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扶贫时代”的预防返贫长效机制研究
——以湖南省L 县A 社区为例

2022-10-13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5期
关键词:搬迁户贫困户社区

赵 娇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1)

返贫是指贫困人口脱贫后,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重返贫困。预防返贫是2020 年11 月23 日我国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后“后脱贫时代”的重要议题。

1.“后扶贫时代”预防返贫研究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 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 万存在致贫风险”。

历史上,贫困户(县)脱贫后,返贫的现象普遍。1986 年,石门县22000 户贫困家庭在脱贫两年后返贫;1988 年,贫困县脱贫后大量返贫。总体而言,返贫区域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扶贫政策不当、自然灾害冲击、社会保障不健全、贫困户观念落后、农村经济自身的脆弱性等。

2.概念定义

2.1 返贫

郑会霞从贫困治理的角度,将“返贫”定义为“贫困个体在扶贫政策、扶贫资源叠加作用推动下,达到国家脱贫标准实现脱贫后,因劳动技能、内生动力、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原因而导致自身脱贫脆弱性,在某些不特定因素共同作用下由脱贫重新返回贫困状态。”

2.2 后扶贫时代

揭志辉在《2020 年后农村可持续脱贫治理研究——以湖北省L 县为例》中将“后扶贫时代”明确定义为“2020年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味着我国贫困治理一个阶段的结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即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

3.调研地简介

本研究选取的调查地是湖南省L 县。L 县地广山多,是国家级贫困县。A 社区是我国精准扶贫背景下由L 县政府开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共安置搬迁群众1391 户5432 人,涉及20 个乡镇,187 个自然村。在“有服务,家庭安居;有就业,工作安定;有产业,收入安稳;有动力,生活安心”的“四有四安”指导下成为全省扶贫交流示范基地并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荣誉。

4.L 县A 社区预防返贫机制建设现状

L 县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积极落实上级各项规定,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等各个方面推出了各项举措,建立了一整套帮助脱贫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后续工作中去完善的内容。

4.1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目前,A 社区内超市、银行、幼儿园、垃圾转运站完备,健身娱乐设施俱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社保、民政、卫健教育、户籍、不动产登记等窗口,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并建立了阅览室、图书室、棋牌室、信访接待室、法律咨询及矛盾纠纷调处室、家政服务室、社区讲习室以及青年之家、老年之家。

4.2 产业帮扶:多渠道但覆盖不足

农村贫困人口搬迁进社区,首先面临的是经济问题。政府为了贫困人口的开源节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社区引进扶贫车间、提供扶贫特岗、水电费减免、建立农业合作社、门面出租、开辟微型菜地等,但帮助有限。

为促进A社区的搬迁户的就业,县政府积极拓展渠道。首先是对接广州、长沙等地,开展“订单式”劳务输出;其次是创造条件,就近就业。为此,政府创办了扶贫车间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现社区有美桀电子、德云服饰两家扶贫车间;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2600 多亩,集瓜果蔬菜种植采摘、水库休闲度假、中药材种植等于一体,并与沅陵大曲酒厂签订了高粱种植订单协议;三是开设扶贫特岗。四是建设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基地,促进本地就业。社区目前已经(1)成立生态种养合作社,发展300 亩蔬菜种植基地。(2)利用社区周边茶园,挂牌成立劳务协助基地。(3)打造农科所养鱼垂钓基地。(4)借用公益林,成立林下养鸡场。(5)建设林下养羊基地。五是充分利用周边闲置土地,打造“微菜园”,搬迁户可每户分到30 平米的土地,根据需求耕种作物。

政府针对贫困户增收的举措在推行过程中体现出覆盖人群有限的局限。据笔者调研:扶贫车间工种对视力有要求;扶贫特岗对体力(如小区保安)、文化程度(如超市设立的特岗要求人员必须识字、会操作电脑结账等)有要求。这种情况下,一般年纪稍长的人员无法就业,成为家庭闲散人员。而在农村,这样的人群,是家庭重要的劳动力。旨在为贫困户提供便利的出租门面,面临客源少的问题,小区一层门面每月每平方米租金有6 元/12 元/15 元三档,面积从35.3 平方米到300 多平方米不等,价格相对城中心来说便宜。但是该小区毕竟离城中心四分钟车程,人流稀少,基本为小区自主消费,因此租赁这样的门面对贫困户来说有风险,小区可见大量闲置门面。微型菜地则受限于地理位置,以砂土为主,收成不稳定。

4.3 组织建设到位

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地的组织建设体现了社区的管理水平。目前,社区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和两个支部,共6 个党小组:社区管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下设5 个网格和52 个楼栋长),物业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设立“一战两委四会”,分别为群众工作站(一站)、党支部和和业主委员会(两委)和红白喜事理事会、经济发展互助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志愿者协会(四会)。建立了综合管理办公室,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不乏经验丰富的支书和选调生等新鲜血液。社区还拟定了治安管理制度、主要设施维修服务办法、市容市貌管理制度、环卫工人考核制度、保安考核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楼栋保洁员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4.4 基金建设托底

