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下的湖南企业实施路径研究

2022-10-12

市场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服务业湖南制造业

陈 兵

传统上看,制造业与服务业是不同两大类的产业,它们各有其发展规律和实施路径,形成所谓的“两分法”观念。随着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线变得模糊起来,产业范围不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相继出现,许多行业兼有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成分,“两分法”已经不合时宜,“融合法”逐渐被产业界所接受。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种融合之路是一种创新之路,亟需我们探索。

一、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支撑原理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需要理论基础,这种理论支撑着两业融合的路径选择。依照产业发展状况,先后出现了符合时宜的产业融合相关理论。

(一)分工论

英国的亚当斯密早在《国富论》中就提出了分工理论,其观点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的工人重复干着专一的劳动,其熟练度、技巧性和累计经验均大大增加。延伸到今天,产业分工并从事专一性的行业,可以提升产业效率。马克思很早就指出,当分工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止分趋合”,出现分工基础上的融合;当分工越来越精细时,各产业之间的分界线就会越发不清晰,产业差别越发朦胧;服务业在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再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中,制造业与服务业互补性加强。产业融合是分工的再组织过程,它重新组合原有的分工链条,形成有序的产业间或企业内部的分工链条。

(二)产业集群论

产业集群是将某一地区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科学整合,形成产业竞争力,造就地区产业规模经济效应,其关键行为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空间聚集可以形成群体优势,聚集的制造业可以形成规模效益,并带动专业化的服务业,降低制造成本与服务成本。产业聚集为产业融合创造了空间、资源、地域等条件,加速了产业融合;而产业融合又促进了产业聚集的扩大,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三)产业组织论

组织也是一种产业资源,它包括企业内部组织、统一产业组织和企业之间组织。伴随着产业边界的日益模糊、产业范围的扩大,产业组织的内容要相应调整,赋予其新的内容。适当的组织可推动产业融合,不当的组织将妨碍产业融合。当高新技术融入传统产业,将改变原有产品特点、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使融合后的产业有共同的技术和市场,使得一种产业容易转移到另一种产业。组织创新能够成就融合创新,使得各产业的生产率上升且差距减少。

二、企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企业实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是有着驱动力量的,这种驱动机制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内因是主导,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二者协调共力,推动企业走向两业融合之路。内因力量包括:利益追求、技术创新、要素渗透和占领市场;外因力量包括:需求层次的提高、政策驱动和产业基础。

(一)内因动力机制

内部动力是企业为了追求自身谋利、生存、发展,增强竞争力需要,主动重构价值链、跨界经营的各种内部驱使因素力量。

1.利益追求

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要创造价值,追求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必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谋求利益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当企业在本行业中发展遇到瓶颈,单一业务与产品难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时,便会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方向,向其他行业延伸、跨界经营往往能取长补短,在协同中走出困境,取得新的利益增长点,多角化经营是分散风险,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有效途径。

2.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企业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开发、创新,形成的新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扩散,共同提高两种产业的技术水平,使得两业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令两业在技术上结合更加紧密,两业界限不再清晰,共同的技术基础节约了技术设计、应用成本,推动技术扩散和进步,技术创新大大推进两业融合进程。

3.要素渗透

出于资源要素利益最大化原则,企业总是力求合理配置资源,促使资源流向效益更高的业务、行业、产业,使得制造业资源流向更具效益的服务业,服务业资源流向价值更高的制造业,如此双向、多向的要素资源渗透,不可避免地形成资源要素的跨行业使用,形成行业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局面,两业融合得以形成。

4.占领市场

企业都是市场上的竞争者,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可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当消费者的需求发生改变,或者市场上某一个空白点尚没有被满足时,企业会依据自身条件尽力去占领。两业融合、跨界经营正是企业以占领市场为目的调整经营战略,无论是巩固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还是开发新市场,两业融合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外因动力机制

外界动力是驱使两业走向融合的各种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因素,它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其动力同样很大。

1.需求层次的提高

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类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随着社会进步,人类需求逐步提高,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在产品和服务需求方面,人们越发需求智能化、绿色化、智慧化,三者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3D 打印技术、共享网络平台给消费者带来了多样化选择,为了适应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两业融合亟待加强,更高的服务质量和高技术的产品,满足了人们高层次的需求。

2.政策引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我国,企业行为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引导。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 年11 月10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 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中心思想就是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创立两业融合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两业融合被确立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要建设现代产业协同发展的融合体系。湖南省把“三高四新”作为全省的发展战略,明确了要将湖南打造为先进制造业高地。湖南省内各企业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加速投入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实践中。

3.产业基础

良好的产业基础也是两业融合的外部促进因素。湖南经过40 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积累,各行业产业基础越来越好,为产业发展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做好了条件准备,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创造了良好的产业条件,在单一产业发展得相对完整,达到较高水平的现阶段,产业更容易进行纵横迁移、融合;随着产业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行业专门技术也在泛化、延伸,成为多行业的共性技术,克服了阻碍产业融合的众多技术障碍。

