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市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2-10-18王连祥张永珊郑守如孙晓飞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菏泽市中药材山药

王连祥 杨 涌 张永珊 郑守如 孙晓飞

(1.菏泽市农业科学院 山东 菏泽 274000;2.菏泽开发区丹阳街道办事处 山东 菏泽 274000)

菏泽市在中药材种植、销售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优势,特别是近几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菏泽市中药产业发展较快,但同时存在中药材缺乏规范化的种植标准、采收机械化程度低与人才匮乏等问题,不利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021年1~12月,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中药材创新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菏泽市的各区县中药材种植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菏泽市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提供支持。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状况

菏泽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pH为6.5~7.8,土壤有褐土、砂姜黑土、潮土3种类型;天气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量787.6 mm。菏泽市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中药材生长,有利于发展中药材种植。

1.2 中药材资源及优势

菏泽市种植中药材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牡丹栽培历史悠久,自南宋就有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栽培已盛,到了清代更加兴盛,栽培面积已达千亩。菏泽牡丹目前在国内种植面积最大、花色品种最全,牡丹除药材产业外,已逐渐拓展至食用、观赏、保健、日化等多个领域[1]。菏泽市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除牡丹外,还有白芍、半夏、白芷、板兰根、红花、金银花、丹参、麦冬等70多种。同时,菏泽市有着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是野生半夏发源地,蒲公英、马齿苋、茅根、芦根等均有大面积分布[2]。

菏泽市建有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药材市场,即鄄城县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该市场占地面积700余亩,有固定经营户近200家,市场散户1 000多家,经营品种1 400多个,拥有完善的中药材销售网络,进一步带动了菏泽市及周边的中药材种植。市场北侧建设中的中国(鄄城)中药谷一期战略储备库项目,占地面积218亩,将建设14万m2现代仓储物流中心,设计承担仓储量为12万t,规划建设6个阴凉库,局部建设冷库,拥有全自动立体货架、中药材专用货架、智能温湿度自动检测控制,可以为市场及周边的药农、药商、药企提供符合GSP要求的中药材仓储、质检和金融服务。

2 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

2.1 中药材种植面积

近年来,菏泽市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将加快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以牡丹、芍药、山药、芦笋、麦冬等区域性优势大品种为重点,建立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建设区域化、专业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提高区域中药材生产能力。截止到2021年年底,全市种植观赏用牡丹48万亩、切花用芍药3.5万亩、药食两用山药10万亩、芦笋20万亩。菏泽市中药材种植品种达到69种,种植面积达到19.88万亩。种植面积分列前10位的中药材品种有药用牡丹(6.26万亩)、麦冬(3.12亩)、金银花(1.96万亩)、药用芍药(1.49万亩),玫瑰花 (1.39万亩)、丹参 (0.43万亩)、虎杖(0.38万亩)、红花 (0.31万亩)、白芷(0.24万亩)、罗汉参(0.22万亩),这10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合计15.85万亩,占中药材总种植面积的79.70%。另外种植面积1 000亩以上的中药材还有红薯叶、菊花、迷迭香、瓜蒌、杜仲、防风、艾草、决明子、蒲公英、益母草等,种植面积1.68万亩,占中药材总种植面积的8.45%。各县区中药材种植面积以鄄城县和牡丹区较大(附图),鄄城县种植面积达4.99万亩,牡丹区种植面积达4.60万亩,曹县种植面积达3.83万亩。由此可以看出,菏泽市的中药材种植种类和种植面积相对集中,且已成为菏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中药材种植效益

受近2年疫情影响,中药材需求量较大,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中药材种植效益普遍比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高1 000~3 000元/亩。以种植面积较大的麦冬、金银花、丹参为例(按2021年平均产量和单价计算),麦冬亩产(鲜货)2 000 kg左右,单价为9元/kg,每亩毛收入18 000元;金银花亩产(干货)50 kg左右,单价为140元/kg,每亩毛收入7 000元;丹参亩产(鲜货)1 500 kg左右,单价为4元/kg,每亩毛收入6 000元。定陶区黄店镇万亩玫瑰园亩产约500 kg玫瑰花和花蕾,亩均收入稳定在5 000~7 000元。可见种植中药材效益较高,现已成为菏泽市农业增收致富的良好途径,中药材较好的收益激发了广大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助于中药材特色种植产业的持续发展。

