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10-12蒙昭扬康敏华

市场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平均水平广西数字化

蒙昭扬 康敏华

一、广西数字经济发展成效

(一)数字经济规模和水平总体稳步上升

2021 年,广西数字经济规模近8300 亿元,增速超过15%。从横向来看,综合比较2021 年全国发展水平,广西数字经济总体评估得分为65.5 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评估标准评估,数据来自数字经济课题组,下同),略低于国家水平(70 分)。从纵向看,综合14 个设区市2019-2021 年评估结果显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各市平均分为71.7 分,较去年提高了0.3 分。

图1 2019-2021 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估平均得分①图片来源于《2021 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

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数字化基础能力、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数字化治理水平、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分别为63.9分、71.7分、65.4 分、59.2 分、71.6 分、63.8 分,其中数字化基础能力和数字化治理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来看广西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图2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一级指标综合得分②图片来源于《2021 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

(二)数字新基建建设稳步推进

2021 年广西数字基础能力评估得分为71.7 分,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 年,广西省际出口带宽40.4T,处于全国中上水准;区内5G 基站总数达到4.3 万座,5G 基站密度达到0.18 个/平方千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5 个/平方千米),在区内县级行政区主城区实现室外连续覆盖,在区内1208 个乡级行政区实现主要区域基本覆盖,仅余有71 个乡级行政区未能实现主要区域基本覆盖,覆盖率达94.4%,在5G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傲人的进展;4G 基站总数达10.7 万座,4G 基站密度达到0.45 个/平方千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1 个/平方千米);移动电话基站数30 万座,移动电话基站密度达到1.27 个/平方千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4个/平方千米);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固定互联网普及率分布达101%、36.5%,相较去年分别提高了5、4 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达31.8%;100M 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占比95.6%,1000M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15.9%,位居全国第1 位;1827 万户用户接入固定互联网宽带,同比增长10.7%;5011 万户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同比增长4.4%;移动电话用户数达5511 万户,同比增长3.4%;数据处理体系初具框架,在建工程中有超大型数据中心11 个、大型数据中心4 个,预计承载能力能达到29 万标准机架,广西北部湾银行五象总部大厦数据中心成为广西首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三)数字产业化迅速发展

2021 年广西数字产业化水平评估得分为65.4分,其中软件业、互联网增长居全国前列。广西电子信息制造业主导,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增长点,电子商务、大数据为突破口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核一轴三区多点”格局下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5 个数字经济集聚区成为区内数字经济重要增长点,引进了华为、腾讯等知名龙头企业,形成了数字广西集团、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本土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纵观全局,2021 年广西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总额为680.5 亿元,同比增长3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7%)、高于西部平均水平(19.4%),增速排名位居全国第二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超过9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8.9%;广西电信业务营业总额为527.6亿元,位居全国第11 位、西部第3 位,同比增长3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8%),增速居全国第3位、西部第2位;电信业务利润总额为386.7亿元,位居全国第16 位、西部第3 位,同比增长7.9%,增速居全国第18 位。广西规模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6%,增速高于高技术制造业平均水平(1.1%),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8.6%)。

(四)产业数字化转型进中向好

2021 年广西产业数字化水平评估得分59.2 分,六项一级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一。其中,农业数字化发展欣欣向荣。2020 年广西电商服务站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到9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8.9%)。2021 年广西新建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点998 个,村级行政区快递服务区覆盖率达76.7%。各市运用无人机、联合收获机等智慧农机以及智慧农业实时在线监测、智慧农业物流网、全程数字化监管、畜牧养殖数字化、等相关设备、技术,对百色芒果、容县沙田柚、富川脐橙、沃柑、都安山葡萄、融安金桔、恭城月柿、灌阳红枣、灵山荔枝等进行农业数字化转型,建成了来宾现代农业产业园、都安现代农业产业园、横州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取得积极的成果。工业数字化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继续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大力推进“企业上云”和“千家企业两化融合”。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上云”,工业互联网解析二级节点(中国—东盟信息港、柳州)上线运行,在工业数字化做出了成绩。服务业数字化快速发展。2021 年,广西线上商品销售总额达675.7 亿元,增长16.6%,优于全国平均水平(12%);占消费品销售总额比重达到7.9%。2021 年前三季度,区内网络销售总额占消费品销售总额比重达到11.8%;开展“万店入网”行动,成功创建数个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涌现了一批“淘宝村”“淘宝镇”,举办了广西“网上年货节”“三月三电商节”等消费节。

