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嬛嬛一袅 西汉楚王墓出土女俑所见宫廷女子服饰

2022-09-22李明珠

大众考古 2022年4期
关键词:侍女乐舞西汉

文/李明珠

西汉初,刘邦封其弟刘交为楚王,封地在老家徐州地区。至第八代楚王谋反,被诛除国。汉宣帝时又封子刘嚣为楚王,传四代。十二代刘姓楚王死后均葬在徐州周围的山上。迄今为止,驮篮山楚王夫妇墓(西汉早期偏晚)、北洞山楚王墓(西汉早期偏晚)和小龟山楚王夫妇墓(西汉中期偏早)的墓室中都有女俑出土。

这些女俑形态多姿,造型独特,包括侍女俑、器乐俑、舞蹈俑等。虽然身份不同,发式和服装也各异,但大体趋于写实,五官衣着均有章可循。既展现了楚王生前的日常乐趣与奢靡,也为了解当时的服饰风格和审美倾向等提供了资料。

女俑“职业”

考古发掘所出的楚王墓女俑包括侍女俑、乐舞俑两大类,乐舞俑又可分为器乐俑和舞蹈俑。

侍女俑

侍女俑双手皆拱于身前,袖口自然下垂。立姿的侍女俑正面站立,双腿微前屈,双手拱于腹部;坐姿的侍女俑皆呈屈膝跽坐状,小腿后伸,衣下摆置于身后。

北洞山女侍立俑2501

小龟山女侍立俑

北洞山女跽坐俑2356

北洞山女跽坐俑2357

北洞山女跽坐俑2381

小龟山女跽坐俑

北洞山吹奏乐俑2419

北洞山击磬乐俑2423

北洞山抚瑟乐俑2362

乐舞俑

徐州地区已发掘楚王墓所出的乐舞俑皆为女俑,由器乐俑、舞蹈俑和配套乐器组合而成。驮篮山楚王夫妇墓内设有专门的乐舞室,出土成组乐舞俑:前为1—2 个舞俑,表演袖舞,后为3—4个乐俑,演奏乐器,共同组成1 个乐舞场面。北洞山楚王墓内也有专门的乐舞室和乐舞俑。小龟山楚王夫妇墓内仅出土舞俑,而未见乐俑。

乐俑均呈屈膝跽坐状。吹奏乐俑,双手上举至下颌,作吹奏竽、排箫等乐器状,附近有竽、排箫等残件;打击乐俑,双手握拳作持物击磬、敲钟状,附近有石磬、陶磬和青铜编钟出土;抚瑟俑,双臂屈肘,左手作抚弦状,右手作弹拨状,附近有陶瑟。

舞俑均呈站立姿势,作长袖舞。单袖舞俑上身前倾,膝部微曲,左臂下垂,右臂上举;双袖舞俑身体向左倾,折腰,膝部微曲,两臂开,作“M”状。

驮篮山击磬乐俑

驮篮山吹奏乐俑

驮篮山抚瑟乐俑

小龟山舞俑

北洞山曲裾衣舞俑2514

北洞山绕襟衣舞俑2560

驮篮山曲裾衣舞俑

驮篮山绕襟衣舞俑

着阔袖深衣的女俑

着阔袖深衣的女俑

着裙女俑

着窄袖深衣的女俑

从出土女俑见宫廷女子服饰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近年来与汉代女性服饰有关的资料日益丰富。徐州地区楚王墓出土的这些女俑,就为研究西汉宫廷女子的服饰提供了真实资料。

