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气雾剂和丁卡因气雾剂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2-09-29胡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5期
关键词:气雾剂利多卡因卡因

胡群

(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 南昌 360000)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治疗最常用的一个主要途径,留置针广泛用于儿科静脉穿刺中,而小儿静脉穿刺又是儿科护理中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1]。当前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P)指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造成的不愉快感觉经历,疼痛一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命体征,于静脉穿刺期间造成的疼痛能够对患儿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伤害,使患儿产生强烈的反抗,最终可致穿刺失败[2]。对于有疼痛性记忆的患儿来说会使得静脉穿刺难度增加。为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穿刺率已成为儿科护士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有研究显示,将利多卡因气雾剂和丁卡因气雾剂通过喷雾的方式应用于患儿静脉穿刺部位,20 min内可持续发挥疗效,良好的局部麻醉镇痛能够发挥无痛的作用,从而减轻穿刺操作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感,并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3]。为此选自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住院患儿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抽签法分成3组,即试验A组、试验B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旨在分析研究小儿静脉穿刺中采取利多卡因气雾剂和丁卡因气雾剂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自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住院患儿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抽签法分成3组,即试验A组、试验B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筛选的患儿年龄段在6~12岁。其中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静脉穿刺干预,试验A组采取利多卡因气雾剂干预,试验B组采取丁卡因气雾剂。上述90例患儿均为腹股沟斜疝患儿。3组基础资料如下:性别:试验A组:男性为12例,女性为18例;试验B组:男性为11例,女性为19例;对照组:男性为10例,女性为20例。年龄:试验A组:年龄6~11岁,平均(8.69±2.30)岁;试验B组:年龄7~11岁,平均(8.70±2.33)岁;对照组:年龄6~12岁,平均(8.74±2.31)岁。病程:试验A组:病程5 d~3个月,平均病程(16.53±3.23)d;试验B组:病程4 d~4个月,平均病程(16.24±3.54)d;对照组:病程6 d~3个月,平均病程(16.26±3.43)d。3组患儿的基础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1.1 纳入标准 ①患儿均为腹股沟斜疝患儿,且通过诊断后满足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均采取静脉注射治疗。②家长对此次研究的目的知情,且主动参与到此次研究中,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能够积极配合此次研究者,基础资料完整者。④对本次研究所采取的药物无过敏史者。

1.1.2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性疾病的患儿,存在精神类疾病,及智力障碍的患儿。②家长对此研究不配合,中途退出研究。③存在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的患儿。④基础资料缺失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静脉穿刺干预,试验A组采取利多卡因气雾剂干预,试验B组采取丁卡因气雾剂干预。

1.2.1 常规静脉穿刺方法 选择患儿手部静脉作为主要穿刺点。首先要明确穿刺的位置,需要在手腕位置扎止血带,嘱咐患儿握拳,静脉可产生凸显的弹性以及张力部位,以此位置作为穿刺部位。对穿刺位置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将穿刺点作为中心,以螺旋方式进行消毒,消毒直径在5 cm范围内。护理人员以拇指绷紧患儿需要穿刺位置下端的皮肤,另一手拇指、食指持穿刺针,针头斜面朝上,随静脉走行和皮肤形成20°~30°迅速刺入皮肤,待有回血之后,针头随静脉走向朝前送入少许,将穿刺针固定后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对穿刺针使用胶带固定,对静脉药物输注速度进行合理控制。