(五)数字化治理体系健全完善

2021 年广西数字治理水平的评估得分为71.6分,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 年,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企业开办“一窗通”相继上线运行,全面覆盖区内各部门及各市级行政区,各区直单位政务服务事项业务系统与政务一体化平台对接,各业务网上可办率达99.7%,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 年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示范项目; 评估结果显示,广西位居全国第6 位;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84.4,位居全国第14 位。广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累计发布开放目录5541 个、结构化开放数据总量约2.6 亿条。2021 年度“广西开放数林指数”在全国省级政府数据开放综合排名第六,在西部省份排名第三,在全国173 个数据开放的城市排名中,广西6 个设区市进入前50 名。评估结果显示,广西民生应用指数排名23 位。“爱广西”APP 提供百余项掌上政务和生活服务,注册用户超1600 万,极大方便居民办理相关手续,完善了数字化治理体系。

(六)数字发展生态逐步优化

2021 年广西数字经济生态水平评估得分为63.8分,六项一级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二。2021 年,广西相继发布了《数字广西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 年)(2021 年修订版)》等规划。各地纷纷出台具体措施,促进落实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奖补,加快落实数字经济企业场租、装修补贴,补助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对工业互联网示范、智能工厂进行奖补等。2021 年区内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总量达到1.45 万家,同比增长11.7%。引进了50 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广西数字经济领域专利为6107 项。

总体而言,广西数字经济指数增势良好,但相较全国而言依旧处于追赶的位置。2022 年4 月数据显示,广西数字经济指数705,环比增长8.2%,位居全国第14 名,比一季度后退1 位;同比增长14%,排名比上年同期前进9 位。这主要得益于数字产业化不断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应用拓展推广、服务业溢出效应显著。

图3 2022 年4 月各省数字经济指数及排名情况⑧图片来源于《我区数字经济发展保持良好韧性——2022 年1—4 月数字经济运行述评》。

二、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经济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差距

综上所述,广西数字经济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差距。六个一级指标中除数字化基础能力和数字化治理水平都不及全国平均水平。2020 年,广西人均数字经济规模仅1.45 万元,与全国平均水平(2.78 万元)相差甚远;数字经济规模占GDP 比重3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广西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速较快,居全国前列,但总量上仅居全国第15 位,2021 年纳入工信部监测的软件业企业仅175 家,仅为国内先进的四川软件业企业数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更低于陕西的731 家和贵州的380 家,居全国第20 位、西部第5 位。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加强

2021 年,广西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稳步进行,但与先进省份还有比较大的追赶距离。2021 年四川、浙江省省际出口带宽均超过80T,为广西的近2 倍;广东省5G 基站总数达到17 万座,密度达到广西的5 倍多;广西的4G 基站密度略低于全国,江苏省4G 基站总数达到38.9 万座、移动基站总数达到61.6 万座,4G 基站密度达到广西的8 倍多,移动基站密度达到广西的近5 倍。2021 年广西只有1 家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相比之下江苏省有6 家入选,四川省有3 家入选。综上,广西数字基础设施还有比较长的距离需要追赶。信息基础设施几乎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了广西发展数字经济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产业数字化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2021 年,广西数字经济与工业的融合程度增速较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2021年第4 季度,广西两化融合水平为46.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7.8),居全国倒数第5 位。其中,工业数字化依旧有待提升,截至2021 年10 月末,区内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量仅为108 家。工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实现网络化协同的企业比例、智能制造就绪率和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分别为43%、65%、52%、32%、8%和37%,分别比全国水平低9、10、3、7、3、13 个百分点。服务业数字化方面,2021 年广西线上商品销售总额占消费品销售总额比重为7.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5%)。一方面,不少企业依旧着力于扩大产业规模,忽视了数据这种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没能有效挖掘、利用好数据的价值;另一方面,部分数字经济企业成立晚、起步慢,无法掌握高效利用数据的技术,也难以像先行企业一样较为轻易地获得数据这项生产要素,无法满足企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需求。数据这项生产要素的不均衡成为了阻碍产业数字化的障碍,仍需要宏观调控来让这项新型生产要素合理分配。一言蔽之,广西的产业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

