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于翼状胬肉手术患者视力与泪膜功能的影响

2022-10-16李慧吕春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泪膜结膜角膜

李慧 吕春英

翼状胬肉是由外界刺激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均可受累,其形状酷似昆虫翅膀故得此名[1]。翼状胬肉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的赘生组织,角膜被侵犯后随着病情进展日渐增大,甚至覆盖瞳孔,给患者的面部美观度以及泪膜功能、视功能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目前,翼状胬肉患者临床主要采用眼外科手术治疗,并以安全切除胬肉、达到满意光学效果、预防复发为治疗目的[3]。胬肉切除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常用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等特点,但术后复发率较高[4]。因此,探寻一种可靠且安全的技术保障翼状胬肉患者的预后已成为眼科临床学者研究与关注的焦点。有研究指出,胬肉切除术能够损伤角膜上皮,复发率偏高[5]。角膜缘干细胞是具有组织再生与细胞更新能力的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选取自体结膜、角膜与巩膜交界处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有利于角膜结构重构,为角膜缘病灶提供正常分化的干细胞,促进角膜缘功能恢复[6]。2020 年11 月~2021 年10 月本院的44 例翼状胬肉患者在常规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收效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 月~2021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88 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眼科临床指南(第3 版)》[7]中对于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且具有手术适应证;病情处于进行期,病灶入侵深度>2 mm;单眼患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此次治疗及研究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合并青光眼、白内障、泪囊炎、结膜炎、角膜炎、沙眼等其他眼部疾病;存在明显的眼部炎症;有眼部手术史或外伤史;未控制的高血压与糖尿病;精神异常。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1 例;年龄42~73 岁,平均年龄(58.65±3.56)岁;体质量指数(BMI)17.52~28.98kg/m2,平均BMI(23.02±1.56)kg/m2;病程3~20 年,平均病程(8.15±1.98)年;患眼部位:左眼22 例,右眼22 例;侵入角膜缘2.20~4.78 mm,平均侵入角膜缘(3.65±0.48)mm。研究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43~72 岁,平均年龄(58.60±3.48) 岁;BMI 17.50~28.68 kg/m2,平 均BMI(23.00±1.48)kg/m2;病程3~18 年,平均病程(8.10±2.05)年;患眼部位:左眼21 例,右眼23 例;侵入角膜缘2.15~4.85 mm,平均侵入角膜缘(3.63±0.50)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此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两组术前均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河北创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118,规格:5 ml∶24.4 mg)滴眼,1~2滴/次,6次/d,持续使用3~5 d。

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方法:协助患者取平卧体位,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94,规格:20 ml∶80 mg]滴眼,1~4 滴,麻醉表面,之后以利多卡因注射液(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313,规格:5 ml∶0.1 g×5 支)进行结膜浸润麻醉。完成麻醉后,通过开睑器将眼睑撑开,结膜开放弧形切口,在显微镜下使用剪刀将胬肉头、体、颈部充分分离,留取正常组织,剪净胬肉体部与头颈部位的结膜下增生组织,尽量保持角膜与巩膜切面光滑,避免损伤泪道与泪小管。完成后充分止血,缝合创口,加压包扎患眼。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完成胬肉切除后实施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选取角膜缘的植片,要求包含部分透明角膜上皮、角膜缘与结膜缘,长度不可超过1/4 角膜缘周,宽度3~4 mm,其弧长与术面角膜缘相近,之后将植片角膜缘与切除部位的角膜缘侧贴附,并予以间断缝合。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96,规格:3 g)涂眼后加压包扎患眼。