2.3 中药材种植发展趋势

菏泽市中药材种植逐渐向种植专业村及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集中,主要原因是各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和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有一定数量的作业机械,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有一定的销售市场。随着菏泽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巩固特色农产品基地,着力培育壮大“产业强村”和“特色富村”,走基地化发展之路,成立了一些体现地方中药材产业特点和优势的专业合作社。如东明县虎杖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东明黄河滩区依托虎杖提纯加工技术和滩区基地优势,驯化种植了3 800亩虎杖,随着产业发展种植面积将扩大到万亩以上。定陶区黄店镇将玫瑰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现有玫瑰加工企业12家、玫瑰育苗基地2家,成立了玫瑰专业合作社6家,玫瑰种植面积1.26万亩,从业人员1.3万余人,从业农户4 000多户,形成了朱庄、吴庄、何庄等多个集约化、产业化生产基地。黄店镇花农采收的鲜玫瑰全部就地消化,进入加工厂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了玫瑰全产业链,提高了玫瑰产品价值。另外菏泽市还成立了菏泽天中陈集山药专业合作社、单县天祥罗汉参专业合作社、董口镇周场金银花种植专业村等。在品种选择及市场销售上,大部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与厂家签订了合同,进行订单种植,降低了市场风险,促进了当地中药材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如菏泽天中陈集山药专业合作社和山东天智绿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山药购销协议,解决了山药销售的难题。

2.4 品牌建设

菏泽市大力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着力打造区域药材品牌化,积极培育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充分利用区域中药材的高端品质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打造出属于本地的特色品牌。目前菏泽市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中药材(药食两用)产品有“黄店玫瑰”“郓半夏”“曹县芦笋”和“单县罗汉参”;“陈集山药”和“菏泽牡丹”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 菏泽市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菏泽市中药材种植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形成产业优势、增收致富等方面还存在与当前的生产发展需求不匹配的地方。

3.1 中药材种植与销售缺乏统一调控

菏泽市近几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增长较快,但没有规范统一的中药材市场供求信息平台,生产、供应、销售的环节信息不畅通,导致许多农户在中药材种植品种选择和销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制约了中药材种植产业的良性发展。中药材讲究道地性,种植投入较大,而药农、中药材合作社对药材道地性的意识比较薄弱,对于盲目种植或扩大种植短期内价格高的品种的现象经常发生,导致中药材供求失衡,价格波动较大,丰产年份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收益,易形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的局面。例如2021年的白芷销售行情较好,价格一度上涨到12~15元/kg,按一般亩产500 kg计,亩效益在6 000元以上,所以当年种白芷的药农获得了较高的收益。由于缺乏统一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规划,在新的白芷播种季节,菏泽市很多种植户承包了大面积土地准备种植白芷,掀起了白芷种植热潮,使稳定多年的白芷种子市场价格由20元/kg猛升到200元/kg,并且伪劣陈种频出,使下一年白芷质量和销售市场存在较大隐患,易出现药贱伤农的情况。

有些乡镇药农对药材信息和行情缺乏了解,对中药材种植心存疑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忽略中药材产品的特殊性,管理较为粗放,使中药材种植种类受限、种质混杂、品种混乱,一种药材存在多个种质或栽培类型,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产量和种植收益。最后造成中药材市场以小商贩收购销售为主,压低品质、压低价格现象明显,导致药农种植效益下降。

3.2 缺乏规范化生态种植技术

种植中药材技术的要求高,只有规范化种植,才能得到质量稳定的药材。菏泽市中药材种植虽然逐渐呈现基地化生产特征,倡导推行规范化生态种植,但在具体生产管理中,技术力量薄弱,缺少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一方面人工栽培受利益驱动,片面追求产量,特别在肥水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中药材生长节奏发生变化,植株表现速生性和高产性,物质积累不足,药用效果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中药材连年种植出现连作障碍,缺少中药材轮作种植模式和相应田间管理技术,使药用植物不能按照预期生长发育,中药材产量低、药效差,种植效益不高。若药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进行连续种植,则容易出现生理性死苗现象,导致药材减产,或使重茬药材质量下降[3]。

