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几点理解

2022-10-13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王从斌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标议题思政

文/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 王从斌

近几年,如何开展议题式教学成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但不少一线思政课教师对于议题和议题式教学的理解还不是非常清晰。接下来,作者将以一线思政课教师的视角,从课标、课程和课堂三个方面对议题式教学进行解读。

一、议题式教学在课标中的表述

2017年12月29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于2020年进行了修订。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又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是,不管是在高中阶段,还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均有为思政课量身打造的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思政课标》”)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道法课标》”)。在这两个课标中,有多处关于“议题”和“议题式教学”的表述。

1.议题及议题式教学的提出

《高中思政课标》在“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中的“(二)基本理念”的“3.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里提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在“三、课程结构”中的“(二)结构”的必修课程部分提出“基于必修课程强调实践体验的要求,采取内容与活动相互嵌入的组合方式。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减少学科内容的学习时间,而是要求采取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学习学科内容。为此,在对接内容要求的教学提示中,以议题的方式提示课程内容,并提出多种活动建议,供课程实施时选择”。在“四、课程内容”中的“(一)必修课程”的“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2:经济与社会”“模块3:政治与法治”“模块4:哲学与文化”中,于“教学提示”部分列示了35个议题;在“(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2:法律与生活”中,于“教学提示”部分列示了1个议题。在“六、实施建议”中的“(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列示了4个案例,每个案例中都有1个议题,共计4个。其中,在“1.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对议题进行了阐释:“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并进行序列化处理。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还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因为明确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要围绕议题,所以我们就可以称这种围绕议题进行设计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议题式教学”。

2022年版《道法课标》也在“六、课程实施”的“(一)教学建议”的“4.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中提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

2.议题及议题式教学的呈现

在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两个课程标准中,对于议题及议题式教学的表述主要集中在《高中思政课标》之中,具体呈现如下:

在“四、课程内容”的“(一)必修课程”部分的“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7个议题,分别是“1.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中以“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为议题,探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阶段;以“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为议题,探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为议题,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是否有悖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为议题,探究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中以“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议题,探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探究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以“为什么要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为议题,探究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模块2:经济与社会” 中共6个议题,分别是“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中以“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议题,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以“为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为议题,探究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道理,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以“怎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议题,探究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目标。“2.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以“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议题,探究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议题,探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意义和途径;以“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为议题,探究实现共同富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和途径。

“模块3:政治与法治” 中共11个议题,分别是“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以“怎样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意义;以“如何理解依法行政”为议题,探究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方式。“2.人民当家作主”中以“怎样看人大代表的作用”为议题,探究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一委两院”的职权及其关系,感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以“协商民主有什么优势”为议题,探究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以及协商民主的意义和价值;以“我国各族人民怎样和睦相处”为议题,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意义,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我们怎样当家作主”为议题,探究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和方式。“3.依法治国”中以“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途径”为议题,探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意义,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以“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为议题,探究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意义;以“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为议题,探究司法公正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体现公正司法的制度和措施;以“法治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为议题,探究法治与生活、法治与道德的关系,认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模块4:哲学与文化” 中共11个议题,分别是“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中以“哲学有什么用”为议题,探究哲学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议题,探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以“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议题,探究实事求是的观点;以“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为议题,探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义。“2.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以“人们为什么有不同的价值观”为议题,探究价值判断的依据和意义;以“面对价值冲突如何选择”为议题,探究生活中进行价值选择的标准;以“劳动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何意义”为议题,探究劳动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怎样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议题,探究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中以“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为议题,探究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意义;以“文化创新靠什么”为议题,探究文化创新的动力和途径。

《高中思政课标》除了在“(一)必修课程”部分列示的35个议题之外, 还在“(二)选择性必修课程”部分的“模块2:法律与生活”里的“教学提示”中要求以“常回家看看为什么要立法”为议题,引用自己的经验或家人的感受,说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不过,在“(三)选修课程”的三个模块中,没有列示议题。

另外,在“六、实施建议”的“(一)教学与评价建议”的四个建议中各列举了一个案例,每个案例都列示了一个议题。议题内容见表1:

表1

综上,《高中思政课标》中共计列示了40个议题。

2022年版《道法课标》在“四、课程内容”的“第四学段(7~9年级)”中提出了五个学习主题,并在其“教学提示”里共计列示了35个议题,为了方便一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学习领会,笔者对议题内容进行了整理,详见表2、3、4、5、6:

表2 第一个学习主题“教学提示”中的议题(5个)

表3 第二个学习主题“教学提示”中的议题(16个)

表4 第三个学习主题“教学提示”中的议题(5个)

表5 第四个学习主题“教学提示”中的议题(5个)

表6 第五个学习主题“教学提示”中的议题(4个)

但在2022年版《道法课标》“四、课程内容”中的另外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的教学提示中并未列示议题,由此可以看出,议题式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初中和高中学生。

二、议题式教学在课程中的价值

《高中思政课标》和2022年版《道法课标》给一线思政课教师列示了议题,并提出了进行议题式教学的建议。那么,课标中提出的议题和议题式教学的建议,其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1.议题式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向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而议题式教学围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展开,其所涉议题大多也围绕以上教育内容进行设置,因此十分有利于帮助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并且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思政课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益探索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首次提出了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反映在《高中思政课标》中,便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共计四个;在2022年版《道法课标》中,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有“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共计五个。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对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来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革新教学方式,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在教学中“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和发表自身看法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由此向着正确的方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3.议题式教学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之后的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那么,作为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画出“底色”和“亮色”的中小学思政课来说,该如何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打好思想和理论基础呢?

