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药治疗崩漏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2-09-21崔昊然邹元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发文聚类

崔昊然,邹元君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崩漏主要表现为经血非时而下、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1],是临床妇科中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西医的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也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其病因复杂、病程长、复发率高,常会引起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月经初潮后至绝经期间的任何年龄阶段都可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2]。据统计显示,本病发生率占妇科疾病的11%~13%[3],随着社会的发展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西医治疗多采用激素药物、诊断性刮宫、子宫或子宫内膜切除术,不良反应大且容易复发,而中医药治疗崩漏具有优势[4]。根据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调节月经周期,恢复卵巢功能[5]以及保护子宫内膜[6],较西医治疗副作用小且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优势。

当前,中医药治疗崩漏的相关文献冗杂,尚未有关对其可视化分析的文献。而知识图谱工具可以梳理相关领域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有助于了解中医药治疗崩漏的研究趋势与研究热点。故本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对崩漏的中医药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崩漏”or“功血”or“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nd“治疗”为检索式,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限定在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检索时间从200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出3789篇文献。排除会议、报纸、广告、题录信息不全等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最终获得2259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集。

1.2 分析方法

本研究构建研究机构、关键词图谱时,使用Citespace 5.7R2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时间设置为2001年至2020年,当节点类型为机构时,时间切片选取5年;当节点类型为关键词时,将时间切片设为2年,图谱修剪方式设置为寻径网络法Pathfinder和综合网络法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构建作者合作网络时,先得出核心作者,再用VOSviewer软件对作者合作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

2.1 发文量统计分析

一个学科在某一时期发表的论文数量可以说明该领域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该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程度[7]。图1示,该研究领域年发文量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增长阶段(2000~2008年),年平均发文92篇,本阶段发文内容侧重于临床报告和疗效评估;二是平稳阶段(2009~2016年),年平均发文136篇,本阶段发文量虽增长起伏不大,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2011年和2012年发文量达到峰值,8年间共发文1094篇,说明中医药治疗崩漏的研究正逐渐受到重视,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名医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综合疗法等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三是缓降阶段(2017~2020年),年平均发文107篇,本阶段发文内容以用药规律挖掘、作用机制研究为主,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研究到某一阶段会遭遇瓶颈期,需要有新的突破。

图1 2001~2020年中医药治疗崩漏发文量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图2 中医药治疗崩漏文献核心作者合作网络图

表1 中医药治疗崩漏文献作者发文量频次表(>5)

2.3 研究机构网络分析

通过对发表论文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可掌握中医药治疗崩漏领域中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如表2示,机构发文量排名前3位依次是天津中医药大学(36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3篇)和广州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篇)。图3示,图谱网络密度仅为0.008,说明研究机构较分散,不同地域机构间的合作较少。机构合作网络主要以中医药大学和其附属医院的合作较多,其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河南中医学院之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之间存在合作。

图3 中医药治疗崩漏文献研究机构共现图

表2 中医药治疗崩漏研究机构发文量(≥10)

2.4 研究热点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对某一领域相关文献关键词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9]。为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对含义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中医药合并为中医药疗法,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合并为中西医结合疗法,将疗效观察合并为临床观察。表3图4示,除去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采用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崩漏,临床研究以疗效观察为主及注重对名医经验的总结。

图4 中医药治疗崩漏关键词共现图

表3 中医药治疗崩漏关键词频次表(≥20)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采用LIR(Log-likelihood Rate,对数似然率)计算方式,得到中医药治疗崩漏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5示,每个色块代表一个聚类,结果显示 Q(Modularity,模块值)=0.8718>0.3,S(Mean Silhouette,平均轮廓值)=0.9518>0.5,表明聚类结果有效,结果可信[10]。删除重复聚类和主题相关聚类,共剩下11个聚类。如表4示,将其归纳为6大类:#0、#2为年龄阶段治疗崩漏,#3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崩漏,#6、#7、#20为辨证分型治疗崩漏,#10、#11为中药复方治疗崩漏,#19为针灸治疗崩漏,而#5、#12为名医经验的用药规律总结。

图5 中医药治疗崩漏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4 中医药治疗崩漏关键词聚类标签图

2.4.3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的突现度可以反映一定阶段内关注度较高的研究,从而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变化趋势,即研究前沿[10]。图6示,中医药治疗崩漏领域关键词突现图可分为早期(2000~2008年)以复方(中药)研究为主,较重视活血祛瘀药的应用;中期(2008~2014年)以中西医结合疗法研究为主,而米非司酮常作为西药的对照组别;近期(2014~2020年)以数据挖掘技术对名老中医经验用药规律的分析为热点。在治疗上,强调根据病因病机去辨证论治;崩漏常见证型以脾虚为主,这与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11]相符合;临床观察以子宫内膜厚度改善为疗效评价标准。

