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金三黄汤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2022-10-05刘一帆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千金

刘一帆

(杭州市丁桥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杭州 310000)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该病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表现为患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表情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讲话漏风,流涎等,少数患者还出现味觉丧失、听觉异常等症状[2-3]。该病起病急、发病突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面部形象,使其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并容易诱发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活动。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损伤、面神经急性缺血等有关[4]。急性期临床治疗目的主要是在短时间内缓解面神经水肿、神经压迫症状,改善预后。西医常采用激素、抗病毒、维生素B、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欠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5]。中医学在该病治疗上历史悠久,通过中药汤剂内服、外敷和针灸等方法进行整体调节、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6-7];其中中药内服疗法安全可靠,较针灸更易为患者所接受。笔者采用千金三黄汤加味与西药相结合治疗风寒袭络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杭州市丁桥医院诊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4~65,平均年龄(42.86±8.78)岁;起病时间1~5 d,平均(3.18±1.53)d;病位左侧26例、右侧24例。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3.12±4.81)岁;起病时间1~6 d,平均(3.23±1.52)d;病位左侧27例、右侧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8],疾病处于急性期;同时符合《针灸治疗学》中风寒袭络型分型标准[9];2)年龄18~70岁;3)入组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4)患者以及其家属对该临床观察目的、方法等具体事宜知情,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因脑外伤、腮腺炎等其他疾病导致的周围性面瘫;2)中枢性面瘫者;3)伴心、脑、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者;4)有面部肿瘤、感染性病灶者;5)精神障碍、认识异常者;6)妊娠或哺乳期女性;7)过敏体质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123,5 mg/片),30 mg/天,晨起顿服,连续服用3 d;之后减至20 mg/天;连续3 d;再次减少剂量至10 mg/天,连续3 d。甲钴胺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4413,500 μg/支),500 μg/次,肌肉注射,1次/天,连续2周;维生素B1片(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580,10 mg/片),10 mg/次,3次/天,口服,连续4周。观察组:西药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加服千金三黄汤加味:黄芪、独活、葛根各15 g,黄芩、桂枝、防风、全蝎、僵蚕、川芎各10 g,麻黄6 g、细辛3 g,日1剂,由本院药剂科统一煎煮,得300 mL药液,分装2 袋,两次温服,连续服用4周。

2.2 疗效标准 参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相关标准进行评定[10]。

2.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面部主要症状评分:以0~3分对患者面部麻木、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4 项主要症按的轻、中、重程度进行评分。2)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11]评价,对皱额、闭眼、眼裂、鼻唇沟、鼓腮等10项面部表现行为进行评估,正常:1分;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分别计2、3、4分,总分 30 分,评分值越高,面神经异常越明显。3)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FDI)评价[12]:包括躯体、社会生活两方面功能(FDIP、FDIS),量表各有5个条目评价,计0~5分,FDIP评分越高代表躯体功能越好,FDIS评分越低代表社会生活功能越好。

2.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检验水准为α=0.05,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

3 结果

3.1 千金三黄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千金三黄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前后患者面部主要症状评分变化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面部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千金三黄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前后患者H-B评分变化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B评分比较分)

3.4 千金三黄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前后患者FDI评分变化 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DI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中医学将周围性面瘫纳为“口眼歪斜”“吊线风”等范畴,《灵枢·经筋》曰:“颊筋有寒则气急,引颊移口”,《诸病源候论》载:“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口邪僻,是风入于颌颊之筋故也”。本病患者大多因为正气虚,卫外不固,脉络空虚,外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纵缓不收,引发该病。临床上有风寒袭络、风热袭表、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等证型,其中本文所观察的风寒袭络型为临床常见证型[13]。据此,治疗原则当以补气固表、疏风散寒、活血通络为法。千金三黄汤为《备急千金要方》引张仲景方,首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由麻黄、黄芪、黄芩、独活、细辛组成,原方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其主治之症与本病病机相契合。故笔者在千金三黄汤基础上加味用于风寒袭络型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中黄芪扶正固表,机体正气足,则可助麻黄、细辛发汗解表、祛风除湿之功;又可补肺健脾,补益后天之源以护正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之效[14-15]。麻黄辛、微苦,性温,长于开泄腠理,发汗散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有增加神经兴奋性的作用[16],又可修复受损神经元[17],是治疗神经功能受损不可多得的一味良药[18]。黄芪与麻黄相配,一补一散恰中本病“脉络空虚,贼邪不泄”之机。黄芩有除湿清热之功,长于清上焦湿热之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多糖类、氨基酸等多种药物成分,能够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促使细胞再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9]。细辛性温,驱逐寒气,疏散上下之风邪,《本经》云其“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 利九窍”。独活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加全蝎、僵蚕,其善于搜风通络,能祛风解痉。加防风,其为祛头面风邪之要药,有疏风散寒和止痉之效,可“通治一切风邪”(《本草正义》)。加桂枝,其味辛、甘,性温,辛能发散解肌,温可通阳扶卫,并有透达营卫之力,可收解表祛风、温阳散寒、温经通络之效。加川芎辛温香窜,引药上行头目,又能祛风行气活血。葛根升阳发散,鼓舞清阳之气,解肌散邪。全方共奏益气固卫、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效。

本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6.0% VS 78.0%)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千金三黄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该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由于该病急性发作时,面神经受损,影响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功能,出现面部瘫痪,此时使躯体功能受到影响,社会生活功能下降。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面部主要症状评分、H-B评分、FD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千金三黄汤加味能够明显减轻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主要症状,促进受损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躯体以及社会生活功能。以此全方共同作用,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更快、更好恢复。

综上所述,千金三黄汤加味治疗风寒袭络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效果,缓解面部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更好地恢复,同时使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得到改善,具有明显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千金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单纯性中耳畸形多平面重建CT检查和手术结果比较
肌电图监测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千金醉琴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