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趣化理念联合心理暗示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2022-10-13王莉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6期
关键词:紫癜童趣过敏性

王莉

过敏性紫癜为儿科临床上常见的微血管变态性疾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主要以皮肤紫癜、胃肠道出血、关节痛及关节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儿童过敏性紫癜病情迁延,容易反复,可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治疗期间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预后至关重要[2-3]。但由于小儿缺乏对外界的自主化认知,加上疾病和治疗引起的不适,使患儿无法像成年人一样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拒绝治疗[4]。常规的护理模式过于关注疾病本身,且多以成人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忽略了儿童生理,尤其是心理水平与成人的差异,往往护理效果欠佳,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甚至治疗效果。因此如何采取合适有效的护理方案对过敏性紫癜儿童实施干预一直是广大临床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5]。童趣化理念及心理暗示均为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心理护理模式,近年来在多种儿童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均取得了较显著的护理效果,但关于其联合应用效果及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就童趣化理念联合心理暗示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临床应用及对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5 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及辅助检查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且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发布的文献[6]《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中过敏性紫癜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为首次患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免疫疾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家族性出血史;(3)合并精神异常、语言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4)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按照系统抽样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研究内容表示理解。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予以完善相关检查及常规过敏性紫癜治疗,入院后第1 天开始对所有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予以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症状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以童趣化理念及心理暗示理念为导向联合实施童趣化和心理暗示干预,具体实施步骤及内容如下。(1)童趣化干预:①童趣化健康宣教,入院后首先评估患儿的个人性格特征,采用童趣化的沟通方式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对患儿的情感需求、情绪状态及内心变化予以掌握并进行相关记录,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参考卡通手绘的方式。相关知识要向孩子展示和讲解,讲解的语言要尽量幽默夸张,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讲解完毕10 min 后,鼓励患儿复述手绘内容和相关的护理信息,并且复述正确的或报告良好的孩子将获得红花贴纸和漫画书等小礼物。对于重复错误的孩子,护理人员应再次解释,并鼓励他们同意,进一步加深孩子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用归纳式提问来鼓励孩子描述他们在患病期间的行为,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无需在意患儿语言的条理性和结构性,应给予患儿足够的鼓励,同时对患儿的表述过程用手机录制。患儿表述完毕后,应在15 min 内指出患儿表述中的不良行为和正确行为。最后将录制的视频向患儿播放,让患儿对自己描述的行为进行评价,通过对笑脸的正确评价和对哭脸的错误评价,加强孩子对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的理解和记忆。②童趣化心理干预,可采用童话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将故事中勇敢、坚强、乐观的人物介绍给孩子,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用力量和乐观去面对困难和疾病。(2)心理暗示护理:①环境暗示,保持患儿病房的环境整洁,注意室内温度和通风,把病房的墙壁涂上颜色,画卡通人物,使病房变得童趣化更加温馨。②语言暗示,医护人员在每天查房时,要主动与孩子及其家人沟通,给予“孩子今天真好”“孩子恢复得很快,精神好多了”“父母,你们辛苦了”等正面话语。③态度暗示,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及家属时需面带微笑,态度温和,用亲切和关心的言语与患儿及家属交流。工作时应严肃认真,解释病情时应耐心,对于患儿家属出现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并及时处理。④操作技能暗示,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操作技能能力,在对患儿进行皮肤护理等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娴熟,尽量避免因操作给患儿造成痛苦。实施童趣化及心理暗示护理的护理人员均为本院本科及以上且具备中级护师职称的具有5 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优秀护士,且均统一参加了本院童趣化护理及心理暗示护理的相关培训及考核,并考核合格。干预过程中由护士长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及评价,每周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工作落实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及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效落实。所有患儿均予以实施护理干预持续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评价。DSRSC 量表共包括18 个评价条目,使用3 分制(0~2 分)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估,所有条目得分之和即为DSRSC 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的抑郁情绪越严重[7]。SCARED 量表包括5 个维度: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以及躯体化/惊恐共41 个评价条目,使用3 分制(0~2 分)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估,所有条目得分之和即为SCARED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焦虑情绪越严重[8]。CBCL量表为儿童心理治疗的客观评价量表,由家长填写。该量表包括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问题及攻击性行为8 个分量表共113 个评价条目,每个条目采用3 级评分法(0~2 分),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患儿的得分越高,表示其行问题越大,心理质量越差[9]。(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采用PedsQL4.0 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4.0)对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生理、情感、社会及角色功能在内的4 个评价维度共23 个条目,单个条目使用5 分制(0~4)评分法进行评分,每个维度换算为0~100 分,分值越高,患儿的生存质量越高。(3)比较两组护理效果。①显效:患儿紫癜、胃肠道不适及关节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患儿紫癜、胃肠道不适及关节疼痛等症状较干预前明显好转;③无效:患儿干预后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心理状态及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DSRSC 评分、SCARED 评分、CBCL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DSRSC 评分、SCARED 评分、CBCL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及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及行为评分比较[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P=0.026),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例(%)]

