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动画在加强高校交通安全教育中的对策研究

2022-10-18孟庆林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动画大学生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校园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校内人数和入校车辆激增,导致校园交通事故频发,安全隐患增多,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工作秩序,加强高校交通安全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时代,以动画的形式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既能够迎合现代大学生的审美需要,又便于大学生更好地接受信息,进而提升安全教育知识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一、新媒体环境下安全教育动画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信息的传播摆脱了传统媒介的束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上获取信息,无论是车站、商场、书店还是校园,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文字、视频、图片等内容。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众,习惯于多环境、快餐式获取信息,并且偏重视觉化、娱乐化的信息内容。[1]在这种环境下,新媒体动画开始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教育教学、医疗健康、公共卫生等多种领域中都能够看到它活跃的身影。其中,安全教育动画作为一种传播安全教育知识的新形式,集声音、图形、文字于一体,是将烦琐的文字性内容以动画的形式重新编译,配合新媒体技术来辅助信息的传播,可以更加全面、生动地宣传安全教育知识,这种新颖的形式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我国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多在20岁左右,其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无法在面对危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防范能力和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利用新媒体动画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将交通安全知识形象化、可视化和互动化,潜移默化地将安全知识根植大脑,[2]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将新媒体动画与交通安全教育结合,能够改变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方式,为高校交通安全知识的推广提供新思路。

二、新媒体动画与安全教育

(一)动画概述

动画一般是指传统二维手绘动画,是动画师将绘制的每一张画面,通过摄像机逐张拍摄并连续播放后所产生的动态影像,从而在视觉效果上使其变得鲜活和富有生命力。1906年4月6日,詹姆斯·斯图尔特·布莱克顿执导的短片《滑稽脸的幽默相》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动画片, 片中运用了逐格动画、 剪纸动画和真人实拍的制作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星球大战》《星际迷航》 等多部科幻电影的拍摄和创作理念, 对动画艺术和电影艺术有着突出的贡献。在中国,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动画前辈们也创作了大量的动画作品,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大闹天宫》《金猴降妖》《哪吒闹海》等体现中国传统神话的动画作品,也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等体现水墨文化的动画作品,更有《九色鹿》《阿凡提》这种充满了强烈的民族风情和寓言性质的动画作品。时至今日,这些经典作品历历在目,依旧能够讲述昔日的辉煌历史。

(二)新媒体动画与安全教育

新媒体动画是新媒体与动画相结合的产物,包含了传媒技术和动画元素,是立足于互联网与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在各类新型的媒体平台与传播渠道中,跨界传播新媒体动画多元化的内容,是为互联网平台量身打造的动画产品,其丰富的传播方式可以让用户打破固定的时间限制随时接收和搜索信息,彻底拉近动画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本文所说的新媒体动画是指以图形动画的形式,将新媒体平台作为创作的首要传播媒介,借助智能移动终端进行传播和展示的一种原创的有限动画形态。

现如今,高校的校园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校园交通安全的讨论热度更是只升不降。宣传交通法规、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关系着高校师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高校的未来发展。本文所指的交通安全教育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受教育者主要针对在校生,学校通过举办安全教育讲座、设立交通安全专栏、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以及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但是传统的教育形式在传播效率和教育效果上不尽如人意,简单、枯燥、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很难满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因此,要将新媒体动画与安全教育进行融合创新,以直观生动的图形动画将信息进行整合,采用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突出新媒体动画的娱乐性和教育性,引发大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共鸣,唤醒大学生“重视安全,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3]进而实现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

三、新媒体动画在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一)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动画兼容性强的特点令其能够嵌入到各类传播平台。例如,在机场、火车站的广告屏上播放防诈骗防盗的宣传动画;在商场、大型超市内的公告屏上播放防火防灾的宣传动画;在医院的宣传屏上播放公共卫生健康的宣传动画等。一直以来,安全教育知识的传播途径都较为单一,而新媒体动画的介入能够为安全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开发出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方式。首先便是智能移动终端。手机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材料,因其体量小易携带的属性,让安全教育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传播。大学生群体是使用手机最为频繁的群体之一,安全教育可以借助手机终端实时交互的优势,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对安全知识进行解构,推出具有游戏化交互特征的新媒体动画,将安全知识融入闯关式的游戏场景中,通过互动问答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拉近他们与安全知识的学习距离。

