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桃核承气汤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022-09-21孟晶晶郑新颖张凤杰田皎丁杨荣阁张永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桃核胰岛抵抗

孟晶晶,郑新颖,张凤杰,曹 亮,田皎丁,佟 杰,杨荣阁,张永健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肥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主要类型之一,肥胖是引发糖尿病重要风险因素,有报道称,超重或肥胖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倍[11];另有报道称,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且胰岛素抵抗是引发血糖、脂质、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主要因素[2]。因此,如何改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IR非常重要。常规降糖药可有效降低血糖,但有些患者血糖仍控制不理想。中医药在治疗肥胖型糖尿病中显示出标本兼治的临床优势,中医认为气阴两虚兼夹瘀热是肥胖型糖尿病主要病机之一,气阴两虚是糖尿病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发病基础,并贯穿疾病始终,阴虚则内热,热盛则伤络,并使血脉涩滞成瘀,为此临床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瘀为治法[3]。桃核承气汤是一种理血剂,具有逐瘀泻热的功效,本研究探讨了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符合《实用糖尿病学》[4]中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确诊为T2DM;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气阴两虚兼夹瘀热型消渴证的诊断标准,症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口渴喜饮,体型肥胖,气短懒言,五心烦热,肢体麻木,腰胁疼痛,心悸失眠,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或沉而细;③体质指数(BMI)≥24 kg/m2,腰臀比>0.9;④年龄23~78岁;⑤病程1~15年;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伴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②近期血糖水平波动较大,伴有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综合征、低血糖昏迷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者;③近期接受其他降糖药物、减肥药物治疗者;④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者;⑤需接受胰岛素控制血糖者;⑥近1年内接受糖皮质激素、利尿剂、β受体阻滞等影响糖代谢的药物治疗及继发性肥胖者;⑦伴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结核、感染、肿瘤等疾病者;⑧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一般资料 根据上述标准,入选2018年7月—2021年6月在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0例肥胖型T2DM患者,按随机平行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3~75(47.4±2.6)岁;病程1~12(6.75±1.38)年;BMI 25~31(28.12±0.85)kg/m2。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5~78(46.1±2.8)岁;病程2~15(7.02±1.43)年;BMI 24~30(28.35±0.79)kg/m2。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予以常规降糖治疗3个月,治疗方案: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规格:0.5 g/片)口服,起始剂量为0.5 g/次,2次/d,每周增加0.5 g,逐渐加至每日2 g,以此剂量维持治疗;格列美脲分散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82,规格:2 mg/片)口服,起始剂量为1 mg/次,1次/d,每隔1~2周,根据血糖控制情况上调至每日2mg、3 mg、4 mg、6 mg,推荐最大维持量6 mg/d,早餐时或第一次主餐时口服。

1.4.2观察组 在对照组给药方案基础上加用加味桃核承气汤,组方:桃仁12 g、大黄6 g、桂枝6 g、炙甘草12 g、芒硝6 g、麦冬12 g、生地12 g、黄芪30 g、玄参12 g。根据患者症状适当辨证加减。将上述诸味中药(芒硝除外)加500 mL水煎煮,煎至150 mL后,再加入芒硝,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3个月。

1.5观察指标

1.5.1糖代谢指标 2组检测前禁食12 h,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采用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5.2胰岛功能指标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HOMA-IR=(FINS×FPG)/22.5,HOMA-β=20×FINS/(FPG-3.5)。

1.5.3BMI 比较2组治疗前后BMI。

1.5.4临床疗效 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相关标准评定治疗效果。临床控制:FPG、2hPG降至正常,HbA1c<6.5%,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0%;显效:FPG、2hPG水平下降超过治疗前40%,HbA1c下降超过治疗前30%,中医症状积分减少60%~89%;有效:FPG、24PG水平下降至治疗前的20%~30%,HbA1c下降超过治疗前10%,中医症状积分减少40%~5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血糖水平控制不稳定,中医症状积分减少<4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糖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FPG、2hPG及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FPG、2h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肥胖型2型糖病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2.22组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HOMA-IR、HOMA-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HOMA-β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2.32组BMI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2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BMI比较

2.4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见表4。

表4 2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 论

肥胖和T2DM是两种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的疾病,肥胖是T2DM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T2DM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8]。胰岛素抵抗仅在β细胞功能障碍基础上发生,在T2DM发病初期,T2DM患者的β细胞功能仅为健康人群的50%,并于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持续降低,此外,FPG水平主要由β细胞功能决定,且大多数T2DM患者的血糖变化是因β细胞功能异常所致[9]。分析可能是由于肥胖患者过多的脂肪组织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激素、游离脂肪酸等,这些因子可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并会引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异常,降低胰岛素生物效应,使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诱发糖耐量异常,最终引发T2DM[10-11]。

因此,控制体重不仅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而且还可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2]。临床常采用磺脲类、双胍类等降糖药治疗肥胖型T2DM,尽管有助于促胰岛素分泌、增加细胞对葡萄糖摄取,但长期使用会导致乳酸堆积,引发多种药物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胰岛素抵抗及体重改善不明显,在治疗上存在一定局限性[13]。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兼顾减轻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体重是治疗难点。

中医认为T2DM属于“消渴证”范畴,阴虚是消渴证发病基础,随病程进展,呈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转化。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是阴虚发展为气虚的主要病机,并是胰岛素抵抗阴虚实质病机发展的中间环节。由此可见气阴两虚不但是消渴证常见证型,还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基础,阴虚易生内热,内热郁蒸血液,使血凝成瘀,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不能随气上布,是以发渴,加之阴虚热盛使脉络受灼,加重血瘀实证,因此临床应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瘀为治疗原则[14-16]。本研究采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辅助治疗,该组方中的桃仁活血破瘀,大黄破瘀泻热,两者配伍瘀热并治;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芒硝、大黄寒凉凝血之弊;麦冬清热育阴,生津润燥;炙甘草可调和诸药的药性;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芪升清阳,补肺气,布精微,为补气升阳之要药,使气旺则阴津得以化生,津液生则渴可止。诸药合用共奏养阴益气之效,并兼顾破血下瘀泻热之功,使蓄血除,瘀热清,气行阴补血濡,邪有出路,诸症自平。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地黄、麦冬均有不同程度降血糖作用,并可促进胰岛β细胞修复,刺激胰岛释放胰岛素,增强胰岛素生物活性[17-19];桃仁、大黄可减轻低度炎症反应,降低HOMA-IR,并可增加靶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改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机体胰岛素抵抗[20-21];玄参、芒硝可提高胰岛素刺激的脂肪细胞葡萄糖氧化能力,降低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提高机体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其中玄参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引起的代谢紊乱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可促进体内分泌大量胰岛素,增加肝糖原的合成,从而发挥降血糖的作用[22-2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HOMA-IR、BMI低于对照组,HOMA-β、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相较于常规西药降血糖治疗,结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血糖控制更理想,体质指数更低,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改善更明显。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桃核胰岛抵抗
治疗糖尿病的新技术:胰岛细胞移植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借”来的成功
“借”来的成功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手中的桃核
桃核