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微融贯 格高韵清
——苏渊雷书画简论

2022-10-21王琪森

大学书法 2022年5期
关键词:林散之运笔笔墨

⊙ 王琪森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其墨象元素、结构造型、章法图式、审美内蕴等,可以说是代表着中国艺术最经典、最完整的表现形态,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从艺认知和创作要求,从相对应的层面来讲,凡从事书法、绘画创作之人,都应是被“文化所化之人”,才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孙过庭《书谱》)”。由此来看,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苏渊雷教授的翰墨丹青,是充分体现了这一创作要素和笔墨功能的。

2008年是苏老诞辰100周年,一个人的生命能成为一种纪念标志,足见其意义和风范。在前不久那个菊黄枫红的深秋时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温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在苏老的家乡钱库隆重举行了纪念苏渊雷百年诞辰活动。在书画展览上,我再次零距离地拜瞻了这位文化老人的书画精品,为其博大精深和格高韵清所感动和震撼。坦率地说,在当今书画艺苑,能引起这种审美感应的已近绝响。为此,高识睿智的钱锺书先生评苏渊雷曰:“精微融贯,通才达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苏老书法、绘画的评判和赏析,应是对当下低迷的书画现状的一次笔墨警示和艺术充氧。

学林称苏老为:“诗书画三绝兼擅,文史哲一以贯之。”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苏老虽历经坎坷、命运多舛,先是被下放到“水寒伤马骨”的关外,而后又被迫提早退休回乡务农,这位当年在山城钵水斋中纵论古今、激扬文字的才俊却依然真心不改,善以待人,在自我修炼中度一切苦厄。特别是在其晚年,鹤发童颜,返璞归真,豪放洒脱,幽默豁达,展示了名士风度、哲人风采、诗翁风骨,臻达“人书俱老”的化境。如此的人生,如此的境界,反映在他的书画上也就是法度严谨而意境雅逸,别调独弹而自出机杼。苏老的书法审美理念和笔墨展示形态是为人所称道的,即他不为书而书或刻意表现,其挥毫运笔纯任自然,点画线条酣畅通达,充分注重其写意性和抒情性,进入了王僧虔所说的那种“书之妙道,神彩为上”的高级境界,既有天马行空般的气势,又有天人合一性的内蕴。他以行草面世,运笔恣肆矫健而骨力洞达,提按起伏、疾涩刚柔、纯任自然;结构奇崛跌宕而生动多变,极有空间运动及造型组合意识;章法疏密有致而开合自如,展示了那种“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点画墨象效应。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笔韵变化,那“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线条展示,不仅是一种审美构造,更是一种书画艺境,显得大气磅礴而才气横溢。诚如苏东坡当年在《书吴道子画后》所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唯其如此,赵朴初以其慧眼多次对苏老的书法推崇备至。

线条,是中国书法的物化形态,是书法之美的起源。石涛在《画语录·画章第一》中对此做了经典性的阐述:“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凡是书法大家在线条的展示上,均功力深厚、造诣精湛而表现独特。古人暂且不论,就以近代书法家来说,弘一法师、于右任、林散之、王蘧常、谢稚柳等均是一流的线条大师。而其中林散之尤为突出,他的运笔起伏变幻、出神入化,可谓是如郑板桥所言:“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以此来观苏渊雷的笔墨线条,其运笔的激越矫健与婉约清逸,其线条的潇洒酣畅与超脱朴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气韵盎然,达到了难以企及的“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苏轼《鲜于子骏见遗吴道子画》)的笔墨效应和艺术层次。正因苏老的笔墨线条可读、可赏、可品,有意蕴、有内涵、有风骨,从而可以这样讲:苏渊雷是继林散之之后的又一大家。而当代书法最大的软肋或是滑坡,就是线条表现力的衰退和贫乏。

苏渊雷 墨菊图

苏老的绘画是对梅、兰、竹、菊情有独钟,系典型的文人画一路,注重于笔情墨趣的挥洒,讲究诗意禅境的表现,可见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如他画的梅花,疏影横斜,清气弥漫;而他撇的兰竹,爽辣劲捷,超凡脱俗。由于苏老擅长于书法之道,因而在其绘画中,笔墨效应与线条功能互为对应,相得益彰。无论其撇兰画竹,都墨韵灵动和气势郁勃,使之简约精到而气象万千。特别是其构图与章法,可见其大疏大密,略参变形、夸张的手法,既有对传统方法的吸收,又有现代意识的凸显,具有顾恺之所倡导的那种“迁想妙得”之态及刘长卿所追求的那种“象外生意”之趣。苏老在文学、哲学、史学、佛学上的造诣亦十分精深,建树卓越,著作颇丰,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猜你喜欢

林散之运笔笔墨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写意青蛙
近现代·林散之
林散之书学思想视域下草书中的“留”与“滑”探析
笔墨童年
字钉运笔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诗联》
“书生”“草圣”之间
——《林散之年谱》读后
学习书法如何运笔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