3.3 中药材种植机械化程度低

中药材种植缺乏配套机械,中药材播种、采收、初加工等环节主要依赖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耗工费时、成本偏高。菏泽市陈集山药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荣获“山东知名品牌”,但山药采收一直是人工采收,采收时山药根茎容易断裂,不能适应山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据实地生产统计,一个熟练工每天可挖掘山药约0.25亩,人工成本每亩约1 300元,而实现机械收获每天可收获山药约40亩,收获成本每亩降至500元。郓半夏是郓城县传统道地药材,已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但是半夏的种植一直存在机械化程度低、效率低下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半夏产业的发展。目前人工采收半夏成本每亩600元,而机械采收每天可收30~50亩,成本每亩在300元以下。

3.4 采后加工能力不足

药材采后加工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受劳动力、环境条件、气候因素等影响,有的药材采收后不能够及时加工,霉烂损失严重,影响种植效益。特别是在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没有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作支撑,种植效益很难提高。中药材的产品均为初级产品及原料型的资源性产品,深加工和系列化开发的产业产品还没有形成。如菏泽市仅黄店镇完成玫瑰深加工产业项目改造提升,玫瑰农产品可用于生产加工玫瑰茶、玫瑰酱、玫瑰糕点、玫瑰蜜饯等食用产品,年加工各类玫瑰产品9 000 t,销售收入2.8亿元。而其他区域特色中药材如罗汉参、金银花、白芍、山药等仅限于销售农产品原料,缺少高品质、高价值的深加工产品。

4 推进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菏泽市中药材产业,现从中药材生产产业链和多产业融合发展环节,提出如下建议。

4.1 制定区域特色中药材发展规划

按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研究制订以区域特色中药材为重点的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系统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要以品种为纲、产地为目,结合菏泽市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市场前景,突出药食同源特色,参照山东省打造“鲁十味”做法,科学选定几个具有菏泽特色的区域中药材品种,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率先突破。要建立完善品牌培育与评价标准体系,抓好道地药材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申请、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菏泽市中药材发展品牌,保障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4.2 培养技术人才,实施规范化种植

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沟通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引进、培养中药材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激活乡镇农技站活力,充分调动乡镇涉农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参加种植培训班,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掌握新技术。通过培训班、田间课堂、线上教学、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对中药材产销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其精细管理和科学用药水平,培养提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水平,发挥农民身边“土专家”的作用。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认真抓好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专家团队组建,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是提升中药材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关键[4]。中药材技术人才应加强对中药材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结合种植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中药材种植方法与策略,以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态种植[5]。

4.3 推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加大改进和研发中药材专用农业机械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相互结合和配套,着力突破机种机收等环节瓶颈,为中药材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逐步实现中药材机械化生产从“可用”到“好用”的升级,通过实现生产机械化,可切实减少劳动力投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药材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药农收入。

4.4 提高中药材加工水平

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引进有实力的中医药企业落户到本地建基地、办工厂。同时,要努力培育壮大现有中药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步长制药、睿鹰制药、现代医药港、大树集团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顺应食品安全、健康养生和消费多样化的市场特点,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开发罗汉参、金银花、白芍、山药等区域特色中药材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大力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水平,鼓励中药企业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加工厂,加强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贮藏等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4.5 依托中药材多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中药材植物学特性,充分利用其在观赏、绿化、采摘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设一批中药材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因地制宜地推出药膳、研学等附加服务,让顾客变游客,药园变乐园,努力丰富中药材产业内容。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通过建设文化生态型旅游景点、科普康养基地及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基地,推动菏泽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6 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

菏泽市现有的国家级药材市场即舜王城中药材市场,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仍存在不少制约市场档次提升和高水平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对于传承中医药文化、凝聚发展势能、推动药业振兴、促进产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菏泽市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应依托当地丰富的区域特色中药材资源和建设中的中国(鄄城)中药谷战略储备库项目,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市场基础配套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中药材市场规范化、制度化、智能化监管服务水平,面向中药材经营商户、中药饮片厂、药品加工企业和中药材种植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瞄准高水平中药材市场找定位,制定“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体”的全方位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全力打造综合性、高水平、现代化的国家级中药材市场。

猜你喜欢

菏泽市中药材山药
可以饱食的人参 晋臻长山药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山药买粗的还是细的
山药的养生吃法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