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重建成像技术与X 线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价值研究

2022-10-10杨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椎管椎体

杨金

(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 赣州 342300)

脊柱骨折是常见外伤导致的骨折,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交通事故高发,高处工作增加,导致脊柱骨折发病增加,脊柱骨折可发生与脊柱任何部位,为临床中常见的外伤性损伤,在青壮年及老年中多发,脊柱部位损伤程度不同,患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也存在明显差异[1]。因此,在治疗前明确患者病情对患者治疗方式选择中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也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前提。

影像学检查是评估各类骨折的有效手段,可有助于了解患者病变部位基本情况,为手术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2]。常规X 线检查对于复杂的脊柱骨折无法准确显示,对没有明显变形的骨折易出现误诊、漏诊机率高可耽误患者治疗[3]。需行核磁共振检查才能发现。

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技术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对脊柱骨折的检出率,可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患者骨折部位三维立体图像,更直观了解患者脊柱结构,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多层螺旋CT 重建成像技术在提高脊柱骨折诊断符合率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本院收治的83 例脊柱骨折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X 线及MSCT 检查。

纳入标准:(1)符合《脊柱影像学》[5]、《脊柱外科学》[6]中诊断标准及手术适应症;(2)患者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3)相关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全身感染者;(2)入院前已接受治疗者;(3)存在免疫、血液等系统疾病者;(4)合并精神疾病者;(5)未进行MSCT 三维重建成像者。

83 例患者中男48 例,女35 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为(45.25±7.16)岁,受伤原因:交通伤41 例,高处坠伤19 例,砸伤13 例,骨质疏松骨折10 例;经手术治疗发现腰椎受累62 例,胸椎18 例,颈椎3 例;骨折类型:稳定骨折41例,不稳定骨折29 例,爆裂骨折13 例;合并椎管狭窄24 例。本研究经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X 线检查

检查仪器为万东 新东方1000FC 型及新东方1000 型数字摄影X 线机,对患者脊椎进行正位与侧位扫描,部分患者可根据需求进行双斜位摄片。

1.2.2 MSCT 检查

仪器为西门子MSCT。患者平躺于扫描床,选取仰卧位。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扫描层厚、间距均为1 mm。对患者受伤部位进行连续容积扫描,在扫描完成后利用CT 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图像进行处理,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行多平面重建(MPR)、 三维重建(VRT)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了解患者病变基本情况。由诊断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1.3 观察指标

(1)分析MSCT 重建成像技术对脊柱骨折检出率;(2)不同检查对椎体受累检出情况;(3)不同检查对骨折类型及椎管狭窄诊断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对脊柱骨折检出率

不同检查对脊柱骨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联合(100.00%)>MSCT 重建成像技术(95.18%)>X 线(80.72%)检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检查对椎体受累检出情况

不同检查对椎体受累检出情况从高到底依次为:联合(100.00%)>MSCT 重建成像技术(92.77%)>X 线(68.67%)检查(P<0.05)。见表2。

2.3 不同检查对骨折类型及椎管狭窄诊断准确性

X 线对稳定骨折、不稳定骨折、爆裂骨折、合并椎管狭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68.85%、65.51%、61.53%、70.83%;MSCT 分别为92.68%、86.20%、100.00%、91.67%;MSCT 及联合检查对不同骨折类型及椎管狭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均明显高于X 线检查(P<0.05),见表2。

2.4 不同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脊柱骨折患者X 线检查可见受累的椎体出现不同程度楔状改变,其前部或后侧方变扁,后部的高度正常,PVBL 线连续。

脊柱骨折患者MSCT 检查可见:椎体出现不规则形骨折线,后壁完整,椎管形态正常。见图1

表1 MSCT 重建成像技术对脊柱骨折检出率

表2 不同检查对椎体受累检出情况[n(%)]

表3 不同检查对骨折类型及椎管狭窄诊断准确性[n(%)]

图1 脊柱骨折患者MSCT 图像

3 讨论

脊柱结构复杂,脊柱受损可导致身体支持功能丧失,严重可影响脊髓神经导致患者截瘫、内脏受损、死亡等情况。以往研究显示,积极的正确的干预措施是降低患者致残及死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治疗前明确患者骨折线走向、椎管形态、脊髓损伤等情况是安全治疗的前提及基础[7]。

X 线、MSCT 检查为骨折检查中常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其中X 线检查为骨折检查中的首选检查方式,可对患者椎体损伤部位、骨折范围的基本情况作出评估。在以往有研究显示,通过X 线检查可大致了解椎体骨折损伤部位及损伤的程度,同时也可了解骨折碎块移位情况,但对游离骨碎块突入椎管情况及脊髓损伤情况无法明确,且对椎体中、后柱显示效果不佳,无法为临床诊疗提供更精准的信息,对后续治疗开展有不良影响[8]。MSCT 检查相比X 线检查可更清晰的显示骨折细节,有利于附件骨折中、后柱椎体显示,帮助临床了解骨折线走向。普通CT 扫描仅可获得轴位扫描信息,且图像信息不连续,获得二维图像质量一般,层厚厚,容易出现漏诊、误诊。MSCT 则可对病灶进行容积性数据采集,可进行连续快速扫描,弥补常规CT 及X 线检查缺点,可从多角度观察脊柱情况。利用后期三维重建可获得脊柱的三维立体图像及平面MPR 图像,有助于观察患者是否合并胸、腹腔内脏器损伤,对患者病情评估有积极意义[9]。

MSCT 三维重建中MPR 更有利于任意平面重建颈椎等部位的图像,对长且不规则的骨折线也可清楚显示,重建过程中可逐层观察细节,有利于观察椎管内游离骨碎块、脊髓及神经压迫情况、椎旁周软组织是否出现有血肿。MSCT 重建成像技术对脊柱骨折检出率为95.18%,明显高于X 线检查,漏诊率则低于X 线检查,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0-11],提示MSCT 重建成像技术对脊柱骨折诊断效能较好。颈椎椎体为不规则骨,其周围存在软组织的重叠影响较多,单靠轴位扫描无法清楚显示颈椎的生理曲度以及所产生的序列变化,而通过MPR 重建则可显示骨折引起的生理曲度及序列变化,尤其是对枢椎齿状突、寰椎骨折及寰枢关节脱位检出率较好。MIP 投影是由每个部位像素最大CT 值所构成的,对组织密度差异评估有参考价值,可清楚显示细微骨折,但对骨密度较低部分显示效果不佳[10-11]。在本研究中发现,相比两者单独检查,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对骨折检出率,获得更为准确分型、椎管受累情况,对患者治疗及手术方案选择有重要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MSCT 重建成像技术联合X 线检查,有利于明确骨折分析及椎管受累情况,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椎管椎体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品析“飞利浦公司”基于单目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专利
无人机影像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