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管理模式在麻醉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23游玲刘旭李丹何春桥何光彤卢贞燕秦超

医疗装备 2022年19期
关键词:麻醉师管理员科室

游玲,刘旭,李丹,何春桥,何光彤,卢贞燕,秦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 医学装备部,2 医学实验中心,3 综合采购部,4 纪委监察室(四川泸州 646000)

麻醉机属于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可用于医疗部门对患者进行吸入麻醉和呼吸支持,同时可用于医疗部门监测患者呼吸参数;一般由麻醉主机、麻醉呼吸机、监护模块和集成式回路组成,其功能是否正常、参数是否准确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1-4]。最新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5]对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在医院的使用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WS/T 654-2019《医疗器械安全管理》[6]将麻醉机定义为高风险医疗设备。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呼吸、麻醉和急救器械的2019、2020、2021 年不良事件分别高达18 226、22 036、28 620 项,居高不下[7-9]。PDCA 管理模式作为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包含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 个阶段[10-12]。本研究开展PDCA 管理模式在麻醉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麻醉机质量控制情况分析

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为院领导、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医疗设备使用科室三级管理的常规医院管理模式,其中院领导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统筹管理;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参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全过程;医疗设备使用科室负责本科室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麻醉机数量逐渐增多,常规医院管理模式无法达到精细化管理、保证设备安全使用、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鱼骨图法从管理机制、人员、资料管理、设备4方面对麻醉机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管理机制方面主要存在无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监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人员方面,工程师预防性维护不到位、专业技术参差不齐,临床设备管理员责任心不强、日常维护不到位,麻醉师操作不规范、学习热情不足均是导致维修率上升的原因[13-15];资料管理方面主要存在记录不全的问题;设备方面,使用年限长、频繁挪动、结构复杂是导致质量控制差的主要原因[16-19](图1)。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PDCA 管理模式的质量控制,从麻醉机故障次数、开机率、合格率、年平均维修费、使用科室满意度5个维度判断PDCA 管理模式的成效。

图1 麻醉机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1.2 基于PDCA 管理模式的质量控制

针对麻醉机质量控制问题,以医院常规使用的62台麻醉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2020年采用常规医院管理模式对其进行12个月的质量控制,2021年采用PDCA 管理模式对其进行12个月的质量控制。

表1 62台麻醉机的基本情况

按照WS/T 656-2019 《麻醉机安全管理》[20]、JJF 1234-2018《呼吸机校准规范》[21]等要求,对麻醉机的主要部件及参数进行检测,以PDCA 管理模式实施前麻醉机质量控制中记录的数据为基础,将采用鱼骨图法分析的麻醉机质量控制问题纳入PDCA 管理模式中,明确麻醉机质量控制的要点,明确解决麻醉机质量控制问题的途径。

1.2.1 计划(P)

根据鱼骨图法分析的麻醉机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意见。(1)管理机制方面:建立由院领导、工程师、临床设备管理员、麻醉师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经质量控制小组讨论后,向医院提出构建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议;完善麻醉机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并监督实施;由医学装备部根据实际情况制作麻醉机使用表格,由临床设备管理员、麻醉师对麻醉机运行情况进行记录。(2)人员方面: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基于奖惩制度提高质量控制小组责任心;邀请厂家工程师每季度对临床设备管理员、麻醉师进行1次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专业化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操作设备;医学装备部工程师加强对临床设备管理员、麻醉师进行麻醉机日常维护培训,同时通过外出学习、院内操作等形式加强对临床设备管理员、麻醉师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3)资料管理方面:在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完成前,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完善历史资料记录,其中技术资料寻求厂家帮助完善,同时做好维护、维修记录;在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将资料导入系统,并进一步细化维护、维修流程。(4)设备方面:每周对麻醉机进行1次巡检,每月对麻醉机进行1次预防性维护,每半年由专业计量人员对麻醉机进行1次校准,同时及时更换易损件;保证设备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下工作;每次维护、维修后,测试设备各相关参数是否准确;制作麻醉机的状态牌,对于使用中出现问题的麻醉机即时挂上停用标志牌,以便于巡检人员及时处理。