两组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与普拉洛芬滴眼液(山东海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27,规格:5 ml×0.1%)滴眼,1~2 滴/次,3 次/d,直至角膜上皮愈合。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折线,通常为2周左右。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UCVA与CAD、泪膜功能、OSDI 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①UCVA:治疗前后通过电脑验光设备与国际视力表对UCVA 进行检测。②CAD:治疗前后通过角膜曲率设备对CAD 进行检测。③泪膜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SⅠT 与BUT 检测。SⅠT 检测:向患眼眼睑内放入泪液检测试纸,5 min后试纸提示泪液分泌长度,其中10~25 mm/5 min 为正常;BUT 检测方法:将1%荧光素溶液滴入患眼结膜囊内,眨眼3~5 次后平视,显微镜下以3 mm 光线对角膜进行扫视,睁睛时计时,待角膜出现黑斑时停止,记录时长,时间>10 s 为泪膜稳定。④并发症:干眼症、巩膜坏死、结膜出血、眼部刺激症等。⑤治疗前后采用OSDI 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视觉功能、眼部症状、环境刺激等12 个方面,最高100 分,最低0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⑥复发率:随访6 个月,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复发判定标准:患眼角膜创面新生血管与成纤维细胞增生,侵入角膜>1 mm,结膜增厚充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UCVA 与CAD 比较 治疗前,两组UCVA 与CA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UCVA 高于对照组,CAD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CVA 与CAD 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CVA 与CAD 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泪膜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SⅠT与BU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ⅠT 与BUT 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泪膜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泪膜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两组治疗前后OSD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OS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OSD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OSDI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OSD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5两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6 个月,研究组复发2 例(4.55%),对照组复发9 例(20.45%)。研究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P=0.024<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在眼科十分常见,40 岁以上群体的患病率高达13.4%,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普遍认为与年龄、紫外线、遗传、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8]。目前,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重要手段,其中胬肉切除术操作简便、手术用时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9]。然而,单纯胬肉切除术易损伤患者的角膜边缘,且在术后创面愈合不平整、炎症反应、组织水肿等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增加了复发风险[10]。

有研究发现,角膜缘功能异常与干细胞缺失是翼状胬肉手术复发的重要风险因素[11]。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新型技术,角膜干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强,可以抑制结膜下纤维血管与上皮侵入角膜,使切除部位细胞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巩膜上皮组织增生,继而降低复发率[12]。本研究中44 例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应用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UCVA 高于对照组,CAD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够修复与重建角膜上皮细胞,有利于眼表功能恢复,继而保障视功能。同时,恢复期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角膜弹性一致,所以修复角膜后能够维持长期的作用,有效抑制术后散光问题[13]。泪膜是泪液在结膜囊上均匀分布所形成的薄膜,SⅠT 能够反映出泪液分泌情况,BUT 则提示了泪膜的稳定性[14]。治疗后,研究组SⅠT与BUT 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胬肉切除术联合应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眼表环境与屏障功能恢复,并保持角膜与结膜的湿润状态,更利于改善泪膜功能[1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患者眼部自体取材,不仅为手术提供了便利,且能避免机体免疫排斥反应,有利于快速缓解术后症状,继而降低并发症风险[16]。

胬肉切除术遗留的角膜创面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角膜形态,干扰术后视力恢复,增强复发风险[17]。有研究指出,角膜缘干细胞功能萎缩或干细胞缺失能够影响角膜上皮的增殖能力,继而降低角膜屏障功能,促使新生血管再次侵及结膜上皮,导致翼状胬肉复发[18-20]。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角膜缘上皮层周围存在大量干细胞,而干细胞具有促进细胞增生、分裂等作用,利于细胞组织的更新与再生,使血管与上皮向着角膜内生长,有效避免了疾病复发[21-24]。此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以快速覆盖缺损的角膜,改善病变区角膜缺损与角膜上皮缺损等情况,且干细胞能够抑制结膜上皮异常生长,阻断翼状胬肉的增生途径,减少疾病复发风险[25,26]。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OSD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预期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视力、泪膜功能,抑制疾病复发,所以进一步保障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改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的视力与泪膜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泪膜结膜角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蛋白ACE2和TMPRSS2在人结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人工泪液治疗视屏终端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在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眼表对比分析
患者的新选择:人工角膜移植术
猪角膜可替代人角膜移植
改良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泪膜的影响研究
角膜异物193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