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科患者艾灸相关烫伤及质量改进研究*

2022-09-26李芝慧朱昆龙袁恵白静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灸法艾灸温度

李芝慧,朱昆龙,袁恵,白静蓉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95)

艾灸是一种临床应用范围广、老百姓接受程度高的中医传统技术,其部位包括头、面、颈、肩、腰、腹、四肢关节,涉及全身各处,常用方式包括艾条悬灸、铜制艾灸盒灸、木制插孔式艾灸盒、透灸箱、电灸仪灸、温针灸等方式。但艾灸相关性烫伤是进行灸法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因烫伤的发生而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甚至使许多患者从此拒绝这项非常有价值的治疗。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OI)是科室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治疗有效性,保证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抓手。本研究作为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康复医学科2015~2020年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后艾灸相关性烫伤的发生情况,为预防烫伤并进行流程规范提供了研究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我院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我院住院患者中,通过HIS系统找出所有进行过艾灸治疗的患者,并对照不良事件上报表,找出每年发生烫伤的患者;排除因其他原因如红外线治疗仪等其他热源造成的烫伤。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以2015~2018年患者为A组,以2019年患者为B组,2020年患者为C组,观察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比较三组患者发生艾灸相关性烫伤、烫伤程度等情况,了解持续质量改进对预防艾灸相关烫伤的干预效果。

1.2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1)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治疗师组成,共4人,其中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治疗师2名。该小组成员负责寻找艾灸相关性烫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同时制定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并实施落实。(2)持续改进措施:我科从2019年起,开始针对艾灸相关烫伤的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包括2个步骤:①2019年,引入铜制随身灸,以替代传统的孔状艾灸盒;并对患者进行筛选,对存在认知功能下降、感觉减退者要加强对其家属的宣教,同时加强巡视;每月对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对发生艾灸相关烫伤的病例进行仔细分析,寻找发生原因。②2020年引进透灸箱、电灸仪、温度计等设备;加强科室所有成员的培训,包括艾灸相关烫伤的常见诱因、不同患者应选用的适宜的艾灸方式、艾灸相关烫伤发生后的处理方法等;坚持每月对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对发生艾灸相关烫伤的病例进行仔细分析,寻找发生原因和艾灸治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图1所示:2015~2018年(即图中1518)平均灸法治疗人次为3.546350±0.006147(万),2019年约为3.534000(万),2020年约为3.53650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近5年我科进行灸法的治疗人次

如图2、图3所示:2015~2018年发生艾灸相关烫伤0.002750±0.000370次/万 人,占 比 为0.000775±1.04194;2019年 为0.001300次/万 人,占 比 为0. 000368;2020年 为0.000800次/万 人,占 比 为0.000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2 近5年发生艾灸相关烫伤次数

图3 近5年发生艾灸相关烫伤的占比

如图4所示:从2018年开始,烫伤次数和烫伤患者占比呈逐渐减少趋势。

图4 近5年烫伤次数和烫伤患者占比总趋势

如表1、图5所示:近5年发生艾灸相关烫伤患者的病种分布中,脑卒中患者烫伤均最多,其次为脊髓损伤患者。

图5 近5年发生艾灸相关烫伤患者的病种分布

表1 近5年发生艾灸相关烫伤患者的病种分布

3 讨论

艾灸虽然应用范围广,但艾灸相关性烫伤导致患者不能接受。为避免因烫伤导致的医患矛盾或患者投诉,部分医生也不愿意下灸法的医嘱,从而导致灸法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在保证艾灸疗效的前提下,避免艾灸相关性烫伤的干扰,提高患者对艾灸的接受度,减少医生的顾虑,提高灸法的使用率,是进行艾灸相关性烫伤质量管理的目的。

通过艾灸相关性烫伤原因的持续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艾条不够紧密,在艾灸过程当中如悬灸时,带火星的艾灰下落烫伤患者。(2)用插孔式艾灸盒进行治疗时,艾条生断裂(好发于新启用的艾条)或艾灸盒发生侧翻导致患者烫伤。(3)做温针灸时,针灸针的直径若低于0.4mm,针体就无法支撑艾柱,导致针体弯曲,使艾柱离皮肤太近,导致烫伤高发,且艾灸部位发生了偏移,会影响温针灸的疗效。以上几点,是导致颈腰椎疾病等感觉正常患者,发生艾灸相关性烫伤的主要原因。(4)电灸仪的温热面积小,导致部分感觉迟钝或减弱的患者感觉不到温暖,要求医务人员升高温度;更有甚者,家属趁医务人员不备自行调控设备,升高温度。(5)因铜制随身灸,需要佩戴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后温度才能升高至40℃左右,因此患者在开始治疗时会把艾灸盒紧贴皮肤,但一段时间后灸盒温度升高,但患者未及时松解艾灸盒,导致烫伤。(6)部分阳虚怕冷的患者对温热感觉不明显,为了增加温阳的作用,会增加治疗的艾柱数,并延长10min治疗时间,而这样也会增加烫伤的风险。(7)个别中老年患者及艾灸爱好者坚持认为艾灸要做瘢痕灸疗效才好,因此会在感觉到温度升高甚至感觉烫时仍坚持治疗,从而导致烫伤。(8)艾灸相关烫伤发生最多的病种为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糖尿病、痴呆,其共同特点是为感觉功能减退不能准确分辨温度,或言语/认知功能下降不能表述,故这些患者的烫伤发生率很高。

从2019年起,我科开始进行艾灸相关性烫伤的质量管控,第一步将基座轻、容易发生侧翻的传统插孔式艾灸盒换成铜制的随身灸。在铜制灸盒外有一个绒布包,可以有效起到过滤艾烟、隔热的目的。当年发生烫伤的总人次有所下降,但在发生艾灸相关烫伤的人群中,发现使用铜制随身灸后,脑卒中、脊髓损伤、认知障碍患者发生烫伤的比例较高。分析原因,铜制随身灸刚开始时温度不高,进行15min后,随身灸的温度会升高到42℃以上,正常人会示意或自行调整松紧带,以调整皮肤温度。而这些感觉认知障碍患者无法体会到升温的过程,不能主动示意,导致烫伤的发生。因此在2020年继续进行质量改进工作,引进可以控制温度的电灸仪、透灸箱和温度计等,并加强了对医生-护理-治疗师的全员培训,目的是使每个工作人员均能作为艾灸治疗的监督员,充分了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或工作人员通过温度计了解局部皮肤温度,及时增加隔热垫或调整艾灸器与皮肤的距离达到减少烫伤的目的。从结果可见,2020年的艾灸相关烫伤比例进一步下降,达到了进行艾灸相关烫伤质量管理和改进的目的。

但从2020年的数据也能发现,还是有个别烫伤发生,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阳虚体质的患者怕冷,喜欢温热的感觉,甚至觉得越热越舒服,因此当局部温度稍高时也选择忍受,导致烫伤;(2)铜制艾灸盒上有排烟孔,这种排烟孔同时也有调节火力大小的作用,但上一个患者排烟孔全部打开后,而下一个患者不需要同样大火力的患者使用这个艾灸盒,就容易出现烫伤。因此,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宣教,告知患者预防艾灸相关烫伤的相关知识;同时,加强电灸仪、温度计等设备的应用,加强灸疗患者的巡视,对艾灸相关烫伤进行持续质量管理和改进,提高艾灸的临床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灸法艾灸温度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婆婆迷上了艾灸
城市温度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千万“别”艾灸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测个温度再盖被
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