以前,个别教师认为“教政治很简单,对着书本画圈圈”,然而这样的“思政课”能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思政课要肩负起职责,为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进行精心的引导和栽培,并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本学科特征,使课程内容“活起来”,变“画圈圈”为“多谈谈”。议题的特点是:既具有开放性,又具备引领性;既体现教学的重点,又针对学习的难点。因此,议题式教学应多采用图说、讲述故事、分享感悟、查阅资料、搜集材料、专家讲座、问卷调查或访谈、征文比赛、调研、组织讨论、亲身体验等方式,鼓励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利用素材、运用不同视角表达不同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自身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也为思政课“活起来”提供可能。

4.议题式教学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思政课教师的思维要活跃,要学会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创新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可以留下深刻印象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教师还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思政课上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就目前而言,议题式教学就是相对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小学学生,其身心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思政课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设计教学方法,采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议题,创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思政课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议题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那么,思政课教师应该如何运用《高中思政课标》和2022年版《道法课标》中列示的议题来创新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师首先应对议题和议题式教学的含义要有一定的认知,因为只有正确理解了议题,才能正确认识议题式教学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议题及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因素彼此之间的关系,避免议题式教学流于形式。

1.主题与议题

“主题”,《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其解释的意思有三个,即“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泛指谈话、文件、会议等的主要内容”“主标题”;对“议题”的解释则只有一个,即“会议讨论的题目”。中小学思政课中所涉及的“议题”和“主题”显然是引申了词典中原有的意思,与其中的原意并非完全一致。

就《高中思政课标》而言,可以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的“模块”作为主题,也可以将模块中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等课程内容作为主题。

就2022年版《道法课标》而言,“主题”主要是就课程内容而言的“学习主题”,第一学段(1~2年级)主要有“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五个学习主题;第二学段(3~4年级)主要有“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五个学习主题;第三学段(5~6年级)主要有“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五个学习主题;第四学段(7~9年级)主要有“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五个学习主题。

而思政课标中的议题,主要是对应课程内容或者课程内容中的学习主题进行教学提示的列示。即,“议题”通常是针对“主题”的某一部分进行拓展的,这是议题与主题的联系。但议题又不同于主题,议题是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度探索的一个“牛鼻子”,且议题式教学是围绕着议题才能展开的活动。

2.议题与问题

议题通常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议题如“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哲学有什么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们为什么有不同的价值观”“文化的力量有多大”“文化创新靠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何铸牢自我保护的防火墙”“如何理解‘学以成人’”“如何理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等,其本身就是问题;有的议题以“问题组”的形式出现,如《高中思政课标》第43页的“案例1”,其议题是“如何理解校训的价值追求?”,该议题还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校训确立的根据是什么?”“校训对学校教书育人产生了哪些影响?”;有的议题虽然不是以问题的形式列示的,如《高中思政课标》第45页“案例2”的议题“‘互联网+’时代的理性抉择”,但它还是会设置一些辨析问题。同样以“案例2”为例,其设置了“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利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利弊?”“高中学生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就是三个辨析问题。

虽然议题中通常包括问题或问题组,但问题只是议题的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议题除了问题之外,还应有丰富多彩的情境或背景材料,以及围绕议题进行设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环节,并以活动为载体,能够使学习内容生活化、生动化、结构化的元素,由此体现出议题式教学的特点和优点。

3.议题与辩题

辩题通常被认作是“争议性话题”,其往往包含一个两难的选择,比如“海因茨偷药”*的故事,究竟是选择遵守法律,还是选择维护个人生命的权利?其实这个问题并无标准答案。学生只要通过对这个“争议性话题”即“偷药或者不偷药”进行辨析,并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遵守法律和维护个人权利的深度理解即可。而议题,有的可以是辩题,比如议题“面对价值冲突如何选择”,可以针对“价值两难”的情况,辩论价值评价中的“动机论”和“效果论”。但并非所有的议题都一定是辩题,或者只把“争议性话题”作为议题。议题式教学中的议题当然可以是“争议性话题”,但不能一味地追求所有的议题均有“争议性”。因为,议题的“议”只是载体,更重要的是通过议题和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不能本末倒置。

最后需要提醒一线思政课教师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固然可以自己设计议题,创设情境进行议题式教学,但千万不要忽略《高中思政课标》和2022年版《道法课标》中的议题,要基于对这两部课标的理解,开展议题式教学。

猜你喜欢

课标议题思政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