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感染性临床输血不良反应81例回顾性分析

2022-10-14段丽华张伟丽时珊珊孙彦奇张厚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本院白细胞血浆

段丽华 张伟丽 时珊珊 孙彦奇 张厚毅

1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输血科,滕州 277500;2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滕州 277500

输血是快速纠正临床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手段是任何临床药物都无法替代的[1-2]。输血为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率[3]。虽然输血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形式,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干预,但输血并发症的风险仍然存在,由于外来血液成分的抗原性和储存过程中血液的变性,进入体内后容易引起发热、寒战、过敏等不良反应,尤其是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3]。对于疑似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要早期快速识别,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然而,输血反应可能难以识别和诊断,因为它们可能表现为非特异性,通常有重叠症状[4]。所以需要医护人员总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1 例临床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室分布、时间分布、年龄分布、血型及血制品种类分布等,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通过医院瑞美实验室系统提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输血24 608 人次,输血科共收到临床回报的输血不良反应记录为81 例,血液制剂来自均来自枣庄市血站中心血站,无外地紧急调配血液制剂,所有血制品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进行运输、储存和使用。

2、方法

2.1、输血相关记录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5]通知要求,当临床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需医师按照流程规范上报,具体流程为:需要输血的患者由医生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后,由输血科填写《发血记录单》严格按照流程发血,护士通过医院瑞美临床输血系统详细记录患者输血情况,并把《输血观察记录单》打印后在病历中保存。患者如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护士要保留输血袋,24 h 内由临床医师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上报输血科;填写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诊断,输注的血液种类,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血袋号,输入血液总量,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处理情况,患者的输血史、妊娠史等。输血科对上报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实行月总结、季度总结、年度总结,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通过院内网反馈。

2.2、操作规范 为预防和及时发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给予及时处理,医院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输血过程中,护士严格进行双人核对,无菌操作,并根据规范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果临床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主管医师通过院内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表》上报输血科。输血科立即对有输血反应的余血和相应患者所留取的血样进行复查和检测,并将患者和献血者标本进行输血相容性复查,包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Rh(D)定型与ABO 正反定型、不完全抗体检测、相容性试验等,以便及时查找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次数/用血人次数×100%。

3、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

(1)发热反应:患者输血前无发热症状,输血时或输血后1~2 h 内体温升高1 ℃以上,发热症状与原发病无关。(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也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轻度的输血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皮肤瘙痒或局部血管性水肿,一般发生在输血后4 h 内,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全身性过敏反应,最显著的特征是低血压,休克甚至呼吸功能衰竭,通常发生在输血开始后不久[5]。(3)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在输血期间或完成输血后可出现面部潮红、呼吸困难、脉搏快速而微弱、全身莫名疼痛(以腰部疼痛更为敏感)、棕色尿液、寒战及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6]。(4)循环负荷过重:输血时或输血后1 h 以内,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沫痰、坐立不安、出汗、双肺均有湿啰音等。

4、统计学方法

以WPS Office 2022 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不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

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输血共24 608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无溶血反应病例。81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男25例、女56例。女性不良反应患者中有孕产史42 例(75.0%),无孕产史14 例(25.0%)。不良反应患者中有输血史54 例(66.7%),无输血史27 例(33.3%)。81 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A 型血患者24 例(29.7%),B 型血患者21 例(25.9%),AB 型患者15 例(18.5%),O 型血患者21 例(25.9%),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血型分布A>B=O>AB。

2、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科室分布

81 例输血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产科[20 例(24.69%)]和妇科[15 例(18.52%)],其次为创伤外科和血液内科,均为6例(7.41%),其他科室共34例(41.97%)。

3、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分布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小年龄为1 岁,最大年龄为89 岁,主要集中在20~<60 岁,占输血不良反应总数的69.62%,详见表1。

表1 2018—2021年81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4、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年度分布

