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策略

2022-10-22李佳蔚

技术与市场 2022年10期
关键词:馆员互联网+智慧

李佳蔚

(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0 引言

随着数字化阅读范围的扩大,使得大学生网上阅读的时间大量增加,但有关阅读内容的深层思考却不断减少。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智慧阅读推广服务,让阅读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智慧阅读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互联网+”在阅读服务中的适切性

1.1 “互联网+”对图书馆运行因素的整合性

“互联网+”的技术和运作,并不直接作用于任何一个行业内容,而是对各个行业的数据情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进行数据资源的实时采集、组织、整合、分析、监控和管理[1]。“互联网+”既是技术的革新,又是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不同行业的相互融合渗透,是多边界环境下跨领域、跨学科、跨系统交叉数据的融合。因此,行业数据的跨融性体现了“互联网+”的实质。

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传统图书馆运作是对图书馆所涉及到的不同层次群体进行全面感知和互联,包括用户与用户的互联、 服务人员与用户的互联、服务人员之间的互联等[1],其过程是人创造技术,技术优化图书馆功能,图书馆服务于人,说明技术创新下的图书馆建设目的是平衡人、知识、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2],体现“互联网+”对图书馆内部因素的整合性。

1.2 “互联网+”对阅读对象管理的智慧性

“互联网+”的最终目的要落脚到以阅读对象的需求为前提,破旧立新,提供一切可以实现的服务,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提高阅读服务的效果,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对阅读对象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互联网+”重构图书馆线上和线下服务,加强资源建设,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确保有针对性地向阅读对象提供优质足量的阅读服务,达到智慧阅读的目的,以体现“互联网+”对阅读对象管理的智慧性。

2 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模式

2.1 智慧阅读的概念

鉴于现有研究,李英珍[3]认为“智慧阅读”应该是“智慧的阅读”和“智慧地阅读”,由阅读的模式、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服务等组成的阅读体系是智慧的系统,用户才能智慧地阅读;张泸月[4]认为智慧阅读更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及其满足程度,强调利用智能技术开展自主化、精准性、自适应的阅读,强调在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应更关注用户的阅读需求,提升用户的自适性阅读,提高阅读的满意度。谭定平[5]认为智慧阅读服务主要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对读者需求和服务模式进行预测,保证读者可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推送式智慧阅读服务,即在大数据下,可根据读者产生的阅读痕迹,对读者的阅读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以便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送服务。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智慧阅读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与图书馆跨界融合为手段,使图书馆以用户的驱动为导向,以物联网的创新应用,将互联网工具、阅读资源和阅读服务统一进行人工智能化组织与管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智慧阅读中智慧是方法,阅读是行动,学习是实质。

2.2 智慧阅读服务思路

高校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从最初讲求资源数量到注重资源质量,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赋予了图书馆“智慧”思考的能力,由“质”向“智”的蜕变是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体系建构的核心思想。智慧阅读服务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是要构建以图书馆为运行实体,以互联网技术为跨融手段,以物联网为应用拓展,以大学生使用为中心的、线上线下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一体化的资源阅读及信息服务。

2.3 智慧阅读服务模式构成要素

人员、资源、设备、网络、技术应用及服务六部分是智慧阅读服务模式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六个部分构成了四个层面。人员、资源和设备为基础保障层,主要由图书馆进行配备和建设,实现图书馆人和物的运作及整合。在基础保障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以“互联网+”技术为驱动手段,与电子信息技术形成虚拟驱动层,实现两个层面的协同跨界融合,形成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资源、用户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用户访问资源利用的各种数据被智慧图书馆记录和收集,形成用户数据层。通过智能网络的数据驱动,对用户阅读的各种行为轨迹进行分析处理,挖掘用户信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通过智慧图书馆和各种应用平台,实现自身个性化、可扩展、自动感知、适应环境变化、泛在、互动式的智能阅读推送服务[6],形成智慧服务层。通过大学生资源阅读和利用情况,可有效反映四个层面“智慧”的程度,共同实现各层面的协同创新,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阅读服务体系模型图

3 “互联网+”模式下阅读服务策略

3.1 制定服务规划,保证管理驱动

智慧阅读推广工作需要顶层设计,发展规划中,应对服务的背景、目的、目标、服务内容、实施流程、数据抓取、管理政策以及相关培训作出明确的规定[7]。给予智慧阅读工作开展足够的体制机制保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跨融性,以培养大学生阅读素养为目标,最终将实际工作落脚到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大学生阅读效果提升,并实现常态化阅读推广服务,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最终实现对大学生阅读群体的智慧管理。

