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生态屏障绘就生机勃勃绿色画卷宁波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综述

2022-09-21胡珊通讯员陆子川陈晓众

宁波通讯 2022年14期
关键词:镇海重点保护动植物

文/本刊记者 胡珊 通讯员 陆子川 陈晓众

(上图/黄友平)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航拍。

5月16日,一次特殊的增殖放流活动在宁波市北仑区梅山水道举行。此次用于放流的5000尾褐菖鲉鱼苗由某石化公司提供。去年,此公司的管道破裂,造成海域化学污染。事发后,北仑区相关部门对海洋污染损害情况进行评估,确认了管道破裂对海洋造成的一次性损害经济价值,与石化公司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达成协议,才有了文章开头的这次增殖放流活动。

这是宁波市首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也是全市涵养生态环境、守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7月8日,在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会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上,浙江省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加快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新路子。

近年来,宁波市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高度重视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进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恢复,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保护机制建设,在甬城大地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图/丁鹏)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碑。

为多样生物留足生存空间

宁波市地处亚热带海陆交接处,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城市东西各有一道生态屏障,形成一个蓝绿相接的山海生态圈,自然环境十分适合动植物繁殖和栖息。

据统计,全市森林面积达665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8%左右,市域内植物种类繁多,共有野生植物218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银缕梅、象鼻兰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钱松等47种。野生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陆生野生动物种数占全省总种数的68%。陆生脊椎动物共有54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9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凤头燕鸥、小灵猫、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卷羽鹈鹕等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獐、貉、鸳鸯等73种。海洋生物资源有鱼类440种、虾类121种、蟹类240种。

由于物种丰富,宁波市是全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从2015年起,宁波市就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保护实际需要,着手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管控。2018年,省政府批复宁波市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小区3139.4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37.6%;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1670.4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17.1%,其中包含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截至2021年底,全市省级及以上的自然保护地有2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地类型有森林、湿地、海洋等,总面积达1104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宁波市还在典型生态区建立了19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小区,为全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补充。

(图/杨云中)即将被放归山林的镇海棘螈。

这些自然保护地为多样生物保留了充足的生存空间。比如,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设立以来,不仅繁殖鸟类的种群数量在增加,大黄鱼和曼氏无针乌贼等种质资源也出现恢复迹象,此海域还发现了水獭、东亚江豚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海洋渔业资源变得更加丰富,黑鲷、曼氏无针乌贼、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厚壳贻贝、真鲷等海洋生物的数量大幅上升。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作为西伯利亚飞澳大利亚的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中转点”,通过几年保护,已成为鸟类的天堂、鸟类摄影爱好者的打卡胜地。公园里共发现鸟类303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鸟类有6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受威胁鸟类名录的有21种……

护与罚,两手都要硬

今年6月,在北仑区林场瑞岩寺林区附近的镇海棘螈保护区实验室,350尾镇海棘螈相继出生。它们将在实验室度过4个月的“婴幼儿期”后,踏上回归山林的路途。

这些外观酷似壁虎的“小可爱”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在地球上繁衍了至少数百万年,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首次被发现。由于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镇海棘螈被世界自然保护组织评定为濒危物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宁波市是全国唯一发现这一物种的分布点。

1996年,宁波市建立保护区,对镇海棘螈开展系统科学的保护和研究。2017年,全市启动挽救棘螈濒危物种项目,从野外采集镇海棘螈卵进行人工繁育。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人工繁育的镇海棘螈数量已超千尾,野外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对镇海棘螈的挽救,是宁波市强化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典型案例。近年来,宁波市借助社会团体、高校院所等单位和组织力量,通过项目实施、宣传教育等手段,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10个区(县、市)均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去年共救护野生动物631只(条)。

虽然公众的保护意识正在增强,但仍有人受利益驱使,肆意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因此,护与罚是生物资源保护的两面,缺一不可。

今年4 月8 日,余姚大隐派出所民警在夜间巡逻时,与正在非法捕猎的两名男子“不期而遇”。在两名男子随身携带的诱捕工具中,民警查获了4 只黑水鸡。黑水鸡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两名男子因涉嫌非法狩猎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无独有偶,今年春季,两名市民在海曙区龙观乡附近山上挖走了几株野生兰花,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两人已涉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此罪最高刑期为7年,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2020年初,全市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管控协同机制,多部门携手斩断猎捕、运输、销售、购买、食用的非法利益链条,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安全网。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司法机关共办理野生动物刑事案件36起,其中非法狩猎案件30起、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案件5起、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1起。

共建绿色和谐家园

经过近6个月的野外调查,今年5月,海曙区发布了四明山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期报告。此次调查在四明山区域共发现各类动植物605种,其中维管束植物327种、陆生昆虫136种、鸟类96种、两栖动物21种、水生生物15种、哺乳动物10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有白颈长尾雉、水杉、银杏、南方红豆杉等4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有杜鹃兰、浙江楠、金钱松、赤腹鹰、凤头鹰和林雕等16种。同时,还发现了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易危和近危等级的棘胸蛙、密纹矍眼蝶、花面狸等11种动物。

(上图/张海华)东方蝾螈幼体,它的“爆炸式”外鳃很酷。

(中图/张海华)暗绿绣眼鸟。

(下图/张海华)一条福建竹叶青不慎滑入湍急的溪水中,正奋力游向岸边。

(图/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供图)渔业部门工作人员和渔民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保护生物多样性,摸清动植物家底至关重要。近三年来,全市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慈溪市、宁波杭州湾新区和象山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完成,调查人员在象山县鹤浦镇和慈溪市南部山区分别发现了家鸦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秤锤树等浙江新记录种。在林业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历时十年的努力下,宁波市还对市域内的植物进行了系统梳理,今年第一次摸清了全市植物资源的“家底”,出版了一套约700万字、包含1.2万余张照片的本土植物丛书。

除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外,推进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恢复,也是宁波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五年,宁波市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全市各级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7700多万元,分别在南韭山附近海域、象山港、姚江等水域,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黑鲷、淡水鲢等共计51亿余尾(颗);同时,大力推进以人工鱼礁为重点的海洋牧场建设,将渔山列岛打造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对修复东海海域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推动海洋渔业产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宁波市还重视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近年来,宁波市串联“爱鸟周”“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海洋日”等重要节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去年和今年5月,宁波市分别以“走进自然、贴近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为主题,先后在海曙区龙观乡、象山县亚帆中心举行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主会场活动,通过现场体验以及线上有奖答题等方式,向公众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引导市民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年6月,宁波市开展第一批市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申报工作,加快推进全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全面提升全市生物多样性知识普及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水平。“体验地为人与自然的沟通搭建桥梁,能有效地让全社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宁波市还将制订体验地建设指南,探索在全市建立多种类型的体验地,并结合“精特亮”创建,打造生物多样性示范路线,拓宽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激发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热情。

猜你喜欢

镇海重点保护动植物
动植物新视界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动植物为何能够预测天气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1日修订)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郑镇海:做中韩交流“民间外交家”
重点保护
锋视觉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