4 年间2018 年、2020 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共54 例,占总数的66.7%;2019 年和 2021 年较少,共27 例,占总数的33.3%;不同年份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8,P<0.05)。具体见表2。

表2 2018—2021年81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年度分布情况[例(%)]

5、输血不良反应血液制品种类分布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种类从高到低为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0.66%)、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31%)、病毒灭活冰冻血浆(0.31%),其他血液制品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病毒灭活冰冻血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2018—2021年81例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种类分布情况[例(%)]

讨 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临床中发生的与输注全血或其成分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等[6]。虽然血液经过严格的程序,如筛查和检测,但仍有输血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7]。有些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是轻微无症状的,但是有些严重的反应可能是致命的[8]。所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报道中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反应仍然是最常见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9]。随着输血学科的发展,成分输血已全面普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下降,输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社会关注度日益增加。回顾性分析本院4 年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这与杨芳年等[10]的研究相一致。

通过对本院81 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本院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均发生率为0.33%,低于有关输血不良反应报道[11]。本院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均为非感染性的,说明在临床输血中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做得很好,同样也说明血液从献血者采集到分离再到保存未发生污染现象。通过对本院各临床科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良反应低的原因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1)临床科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未上报;(2)较轻型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被临床医护人员忽略;(3)通过微信线上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临床科室输血前有预防性用药,特别是手术室麻醉科和血液内科,可能导致部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被掩盖;(4)此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率低;(5)采取的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不是重症医学科、血液科、创伤外科等用血量大的科室,而是产科[20 例(24.69%)]和妇科[15 例(18.52%)];而且有输血史54 例(66.7%),无输血史27 例(33.3%)。这说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输血史及妊娠史有关,即当多次或反复输血时,刺激受血者的抗IgA 抗体,再次输血时产生血浆蛋白质免疫反应,就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多次妊娠体内产生了IgA 同种异性抗体,同样会引起严重过敏反应,这与李娅等[12]的研究相一致。

本研究显示2018 年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2%,明显高于2019 年的0.21%、2020 年的0.39%、2021 年的0.21%,并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2019 年起输血科严格按照用血指征发血,按照最新的规范与指南修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全员培训并考核。定期到临床科室追踪用血流程,并在输血前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从而控制血浆、血小板与冷沉淀滥用。医院回报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输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主要为过敏反应,可能是由于血小板血型抗原与患者的血小板同种异体反应,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也可能是因为血小板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血浆成分,而血浆中的血浆蛋白会引起过敏反应。其次是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主要是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这也可能是因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品中残留有少量的白细胞导致过敏反应,血浆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与血小板大体一致,都是由于血浆蛋白引起的反应。本研究分析显示输注血浆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产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病因。非免疫性原因是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储存期间细胞因子在产品中的积累,输注时引起发热反应。免疫原因是受血者反复输入与自身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相合的血液成分,刺激受血者体内产生同种异型的HLA 抗体,再次输血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促使白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并释放出内源性致热源从而引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3]。

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本院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改进:(1)通过绩效奖励方法提高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率;(2)重点监测输血较多的科室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如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手术室、消化内科等,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漏报情况出现,从而达到临床数据的真实可靠,为预防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分析依据;(3)对医院合作的采供血机构加强沟通,重点对有曾经接受过输血的献血者及有多次妊娠史的女性献血者增加抗体筛查检测;(4)重点开展自体输血,特别是重大手术患者如需要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等,尽量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5)输血科对临床输血重点科室加强培训,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双人核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输血。

总之,临床输血作为救治危重症患者一项行之有效治疗措施,临床医生严格掌握输血原则和指征,合理用血,同时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提倡自体输血。医务人员还要掌握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减少输血风险及输血误差率[14-15]。但是本研究为单中心项目,样本量较少,在临床调查中发现对于一些反应较轻的输血不良反应出现漏报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应实施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奖励制度,重点关注输血次数较多的患者,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性使用药物,从而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本院白细胞血浆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白细胞总是低是有病吗?
逼中小学生卖血的背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
神圣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