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课程创新基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探索
——以“重庆市某中学高中地理课程创新基地”为例

2022-09-22

地理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模拟实验河流课题

邹 益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校,重庆 401147)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其培养往往需要突破教室空间、教学课时的制约,如何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程创新基地是重庆市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及其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2]。重庆市某中学于2017年成功立项成为重庆市高中地理课程创新基地,该基地先后建设了专门场馆并配备各类仪器设备,成立学生地理社团,积极开展依托基地的各种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课程创新基地概况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立足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重庆市某中学高中地理课程创新基地创建了“气象观测与分析室”和“河流演变及治理模拟室”等实践场所。

1.气象观测与分析室

气象观测与分析室包含校园气象站和分析室两部分(图1)。校园气象站是由重庆市气象局承建的室外国家标准气象站,站内有气压、温度、风向风速、日照、空气质量监测等设备,利用数字化采集器将气象实时数据传输到分析室内的国家标准数字化气象数据存储中心,学生可在该储存中心对实时数据进行观测与提取。

图1 校园气象站和分析室

2.河流演变及治理模拟室

河流演变及治理模拟室是一间以“河流综合治理”为主题,兼容与河流相关的探究实验、观摩、教学、研究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图2)。实验仪器设备多由松中师生共同依据流水作用原理自主设计、开发、定制而成,可完成典型河流演变、水土流失、流水搬运能力、溯源侵蚀等地理实验教学。

图2 河流演变与综合治理探究室

二、地理实践活动模式及实施案例

校园实践重在培养各类专项能力,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利于形成志趣相投的学习共同体与活动的开展,易于教师统一组织与指导[3],同时,校园地理实践活动也能有效降低学生外出安全风险与疫情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该中学地理教师根据课程创新基地的条件,积极开展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1.小课题研究模式

(1)学生参与气象社团活动,自主拟定研究课题

地理小课题研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或课堂学习中发现地理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活动[4]。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加入气象社团,积极开展气象数据的观测与记录,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每天的气象要素数据统计,以小课题的形式对各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学生自主形成的小课题如表1所示。

表1 气象小课题及指导教师安排

(2)教师参与过程指导,保障课题研究有序开展

地理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的指导能够让实践活动更有目标、更高效地开展。许多学生不了解小课题,对于如何开展、怎样研究成为一大难题,因此需要给学生小组分配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培训与指导。首先,培训小课题研究步骤,要让学生对小课题有一个总体认识,知道小课题应该做什么,有什么步骤,只有在掌握了研究小课题的整体思路下,才能节省时间并提高效率,以更好地完成小课题。其次,关于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地理实践力要求学生具有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但小课题的方案设计涉及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对于刚进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大难度,因此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逐步提升其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以确保学生的研究能够顺利开展。如以“重庆主城2011年以来夏季高温天气统计分析”为例,小课题方案设计如表2所示。最后,撰写指导成果,小课题的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著、译著、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和工具书等。对于高中生而言,研究成果可以是难度相对较低的论文、研究报告等,教师可给出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指导学生按照基本要求去撰写研究成果,强调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等文字描述应尽量清晰规范、科学严谨。

表2 “重庆主城2011年以来夏季高温天气统计分析”小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3)小组协作完成课题,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地理实践活动主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态度和能力[5]。小课题研究的都是真实问题,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才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组长既是课题的负责人又是组织者,要将课题的任务分配给其他组员,如分工合作在网上查阅文献、收集整理资料、对数据进行图表制作及撰写研究成果等,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培养实施地理活动的能力。

学生在小课题研究结束后,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班级同学、年级同学、学校同学甚至是外来专家,通过PPT讲解课题开展过程、任务分配情况、数据材料搜集情况、提炼的课题研究结论;或通过展板、辩论赛、角色扮演、制作模型等方式呈现研究成果;也可将研究成果带入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借助生活现象、经典案例等巧妙地将学生研究成果引入课堂。通过成果展示,历练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2.实验探究模式

地理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落地中起关键作用,“课标解读”特别强调模拟实验,其目的是训练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比较差异的科学实验方法,训练科学严谨的科研过程,提升认真严谨、科学求实的科学品质[5]。该中学河流实验室开设了河流溯源侵蚀、河流搬运和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模拟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地理核心素养。

(1)溯源侵蚀模拟实验——验证地理原理

地理实验是一种操作性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为地理实践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河流侵蚀类型”的讲解中,“溯源侵蚀”是一个教学难点,它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通过“河流溯源侵蚀”演示实验装置(图3)可以动态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溯源侵蚀的整个过程,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3 河流溯源侵蚀演示实验装置

(2)流水搬运模拟实验——比较地理现象

地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调查、实验记录,掌握地理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利抓手。河流作用的表现形式有侵蚀、搬运等,而河流的搬运能力到底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什么关系,借助“流水搬运能力数字化模拟实验”装置(图4),通过控制变量可以定性探究影响流水搬运能力的主要因素,实验方案设计如表3所示。

图4 流水搬运能力数字化模拟实验装置

表3 流水搬运实验方案设计

(3)流域生态模拟实验——指向河流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重要案例,通过开展实验,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借助“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数字化模拟实验”装置,通过数字化变量控制器(图6)可以有效解决许多水土流失实验装置存在的可控变量少、可控变量不精确、无模拟真实降水强度与降水量等问题。

图6 水土流失数字化模拟实验装置

降水、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本身不难理解,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学习控制变量、比较差异的科学实验方法,训练科学严谨的科研过程(包括设计、操作、观察现象、描述现象、记录等),培养认真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亲身观察真实情境中不同条件下水土流失量的差异,深刻体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实验方案设计如表4所示。

表4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实验方案设计

三、结语

地理实践力素养是未来公民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段玉山、姚泽阳认为形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后天性,所以要求教师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应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与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规避直接的、灌输式的“知识倾销”造成其素养损伤[6]。显然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理念与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十分契合,通过建设专门的气象站和河流功能室,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教学环境,学生从中学习到新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流程,塑造了坚定的意志和科学钻研精神,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学界也有很多探索,如PDC育人理念、高校大成智慧教育等。课程创新基地作为重庆市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注重创造性地激发师生参与教学实践,培养师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河流课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模拟实验在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模拟实验的开发步骤及原则
当河流遇见海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