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导向下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2022-09-26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小学张文扬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大概念表达方法例文

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小学 张文扬

“大概念”是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的“锚点”,可以比作车辖,将零部件组装起来,发挥整体作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是依据“大概念”的格局设置的,它有清晰的语文要素,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如何有效开展“大概念”导向下的习作单元教学是关注的热点,本文试从三方面谈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整体教学进行研究。

一、纵横互融,精准定位

习作单元的主题是“大胆想象”。想象,是一种天性,可以创造神奇。想象力,是儿童至关重要的习作关键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大概念”统摄的单元整体课程观下,统编版语文教材把培养、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作为项目化学习目标,并以这个大概念为核心进行精心安排。

(一)梳理教材内容,明晰编排体系

据笔者统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先后十二次编排了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内容丰富、纵横互融、契合学情、逻辑分明。(详见表1)

表1 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安排

同为想象力的培育,随着年级的变化,习作要求由易到难,能力目标螺旋提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置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专门编排的习作单元,可见其承上启下的重要性。“大概念”导向下,应立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段要求,遵循教材的习作编排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梳理单元内容,明晰教学目标

习作单元的各项内容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激发想象,把想到的故事写下来”而精心编排的,尤其是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分别讲述了四个神奇有趣的想象故事,角度各异、形式多样地体现出“大胆想象”这个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包含两个方面:“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强调从阅读中学习表达;“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着力通过习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为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依据本单元主题、语文要素、课后习题、交流平台、习作例文以及单元习作的相关内容,可以提取如下“大概念”: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最有意思的奇妙想象,感悟表达方法,尝试练习模仿,体会想象的乐趣;习作时,积极打开思路,大胆展开想象,综合运用表达方法,分享新鲜独特的想象。这个“大概念”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中年级的习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相吻合,有利于教学时突出重点、读写相融、随课微练,从而避免教师碎片化的指导、学生浅层次的学习。

二、整合互融,优化衔接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习作单元是特殊的单元整体,体现了从阅读到习作、从知识到能力、从简单到综合、从模仿到创造的多重要求。研读本单元各板块的能力目标与教学要点,围绕“想象的表达方法”,习作知识的层级系统一目了然(详见表2),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突破。

表2 习作知识层级

“大概念”导向下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应尽力发挥整合功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割、重组、融合,以促进单元内部各板块的知识互联,形成教学的自然衔接与完整结构,一课一得,各有侧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一)互文阅读促勾连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思维独特、想象奇妙、笔触精妙,为习作提供了方法支撑和语言范式,是一个理想的群读文本。课后练习也循文拓展,鼓励并启发学生乐于奇想、敢于表达。依据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直接指向表达的教学定位,引导学生互文阅读、比对感悟,最终梳理归纳出两点:大胆想象能创造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与景象,让故事充满传奇;不同的想象思路和表达方法都能创设丰富的情境,让故事新鲜有趣。

(二)穿插实践促衔接

从“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两个板块的教学功能出发,灵活调整教学流程,做到既瞻前又顾后,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及时巩固。一是在互文阅读精读课文的过程中穿插完成“交流平台”的梳理、总结,充分感知想象的世界无奇不有,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二是将“初试身手”板块中“在纸上按出自己的小手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的体验活动自然转变为《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课后练习,给学生创设更为宽松的创想空间,增强他们初步尝试的信心;三是将“初试身手”板块中“接龙编写故事”与习作例文灵活整合。两篇习作例文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学生借鉴模仿、拓展思路。

互文阅读、穿插实践的过程中应遵循两个教学原则:①不忽视基础知识的教与学。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在内容理解和语言积累等方面不做过多要求,但字词教学依然要严格把关,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生字的准确识读与正确书写。②不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力点。即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出发,依托教材合理制定能力目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放飞思维,敢于奇思妙想,不拘囿于想象是否合理。

三、读写互融,进阶推进

针对习作单元不同的分类与要求,基于学情,制定适切的教学策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读写互融,扎实训练,进阶推进,从而实现本习作单元培养想象力的总体目标。

(一)前置体验,感受想象奇趣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与想象主题关联的课文,平时大都喜欢阅读充满想象的童话故事。学习本单元之前,教师可以巧妙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温所学文本精彩的故事情节、有趣的奇思妙想,进而共读趣味无穷的想象类文本,观看脑洞大开的想象类影片;利用主题班会或晨会组织开展拓展想象力的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各种不可思议的存在。

(二)阅读感悟,习得表达方法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不但想象奇妙,而且笔触精妙,思维与表达各具特色。搭设学习理解的支架,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插图和旁批获得入情入境的阅读体验,感受丰富奇妙的想象带来的无限快乐,在畅所欲言中产生思维碰撞,更为直观地感悟几种表达方法:变化角色体验想象,关联特点展开想象,顺着思路持续想象,逆向思维反着想象……多维度的阅读感悟和方法积累,无形中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有利于进一步开阔思路、拓展空间、自由畅想。

(三)随课微练,挖掘想象潜能

随课微练,融于阅读教学,指向语言实践与写作能力,具有目标细化、篇幅短小、练评即时等特点。方向精准、内容契合、仿练即时的随堂实践,能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教师不应忽视课后习题的练与评,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创设契合的交际情境,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以口语交流和书面分享的方式随课微练,释放想象的潜能,在想象的世界里创造奇特经历,表达美好愿望,初步形成习作的思路,为最终成篇习作夯实基础。

(四)多元评价,拓展想象思维

无论是随课微练还是成篇习作,学生都努力地把思维诉诸笔端。教师应尊重个体的思维差异,因势利导,展开多元评价,为学生创造思维的攀升点,促进其想象的连贯与递进,进而提升其思维能力。一是基础性评价。设计评价表格,将本次习作最基本的达标要求依次列出,采用简便易行的星级模式,以便于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培养自我修改能力。二是指导性评价。关注部分学有所惑的学生,面批后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增强其信心后令其再次改进。三是持续性评价。开辟“奇思妙想”专栏,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故事、绘本并交流分享,赢得更多的读者;开展“创想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生动讲述新鲜奇特的创编故事,让想象带来的热情和乐趣持续延伸。

“大概念”导向下的习作单元整体性教学强调运用关联思维,体现情境、任务、活动及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习作生成过程,使学生具备应用和迁移的能力,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方面获得发展,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猜你喜欢

大概念表达方法例文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