西汉时期楚国宫廷女子服装

着假袖的单袖衣舞俑

着阔袖深衣的女俑

从出土的考古资料看,西汉女子的衣着沿袭了战国时期的深衣制式。深衣,通俗地说,即上衣和下裳相连,特点是交领右衽。西汉楚王墓所出女俑多穿曳地曲裾深衣,衣服非常贴身,也见上襦下裙。衣领为较低的倒三角式,可以露出中衣的领子。所谓曲裾,是左衣襟加长,向右掩,绕一圈后用腰带系扎。曲裾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来渐渐发展为女子的特定衣着。女俑多着素雅或华丽的阔袖深衣;也见纯色的窄袖深衣,且袖口处多镶边。舞俑服装地域特色浓郁,衣裙后摆多呈燕尾形。单袖舞俑的袖端接出一段窄而细长的假袖,双袖舞俑的袖口处外袖短于内袖。汉代妇女还穿着裙,多与襦等短衣搭配。

垂云髻

垂髻

女佣发髻(局部)

用于陪葬的女俑,其实是为楚王服务的婢女,包括侍女、舞女、乐工等身份。不难发现,这一时期不同等级女子之间服装款式的差别不大,差别主要在纹饰的色彩和华丽程度。如北洞山女跽坐俑2356 和2357,衣服纹饰艳丽多彩,可能是楚王身边的女官或侍女中身份较高者;2381上襦下裙且赤足,衣服纹饰简单,可能为庖厨俑。舞女作为汉代宫廷里的特殊阶层,服装也表现出特殊性—长接袖和陀螺袖,传达了飘逸灵动的美感。

西汉楚国宫廷女子发式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汉代女子多梳髻,西汉楚国也不例外。女俑的长发或绾在背后,梳成拖垂式样的垂云髻;或绾在头后,梳成垂髾髻、垂髻和椎髻。头后和背后绾髻均已出现留出一缕的分髾现象。

女子发式的等级性并不突出,无论何种身份,发髻均绾在背后或头后,地位较高者仅是较其他人头上多了些发饰,如北洞山女侍立俑2501,有配簪、穿耳戴珠的痕迹,应是楚王身边的女官或侍女中身份较高者。

相关问题

楚文化对汉代女性服饰的影响

关于汉代女性服饰,一般认为“汉代妇女服饰是在继承秦服饰与楚服饰的基础上,结合汉代其他文化元素发展起来的更为统一的标准化服饰”。徐州是先秦时期楚国的故地,汉高祖刘邦和开国功臣是在楚文化中成长起来,西汉王朝的统治和文化必然深受楚文化的熏陶,服装方面所受的影响可见一斑。

战国时期,楚国女子服饰多瘦长,以大带束腰,带宽且束得很紧;衣的领缘较宽,绕襟旋转而下。西汉楚王墓出土女俑穿着的曲裾深衣,有带子束腰,且束缚得很紧,裙摆一般拖地。尤其是双袖舞俑,衣襟接得很长,绕体数周,很明显是战国楚服的延续。

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提到,“楚服多特别华美,红绿缤纷,衣上有着满地云纹,散点云纹,小簇花纹,边缘多较宽做规矩图案。”北洞山女跽坐俑2357,内衣红色,袖口外翻;中衣黄色;外衣为曲裾深衣。领、袖皆为黑地红彩。外衣朱红色,饰土黄色“米”字形图案,并用细黑线将“米”字图案连接成斜方格,方格内绘白心四瓣紫花。整个服饰艳丽异常。

楚人比较崇尚红色,常以红紫作为内衣或夹衣颜色,北洞山等级较高的侍女俑均着红色内衣,或受到楚文化的影响。

楚人讲究发式,以椎髻为主。椎髻亦是战国至秦汉下层社会的主要发式。徐州地区楚王墓中多表现俗乐,也就意味着这些舞女和女乐工属于社会的底层,所以她们多是椎髻也就不难理解了。

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审美

俑是代替活人殉葬的偶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即是陶俑制作的参照,因此这些女俑也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审美倾向。观察发现,女俑身材较为瘦削,面目清秀,且多着紧身束裹的深衣,表情也大多拘谨。其实不难理解,汉代男性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女俑显露出谦卑神情。

猜你喜欢

侍女乐舞西汉
中国古代乐舞对当代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艺术作用研究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西汉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侍女形象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粗心的一家
遛鸟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