1.2.2 利多卡因气雾剂干预 于患儿穿刺前20 min给予利多卡因气雾剂喷洒穿刺位置后(面积控制在5 cm×5 cm),随后采取常规穿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2.3 丁卡因气雾剂干预 于患儿穿刺前20 min给予丁卡因气雾剂喷洒穿刺位置后(面积控制在5 cm×5 cm),随后采取常规穿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3组患儿在穿刺前,对患儿及家属做好耐心解释工作,使其充分理解,配合试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组患儿经穿刺后,需要向其及家属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其切勿随意活动穿刺部位,以免产生穿刺针脱落以及疼痛等情况,且表明在产生不适情况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3 效果标准 为了验证利多卡因气雾剂和丁卡因气雾剂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本次研究采取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检测患儿静脉穿刺期间的疼痛情况,并观察疼痛分度和患儿年龄之间的关系,记录3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家属满意度等,以验证各种方法的效果。FLACC量表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Merkel等专门研制,该量表包括表情(face)、肢体运动(legs)、活动(activity)、哭泣(crying)、可安慰性(consolability)5项内容,每项内容按0~2评分,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分,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得分越高,表明患儿的不适感和疼痛越明显。疼痛分度和患儿年龄之间的关系中,划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疼痛,依此来评价3组患儿的疼痛分度情况。家属满意度则采取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来进行评价,其评价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操作、护理服务满意度、疼痛缓解满意度等10项内容,各项分值为10分,总分为100分,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则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计算方法为非常满意例数与一般满意例数的和与总例数的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4.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于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全部临床试验资料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临床观察结果应记录在统一印刷的病例观察表上。研究者必须认真填写病例观察表,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准确。观察表内项目均需填写,不得空项、漏项,尽量不要涂改。如填写错误,修改时不得涂黑,只能在填写错误处划一条线,临床观察者需在涂改处附近签名并注明日期和原因。监查员审核每份原始病历观察表,确认临床试验数据记录及时、准确、规范、完整。

2 结果

2.1 3组患儿疼痛情况对比分析 从疼痛情况方面来看,试验A组、试验B组相比较对照组更低(P<0.05),且试验B组相比较试验A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3组患儿疼痛情况对比分析()

表1 3组患儿疼痛情况对比分析()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与试验A组对比,bP<0.05。

2.2 3组疼痛分度和患儿年龄之间的关系 从疼痛分度和患儿年龄之间的关系来看,试验组A组轻、中、重度疼痛率依次60.00%、20.00%、20.00%,试验B组轻、中、重度疼痛率依次为83.33%、10.00%、6.67%;对照组轻、中、重度疼痛率依次为33.33%、30.00%、36.67%。试验A组轻度疼痛相比较试验B组及对照组较高(P<0.05),且试验B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3组疼痛分度和患儿年龄之间的关系()

表2 3组疼痛分度和患儿年龄之间的关系()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与试验A组对比,bP<0.05。

2.3 3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对比分析 从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方面来看,试验A组、试验B组及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70.00%、96.67%、46.67%。试验B组相比较试验A组及对照组较高(P<0.05)。见表3。

表3 3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对比分析[n(%)]

2.4 3组家属满意度对比分析 从家属满意度方面来看,试验A组、试验B组及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3.33%、100.00%、53.33%。试验B组与试验A组及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P<0.05),且试验A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3组家属满意度对比分析[n,(%)]

3 讨论

静脉穿刺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有创性操作,但是患儿年龄尚小,对疼痛相对敏感,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易受到刺激,可影响其心理情绪及诊疗的依从性,从而直接影响穿刺效果[4]。相关研究显示,对儿童疼痛予以解除是儿科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反复以及强烈的疼痛能够对患儿的生理以及心理产生严重影响,且能够持续到其成人阶段,甚至能够对其健全人格的建立产生严重的影响[5]。此外再次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而且会引起家属的不满情绪,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操作带来的不良反应是至关重要的[6]。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且重要的工作,穿刺技术的熟练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医务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患儿家属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能缓解孩子的恐惧心理和穿刺带来的疼痛,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要求儿科护理工作者必须要有过硬的静脉穿刺本领,作到一针见血。让患儿在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下接受静脉穿刺,减轻疼痛感,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7]。

