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轧钢加热炉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研究

2022-10-14覃永国

冶金能源 2022年5期
关键词:加热炉燃烧器热效率

吴 铠 覃永国 蒙 政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厚板轧钢系统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加热炉燃耗和轧机电耗,加热炉燃耗占中厚板轧钢系统能耗总量的75%~90%,因此,加热炉的技术水平、运行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加热炉主要性能参数

由某中厚板加热炉测试分析可知,该加热炉热效率为39.8%,水平较低。因此,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该加热炉为板坯加热炉,负责轧制前钢坯加热,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炉型:推钢式连续加热炉;

有效尺寸:长度29 670 mm,内宽6 750 mm;

设计生产能力: 110 t/h;

燃料种类:焦炉煤气;

加热钢种: 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等;

板坯规格:长1 800~2 700 mm,厚220 mm,宽900~1 830 mm;

加热温度:1 100~1 200 ℃;

板坯装炉温度:室温~600 ℃;

烟气余热利用:烟道内换热器预热助燃空气;

炉底管冷却方式:汽化冷却。

2 加热炉热效率偏低分析

(1)

物料获得的有效热Q效:

(2)

加热炉热效率η1:

(3)

从式(3)可知,提高助燃空气物理热、减少烟气带走的物理热、减少炉体散热、减少炉门及孔洞的逸气热损失,可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善燃料燃烧过程及炉内传热条件,提高加热炉热效率[1-2]。

2.1 燃料燃烧状况不佳

(1)燃烧器选型不匹配

首先,加热炉燃烧器按燃用高焦混合煤气设计,空燃比为2∶1,而加热炉实际燃用纯焦炉煤气,空燃比为4.05∶1,设计不合理,造成控制效果不佳;其次,燃烧器选型偏大,实际生产时,燃烧器仅在10%~30%的较小开度范围内调节使用,燃烧效果、调节性能差。

(2)空气消耗系数大

检测加热炉炉尾烟气成分,发现烟气中氧含量达到7.61%,计算得空气消耗系数为1.522,空气供给量严重偏高。过剩空气量过大,烟气量增加,带走热损失增大,同时烟气量增大,燃烧温度降低,恶化了炉内传热条件,降低热效率,加热炉能耗升高。

2.2 炉体散热和逸气热损失大

红外测温显示炉体外表面温度平均达到122 ℃,与设计标准要求的炉体外侧温度≤100 ℃差距较大。加热炉出料炉门闭合不紧,未出钢状态下,炉门下方有一条宽约150 mm的缝隙,两个炉门中间也有一定间隙。加热炉还存在个别点密封不好,有热气逸出。根据热平衡测试结果,总逸气热损失达到总供热量的7.32%,是主要热损失项[3]。

2.3 换热器损坏漏风

加热炉燃料(焦炉煤气)中含有少量硫,烟气中的SO3在400 ℃以下会发生低温露点腐蚀。检查发现,烟道内换热器的后几排管子腐蚀锈穿,造成换热器漏风,换热效果不佳,降低了助燃空气预热温度。

2.4 炉尾吸冷风严重

加热炉炉尾烟道上方烟气温度为752 ℃,经过7.2 m长的烟道,到达换热器前的烟气温度降至584 ℃。烟气温度降低了168 ℃,温降大。这是由于进料端吸入的冷风混入烟气中,降低了进入换热器的烟气温度,从而降低了助燃空气预热温度。

2.5 加热炉生产率偏低

单位热耗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如下[1]:

(4)

式中:b为单位热耗,kJ/t;Q0为加热炉空烧保温的热负荷,kJ/h;P为炉子生产率,t/h;K为常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e=2.7183。

根据上式可知,单位热耗随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加热炉单位热耗最低时,称为炉子工作的经济点;当加热炉在靠近经济点两侧区间内运行时,称炉子在经济区工作[1]。经济区内,生产率的波动对单位热耗的影响较小。实际生产过程中,加热炉生产率偏低主要原因为:轧机轧制节奏相对较慢,加热炉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坯料长度短,坯料在炉膛内覆盖面积小,炉底利用率低。对该加热炉统计得出,当生产率为106.4 t/h时,单位热耗最低,为1.01 GJ/t,而该实际生产率为经济点对应生产率的61%。

3 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措施

3.1 加热炉燃烧器合理设计

加热炉上的燃烧器用于燃烧燃料,其性能的好坏、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加热炉的能耗指标的高低。根据加热炉的加热要求、燃料种类、结构形式等,比较不同燃烧器的特征,合理设计、选择及安装使用燃烧器可以节能5%以上[4-5]。

