那么,如何基于活动观的视角,开展探究主题意义的故事阅读教学呢?在无锡市梁溪区推进小学全学科“深度学习·思维课堂”自主学习单线上交流发布会上,李英老师执教的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3 Holiday Fun 故事阅读教学为教师们做了精彩的诠释。现就其中两个环节做一赏析。

一、逐层设定目标,体现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严萍等,2021)。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设定教学目标,融语言、思维、文化于一体,整合课程诸要素,明确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

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寻读、提炼、归纳谈论节日趣事的主要功能句,感悟主题;

2.通过交流、阅读,获取、梳理刘涛和迈克国庆假期趣事的事实性信息,构建生成关于语篇核心信息的思维导图,探究主题;

3.通过描述、转述刘涛和迈克假期趣事的活动,对比分析活动的不同之处,提炼主题;

4.联系生活经历,借助语篇核心语言支架迁移、创造,谈论自己及朋友的假期趣事,拓宽主题。

通过分析上述四个目标,我们可以发现,目标设定从两个层面体现逐层递进的过程。

首先,目标设定以活动观为依托,体现递进性。分析目标表述中的动词“获取、梳理、提炼和归纳”可以发现,目标1 和目标2 属于学习理解层次的活动;由动词“描述、转述”可以发现,目标3 是应用实践层次的活动;由动词“迁移、创造”可以发现,目标4 是迁移创新层次的活动。每个目标既体现了活动的过程,又显示了活动的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特点,每一个目标都是前一个目标的有序进阶。

其次,目标设定以主题意义为导向,体现递进性。目标设定从基于文本、深入文本到超越文本,引导学生从了解文本主题,梳理、获取、分析文本信息,逐步探索主题意义,到将所获取的相关主题知识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拓宽主题意义,体现语言从输入、内化到输出的过程,实现真实运用。

二、基于主题意义,实施分层活动

在对文本深度解读和目标精准定位后,教师依托文本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分层活动,完善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和建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基于文本,学习理解,探索主题意义

在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时,教师通过围绕主题创设真实的语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铺垫语言和文化知识背景,而后通过设置主旨性问题,利用速读、寻读、跳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语篇,在意义探索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把握文本关键信息。

(1)感知注意,激活已知,导入主题

阅读前,教师播放了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Na Na Na”,让学生欣赏歌曲,引出话题“holiday”。而后,教师出示了诸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图片,开展师生交流,激活学生已知。在此,教师有意识地对自由对话进行归纳:We always have a lot of fun at these festivals. 为后续揭示主题意义巧妙地埋下了伏笔。

接着,教师引出即将学习的话题“the National Day holiday”,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主题。随后,教师通过课前布置的导学任务,让学生分享Prelearning Report,进行国庆节假期相关信息的交流。

T: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S1: It’s our country’s birthday.

S2: It’s on the first of October.

S3: We usually have seven days off.

通过呈现图片、播放视频、师生交流等方式创设主题情境,学生较好地激活了关于主题的已知经验,激发阅读期待。同时,借助前置性的预习作业,学生能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积累丰富的契合主题的资料,形成知识储备。

(2)获取梳理,资源拓展,感悟主题

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关于Wh-特殊疑问词的提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有关迈克和刘涛国庆假期的信息。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寻找迈克和刘涛在谈论时所使用的所有问句。学生找到多个问句后,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分析、梳理,找出围绕主题“holiday fun”的关键问句,得出主干问句“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How was...? ”,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涵与主题意义的关联。

教学中,教师还紧扣主题词fun,巧妙挖掘语言生长点,整合课外资源,拓宽语言容量。在了解刘涛参观上海博物馆后,教师立即播放了一段博物馆的介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具象化了刘涛所看到的“interesting things”,适 时 导 入Bronze Ware, china, coins 等词汇的情境学习。针对迈克在农场的假日之旅,教师以Mini-play 小剧场的方式,带领学生想象表演了农场上的“interesting activities”,适时渗透collect eggs, milk cows,pull up carrots 等短语的情境学习。在语言学习和主题探究的有效融合中,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随着对文本的深入探究愈发清晰。

(3)概括整合,知识结构化,思考主题

在对关键目标语进行梳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取解答关键问句的核心信息,师生共同完成刘涛信息的思维导图,整理刘涛国庆假期的趣事。

接着,教师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依据阅读策略,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对迈克的假期活动信息进行梳理和概括,学生自主阅读,分工明确,圈画关键信息,完成思维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帮助学生厘清了文章脉络,整理了文本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的结构化。学生在梳理文本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刘涛和迈克假期活动的趣味之处,深入探索主题意义。

2.深入文本,应用实践,挖掘主题意义

在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时,教师通过开展描述、阐述、分析、判断类活动,逐步实现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动”起来,挖掘主题意义。

在解读文本、获取信息后,教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运用所学语言,结合不同的动词维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假期趣事,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在复述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星级评价,激活学生的表现欲,紧扣主题词fun,进行个性化的输出。

S1:Hello,I’m Liu Tao. I went to Shanghai during the last National Day holiday. I went to the Bund. It’s very beautiful.Then I visited the Shanghai Museum. I saw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such as Bronze Ware,china and Chinese paintings. I learned a lot from it. I really had a lot of fun.

S2: Hello, I’m Mike. I went to the farm with my family during the last National Day holiday. I picked oranges and tasted them. I went fishing,too.I caught a big fish and ate it. I had great fun.

语言只有在输出的过程中,才能被掌握和应用。本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站在文本主人公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复述,学生沉浸于角色,具有情感体验,更深切体会了主题。

3.超越文本,迁移创新,延伸主题意义

在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篇背后所蕴藏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取向,学会批判性评价,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从能力向素养转化。

(1)分析评价,深度阅读,凸显主题

阅读教学后,教师将刘涛和迈克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回归标题,让学生评价两人的假期趣事,阐述自己的看法。师生对话如下:

T: Did Mike and Liu Tao do the same things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S: No.

T: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S1: Liu Tao went to Shanghai. He went travelling.

S2: Mike went to the farm.

T: Yes. They did different things, but they had the same fun.

T/S: It’s holiday fun.

T: Whose holiday do you think is great fun? Why?

S3: It’s Mike’s holiday.Spending time with family is great fun.

S4: It’s Liu Tao’s. Because travelling is great fun. We can learn a lot.

教师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提升主题意义,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2)迁移运用,多维对话,拓展主题

本环节,教师通过分层作业设计让学生与文本、自我、他人进行多维对话,在对话中内化、运用语篇核心目标语言,实现迁移创造,拓展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识。

教学中,学生生成了丰富的语言表达,找准了“趣味点”,有的学生分享和家人短途出游的悠闲时光,有的学生分享阅读新书的独处之乐,有的则是分享和朋友相处的欢乐时光。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拓宽了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对学生生活态度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无形之中实现了学科育人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引下,阅读教学不再是孤立、割裂、碎片化的活动,而是整合、关联活动链的构成。教师通过设计语言、思维、文化、策略有机融合的、围绕主题意义进行探究的故事阅读活动,达成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刘涛迈克意义
Single-beam leaky-wave antenna with wide scanning angle and high scanning rate based on spo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嗨,迈克
生之意义
迈克和宝宝
迈克和宝宝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马铃薯主粮化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