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2022-10-10孟凡超褚静元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方剂益气抗炎

孟凡超 褚静元

(项城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 项城 466200)

变应性鼻炎(AR)是在变应原侵袭特应性体质人群后,以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为基础病理,以免疫活性细胞、细胞炎症因子等诱发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为病理特征的临床常见病症[1]。临床上,西医针对AR的治疗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疗体系,患者经抗组胺药、鼻部减充血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综合治疗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整体疗效不甚理想。中医作为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标本兼治”经典理论,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将疾病的发生、发作与相应的脏腑功能失调相联系,在疾病治疗中试图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节以实现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平衡协调的作用,进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2]。因此,以中西医结合为路径的治疗方案为AR的临床治疗提供的新的思路。本文主要探讨中医西结合治疗的方法及其在AR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纳入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AR患者,样本量140例,病例入院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断者;(2)中医辨证分型属“肺脾气虚”证者;(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鼻腔生理性畸形及合并有鼻部手术史者;(2)合并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者;(3)哺乳期妇女或合并精神障碍者。病例纳入并整理病历资料后,将140例患者分为X组和X+Z组各70例。再予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学比较,P>0.05。具体见表1:

表1 X组和X+Z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布比较

1.2 方法

1.2.1 X组

X组70例患者行单纯西医治疗。(1)氯雷他定,口服,10mg/次,1次/d,疗程4周;(2)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经鼻喷入,每侧鼻孔各 2 揿/次,1次/d,疗程4周。

1.2.2 X+Z组

X+Z组70例患者在X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1)补中益气汤口服。方剂组成:黄芪30g,党参、炙甘草各15g,柴胡12g,白术、当归、大枣各10g,生姜9g,陈皮 6g。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4周。 (2)苍耳子散熏蒸。方剂组成:元参20g,苍耳子、辛夷、细辛、薄荷各15g,甘草10克,加水500毫升,煎沸后将药汁盛于小口径容器内,患者面部距离容器口约15cm处,用蒸汽熏蒸鼻腔。 1 次/d, 15 min/次,疗程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干预效果

于X组和X+Z组患者治疗前后,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予以患者喷嚏、鼻部堵塞、反复流涕、鼻部发痒四个症状进行评分,采用0~3分评分制,随症状的加重,分值升高。临床干预效果评价:I级疗效:治疗后患者四项症状积分之和降低70%及以上;II级疗效:治疗后患者四项症状积分之和降低50~69%;III级疗效:治疗后患者四项症状积分之和降低50%以下。I级、II级病例均为有效病例[3]。

1.3.2 血清AR相关病理因子

包括免疫球蛋白E(IgE)、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

1.3.3 血清AR相关鼻黏膜功能损伤因子

包括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OS)。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剂量数据依次记录为百分比(n/%)、标准差(±s ),分别采用 χ2、t检验, P<0.05即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干预效果

在四项中医症状积分之和上,治疗前,两组差异比较P>0.05;治疗后,X+Z组较X组低(P<0.05)。在总有效率上,X+Z组、X组依次为91.43%、74.29%,X+Z组较X组高(P<0.05)。见表2。

表2 X组和X+Z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比较

2.2 血清IgE、IFN-γ、IL-4

治疗前,X组和X+Z组患者血清IgE、IFN-γ、IL-4比较,P>0.05;治疗后,X+Z组患者血清IgE、IL-4低于X组(P<0.05),IFN-γ高于X组(P<0.05)。见表3。

表3 X组和X+Z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IFN-γ、IL-4比较(±s)

表3 X组和X+Z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IFN-γ、IL-4比较(±s)

组别 例数 IgE(IU/ml) IFN-γ(ng/L) IL-4(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X组 70 117.45±13.23 83.45±6.44 0.95±0.08 1.12±0.15 95.65±8.66 75.66±7.02 X+Z组 70 120.54±14.02 52.18±4.36 0.94±0.10 1.52±0.17 96.17±8.11 56.34±6.44 t 1.954 8.665 1.113 8.551 1.283 9.455 P 0.894 0.009 0.923 0.017 0.912 0.006