三、制约湖南企业两业融合的因素

(一)制造业先进技术没有充分运用。

2019 年,湖南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数量依然占据全省制造企业总数的71.4%,许多传统制造依然沿用老技术。2020 年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7.6%,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及水平不高,工业增长方式还是主要靠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方式,技术与生产结合水准不高,价值链所创造的价值也不高,导致新兴的利益增长点不足,难以激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技术水平不高的制造业不会太依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许多生产性服务只需通过简单的外包来实现,从而使得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不具有迫切性。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在过去,湖南的产业发展受到传统观念影响,重制造轻服务,制造业规模、产值均远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在后工业时代以前的湖南,依靠制造业产值的增加便能够大力促进GDP 增长,湖南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多,造成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服务供给能力小,技术服务水平低,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缺乏,使得滞后的服务业不能与相对发达的制造业很好地融合,不平衡的两业地位制约了两业融合。

(三)处于不利的产业链条位置

湖南制造业产业分布不合理,在产业链条中多分布于中段,利益增长不高,附加值不多,利益增长环节也不多,中段产业链的融合难度大,企业融合的积极性不够,上端产业链例如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虽然有更高的利益增加值,却更多地分布于发达国际或国内发达地区,下端产业链例如精细加工、物流、销售也多不属于湖南。在本来就不长的产业链,湖南企业占领的区段很短,且附加值不高,不易进行产业融合。

(四)缺少领军企业

实施行业整合需要相关行业或者价值链上的企业彼此协作,形成战略合作关系,这需要行业领军企业、或称龙头企业担当领衔责任,以本企业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业务为中心,延伸业务至其他行业,并联合产业链上其他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只有靠核心企业强有力的示范、联众,才利于融合的推进。湖南虽然有株洲的轨道交通、长沙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全国著名企业,但它们也仅仅是产值大,在制造业服务化延伸上还没有起到领军作用。

(五)核心技术短板限制

近10 年来,湖南先进制造业虽然在全国声名鹊起,不过这也只能算着迈向制造大省,而不是制造强省,湖南制造业虽然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但是一些制造业缺少关键核心技术,这种短板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长沙、湘潭的汽车制造业,在汽车发动机、制动系统、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上有短板,而这些技术始终被德国和日本的的企业垄断;湖南在努力实现“2025 湖南智造”的汽车工业发展目标中,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的生产制造中,更是缺乏核心技术。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限制了汽车工业向高端发展,也使得汽车服务业不能相应迈向高端,汽车制造与汽车服务的融合始终难以深入。

四、湖南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一)技术研发引领融合

长期以来,湖南制造业发展主要依靠投入低成本要素实现扩张,缺乏高水准要素的投入使得包括两业融合发展不能高水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是企业最高水准的要素,它可以从源头上对企业融合之路进行引领。技术研发一是要实现技术突破,二是要实现技术与制造有机结合,三是要推广应用。当今产品生命周期趋于变短,技术淘汰加快,新技术、新工艺越来越复杂,技术是推动制造业进步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技术研发与制造要同步进行。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德国技术研发高达77%与制造业相关,造就了德国制造业世界领先的骄傲,也实现了德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国际典范。湖南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振兴湖南制造要依靠研发设计的先锋作用。湖南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就是将制造和研发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他们始终坚持在轨道交通的主业领域大力研发新技术,并扩展新技术向新能源、工程机械、船舶等领域扩展,通过研发设计牵引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增值用户价值

赢得顾客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根本所在,同理,能够以用户利益至上,提升用户价值的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才是最深入、最成功的融合。湖南企业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融合应该定位于提升用户价值。实施路径如下:为用户顾客两业融合都需要为用户提供更高价值的

一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比起成本领先战略和集中化战略,湖南企业的93.4%是中小企业,适合采用差异化战略,而全生命周期管理又很适合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以顾客消费全生命周期为服务目标,全程负责,它为顾客的服务十分专业、精准和透明,服务中间环节少且低成本,给顾客良好的体验,它从顾客身上获取的大数据,有助于产品开发、设计、智慧制造。企业应该以全生命周期管理要进行两业融合,增值顾客价值,实时收集、整理、分析顾客信息,建立数据库,以数据信息指导经营管理。

二是系统解决方案。企业不应该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来解决顾客的问题,两业深度融合的要义是为顾客提高一揽子解决方案,从根本上为顾客彻底解决整体问题。企业以做大限度提升顾客价值为目标,从产品提供转型为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以组合产品和组合方案,为顾客提高升级版的包揽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是信息增值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从信息方面提升顾客的价值满足相关主体对信息的需求。企业应该加强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与应用,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和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传统制造业要积极探索基于信息增值服务的转型、升级与融合之道。

