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林昀儒技战术特征研究

2022-10-16王惠洁黎冬华朱弦冰邵莹欣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接发球使用率技战术

王惠洁,宾 悦,黎冬华,朱弦冰,邵莹欣

前言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新生代优秀运动员在大赛中战胜国乒队员的次数不断增加,给国乒的压力不断增大。2018-2022年,2001年出生的中国台北队运动员林昀儒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战胜过马龙、樊振东、王楚钦、林高远、奥恰洛夫等世界顶尖乒乓球运动员。通过观看比赛发现林昀儒强劲的反手拧拉技术给对手带来了很大威胁,争取到了许多得分机会。他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与樊振东苦战7局,最后以3:4负于樊振东,但他在场上技战术的表现与发挥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技术本领,其良好的表现值得我们研究,但就目前来看,对于林昀儒技战术的研究较为稀少。因此,本研究主要对林昀儒在2018-2022年国内外重大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为中国队员今后在大赛上战胜林昀儒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中国队运动员林昀儒2018-2022年2胜2负的比赛技战术表现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的有关资料,掌握对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统计的现状,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并进行归纳梳理,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1.2.2 录像观察法

本文选取2018-2022年林昀儒对阵王楚钦、林高远、樊振东、马龙的四场比赛进行录像观察,统计林昀儒比赛中运用的技战术的数据。

表1 比赛场次情况

统计指标:

发球技术:转/不转球、侧旋发球、急长球、勾手逆旋转发球;

接发球以后技术:正手挑打、反手拧拉、正/反手劈长、正/反手摆短、正/反手拉球、侧身拉球、正/手防、正/反手反攻。

统计线路指标:正手位回直线球、反手位回直线球、正/反手位回斜线球、正/反手位回中路球。

统计落点指标:将对方球台分为九个区,1、2、3区为近网球,4、5、6区为半出台球,7、8、9区为底线球。(如图1)

图1 回球落点示意图

发球后被攻:指本方发球后对方采用进攻技术后导致我方陷入被动,主要技术包括:正手反攻、反手反攻、正手防、反手防。

接球后被攻:指本方接球后对方采用进攻技术后导致我方陷入被动,主要技术包括:正手反攻、反手反攻、正手防、反手防。

1.2.3 四段指标评估法

四段指标评估法是根据乒乓球比赛规则与技战术的逻辑关系构建的,是将比赛分为发球轮与接发球轮,在此基础上将发球轮与接发球轮分为四段,即发抢段、接抢段、相持Ⅰ段和相持Ⅱ段[1]。将四段的使用率、得分率作为指标来评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发挥,从收集的数据中得出运动员的主要技战术特征。本研究将通过林昀儒各段指标的使用率和得分率以及各段技战术的运用特征,对林昀儒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

图2 四段指标统计评估模型结构

本文四段指标评估法计算方法是将运动员四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并对运动员每一段的统计数据中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以每个回合中运动员最后一板的得失分为观察点,各段得失分代码(见表2)

表2 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得失分代码表

各段得分率和使用率指标计算如下:

发抢段得分率=(A1+B1)/(A+B+C2)×100%

发抢段使用率=(A+B+C2)/(A+B+C+D)×100%

接抢段得分率=(X1+Y1)/(X+Y)×100%

接抢段使用率=(X+Y)/(X+Y+Z)×100%

相持Ⅰ段得分率=(C1+D1)/(C1+D)×100%

相持Ⅰ段使用率=(C1+D)/(A+B+C+D)×100%

相持Ⅱ段得分率=Z1/Z×100%

相持Ⅱ段使用率=Z/(X+Y+Z)×100%

本文将林昀儒比赛中所统计出的数据结果与以往学者制定的评估指标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林昀儒四段使用率、得分率指标评估。

表3 男子单打比赛得分率评估标准

表4 男子单打比赛使用率评估标准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林昀儒的4场比赛录像进行数据处理,利用Execl录入所得到的数据,统计林昀儒技战术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林昀儒技战术四段指标的整体分析

以下运用四段指标评估法对林昀儒的4场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林昀儒四段指标的使用率和得分率以及各段指标的百分比,研究林昀儒的技战术运用情况,从而得出林昀儒的技战术整体特征。

通过表5、6的四段指标评估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来看,林昀儒发抢段使用率为高,得分率离优秀仅相差不到1%,因此发抢段是他的优势段和主要得分段。林昀儒在接抢段发挥不稳定,回顾比赛时发现无论是对阵年轻选手还是老将,都较多采用反手拧拉技术进行台内抢攻,所以他接抢段的使用率离高仅差0.2%,但有时进攻位置不佳但仍采用反手拧拉技术,导致回球质量低,给了对手反攻机会。因此,他在第四板时多数处于被动相持状态,最终导致林昀儒在接抢段的得分率较低。最后,因为林昀儒在发抢段和接抢段的使用率都偏高,所以相持Ⅰ段和相持Ⅱ段的使用率均偏低,说明了林昀儒在发抢段以及接抢段是他和对手较量的主要阶段,林昀儒更注重前四板的技战术使用。