2.3 血清ICAM-1、EOS

在血清ICAM-1、EOS指标值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1.113,P=0.674、0.782);治疗后,X+Z组患者血清ICAM-1、EOS均低于X组(t=10.283、11.273,P=0.007、0.005)。具体见图1:

图1 X组和X+Z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CAM-1、EOS比较

3 讨论

AR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临床上针对AR的西医治疗药物主要是抗过敏和抗炎治疗为主,氯雷他定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H2受体阻断剂),主要通过抑制组胺与其受体的结合发挥抗过敏作用,对改善变应性鼻炎的血管变态反应具有一定的作用[4]。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为鼻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5]。二者联合应用下可缓解AR症状,但长期应用易破坏鼻腔局部微生态环境,且复发率较高,整体疗效不甚理想[6]。中医以祖国医学理论精髓为指导,集“中医辨证论治”观点及“中医特色技术”优势于一体,在AR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中,X组实施单纯西药治疗,X+Z组在X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X+Z组患者临床干预有效率为91.43%,高于X组的74.29%(P<0.05),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AR的临床疗效。中医学上,AR属“鼻鼽”范畴,肺脾气虚证AR患者,肺脾气虚,卫气不固,证属虚寒,寒邪滞于鼻窍,致鼻塞、流涕清稀,且抵御外寒能力下降,遇寒时症状加重。因此,肺气、脾气虚损致卫气不固为其主要病机,治则健脾益肺、补中益气[7]。X+Z组患者所应用的补中益气汤方剂中,黄芪补气固表、大补脾肺元气,党参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炙甘草补脾益气,柴胡疏肝解郁,白术补肺健脾,当归养血和营,大枣滋阴补阳,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肺、补中益气之效。因此,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经补中益气方剂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发挥中医“标本兼治”的特色优势,提高患者的整体疗效。

同时,IgE是介导AR变态反应的重要免疫分子,IL-4为促炎细胞因子,IFN-γ为免疫调节因子。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X+Z组患者血清IgE、IL-4低于X组(P<0.05),IFN-γ高于X组(P<0.05),即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可有效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炎症反应。现代药理学证实,补中益气汤具有调节免疫平衡及抑制炎症反应的显著作用,即在AR治疗中通过补中益气方剂的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肺脾气虚证AR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方中黄芪可促进机体T淋巴细胞功能的增强,升高AR患者IgA水平,并抑制IgE,发挥促进机体免疫平衡的作用;党参具有改善自由基代谢失调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且其提取物可发挥良好的抗炎效果;炙甘草可发挥抗变态反应及抗炎的效果,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白术可有效提高机体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在改善细胞免疫能力的基础上升高IgA水平,下调IgE水平。因此,通过中医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诱发AR发生、发展的免疫失调和炎症反应机制[8-9]。

另外,鼻黏膜功能损伤是造成鼻腔接触变应原后发生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反应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也是AR病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ICAM-1指标的升高表示鼻黏膜微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EOS指标的升高表示鼻黏膜微 血管通透性的增强,二者升高均提示鼻黏膜功能的损伤。本研究中,治疗后,X+Z组患者血清ICAM-1、EOS均低于X组(P<0.05),即通过中医治疗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黏膜功能的损伤。中医治疗中,苍耳子散具有通鼻窍的显著功能,且方剂中元参可以修复鼻炎受损的鼻黏膜,苍耳子可促进鼻粘膜血液循环的改善,降低鼻腔黏膜血管渗透性等作用,辛夷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抑制组织胺的血管通透性,减轻黏膜损伤。经上述药物熏蒸治疗可在热力学原理、血液循环学原理下促进药物渗透进人体,并通过鼻部透达周身经络,实现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的目的,从而改善鼻黏膜损伤。

综上,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能有效提高肺脾气虚证AR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减轻鼻黏膜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方剂益气抗炎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中医有“七方”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家兔血常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白藜芦醇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与帕金森病治疗的探讨
“抗炎”是防治重大疾病的关键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益气补肾化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