2.4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为临床上常见的儿科感染性变态反应疾病,其可对患儿的关节、肾脏及肠胃等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患儿表现出关节疼痛、恶心呕吐及便血等表现[10]。目前关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说法。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控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严重者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11]。许多研究指出,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的同时予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预后恢复[12-13]。但许多研究均指出,由于小儿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对外界的自主化认知,因此传统的健康教育口头宣教模式无法使患儿较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保护技能[14-15]。此外,陌生的病房环境及疾病和治疗造成的不适,容易使患儿缺乏安全感,烦躁不安,表现出焦虑甚至恐惧等负性情绪,不愿意配合治疗甚至对医护人员产生厌烦,严重影响患儿的疾病治疗及预后恢复[15]。因此,如何选择合适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护理干预,一直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工作的重点[16]。

本研究采用童趣化理念和心理暗示理念对本院收治的45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护理干预,针对患儿对世界认识的特点,评估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通过引入童趣化的事物和话题对患儿实施健康宣教,从而有效激发患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调动其内心的学习兴趣。童趣化的绘图讲解及复述知识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加深孩子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记忆,并能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效率,积极接受相关治疗[17]。此外,采用童趣化的语言可以拉近孩子与医护人员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护士的亲切和关怀,从而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逐渐消除厌烦和恐惧感,并主动配合治疗任务[18]。而小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会与周围的人互动,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认识世界,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新三观[19]。此阶段采用童趣理念,言传身教,最大程度调动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达到高效健康教育的目的。王丽婵等[19]、朱丹丹等[20]研究均认为,过敏性紫癜患儿通过童趣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本研究采用童趣化理念和心理暗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心理状态、病情改善情况及生存质量均显著优于仅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儿(P<0.05),该结果与王丽婵等[19]、朱丹丹等[20]结论相符合。

心理暗示是人的心理特性,指人在受到他人或外界的愿望、情绪、态度和观念影响而表现出的心理特点,既可以是言语的直接暗示,也可以是态度行为、操作技能上的间接暗示[21-22]。近年来,心理暗示被应用在多种疾病的护理干预中,均体现出了独特的应用价值[23-24]。本研究将心理暗示应用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护理中,通过为患儿创造一个童趣化、卡通化及彩色化病房环境的暗示方式,让病房更温馨,让孩子和家人感受到本院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从而更加认可和配合治疗。采用积极的语言暗示与实物相比,能够给人脑更兴奋的刺激,一句“小朋友恢复得不错”的话语暗示能够极大的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的信心,使其心理状态逐渐趋于良好。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展现出的微笑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能够使患儿及家属感到亲切和温暖,从而对医护人员给予更多信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轻柔、娴熟的操作技暗示能够使患儿及家属感受出医护人员较高的职业水平,从而对接下来的治疗充满信心,更主动接受和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童趣化理念及心理暗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紫癜童趣过敏性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童趣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童趣照相薄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