1.2.2 实施(D)

执行计划方案,通过预防性维护评估麻醉机实际运行情况;检查麻醉机部件工作情况,如电池、折叠囊、手捏气囊、压力表、APL 阀、密封圈等;借助FLUKE VT Plus 气流分析仪检测麻醉机安全报警功能、氧气浓度、潮气量、气道压力、呼吸回路泄漏等安全使用指标,一项指标超出误差范围,即判定该台设备检测不合格(每年2次);建立台账,完善麻醉机资料,登记麻醉机维修费(包含预防性维修费和故障维修费);质量控制过程中,统计麻醉机年故障次数;临床实际使用中,预留1~2台麻醉机作为备用机,以保证在用设备完好率。

1.2.3 检查(C)

计划方案执行完毕后,检查临床设备管理员、麻醉师操作麻醉机的熟练程度,以及工程师维护、维修麻醉机的专业技术能力;统计麻醉机故障次数、开机率、合格率、年平均维修费、使用科室满意度。

1.2.4 处理(A)

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本轮PDCA 循环的成效,并将不足纳入下一轮PDCA 循环。

2 结果

第一轮PDCA 循环的成效如下:(1)有针对性地为麻醉机质量控制问题建档,并成功解决了麻醉机质量控制问题;(2)临床设备管理员、麻醉师操作麻醉机的熟练程度及工程师维护、维修麻醉机的专业技术能力均得以提升;(3)PDCA管理模式实施后麻醉机故障次数(29 次)较实施前(5 次)减少,如图2 所示,通过t检验,得到P<0.05;(4)PDCA 管理模式实施后麻醉机的开机率、合格率、年平均维修费、使用科室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所改善(P<0.05),见表2。

图2 PDCA 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麻醉机故障次数比较

表2 PDCA 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麻醉机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PDCA 管理模式实施后麻醉机的开机率、合格率、年平均维修费、使用科室满意度较实施前改善(P<0.05);说明PDCA 管理模式可实现精细化管理、保证设备安全使用、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PDCA 管理模式是一个不断改进循环的过程,本研究第一轮PDCA 循环仍存在不足之处,后续PDCA 循环改进措施如下:(1)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麻醉机的故障率呈上升趋势,其管理成本、维修成本也逐渐增加,对此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结合设备使用年限、维护状态、管理成本、维修成本等因素更换设备,达到保值和保量的动态平衡;(2)分析故障类型频率较高的近端原因,将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类型纳入数据库管理,并应用到今后的设备采购中;(3)对麻醉机运行情况的记录目前仍采用人工纸质登记方式,导致工作量、劳务费增加,且不便于后期查找,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麻醉机使用和维护过程进行有效持续地追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方便寻找的目的;(4)结合现代新的宣传方式(如微信公众号等),让临床科室参与到预防性维护中,从根源上减少设备故障次数,从而提高设备开机率、合格率。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1)PDCA 管理模式不会囊括操作者的创新性思维,仅仅是让操作者完善以往的工作模式,会让操作者产生机械性、重复性的行动,且对于新问题束手无策;(2)研究对象样本量较少,麻醉机部分故障的发生存在偶然性。因此,后续我们将从多方面优化麻醉机的质量控制工作,以解决上述问题。

综上所述,运用PDCA 管理模式对麻醉机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减少故障次数,提高开机率和合格率,从而保证设备使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医院维修成本、提高科室满意度。

猜你喜欢

麻醉师管理员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我要把你带回来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可疑的管理员
麻醉医师职业暴露预防中环节管理的应用分析
爱紧张的猫大夫
想得美
让管理员管不了的名字
手术室药品管理中与麻醉师相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小小图书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