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RCC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清皮质醇及uPA水平的影响

2022-09-21甄洪涛唐晓龙王继征王同庆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血液学筋膜肾功能

甄洪涛 易 强 唐晓龙 王继征 王同庆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由于遗传、高血压、吸烟、肥胖等因素引起的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肿瘤性疾病。RCC其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肾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等,临床上,透明细胞癌较为多见。目前,针对RCC患者常采用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进行干预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但对于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不明显[1]。研究[2]表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retroperitoneoscopic nephronsparingsurgery,RPNSS)可调节RCC患者的血液学指标,调控肾功能水平。本研究旨在探究RPNSS治疗RCC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水平的影响,现探索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113例T1期RC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38~61(49.15±9.03)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28(23.84±2.41)kg/m2;病变部位为左侧29例,右侧27例。观察组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38~61(49.17±9.05)岁;BMI20~28(24.05±2.02)kg/m2;病变部位为左侧31例,右侧26例。两组RCC患者在BMI、病变部位等方面经比较无差异,组间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诊断标准 符合《肾细胞癌分子病理研究进展及检测专家共识(2020版)》[3]中RCC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均经腹部CT、PET-CT等检查确诊为RCC;(2)年龄38~61岁;(3)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严重免疫系统疾病;(2)血液肿瘤;(3)精神障碍等。

1.5方法

1.5.1 对照组 行LRN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相关操作,嘱患者以健侧卧位的体位,将腰桥垫高。经后腹膜入路,扩张气囊,在后腹膜区域将间隙建立,并将Torcar插入。将腹膜外周的脂肪组织推开,并将肾周筋膜与腹膜返折界限进行充分显露;从肾周筋膜背侧间隙至肾门,将肾周筋膜分离。将肾蒂游离,暴露肾动静脉,采用三重血管夹,对于近心部位,依据顺序对肾动脉、肾静脉行夹闭操作。在肾周筋膜的背侧间隙以及腰大肌的表面,将肾脏后壁进行完全游离,自后腹膜将肾周筋膜分离,并将肾脏前壁完全游离。对于靠近肾上腺区域的肿瘤,自膈下将肾上腺、肾周筋膜进行游离;对于肾中下极肿瘤,将肾上腺予以保留。自外向下至髂血管将肾周筋膜分离,将远端的输尿管行游离并夹闭操作,而后行离断。游离肾脏,将切口扩大,并将肾脏取出。留置引流管,将切口行相关缝合操作。术后对引流状态、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关注,若出现1d的引流量不足10mL的情况,可将引流管拔除。

1.5.2 观察组 行RPNSS术治疗。予患者全身麻醉,并行气管插管操作,嘱患者以健侧卧位的体位,并将腰桥垫高。其中入路以及肾周筋膜分离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将肾蒂游离,并将肾动静脉分离,无损伤血管夹备用。将肿瘤位置肾周筋膜切开,并将肿瘤游离,在正常肾实质约3cm区域,将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肾实质进行切除,送检。予肾实质行止血操作,利用可吸收线将肾实质创口进行连续缝合,利用可吸收夹将固定线端夹紧,在缺损区填塞止血纱布及肾周脂肪。将血管阻断夹缓慢松开,止血成功后取出。在肾周部位将引流管留置,将切口缝合,嘱患者术后卧床1周,并对引流状态、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关注,待肾周1d的引流量不足10mL时,应将引流管拔除。

两组均行为期2个月的术后随访。

1.6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

(2)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2月末的肾功能指标。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mL,3200r/min离心9min,分离血清,iChem-73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库贝尔公司)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仁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收集患者24h尿液,采用BW-500型尿液分析仪(济南欧莱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测定24h尿蛋白水平,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北京福瑞润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3)血液学指标:于手术前、术后2月末抽取两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1mL,2800r/min离心16min,分离血清,放射免疫试剂盒(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血清COR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引流量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手术相关指标

2.2肾功能指标 两组术后2月末BUN、Scr、KIM-1水平较手术前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GFR水平较手术前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24h尿蛋白、UAER水平较手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肾功能指标

附表2 肾功能指标

2.3血液学指标 两组术后2月末COR水平较手术前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uPA、VEGF水平较手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血液学指标

3 讨论

RCC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患者多于健康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表现出腰痛及血尿,少数患者表现出腹部肿块。R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6%左右,其中男性患病率远高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为2∶1,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多见于50~70岁。现临床上多采用LRN术治疗RCC患者,可降低术中出血,但对于血液学指标的调节程度不高。研究[4]表明,RPNSS术可减少RCC患者术中引流量水平,改善肾功能水平。

由于RCC的发生,手术疗法虽能缓解癌变情况,但可能致使肾功能受损,引起肾功能异常[5]。LRN术在临床上较为常用,较之RPNSS术,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但由于应用该手术,可能致使孤立肾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发生变化,致使高灌注损伤,导致肾功能改善效果不理想[6]。RPNSS术由于该术式较为复杂,医师在行该手术时,需要更加精细的操作,致使手术时间较长,且手术过程中可能不可避免地发生出血,致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该术式在进行肾蒂阻断相关操作时,所需时间较短,对于术中肾脏的缺血状态具有一定缓解,利于高灌注血流动力学水平的稳定,并对于肾单位可进行最大限度地保留,从而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避免对肾功能的损害;加之该术式对于肾部血液阻断时间具有明显缩短作用,进而大大降低因肾蒂阻断所致使的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从而利于肾功能水平的调控[7]。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引流量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月末BUN、Scr、KIM-1水平较手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GFR水平较手术前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24h尿蛋白、UAER水平较手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RPNSS术虽延长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出血量较多,但可改善RCC患者的肾功能指标。

在RCC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手术性的创伤,致使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系统被激活,并促使大量氧自由基释放,致使体内的COR水平异常升高[8]。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月末COR水平较手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uPA、VEGF水平较手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RPNSS术可调控RCC患者的血液学指标。LRN术较之RPNSS术虽能缩短手术时间,但可能引起高灌注损伤,激发应激反应,致使血液学水平调节效果一般[9]。RPNSS术通过及时阻断肾蒂,并使用无损伤血管阻断夹,降低对机体组织的损害,避免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有力调节COR水平;通过将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肾实质进行切除,避免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发生,改善肿瘤组织细胞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的状态,抑制uPA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从而降低uPA水平;由于肿瘤组织的切除,避免肿瘤血管的生成,拮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分裂进程,降低VEGF水平[10]。

综上所述,RPNSS术治疗RCC患者,通过缓解术中肾脏的缺血状态,改善其肾功能,调控手术相关指标,调节血液学指标,疗效优于LRN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液学筋膜肾功能
颅底筋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开展于血液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