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

2022-10-21周涛黄淑芳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高广西课程体系

周涛,黄淑芳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0 引言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专业群建设首次被提出并在政策引导下开展规范化、整体化的研究。在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有关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首批公布的28所示范性院校中就包含了142个专业群,其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专业群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9年教育部推出了针对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第一轮有197所学校、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入选,其中面向先进制造业的100个,凸显了先进制造业在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业群建设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重点突出了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在阐述专业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需求,提出其建设路径。

1 专业群构建的思路

1.1 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

由于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生产资源、产业结构的不同,在其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产业集群的特色,形成了具有相互关联、互相依存关系的产业链,覆盖从投入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带动大批的附属性产业发展。产业群的企业之间资源共享,生产互助互通,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效益最大化,重要而强势的聚集性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主要支撑及推动作用。因此,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在政策、财政等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锦上添花、良性循环的态势促使产业群领域的人才需求旺盛,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专业群的构建适应产业集群的业务、岗位需求,在带来人才的供需两旺的同时,在教学资源建设、学生就业、校企合作等方面将得到有效的支撑与发展。

1.2 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产业集群的技术发展制约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同样,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工业发展及自动化提供了方向及动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企业的产品趋于个性化,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技术随之发生改变,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性、规模化人力资源的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要紧跟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变化,对应区域核心产业在整个产业链分工中的位置和特点,专业的组群要从企业的生产全过程出发[1],紧跟技术发展、设备更新及产品升级换代调整所设置的专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更新实训设施,大力开展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两者互动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开拓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2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的需求[2]

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对接,企业发展反哺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我院智能制造专业群面向广西及珠三角地区,对接现代制造产业、智能机械、水力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广西及珠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专业与智能制造岗位深度对接。符合互助发展的原则。

2.1 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2021年广西制造企业50强中,广西柳钢(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柳工集团、广西玉柴均列入前10名并成为制造业核心企业,广西制造业对机电类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已成为技术发展的方向,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已在广西制造业核心企业中应用,加上学院地处的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引进包括百威啤酒、美国皇冠、中粮集团、正大集团等9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装备、数控设备广泛应用,企业急需大批掌握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先进设备运行、操作、维护维修与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正是适应广西重点工业发展的需要,从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到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为广西的汽车工业、制造业提供高素质的高端设备操作、维护维修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重点培养机电产品制造、安装、操作、维护、调试等岗位能力;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重点培养工艺与工装设计、设备操作、调试与维护等岗位能力;数控技术专业重点培养数控设备操作、维护维修,智能制造工艺编制、数控编程等岗位能力;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重点培养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检修、调试等岗位能力;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重点培养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调试、运行维护、设备改造、安装维修等岗位能力。

2.2 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

“中国制造2025”为制造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规格、质量提出了新诉求。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培养目标与制造业发展方向相脱节,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缺乏开放性等,与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存在不适应之处。因此,职业教育要不断变革人才培养策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制造业+”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从而承担起建设制造业强国赋予的新使命。

2019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面向高中毕业生、技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群体分列招生、分类考试评价,为各群体提供多样化教学。这生源的多元化必将对普通高职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将刚性教学向弹性教学改变,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有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专业群建设面临重大挑战。

3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路径[2]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的发展与职业院校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专业群的建设要坚持产业主导共享的原则[3],面向产业的生产流程及产品的生命周期调整专业设置、选择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专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专业与产业共存。

3.1 对应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专业群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实践中,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依托,构建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包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4个专业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承接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承接机电产品的安装与维修,是专业群的基础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承接现代加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承接机电产品智能制造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专业群的前沿专业。智能制造专业群紧密对接我国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自动控制、设备运行维修三大技术领域,贯穿了机电产品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共同面向机电产品设计、生产、设备运行与维修岗位群,5个专业之间联系紧密,课程相互融通,求同存异,突出专业特点,形成在教学内容、实训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在专业个性方面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制造专业群结构

通过“以一带四”的模式,遵循“产业背景相同、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就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3],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引领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4个专业方向的协同发展。探索以自动化技术为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应用和服务平台,形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统领,集数控加工、机械制造、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为一体的专业群。

3.2 适应产业链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运用产业化、模块化和全局化的思维[1],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整”即根据实际现状及其对专业教学的响应实时调整专业设置或课程体系。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的要求,制定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群的发展定位准确,专业群的构成对接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装备制造业设计、生产、管理、维护等岗位,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人才培养需要,围绕智能制造典型生产环节及机电产品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培养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通过完善和优化“目标产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与上汽、柳钢、玉柴等国内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对接广西机电设备制造行业,增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技术等企业急需的专业方向,进一步拓展与广西南宁沃源重工、上汽通用五菱、东盟经济开发区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能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技术改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3 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课程体系

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各专业优势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挖掘专业特色发展的,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的同时[4],还要贯彻“双高计划”建设理念,强调组群效应,完善现有专业群课程体系和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5]。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以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宗旨,构建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通用、模块组合、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之间资源共享、共享有无,使各专业均衡发展的同时,并节省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各专业之间的技术、技能、教学项目相互融合,依托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机床数控系统及电气维修、自动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典型工作项目,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围绕市场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企业技术标准,融合国家职业标准、机电行业标准,将工匠精神的弘扬与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课程,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多线并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群公共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技术基础教学模块和和五线专业核心能力活模块。实现“基础课共享、核心课分立、拓展课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4 结语

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专业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助力产业结构转型、生产技术提升、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多方共赢。因此,职业院校要贯彻“双高计划”建设理念,明确专业群的组群目的及效应,在完善专业群发展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重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最大化的实现专业群内的资源共享,推动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展向内涵升级的转变[4]。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智能制造类人才,实现装备制造业与专业群的共同促进与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双高广西课程体系
广西贵港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广西戏曲》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