表5 林昀儒4场比赛技术发球轮四段指标评估

表6 林昀儒4场比赛技术接发球轮四段指标评估

2.2 林昀儒四段指标技战术的具体分析

2.2.1 林昀儒发球技战术分析

在乒乓球比赛中,发球是集旋转、落点为一体地将本方的战术意图主动、合理地发到对方球台的任何位置,也是乒乓球比赛中唯一一项不受对手制约的主动技术[2]。通过表7、8可以得知林昀儒在4场比赛中共发球195个,其中发球直接得分26分,占发球总数的13.3%。发近网球共计95个,占发球总数的48.7%;发半出台球共计44个,占发球总数的22.6%;发底线球共计46个,占发球总数的23.6%。其中发球落点集中在对方正手近网球,使用率达到20.5%。林昀儒在比赛中运用侧旋发球共计152个,占发球总数的78%;发急长球29个,占发球总数的14.9%;发转/不转球、勾手逆旋转发球共计14个,占发球总数的7.1%。综上所述,林昀儒在比赛中以发对手正手近网球为主,并配合使用急长球打乱对手节奏,为自己争取第三板进攻机会。

表7 林昀儒发球旋转得失分情况统计表

表8 林昀儒发球落点得失分情况统计表

2.2.2 林昀儒第三板技战术分析

在乒乓球战术组合中,前三板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占据了重要地位,是衡量运动员竞技实力的重要指标[3]。分析表9中的数据,林昀儒发球后控制战术为一三板战术组合直接得分最高,占总数的40.9%,第二为发球抢攻战术,占总数的36.8%,最后为发球被攻战术,占总数的22%。林昀儒在发球后控制战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摆短技术,在自身进攻机会较差时,通过使用摆短技术来限制对手的主动进攻。但从使用率来看,林昀儒发球抢攻的战术意识明显高于发球后控制战术,使用率高达64.6%,说明林昀儒一三板技战术的思路是积极上手,具有较强的发球后抢攻意识,通过配合发球控制的变化,为自己进行主动进攻创造机会。

表9 第3板战术得失分、百分比统计表

从表10中的数据可见,林昀儒第三板技术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反手拉球,占总数的25.3%,这是因为对手在回球时,回球至林昀儒的反手位置更多,控制其使用正手抢攻技术。林昀儒发球后第三板侧身拉球的直接得分率最高,为62.5%,说明林昀儒第三板主要依靠进攻技术得分,侧身拉球是其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挑球、拧拉技术的直接得分率为46.7%,说明林昀儒具有较强的台内球抢攻意识,林昀儒反手拧拉技术质量高、弧线低、旋转强、速度快,是其重要的进攻性得分技术。

表10 第3板技术得失分、百分比统计表

2.2.3 林昀儒第五板技战术分析

从表1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林昀儒第五板的技术使用依然选择以进攻技术回球为主,以防守技术回球为辅。林昀儒第五板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为正手拉球,占总数的46.5%,其次为反手拉球,占总数的32.6%,但正手拉球和反手拉球的直接得分率仅为30%和35.7%,说明林昀儒第五板具有较强的连续进攻意识,但是回球的质量并不是很高,以至于其直接得分率普遍较低。

表11 第5板技术得失分、百分比统计表

2.2.4 林昀儒相持Ⅰ段技战术分析

从表12中可以得知林昀儒在相持Ⅰ段中最后一板采用正手回斜线的使用率36.8%,直接得分率高达57.1%;采用反手回直线的使用率23.7%,直接得分率55.5%;从反手回对方中路使用率仅为18.4%,直接得分率高达66.7%。从他的回球线路统计中可知:相持Ⅰ段林昀儒回球线路直接得分率从低到高依次为中路、斜线、直线。通过比赛录像观察和数据分析,总结出林昀儒在相持Ⅰ段最后一板得分套路:一是习惯使用正手拉球、侧身拉球回球到对方的斜线或中路,二是习惯使用反手防、反手反攻、反手撕、反手拉球回球到对方的直线或者中路。