(四)数字经济发展生态有待完善

广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产业聚焦效应较弱,建设水平为全国倒数第9 位。广西数字经济规模相对较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数字经济企业总数为1.45 万家,相较于四川(5 万多家),广西数字经济企业市场主体较弱,龙头企业数量太少,对数字经济改革创新的驱动力不足,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相对恶劣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2021 年1-11 月,区内数字经济企业招聘岗位中,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的岗位仅1.8 万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 万个),广西数字经济企业从业者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占比30.6%,占比相对较低。截至2021 年底,广西数字经济领域平均薪资为8140 元/月,较先进省份如重庆(10556 元/月)、四川(10440 元/月),西部省份如西藏(9300 元/月)都存有一定差距,薪资相对较低是广西对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吸引力弱的直接原因。

(五)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存在短板

2021 年,区内数字经济企业数量达1.45 万家,约有3175 家企业注册资本大于1000 万,比重仅为21.9%,中小微企业占比近八成。广西数字经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低、创新能力差、生存能力弱等问题是广西数字经济企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相关部门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数字经济经营环境,但相关政策的执行、落实成果不佳,政府企业又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企业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政策,惠企政策不能有效落实,致使政策发布达不到预期效果,中小微企业发展得不到来自政策的支撑,仍需要相关部门释放企业潜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三、关于广西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建议

(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合理规划新基建

一是加强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快落地实施广西建设方案。合理建成5G 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新基建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力量,采取市场手段、发挥市场力量,拓宽资金渠道,开放投融资方式,调动资本参与建设新基建的积极性,大力扫请政策、制度、法律上的障碍,在技术、资本上吸收市场主体参与新基建建设。

三是布局调控新基建建设。建设新基建要与城市发展规划、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相结合,统筹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与城市发展规划、传统基础设施共享资源、实现平台共建,避免造成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

四是尽快发挥信息新基建的作用。加快打造新基建的应用场景和示范应用,发挥新基建“一业带动百业”的辐射作用,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良性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二)规划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数字化融合度

一是打好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聚焦工业软件、工业知识图谱、边缘计算、工业智能等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整合专家、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征集采纳数字化转型重难点的解决方案和相关关键技术。

二是弥补工业数字化程度低的缺陷,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落地实施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工程,深入推动一二三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重点行业、区域建设数个示范性的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养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升级。

三是保持农业、服务业数字化优势。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新增长点。推广农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慧农机应用,推进智慧农场和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数字化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三)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布局新赛道

一是布局未来高新技术领域。聚焦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集成电路、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二是打造数字技术开发、研究的适宜环境。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发展,完善开源项目的知识产权及法律体系,引导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为创新研究铺平道路,鼓励企业对数字技术的研究投入资金、精力。

三是支持关键数字技术研究。鼓励创新,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重点数字经济产业技术的创新、研发进行认定奖补,落实相关企业场租、装修补贴。

(四)打造良好生态,扶植企业发展

一是优化现有格局下的宏观规划。以“一核一轴三区多点”发展格局为基础推动城市群经济结构优化,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引领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南宁核心,打造承担辐射带动作用的中轴,统筹规划三大区域协调有序发展,实现多点突破。

二是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打好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创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数据中心整合利用、数据共享开放、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开展系统性试验,汇聚先进的大数据科技、产品、应用模式,改造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三是利用自身资源,吸引扶植高新企业。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数字领域规则及标准制定和东盟智慧城市建设,凭依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以及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有地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培养鲲鹏、飞腾等新计算产业集群,推动5G 产业创新发展,抢占区块链发展新高地,加快惠企政策的落地实施,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广西数字化
广西贵港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