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2022-10-09刘美玲陶海飞

中国商论 2022年18期
关键词:冠军培育制造业

刘美玲 陶海飞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在大国之间的竞争中,国家的制造业实力逐渐成为判断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表现。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从3.64%提升到将近30%,但大而不强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伤痛。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型目标实现,政府先后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创新驱动战略等,工信部提出计划到2025年国内培育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挖掘并培育600家在未来能够成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的企业。在此背景下,国内各地同时具备专注于细分领域、重视产品质量等多项要求的行业翘楚企业先后入选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细分领域下拥有冠军级别乃至世界级别的市场地位和技术水平,具有高市场地位和高市场占有率。这些单项冠军代表着全球细分行业中最顶尖的市场实力,是中国制造业的领头羊,甚至是全球制造企业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国大力培育发展制造业单项冠军,加强企业自身擅长领域的发展,从而提升制造技术水平,进而在市场中拥有领先优势,为我国发展成为制造强国打下夯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为政府更好培育更多的单项冠军企业提供借鉴参考。

1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现状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内涵特点:一是“专项即专业化程度”要求企业必须专注于目标市场,长期在相关领域精耕细作。二是“冠军即创新能力”,要求企业在细分领域中拥有冠军级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实力。2016年国家启动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行动以来,先后组织6次遴选共有848家企业入选(示范企业455家、冠军产品393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六批单项冠军企业大部分集中于东部地区,江、浙、鲁三省企业总数遥遥领先(浙江149家、山东145家、江苏122家),位列全国前三位,加上位居第四位的广东(85家),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占比超过全国半数;京、沪、豫、皖、湘、鄂、辽、闽八省入选冠军企业数为20~40家;川、陕、冀等省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为10~20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海、西藏和海南三个省份尚未破零。从产业来源来看,单项冠军长期专注于企业擅长的领域,是独具优势的领头羊企业群体,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中坚力量。2016年以来入选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主要集中在专业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中机械行业企业、电子信息行业、石化行业占比分别为35.6%、17.3%和15.8%。从企业实力来看,中小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担当和贡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单项冠军企业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根据已入选的6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指标情况,企业利润率超过7%,最高利润率达21%,远高于制造业3%~5%的平均水平;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21.9%(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3.59%),平均利润增长率为18.2%(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5.87%)。

2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特点

2.1 专注主业,坚持精耕细作

社会各界公认单项冠军企业“工匠精神,持之以恒”,从聚焦有限目标市场、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创新能力强、经营业绩优、长期专注主营产品、符合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重视品牌培育、环保能耗达标、管理制度规范等方面明确了单项冠军企业的条件。单项冠军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专注于企业自身原有产业领域,注重工匠精神、走专业化道路是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数据显示,单项冠军企业长期专注于原有产业领域10~30年的企业约占60%,平均时长为27年。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在一个领域坚持几十年是艰难的,有很多潜质企业未能发展成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主要是因为企业选择在多领域、多行业、多方面进行发展,却忽视了对专业领域的“精耕细作”。在此基础上,单项冠军企业对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将有限的资源发挥作用最大化,进而持续对原有产业技术进行创新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表1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布情况

2.2 技术引领,重视创新驱动

单项冠军企业注重技术研发水平,企业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采取跨国并购、资源整合、技术联盟等模式扩大企业自身实力,结合运用对研发技术进行改善与升级。为实现制造业强国向大国转型的战略目标,单项冠军企业必须因地制宜、择优则时,突破技术水平瓶颈,提升企业实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创新投入看,单项冠军企业普遍重视自主研发,技术研发费用上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过5%,研发人员占企业全部员工人数约19.72%。从创新产出看,单项冠军企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据统计,单项冠军企业平均拥有专利数量达到464.5项,所发明的专利平均数量为201.5项。

2.3 质量为王,注重品牌战略

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品牌价值可凸现其行业主导地位,引导社会资源向优秀品牌企业聚焦。单项冠军企业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在服务、产品生产、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性能都达到行业乃至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单项冠军企业主营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达到了全球前三,往往重视品质,会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品牌管理与规划,品牌管理能引导企业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品牌,保证企业的品牌形象不产生负面影响。

3 单项冠军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要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最关键的是大力发展制造业企业。基于此,工信部于2016年启动培育单项冠军企业,以单项冠军企业为领军带领引导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单项冠军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入选的单项冠军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部分企业已逐渐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领军代表。我们总结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区域行业分布不均衡、关键技术竞争力未达到国际领先、产品附加值偏低,部分企业还存在国际市场开拓不足等问题。(1)区域行业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单项冠军企业产业分布主要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现有企业中制造业产业主要集中分布于机械电子制造业领域,相比新型产业企业较少,尤其是新能源、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同时,浙江、山东、江苏等省份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较多,西部地区入选企业数量占比仍然偏低。(2)关键技术竞争力不足,突破创新仍薄弱。突破性、颠覆性创新能力是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最重要的手段,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能力,企业在创新方面能力不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虽然国内大多数单项冠军企业都具备一定的关键技术并持续创新,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在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国外企业对市场中部分产品与技术的垄断,导致大部分企业在关键零部件、技术工艺和装备等方面极度依赖于进口。(3)国际市场意识缺乏,国际市场开拓不足。国内大部分单项冠军企业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份额,并依据市场变化规律总结周期变化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样的做法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虽然可以发挥本土优势对企业所处产业领域进行“精耕细作”,但也导致企业安于现状,缺乏前进的动力,不能向国际市场看齐。

4 相关启示与建议

4.1 增强技术创新力,突破技术垄断

核心技术永远是制造业企业的“护城河”,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通过掌握新领域核心技术站稳脚跟对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尤为重要。企业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不断对研发与创新投入资源,集聚高端技术人才,加快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除在资金、技术、创新型人才等层面的投入外,还应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加以匹配,包括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绩效考核、产权保护和分配机制等方面。

4.2 深化企业文化,坚持品牌建设

在生产经营多元化和各种机遇挑战并存的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应变能力,通过培育和深化企业文化维持企业发展,因为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同时采用信息渠道收集消费者需求,对未来市场进行预期判断,优化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以此来不断强化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可程度,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

4.3 明确自身定位,合理制定规划

战略的本质就是带领企业走向未来,基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分析与精准判断,合理利用现有组织资源与领导力,规划企业未来战略,完成既定战略目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利用企业优势,选择与企业相匹配的发展道路,研发其他企业未研发的产品,掌握其他企业没有掌握的技术,健全内部管理控制,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最终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头企业,做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4.4 完善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育

在人才方面,企业一方面要提升原有内部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外聘新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此外,从企业人才管理方面来看,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完善的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同时给予激励与宽松政策支持,有效防止人才的流失。

猜你喜欢

冠军培育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抢跑“抢”来的冠军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