3.2 培养智慧馆员,提高人力驱动

精准定位智慧阅读服务的工作目标,制定智慧馆员培养方案,提高馆员的人力驱动力,对图书馆员实行分层培训计划。根据阅读服务的不同模块,对馆员的学科背景、信息素养、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对馆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且符合其岗位工作需要的培训。注重提高馆员信息服务能力的培养和业务技能的训练,提高馆员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广”“精”“专”“深”程度。通过“互联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切实提升馆员的智慧软实力,以持续优化智慧馆员队伍,提升图书馆人力资源驱动力,让图书馆员具有智慧的头脑,能运用智慧的技术并拥有一颗智慧心,最终成为阅读服务的智慧引导者。

3.3 实行靶向管理,注重阅读驱动

智慧阅读服务过程中,可对大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进行“三个分向一个定向”的靶向管理,体现阅读的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和精准化。靶向管理体现了“互联网+”模式中人与技术、技术与图书馆功能、技术与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服务与人之间的“人、技术、知识、需求”四者的多元化整合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阅读“三分一定”模式

“三个分向”是指对大学生的专业方向、交叉学科和学业进程进行分向管理。专业课程的分向管理,应充分将专业课程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契合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拓展;交叉学科的分向管理,能让大学生阅读更多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交叉学科知识,建构多学科知识体系;学业进程的分向管理,可以让大学生在各年级学习时间节点阅读学习更具阶段性特点; “三个分向”的阅读服务模式是阅读内容的精准性和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的有效结合,能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阅读提供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的阅读服务,为大学生提供阅读的外部推动力。

“一个定向”主要是对阅读主题的管理。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面对阅读大数据,计算机能对不同资源文本的意义、主题、类别进行判断,并通过自动语义提取技术生成智能化标签[4],极大提高了阅读内容的靶向性和大学生知识学习的精专性、针对性和指向性。由于大大提高了阅读的精准性和更加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阅读的内驱力和积极性。

通过对两种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三个分向”模式中馆员对于资源服务的干预作用较大,而“一个定向”模式中则凸显计算机提取技术的智能作用。两种阅读管理模式的相互作用是人工智能和机器智能的跨界融合,是“互联网+”模式下智慧阅读的体现。

3.4 嵌入教学环节,提升利用驱动

由于资源使用成本是影响大学生阅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互联网+”模式将阅读嵌入到大学生的教学环节中,会有效解决学生在资源使用过程中成本过高及目标不清的诸多问题,增加大学生对馆员所提供服务的依赖性,提高对馆员的信任度,提升其愿意接受嵌入服务的忠诚度,加强对大学生阅读群体管理的智慧性,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图书馆自建和购置了教学参考自主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了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源在本科生全过程培养中的作用,是重要的数字阅读学习平台[8],学习平台的嵌入体现了专业阅读对学习的指导和帮助。

3.5 依托推广平台,创新模式驱动

“互联网+”模式下的智慧阅读服务应以实体馆为基础,组建集数字馆、移动馆和云端馆为一体的数字化资源智慧推广网,形成智慧阅读服务主渠道,应使阅读者既能享受着平台提供的智慧化服务,同时又是信息数据的提供者和分享者[9]。通过贴近用户需求的有价值和引人注目的推广信息实现目标用户和推广对象之间的强关联[10],把握图书馆这个阅读推广的主渠道,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渠道进行推广,与各种社会化资源推广平台、社交平台以及自媒体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和链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融入度,从而提升其参与阅读的热情度。

3.6 注重数据分析,强调成效驱动

“互联网+”智慧阅读模式下,根据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标签建立的知识图谱,生成的阅读用户画像,馆员要重视对用户数据的储存与分类,在对这些大数据集成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动态数据的变化[11],对照知识图谱、资源和服务方式三者之间的差异处、匹配点,以知识图谱组成内容为关联中心,对关联内容进行分类和重组,形成不同的阅读分类群组。根据群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进一步优化智慧阅读服务方案。对这些不同的群组的推送内容进行关联和定位,优化推广模式和内容,实现阅读服务共同化和差异化的智能推送,提供更加精准的阅读服务,达到资源利用与用户需求的高效匹配,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响应力和参与度。响应力和参与度越高则说明阅读推广效果越好,体现“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智慧阅读程度越高,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会产生持续的成效驱动力。

4 结语

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正在经历由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过程。在“互联网+”模式下,以图书馆传统阅读资源推广内容和手段为基础,网络技术的利用及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为创新,使资源与脑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与技术形成高度的跨界融合,实现人与知识的无障碍沟通与交流。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阅读服务的本质,加快创新的步伐,建构科学的阅读匹配模型,推动智慧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图书馆智慧运作的程度,形成学校、图书馆、院系和学生所组成的四级协作智慧阅读运作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常态化习惯,赋予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猜你喜欢

馆员互联网+智慧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