针对加热炉燃烧器选型不合理、燃烧器偏大的问题,利用大修机会进行了改造,对燃烧器进行了重新计算,并联合厂家进行了燃烧器优化设计。改造后,加热炉的燃烧器燃烧能力减小很多,仅为原来的1/3,正常生产情况下,燃烧器的开度基本在50%~80%,加热炉炉温调节工作相对容易,控制精度更加精确,炉内火焰刚度更加合理,炉内温度更加均匀。根据生产统计,比未改造的3号加热炉吨钢煤气消耗减少6%。

3.2 加热炉燃气管路及调节阀改造

加热炉以焦炉煤气为燃料,参考改造前煤气使用量,并按富余量20%进行空煤气管道设计。为减少下部水冷吸热造成钢坯上下表面加热不均的影响,供热分配按上加热42%、下加热58%设计。同时根据重新设计的空煤气管道,选择合适的调节阀、流量计。

3.3 优化空气消耗系数控制

(1)增加炉尾烟气含氧量检测

因加热炉各控制段配置的流量计数据失真,加热炉无法根据流量对空气消耗系数进行精确控制。为此,在加热炉预热段安装了一套烟气含氧量检测仪器,实时检测烟气含氧量,根据烟气含氧量评估空气消耗系数的合理性,并根据结果反馈控制煤气、空气调节阀开度。即通过控制炉尾烟气含氧量,实现对空气消耗系数的控制。

(2)合理控制空气消耗系数

如前所述,空气供给量过高,造成能耗升高。一般的,常规烧嘴的空气消耗系数应控制在1.05~1.25,具体要结合实际确定。对于不同加热炉、不同燃烧器空气消耗系数有所不同,控制不合理还会影响产品加热质量。结合实际,在确保燃料完全燃烧、满足加热质量的前提下,目前加热炉烟气含氧量控制目标为1.0%~3.5%,即空气消耗系数为1.05~1.16。

3.4 强化炉内传热

在加热炉内壁表面涂刷黑度大的涂料,相对浇注料内壁(黑度为0.86~0.92),这些涂料的黑度达到0.98[6]。涂刷后,可以提高导来辐射系数,强化炉内的辐射传热,有助于更多的热量被钢坯吸收。

增加或修复隔墙。在炉底、炉顶设置隔墙,以增强炉气流动时的扰动,使炉气对流换热由微弱的层流流动变为紊流流动,增强对流换热。

3.5 提高生产节奏

(1)缩短钢坯加热时间

经多次试验、调整,在确保坯料加热质量的前提下,将优碳板、普板、低合金坯料的加热时间缩短20~30 min,使加热炉在经济区工作。

(2)优化轧制工艺

针对轧机轧制节奏较慢问题,首先,考虑设备能力,适当加大道次压下量,减少轧制道次,提高节奏;其次,调整轧后冷却过程,提高终轧温度,缩短了控制终轧温度的等待时间,提高生产节奏。

3.6 加强维护管理

(1)利用加热炉大修机会,增加了炉墙厚度,每侧炉墙增加114 mm的保温砖,使炉侧外表面温度降至96 ℃。

(2)更换腐蚀漏气的换热器。

(3)改造出料端炉门,加宽加高炉门,加大炉门行程,确保炉门关闭到位;两扇炉门之间,增加相互错开的交叉挡板,整体解决出料端炉门密封不严问题。

(4)加强管理,封堵加热炉冒火、蹿火点,优化出钢操作控制,要求炉门不可提前打开,钢坯出炉后必须及时关闭炉门,减少炉门打开时间。规范炉膛压力,结合观察,将炉膛压力控制在15~30 Pa较为合适,既不会吸冷风也不会造成炉气外逸。降低炉尾炉门开度,减少炉尾吸入冷风。

4 结语

针对轧钢加热炉热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加热炉大修机会进行改造。对加热炉燃烧器、空煤气管路、调节阀进行改造;增加烟气含氧量检测,实现空燃比的合理控制;缩短钢坯加热时间,提高生产节奏,使炉子工作点向经济区靠拢;加强炉子维护、加强管理,减少热损失。通过上述措施,加热炉热效率提高到了47.6%,单位热耗从1.41 GJ/t降至1.23 GJ/t,降低了12.8%,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加热炉燃烧器热效率
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中燃烧器监管要求
数值模拟研究燃烧器重要参数的影响
我国研制出热效率突破50%的柴油发动机
加热炉小排量下的间歇运行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1000MW等级机组旋流燃烧器安全应用分析
汽油机45%~50%热效率的技术发展研究
国产发动机将更“绿”
可燃烧多种燃料的混烧燃烧器专利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