(三)先进制造模式的采用

先进制造业要始终以生产率提升为为目标,只有高效的生产率才能为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奠定基础,而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必须借助先进制造模式,大规模定制、供应链整合及网络协调制造可以成为湖南企业采用的先进制造模式。

大规模定制是同时满足用户特殊性需要和减低制造成本的必然选择,它解决了个性化需求与成本减低这一对矛盾。一方面,企业以模块化制造达到大规模制造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另一方面,借助工业互联网,实现制造与信息服务融合,实时获取、传输、处理用户定制信息,从而提高用户服务价值。

不同与传统竞争,当今企业的竞争是更高水平的供应链竞争。湖南制造业需要领军企业,整合整个产业链,协调、整合与优化供应链,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融合生产性服务,并非单一企业的服务融合。

网络协调制造是应对当今快速消费、速度经济的先进模式。它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并行工程技术,将设计、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串行工程予以并行展开,使得企业内各部门、供应链上各企业通过网络密切结合,紧密联系消费、设计和制造,缩短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的时间。

(四)扩展及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模式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不但要大力应用先进制造模式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模式,克服服务瓶颈,提升服务高度。其中融资租赁、资源网络化及服务外包都是湖南生产性服务可选择的路径。

融资租赁是长期资金借贷的另一种形式,湖南优势制造企业可以将自己生产出的大型机器设备,以融资(金融)租赁方式出租给其他企业,一来可以快速形成生产力,二来可以解决设备使用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湖南的工程机械、高端装备制造、船舶都有高品质和优越性能在国内颇负盛名,湖南制造业利用自身这一优势,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设备,提供生产性服务,很有前景。

资源网络化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以网络技术传递各种有关生产、消费等资源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湖南制造业要学习国内各大电商巨头在商业服务领域,利用信息资源,对商品结构和销售予以优化的经验,在生产过程实施数据化、网络化,推行“互联网+”制造,以网络连接制造、设计、研发、物流、营销、用户服务,通过信息化+工业化完成产业升级,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服务外包是企业将自己核心业务以外的服务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湖南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由于业务能力有限,很适合集中精力专攻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的专业服务公司,实现双赢效果。服务外包是湖南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一条道路,是湖南优势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湖南建筑工程、路桥工程等湘军,在国际工程服务和外包中成绩斐然。湖南企业要依托自身优势,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外包,这既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条件的企业要创立自己的服务外包公司。

(五)基于自主创新的价值链联动升级

湖南企业应摆脱仅仅依靠技术引进、技术模仿等低层次行为求得产业融合,在自主创新基础上,打造产业价值链升级才是产业深度融合的成功之路。

1.价值链上游——技术增强

在价值链上游,企业凭借研发、设计、规划的知识专业能力,提供前端知识服务,增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来进行产业融合。上游企业应该具备良好的研发能力,能够将知识转化,提供优良的上游知识服务,实施自主技术创新。上游企业既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又要注重创新效率提升。技术创新投入要采用多种、灵活的资金融入渠道,例如股票、债券、贷款等方式;中小企业因技术力量单薄,要注意利用公共创新平台,集各方之力参与自主技术创新价值链上游的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联合进行自主创新,能有效达到制造技术与服务技术融合,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商业开发的路径,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湖南在国内的科技研发实力很强,在冶金、生物工程、机械电子等领域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如果科研机构、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能够与企业结合,尤其是与龙头企业结合,就可以在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有更多突破。

2.价值链下游——服务增强

企业介入产业链的下游服务环节,在营销、品牌、售后服务等价值链末端实施自主创新,让顾客全程参与制造与服务过程,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增加顾客价值,为顾客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打造品牌,进行体验式营销。增强服务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方式可以为:一是实施嵌入式服务,即将产品和服务打包实现的融合;二是伴随式服务,即为鼓励顾客购买产品提供的附加服务;三是一体化式服务,即将产品和服务结合为统一整体,满足顾客特定需求。

3.价值链全程——一体化增强

这是基于自主创新的价值链联动的高级形式,对于价值链全链条,实施一体化增强策略。在一体化发展初中期,制造业企业同时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进行双向延伸,求得上游的技术增强和下游的服务增强,这需要企业进行重大战略变革,需要流程再造,要求企业实力雄厚,行业龙头企业适合于这种战略变革。在一体化后期,制造企业完全退出低价值增长的制造,从事高附加价值的服务,即进行虚拟制造,它要求企业已经有丰富的上下游延展经验和成效,有实力掌控整个价值链,有能力进行包括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品牌管控、售后服务等一些列活动,能整合整个价值链。

表2 湖南企业先进制造业有服务业深度融合路径总结表

猜你喜欢

服务业湖南制造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湖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