利多卡因气雾剂和丁卡因气雾剂属于局部麻醉药物,因具有麻醉起效快,效果持久时间短等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术前需留置胃管的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插胃管,用于皮肤和黏膜的局部麻醉,可用于口、鼻腔黏膜小手术、口腔科拔牙手术、脓肿切开术,可使咽喉气管等部位表面麻醉以降低反应性,使气管镜、喉镜、胃镜的导管易于插入[8]。其中利多卡因气雾剂局部镇痛机制为:降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阻止细胞膜去极化,以起到局部麻醉的效果,在利多卡因应用于皮肤以及黏膜,能够快速作用在周围神经,具有较广的弥散性,且有着较强的通透性,对局部组织不会产生不良的刺激,同时对局部血管扩张不凸显[9]。在相关研究中证实,将利多卡因气雾剂应用在小儿静脉穿刺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可显著缓解患儿的疼痛,提升治疗依从性,同时能够对家长的满意度予以提高。

丁卡因气雾剂作用在外周神经,能够对组织细胞膜予以稳定,能够降低钠离子内流,使正常极化和去极化受阻,抑制神经冲动传导,从而获得镇痛的效果[10]。丁卡因气雾剂属于局部麻醉药,具有很高的脂溶性,能够穿透黏膜,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起效,同时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可长达1个小时。此种药物常应用在多种手术治疗中,且具有很高的药物安全性[11]。在相关研究中得知,将丁卡因气雾剂应用在小儿静脉穿刺中起到了不错的干预效果,能够降低患儿的疼痛,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有研究指出,在小儿静脉穿刺中采取了利多卡因气雾剂和丁卡因气雾剂干预,两种方法均获得了较好的疼痛缓解效果,但后者相比较前者更好。此外该研究还表明,两种方法在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以及家长的满意度对比上,后者相比较前者较高。此项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基本一致。在此次研究中,分别对患儿采取了常规针刺干预、利多卡因气雾剂以及丁卡因气雾剂干预。以上两种药物均采取了气雾剂应用,主要采取喷雾的方法直接喷洒在患儿需要针刺的位置。可具有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特点[12-13]。本次研究结果中,从疼痛情况方面来看,试验A组、试验B组相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且试验B组相比较试验A组较低(P<0.05)。从疼痛分度和患儿年龄之间的关系来看,试验A组轻度疼痛相比较试验B组及对照组较高(P<0.05),且试验A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方面来看,试验B组相比较试验A组及对照组较高(P<0.05)。此项研究结果提示,丁卡因气雾剂的疼痛缓解效果、疼痛分度和患儿年龄之间的关系、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相比较利多卡因气雾剂以及常规穿刺法较优,究其原因为丁卡因气雾剂属于长效局部麻醉药物,其疼痛缓解时间较长,从而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14]。同时该药物仅需一次喷洒即刻,然而利多卡因气雾剂时间短,且在一次静脉穿刺中常需多次使用,从而效果略差于丁卡因气雾剂。从家属满意度方面来看,试验B组与试验A组及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P<0.05),且试验A组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是说明丁卡因气雾剂在患儿静脉穿刺中的效果较为凸显,家属对其效果较为满意。笔者认为,此次研究中所采取的两种局部麻醉气雾剂喷洒与局部患儿皮肤后均能够产生离子流,可稳定神经膜的同时发挥局部麻醉作用,且不会刺激孩子局部组织,避免疼痛症状引发患儿的抗拒情绪与家属的不满情绪,有效的减低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15]。

综上所述,在小儿静脉穿刺中采取利多卡因气雾剂和丁卡因气雾剂干预,均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患儿疼痛效果,但丁卡因气雾剂相比较利多卡因气雾剂的效果更好,该方法能够减少使用次数,且能够提升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从而能够起到较好的穿刺效果,同时能够对家长的满意度予以提升。由此看来,将丁卡因气雾剂应用在小儿静脉穿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气雾剂利多卡因卡因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在围术期的研究进展及机制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喘乐宁气雾剂与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硝酸甘油气雾剂该怎么用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药师告诉你,如何正确使用定量压力气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