针对贫困户的痛点难点,为预防贫困户因灾因病返贫,县政府拟定了详细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办法,建立了年度总额199 万的“关爱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县里异地扶贫搬迁户和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其中99 万元用于A 社区。该社区具体政策如下:

表1 L县A社区“关爱基金“救助政策简表

基础设施维护 施工企业维护,上报基金管理组,研究解决子女被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录取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1000元

4.5 医疗保障

社区单独设立卫生室,同时,建立了随医就诊制度、急救应急制度。社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存放《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社区重症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残疾人等名单,对老年人也有专门的信息归档。

对于脱贫户而言,精力和财富的极度匮乏,无力兼顾健康与收入,发展能力十分有限。一方面家庭收入依赖年轻男子一人的收入;另一方面,经济支柱无钱买保险,卫生知识和预防能力欠缺,经受巨大的健康风险。陷入贫穷与高风险的恶性循环,天灾人祸更是无力阻挡,成为因灾返贫、因病返贫的高风险人群,确保推行高效而廉价的医疗救助十分迫切。

4.6 教育投入

为保障社区孩子的教育,建立了社区幼儿园,园内设施完善,教育内容丰富。如县公安局交管中心宣教民警在此社区幼儿园开展“知危险、会避险”为主题的交通安全课;团县委组织还组织了“伙伴计划”活动,采用“社工+团干部+志愿者”协作机制,为服务对象提供上学期间“四点半”课后辅导、假期素质拓展等。此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博物馆)的老师还开展了给留守儿童传承山歌的活动。

然而教育投入不仅仅针对幼儿、青少年的教育,也应当包含成年人的“再教育”。由自由的乡村生活转向社区生活,部分搬迁户不太适应,对此要积极开展安全健康知识、法律法规、政策等的宣传工作,提高社区搬迁人口素质,帮助其更好、更快地融入社区生活。社区办公室工作人员a 说:“我们有的群众,在农村生活惯了,铲起垃圾就从楼上扬下来了。我们要上门走访、劝诫,经过劝导,还是收敛一点了。但有时候一点灰啊、小果皮什么的还是往下丢!一个扶贫搬迁社区,千户人口,也不是个个都有素质的,小偷小摸行为是有的,打架扯皮也免不了。我们的经验是派几个男同志上门劝解。见到男同志,气势多少会软一些,然后再跟他讲道理。”

工作人员面临的困难不止这些,有时候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是立场不同导致的。工作人员a 是有多年基层经验的中年干部,他说:“政府已经很努力、很用心了,但是还是有群众不满意。我们也知道,也听过,有的群众说农村好,尤其是老人,他们就认为农村自由,养点鸡、养头猪、种种菜,一年吃住也基本能自给自足。但是,年轻人要发展、要机会。我前几年在xxx 村,那一个村,一二十个智力不健全的(人),我们调查了,这些都是高烧没有及时救治烧坏了(脑),要么就是不规范服药的副作用(导致的)。搬(迁)出来,就没有这些问题了,我们有社区医院,离县医院也很近。农村有的(人)在山上,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年人在家里生病都没人知道,重病谁来送医?在家的都是老人,(有的)自己走路都走不稳,还能送人就医吗?面对这样的不理解,也只能耐心沟通”

面对预防返贫的议题,一方面政府要积极推进政策落实,拓宽就业面,促进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要开展勤劳致富讲座,宣传脱贫致富模范事迹和政府脱贫致富政策,转变贫困户观念,帮助更好更快地参与社会竞争。贫困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议题,贫困的原因也不尽源于懒惰。但是,贫困人口多来自广大农村地区,迁出地市场经济发育不足,相应地造成人口市场竞争意识差,职业技能缺乏。扶贫过程中,政府主要精力在于基础设施建设,硬件设施在政府的主导下,容易建成。但是脱贫后,一旦政策撤出,设施维护、发展可持续性就需要提升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

4.7 开展活动助力精神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建成,改善了搬迁户的居住条件,但是由于社区人口成分复杂,来自各地,观念、习惯各不相同。为了促进搬迁户之间的交流,丰富搬迁户的精神生活,增加搬迁群众的认可度和归属感,打造和谐的社区环境,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文娱活动。

表2 L县A社区近年文娱活动简表

由于劳务输出,独居老人的生活问题成为社区难以回避的问题,应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尤其是多探访长年独自生活的老人,给予老人们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抚慰。年长者生活习惯已经成型,居住地变更和熟人社会的瓦解,都会给老年人群体带来挑战。

5.总结

扶贫搬迁,绝不仅是把贫困人口集中安置这么简单。对于脱贫人口而言,如何融入当地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各个部门必然要直面的难点。这就需要保障贫困人口收入、解决好子女教育、精神生活、养老等问题,切实解决脱贫户的后顾之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搬迁户贫困户社区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臧学万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