(二)幽默化的传播内容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艺术,是一种以轻松、戏谑又含有深意的笑为主要审美特征,是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态度。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存在于生活和艺术中,既能化解尴尬,舒缓紧张情绪,又可以对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含蓄的批判和讽刺。对于安全教育动画而言,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解构严肃的问题,能够提升寓教于乐的效果,降低观众对说教的抵触心理,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接纳,并提高安全意识。在制作安全教育动画时,将动画中的人或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强调,采用夸张的手法使微小的夸大化,使平淡的更加凸显,进而激发观众的关注度和兴趣点,取悦观众的同时将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植入其脑海中。例如在系列科普动画《飞碟一分钟》中,在讲解小孩乘坐电梯的注意事项时,用带有奶嘴的胡萝卜表现婴儿的形象,充满了趣味性和幽默感,让观众只须瞥一眼就能够立刻明白作品的主题诉求(图1)。

图1 科普动画《飞碟一分钟》剧照

(三)轻松化的传播语言

优秀的动画作品离不开声音元素,画面、旁白和配乐的有机结合,可以烘托主题,增强动画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声音快慢、轻重以及高低变化的处理,能够帮助观众理解剧情,使之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安全教育动画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安全知识,在故事描述方面较弱,更多依靠的是旁白来讲述相关内容。所以,为了便于观众理解安全知识,要使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性语言来进行描述, 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有所区分, 当画面中出现重要内容时,旁白的语调要重读;当画面中出现次要内容或过渡内容时,旁白的语调可以适当降低。只有处理好语调的高低起伏, 令旁白富于变化, 才能够满足受众的听觉需求,强化安全教育内容在受众心中的印象。

四、新媒体动画在加强高校交通安全教育中的对策

(一)保证教育主题与校园生活的贴近性

高校校园的交通安全是一个永远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交通事故引起的突发事件在高校中不算少数:从2010年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园内造成一死一伤的“李刚门”事件,到2015年发生在昆明理工大学校园内因车辆疾驰造成重伤的事件,因交通安全所造成的各类惨剧在校园中屡见不鲜,其中尤以酒后驾车的危害最大,致死率也最高。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属性,在同学聚会、庆贺生日、考试结束、毕业晚会等集体活动中都会喝酒庆祝,对饮酒的数量难以自控,对于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更是存在侥幸心理,盲目自信,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所以,在制作交通安全教育短片时,先要确定好教育主题,围绕核心思想对交通违规行为(如低头看手机走路、在机动车道路上嬉戏打闹、酒后驾车等)进行提炼,注重安全知识的内容质量,合理设计剧情的矛盾和冲突,尽量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新媒体动画成为高校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的得力助手。

(二)注重新媒体动画在交通安全教育中的交互性

交互动画是指在动画作品播放时支持事件响应和交互功能的一种动画。[4]交互动画的互动性能够集中人们的思维和感知,将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让人们在主动参与的同时又可以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为观众提供与动画主题相关的问题,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决定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将互动问答和动画剧情紧密相连,增强人们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例如,在酒驾交通安全教育的主题动画中,观众可以对动画中的场景(酒吧、聚餐)和饮品(白酒、啤酒、含酒精饮料、橙汁、苏打水)进行自主选择,交互动画会根据观众的不同选择而发展成不同的故事情节,并在此过程中传播相应的交通知识,通过这种类似于游戏的交互过程,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AR体感交互动画,比如当动画中出现有行人闯红灯或低头看手机过马路的情况时,观众只需要做出禁止或阻止的肢体动作就可以控制动画进程,促进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三)拓宽交通安全教育的传播渠道

为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注重多种传播渠道的拓展,进一步拓宽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将交通安全理念传递给每一个人。微信作为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平台之一,其中的动态表情包拥有表达情感和代替语言的功能,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了表情包文化的传授者。可将安全动画短片中的角色进行提取并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动态表情,将网络热字、热词、热语和交通安全理念相结合,用轻松、调侃和具有幽默感的词语,如“吓死宝宝了”“为您点赞”“转角遇到爱,慢行少伤害”“我不管,反正你得好好开车”等制作成表情包,引导学生对同一话题进行讨论交流,[5]让安全理念更深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此外,运用可视化图片、海报、视频、音频、小程序等讲述交通安全知识,重点围绕交通法律法规、自我保护意识和交通文明行为等方面进行宣传,组织在校学生对逆向骑车、低头走路玩手机、在机动车道打闹嬉戏等交通违规行为进行对照和排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结语

将新媒体动画和交通安全教育相结合,改变了以往单纯讲理论而不注重实践教育的弊端,拉近了大学生与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距离,引起了大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共鸣,提升了学生对交通安全法规的关注度,从而给高校交通安全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动画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