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2022-10-23彭卫平王君莲

医疗装备 2022年19期
关键词:雾化气管气道

彭卫平,王君莲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南昌 330000)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属于 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病情危重,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气管切开是抢救ICH 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解除患者呼吸道梗阻。但气管切开后,气体由于失去正常呼吸道黏膜的加温、滤过及湿化等作用,会导致呼吸道干燥、堵塞,极易诱发肺部感染或再度窒息[2]。合理的气道湿化可稀释ICH 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保持气道通畅。目前,临床常见的气道湿化方法包括间断气道湿化、持续气道湿化及间接氧气驱动雾化气道湿化,而针对ICH 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何种湿化方法尚无统一标准[3-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在ICH 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ICH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6~78岁,平均(58.71±5.31)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5~8分,平均(6.25±0.41)分;气管切开时间3~25 d,平均(12.59±2.03)d;体质量指数18.2~27.8 kg/m2,平均(23.79±1.41)kg/m2。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57.93±5.22)岁;GCS 评分5~8分,平均(6.22±0.40)分;气管切开时间2~24 d,平均(12.66±1.98)d;体质量指数18.1~28.0 kg/m2,平均(23.84±1.3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头颅CT 检查确诊为ICH;GCS 评分≤8分;均行气管切开;患者家属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哮喘、肺结核等疾病;近3周内发生感染性疾病;精神行为异常,依从性较低;伴有恶性肿瘤;有长期大量吸烟史;使用呼吸机。

1.2 方法

对照组于气管切开后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湿化液采用0.45%氯化钠注射液(按无菌操作原则将0.9%氯化钠注射液按1 ∶1比例与灭菌注射用水进行配制),用50 ml 注射器吸满湿化液后将注射器与一次性延长管连接,采用北京科力建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KL-702 型微量泵进行24 h 持续气道湿化,泵入速度为5~6 ml/h,并每隔2 h 检查1次痰液性状,据此调节泵入速度,如痰液黏稠度增加则将泵入速度调节至7~8 ml/h,如痰液稀薄则将泵入速度降至3~4 ml/h,并按需吸痰。

观察组于气管切开后采用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同对照组;间断雾化吸入方法为,在雾化罐内加入10 ml 湿化液,连接沈阳爱尔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E-3型氧气雾化器,以5 L/min 氧流量进行驱动,10~15 min/次,间隔2 h 雾化1次,雾化期间暂停气道湿化,雾化完毕30 min 后继续气道湿化。

1.3 评价指标

(1)气道湿化效果:于湿化24 h 后评估,呼吸困难或发绀,分泌物量多、稀薄,咳痰频繁,需不断吸引,为湿化过度;气道通畅,分泌物稀薄且可顺利通过吸痰管或自行排出,气管导管内无痰痂,为湿化满意;呼吸困难,分泌物黏稠且无法顺利通过吸痰管、吸引困难,气管导管内痰痂形成,为湿化不足。(2)生命体征:比较两组气管切开后3 d 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3)并发症:气管切开后7 d,统计并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气道湿化效果

湿化24 h 后,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道湿化效果比较(例)

2.2 生命体征

气管切开后3 d,观察组RR、HR 均低于对照组,SaO2、P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s)

表2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s)

注:RR 为呼吸频率,HR 为心率,SaO2 为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 为动脉血氧分压

PaO2(kPa)对照组 42 25.97±2.41 112.74±12.38 91.65±2.34 9.89±2.24观察组 42 19.62±1.59 85.79±8.12 97.12±1.19 11.45±3.30 t 14.253 11.797 13.504 2.535 P 0.000 0.000 0.000 0.013组别 例数 RR(次/min)HR(次/min)SaO2(%)

2.3 并发症

气管切开后7 d,观察组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ICH 患者主要表现为神经受损、呼吸困难、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而气管切开可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气管被切开后,患者吸入的气体失去上呼吸道的湿化及加温作用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通过下呼吸道进行湿化、加温,会导致下呼吸道水分丢失,影响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造成呼吸道干燥,分泌物排出不畅,痰痂形成[5-6];同时会对肺表面活性物质造成破坏,导致炎症、缺氧,影响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故进行积极的气道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对ICH 患者人工气道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人工气道的畅通[7]。

气道湿化作为ICH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重要措施,可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患者通气,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临床常见的气道湿化方法包括间断气道湿化、持续气道湿化及间接氧气驱动雾化气道湿化。其中,间断气道湿化难以控制湿化液的量,无法持续有效保持气道湿化状态,会出现气道湿化不足,导致痰液黏稠,不易排出,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持续气道湿化可使气道处于接近生理的湿化状态,改善气道湿化环境,补充由于气管切开所致的气道持续性水分丢失[9-10];但长时间全面、均匀的湿化可能会导致气道湿化过度,且气道会对持续气道湿化作用产生耐受性,进而影响气道的自我防御机制,导致痰液聚集,增加排出难度。间接氧气驱动雾化气道湿化吸入颗粒细小、雾量温和,对气道黏膜的刺激较小,会降低刺激性咳嗽发生风险;同时在氧气驱动下,可充分湿化深部气道,稀释痰液,患者可自行咳痰,减少吸痰次数,进而减少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11]。本研究旨在观察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在ICH 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湿化24 h 后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后3 d 的RR、HR 以及气管切开后7 d 的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后3 d 的SaO2、P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在ICH 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一持续气道湿化。经分析,其原因在于,在持续气道湿化的基础上联合间断雾化吸入,湿化液可随气流分布至气管壁、肺组织接触面,且可使气道进行短时的自我修复,保护气道防御功能,避免气道湿化过度;此外,间断雾化吸入中的氧气具有氧疗作用,可维持稳定的氧合,保护纤毛生理活动,在呼吸道表面形成水样层,对细胞进行隔离,降低呼吸系统感染风险[12]。

综上所述,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在ICH 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保证气道湿化效果,稳定生命体征,且安全性较高;未来有待临床开展大样本量深入分析研究,以进一步证实持续气道湿化联合间断雾化吸入在ICH 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ICH 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雾化气管气道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气管支架助儿童畅快呼吸
家庭雾化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