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法替布与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与安全性对比*

2022-10-20陈艳陈慧龙陈珊珊钟彩玲李叶梅高利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病情

陈艳 陈慧龙 陈珊珊 钟彩玲 李叶梅 高利霞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一种系统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性激素、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其病理特征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血管翳形成等,可累及心脏、肾脏、呼吸系统等,表现多为手足小关节的对称性、多节性、侵袭性关节炎症,严重可导致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等[1-2]。由于该疾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手段且较难治愈,易反复发作,甚至可能带来残疾、出现心血管疾病及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及社会带来严重影响[3]。类风湿关节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改善病情的慢作用抗风湿类药物,其次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经上述药物治疗能取得一定成效,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传统治疗存在局限性,毒副作用较大[4]。因此托法替布、依那西普等新型药物逐渐应用在临床,较传统药物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病情、抑制疾病进展[5]。托法替布属于小分子靶向化学合成药物,是一种口服Janus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JAK1、JAK2、JAK3,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6]。依那西普是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的典型药物,可与血液中的TNF相结合,阻断细胞表面受体与TNF结合,降低活性,阻断炎症的发生[7]。本研究探讨托法替布对比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20年7月-2021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关于RA的诊断标准[8]。(2)出现炎性关节炎、手指出现不明原因肿胀或者多关节晨僵时间≥60 min。(3)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无相关过敏史。排除标准:(1)患者重叠其他自身免疫类疾病,或是合并其他严重关节外表现。(2)过敏体质或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正处于急性感染期或是慢性感染期。(5)病毒性肝炎疾病既往史。(6)存在活动性结核病病史,或是经过X线检查怀疑患者存在结核病。(7)存在恶性肿瘤疾病或是存在家族史的易感人群。(8)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症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B组,各32例。A组男10例,女22例;年龄42~69岁,平均(52.41±5.49)岁。B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44~70岁,平均(53.79±5.57)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62例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甲氨蝶呤(厂家:上海信宜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规格:2.5 mg/片)口服,10 mg/次,1次/周。A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托法替布治疗:托法替布(泰妍,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281,规格:5 mg/片),5 mg/次,2 次 /d,口服。B组采用依那西普治疗:依那西普注射液(厂家:Pfizer Limited,注册证号 S20170048,规格:0.47 ml∶25 mg)25 mg/次,每周 2 次,皮下注射。两组治疗时长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美国风湿病学会改善标准(ACR)达标情况][9]:分为ACR20、ACR50、ACR70三种情况。比较治疗后ACR20、ACR50、ACR70达标率,ACR20定义:患者的关节疼痛感及关节肿胀数(28个)有20%的改善,研究中以下指标5项至少3项指标20%的改善,指标包括患者对疼痛的自我评价(VAS)、患者对目前疾病总体状况的自我评价(VAS)、医生对患者疾病总体状况的评分(VAS)、健康评估问卷(HAQ)、急性期反应物(ESR、CRP);ACR50定义:采用上述同样的标准,定义为改善情况有50%的提高;ACR70定义:采用上述同样的标准,定义为改善情况有70%的提高。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

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采用魏氏法检测ESR;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CRP。试剂盒均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需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DAS28评分、VAS评分[10-11]:VAS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的疼痛的情况,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表示关节疼痛程度越强。DAS28评分:采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评价量表进行评估,患者病情得到缓解:评分<2.6分;病情表现为低中度活动期:评分2.6~5.1分;病情表现为高度活动期:评分>5.1分。

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皮疹、上呼吸道感染、肝功能损害、血常规异常)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效果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ACR达标情况)比较

A组达标率较B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ACR达标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显著降低,且A组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晨僵时间(min) 关节肿胀数(个) 关节压痛数(个)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B 组(n=32) 103.53±11.89 39.53±2.15* 4.01±0.55 1.92±0.54* 3.87±0.73 2.01±0.66*A 组(n=32) 106.68±10.22 26.43±1.65* 4.02±1.01 0.71±0.46* 3.89±0.51 1.05±0.52*t值 1.36 27.34 0.05 9.64 0.13 6.64 P值 0.26 0.00 0.96 0.01 0.89 0.00

2.3 两组CRP、ESR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RP、ESR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CRP、ESR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CRP(mg/L)ESR(mm/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B 组(n=32) 25.48±6.09 17.77±4.79*42.27±3.74 29.67±4.90*A 组(n=32) 26.65±8.84 14.00±4.52*43.74±3.81 20.45±4.77*t值 0.61 3.23 1.56 7.62 P值 0.54 0.01 0.12 0.01

2.4 两组DAS28评分、VAS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DAS28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S28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DAS28评分、VAS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DAS28评分、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DAS28评分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B组(n=32) 4.78±0.35 2.61±0.24* 7.78±0.69 3.97±1.00*A组(n=32) 4.75±0.31 1.22±0.13* 7.80±0.72 2.38±0.74*t值 0.37 28.81 0.11 7.23 P值 0.72 0.01 0.91 0.02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0%,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对称性多关节损坏,可累及外周关节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病理特点表现为滑膜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12],治疗存在一定困难,易反复发作,难根治,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丧失功能及残疾,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消耗,加重社会负担[13]。目前临床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尚无有效根治方法,传统方法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重要脏器的损伤等不良反应,预后较差。亟须研究一种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也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等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效果,但部分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影响患者病情恢复[14]。依那西普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有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参与出现的异常免疫反应,快速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疾病进展,使患者长期预后得到改善,减少骨关节损伤的程度[15]。托法替布是一种新型药物,是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促进红细胞沉降,有效缓解不适症状,使病情得到稳定[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ACR达标率较B组达标率高,表明A组患者经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较好,对患者整体预后起到关键作用;治疗后,A组患者CRP、ESR水平显然较B组低,表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降低,对疾病有较好的反映,CRP是对机体炎症反应进行评价的重要时向蛋白,托法替布作为新型口服靶向小分子DMARD,通过抑制细胞内JAK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抑制了包括IL-2、IL-7、IL-6、IL-9、IL-15、IL-21、TNF-α、IL-17等多个细胞因子的产生及促炎作用的发挥[18],而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治疗后,A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显然较B组低;治疗后,A组DAS28评分、VAS评分显然较B组低,患者症状及体征得到显著改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减轻明显。托法替布因其作用机制明确、口服给药途径方便、起效迅速等临床优势及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A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B组低,表明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患者预后价值较高,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自身损伤。

综上所述,相比于依那西普,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的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其口服依从性好且药物成本低,为临床医师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更优更方便的治疗选择。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病情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