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联合微波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2022-10-05宋春华李晓童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面瘫

宋春华 李晓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特发性面神经炎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常以口、眼歪斜至一侧为主要表现,气候寒热交替时多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人群,在我国发病率、患病率分别约为(26~35)/10万、258/10万[2]。目前认为,该病分3期:急性期(≤7 d),恢复早期即稳定期(7~14 d),恢复中晚期(>14 d),即此病大多在病后14 d开始恢复[3]。目前西医以药物疗法为主,主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非药物疗法主要以理疗、手术等措施为主[4],但药物治疗存在治疗时间较长、效果欠佳、有一定药物毒性等缺陷,手术治疗易产生副作用。中医以针灸、中药、推拿等传统治疗方法为主[4],可弥补西医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欠缺。本病属中医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针灸治疗有“简验廉便”的特点,且针灸治疗方法已被广大研究者作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以急性期早期针刺、不通电针或通疏密波为主,恢复期持续以电针治疗为主[3],且大多研究者认为针灸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该病疗效会更佳[5]。电针治疗面神经炎能促进受损神经的生长恢复、促进向负极生长神经纤维、减缓肌肉的萎缩、增强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6-10];微波能使人体温度逐渐升高,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内压,减少对神经的压迫,增强神经再生修复能力[11-13]。笔者通过电针联合微波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炎的观察,发现在减轻病情、缩短病程方面有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7例患者均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时间2020年6月—2021年6月,按患者意愿接受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特发性面神经炎诊断标准[1];2)年龄在14~70岁;3)病程≤7 d;4)患者能接受针灸、微波治疗,依从性良好;5)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非急性期(病程>7 d)周围性面瘫及中枢性面瘫、亨特氏综合征;2)面部外伤、吉兰巴雷综合征、耳源性疾病及腮腺、后颅窝等其他病变导致面瘫者;3)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及不适宜电针治疗的患者;4)发病后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电针联合微波治疗。患者仰卧位,取患侧翳风、安眠、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颧髎-牵正、迎香、人中(斜刺)、夹承浆-地仓透颊车、后溪、太冲、安眠;对侧取合谷、风池,用华佗牌(0.25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常规消毒后依次浅刺直刺(除斜刺、透刺腧穴外),面部针刺深度:急性期(≤7 d)2~3 mm,非急性期(>7 d)3~5 mm,连接英迪KWD808I牌电针治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选取疏密波,通电4对:攒竹(-)-丝竹空(+)、四白(-)-牵正(+)、人中(-)-翳风(+)、夹承浆(-)-地仓(+),通电强度以患侧面部表情肌有瞤动且无痛感为宜,治疗时间30 min。电针治疗结束后,使用CR 2001T80微波综合治疗仪(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理疗模式,强度为9 W,治疗部位以耳后翳风为中心,时间20 min;急性期强度以患者耐受且患侧表情肌有收缩为度;非急性期以患者能耐受最大强度为宜。对照组接受微波治疗同观察组。治疗期间两组均辅以常规脱水、营养神经、抗病毒抗炎药治疗。 两组治疗频率均为1周6次,4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痊愈:面神经功能达Ⅰ级,评分满分;显效:面神经功能达Ⅱ级,评分在75分以上;有效:面神经功能III级以上经治疗,恢复至Ⅲ 级,评分在75~50分;无效:评分在50分以下。愈显为痊愈加显效,总有效为痊愈加显效加有效。

2.3 观察指标 1)H-B面神经功能分级:将患侧面神经功能分为I~VI级[14]。I级:正常;II级:轻度功能障碍;III级:中度功能障碍;IV级:中重度功能障碍;V级:重度功能障碍;VI级:完全麻痹。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B分级情况。2)各阶段病情发展时间:根据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15]对患者双侧面部6种运动减弱情况及安静状态下面部对称情况进行评分记录,并按以下标准分别计算患者各阶段病情发展时间,以天为计数单位:①起病时间;②治疗后病情急性期发展时间(即从治疗开始,量表分数持续递减的天数);③病情稳定时间(即治疗后,量表分数持续不变的天数);④进入恢复中晚期所需时间(即从起病至量表分数增加的第1天所需的总天数)。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例)

3.3 两组患者各阶段病情发展时间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各阶段病情发展时间比较

4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炎属中医学“面瘫”范畴,单侧发病居多,大部分可自愈,但也有少数恢复不良,导致联带运动和面肌痉挛等后遗症,影响患者工作生活,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严重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5],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缩短其病情进展时间,加快其进入恢复中晚期显得尤为重要。《灵枢·经筋》有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太阳为目上冈,阳明为目下冈,……”;“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及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说明该病病位在于面部经筋。当人体正气不足,脉络虚空时,外邪侵袭面部经筋(太阳、阳明),致使面部气血痹阻、经筋失调,故发为面瘫。故治疗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主。局部选取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颧髎-牵正、人中、迎香、承浆-地仓透颊车,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翳风为祛风、通络要穴;后溪、太冲循经远取,以通经活络;合谷对面部阳明经筋的邪气与气血有祛除与调节的作用,双侧风池有疏风通络的作用[16]。腧穴的选取同时结合面神经生理解剖,选取同侧安眠穴刺激出颅后面神经,且疏密波电针同时作用于4 个分支:颞支(攒竹-鱼腰-丝竹空)、颧支(四白-颧髎-牵正)、颊支(人中斜刺患侧)、下颌缘支(承浆-地仓透颊车),作用于局部表情肌,使局部肌肉在电针的作用下被动运动,激活患侧表情肌,从而改善相应的临床症状。

治疗时使用电针,电针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确切疗效的方法之一,促进受损神经的生长恢复;促进向负极生长神经纤维;可减缓肌肉的萎缩;增强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力。疏密波是疏-密波交替持续1.5 s的组合波,更有利于消炎脱水、调节代谢、兴奋瘫痪肌、促进面肌功能恢复[6-10]。

电针治疗后使用微波,微波是特定赫兹范围的电磁波,使人体温度逐升,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炎症吸收,增强再生修复能力[11-14]。由于特发性面神经炎特殊的病理变化:早期面神经充血水肿、脱髓鞘,晚期轴索变性萎缩,将微波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观察结果可见,疏密波电针联合微波治疗后病情可控,病情进展情况可缩短,且可缩短跨越恢复早期阶段时间,直接进入恢复中后期,大大缩短患者病程,有效避免并发面瘫后遗症。通过电针联合微波的协同作用,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神经面瘫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单纯性中耳畸形多平面重建CT检查和手术结果比较
肌电图监测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