图6 中医药治疗崩漏关键词突现图

3 讨论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5.7R2及VOSviewer软件对2000~2020年来中医药治疗崩漏领域文献进行梳理和挖掘。对发文量分析可知,该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总体情况说明,随着理论认识的逐渐深入,研究关注的点由临床报告和疗效评估逐渐转变到对名医经验用药规律的总结和治疗机制研究。但就目前的文献总结发现,中医药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观察较多,相应的临床机制和动物实验机制较少。

对高频作者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可知,形成了以武权生团队、冯晓玲团队、杜惠兰团队、朱颖团队、叶青团队为代表的研究合作团队。其中武权生团队侧重对青春期崩漏的治疗[12];冯晓玲团队研究方向多以古籍为研究对象,探讨崩漏的诊治规律和用药特色[13];杜惠兰团队多研究崩漏的发生机制[14];朱颖团队偏向运用补肾固冲法治疗崩漏[15];叶青团队多为自拟方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并探讨其疗效[16]。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上团队之间联系得不够紧密,多以两两合作为主。

对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可知,各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要代表是本领域核心的研究力量。此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跨地域的合作,研究探讨南北方医家在认识和治疗崩漏的异同点[1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之间的合作围绕青春期崩漏和肾的关系,并强调应从治肾入手治疗[18]。虽有机构之间的合作,但各研究机构多是独自为营、相互之间交流少,建议研究机构应加强合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思路。

对关键词的共现和聚类分析可知,中医药治疗崩漏以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主,注重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多有年龄阶段、辨证论治、中药复方及针灸治疗。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因此崩漏的治疗应根据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各个阶段的发病特点指导用药[19]。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相关研究表明,辨证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可更好地改善自身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殖[20]。除临床研究外,还涉及相关证型的动物模型制备,建立了气阴两虚证[21]和瘀热证[22]动物模型,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中药复方多是医家自拟经验方,或是根据经典方化裁,选用相应的方药可达到改善血红蛋白、子宫内膜厚度[23]和促进卵巢功能恢复的效果[24]。目前,针灸疗法应用广泛,针刺止血效果和药物效果发挥作用相当[25],单独针刺或针药结合治疗崩漏均可见效显著[26,27]。中医药治疗崩漏也注重将中医辨证与西医靶点治疗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28]。当前中医药治疗崩漏的效果已经得到认可,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临床多为疗效研究,崩漏的发病和治疗机制可作为以后研究关注的重点;二是观察期一般以3个月周期为主,缺乏对远期疗效的观察和病后的随访;三是中药复方和经验方缺乏药理学的研究,说服力会有所下降。

另外,对名医经验的总结始终是中医药治疗崩漏领域研究重点,前期经验总结大多围绕古籍、临床医案展开。如金晶等[29]整理夏桂成医案时,总结出从心(脑)-肾-肝-脾-子宫轴的角度治疗崩漏,其心肾同调及调整月经周期的理论对于月经病都可适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些年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数据挖掘技术被应用到中医药领域,关联规则常用于分析药对,聚类分析可总结某一类药,而复杂网络则可得出核心处方。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可对名医经验[30]、古籍[31]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指导,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对关键词突现分析可知,中医药治疗崩漏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时间发展而产生变化。一是中药到方剂开始时描述治疗的关键词集中于单味药及某一类功效的中药,发展为研究关注经典方和自拟方,通过总结具有针对病因病机的药物进行配伍,形成方药观察其临床疗效;二是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雌激素、孕激素类别的药物为主,治疗虽起效快但易复发且副作用大,而中医药治疗副作用小且复发率不高,故多将中医与西医协同起来治疗崩漏。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在减少并发症与治疗效果方面优势明显,是现代临床研究的重要趋势;三是数据挖掘技术。传统方法是通过收集医案,归纳总结治法与用药特点,存在耗费人力、物力且易分析不够全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用相关算法对名医经验和古籍的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配伍规律,以此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知识图谱软件对中医药治疗崩漏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医药治疗崩漏的研究目前集中在对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的观察,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名医经验的总结及用药规律的分析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所在。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崩漏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为此领域研究提供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研究者思路,促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发文聚类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数种基于SPSS统计工具的聚类算法效率对比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