表12 相持Ⅰ段最后一板回球线路得失分统计表

2.2.5 林昀儒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接发球是乒乓球技术中难度系数最高、最难掌握的技术,对比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接发球具有多变性,对制约对手发球质量以及对自身的反攻起着决定性作用[4]。从表13中可以得知林昀儒在4场比赛中的接发球技术包括:挑打、拧拉、摆短、劈长、正手拉球、反手拉球。其中挑打和拧拉116次,占接发球总次数的58.8%;摆短42次,占接发球总数的21.3%;反手拉球25次,占接发球次数12.7%;正手拉球7次,占接发球总数的3.6%;劈长5次,占接发球总数的2.5%。由此可见林昀儒在接发球时使用进攻共计150次,占接球总次数的76.1%。说明了林昀儒接发球技术以进攻技术为主,台内拧拉为进攻技术的主要手段。另外,通过对观看录像发现,林昀儒在接发球时追求过高的回球质量,这也导致了他失误的增加。

表13 林昀儒接发球技术统计表

2.2.6 林昀儒第四板技战术分析

在乒乓球运动中,第四板的主动权取决于第二板的技术运用是否使对方陷入被动,接发球后的第二板和第四板之间的战术组合对攻防转换能力要求较高[5]。从表14的数据中可见,林昀儒在第四板的衔接技术中正、反手反攻技术使用的频率最高,使用率为47%,第二为正、反手防守,使用率为26%,第三为正手拉球,使用率为13%。可见林昀儒通过第二板的进攻技术使球提前进入相持状态,但相持实力与对手有较大差距,得分率普遍偏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林昀儒在年龄和经验上的劣势,使得回球的质量不高,导致正、反手反攻及防守的得分率较低。

表14 第4板技术得失分、百分比统计表

分析表15中的数据可得,林昀儒在第二、四板的衔接战术运用中,三种战术的直接得分率普遍低,其中接球后被攻战术运用得较多,使用率为71.2%。通过观看录像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林昀儒在第二板进攻时的回球质量不高,使得对手反攻机会较多,或因为对对手发球的判断不够清晰,给对手增加了进攻得分的机会。

表15 第4板战术得失分、百分比统计表

2.2.7 林昀儒相持Ⅱ段的技战术运用分析

从表16中可以得知林昀儒在相持Ⅱ段中最后一板采用正手回对方斜线使用率最高,为23.6%,其直线得分率为53.8%,略低于正手回中路直接得分率。反手回球线路使用率从高至低依次为反手——斜线25.5%、反手——中路20%、反手——直线14.5,其中反手回斜线直接得分率最高,达到50%。从他在相持Ⅱ段最后一板所有的回球线路统计中可知:林昀儒回球线路直接得分率从低到高依次为斜线、直线、中路。通过比赛录像观察和数据分析,总结出林昀儒在相持Ⅱ段最后一板得分套路:一是擅长使用正手拉球、侧身拉球回球到对方的斜线或直线,二是擅长使用反手防、反手反攻、反手拉球回球到对方的斜线或中路。

表16 相持Ⅱ段最后一板回球线路得失分统计表

3 结论

3.1 通过四段指标评估法对林昀儒的技战术分析,发现其优势在发抢段和接抢段,劣势为相持Ⅰ段和相持Ⅱ段。

3.2 在发抢段中,林昀儒的发球多以发侧旋至对方正手位近网球,同时结合发急长球来打乱对手节奏的战术使用效果极佳;林昀儒的第三板使用的主要技术为:正、反手拉球和正、反手反攻,进攻线路多为对方斜线,以凶为主,缺乏稳定性。

3.3 在接抢段中,林昀儒的接发球非常主动,反手拧拉技术使用最多,其次是通过摆短限制对方上手,落点以斜线为主。因其第二板使用反手拧拉技术最多,对手在回球时以快带和反拉技术为主,林昀儒的第四板衔接多以正、反手反攻为主要技术。

3.4 在相持阶段中,林昀儒的回球线路多变,使用的主要技术为反攻、拉、防守,但其缺乏稳定性,导致失误较多,说明了林昀儒相持能力较差。

4 建议

4.1 林昀儒的优势在于发抢段,其在发球时长短多变,国乒队员要加强对急长球的看守,降低其偷长球的成功率。

4.2 林昀儒第1-3板技战术组合威胁大,成功率和得分率较高,国乒队员与其对战时要加强接发球的控制,降低林昀儒第3板抢攻的机会,争取优先上手。

4.3 林昀儒在开局阶段进入比赛状态快,与其比赛时要积极调动,使自己尽快进入比赛状态,争取在开局阶段将其压制。

4.4 林昀儒在相持Ⅰ段和相持Ⅱ段表现较差,国乒队员与其对战时要尽可能通过前3板积极上手,使球提前进入相持状态,发挥相持优势。

猜你喜欢

接发球使用率技战术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网球运动中接发球技能的强化探讨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乒乓球削攻结合打法运动员三段技战术分析模型的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